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9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发布消息,随着位于我国南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竣工投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水下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业与能源” 作者:曲艺)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下油气生产系统项目长谢玉洪表示:“水下生产系统要在超过500米水深的海底稳定生产超过20年,对装备的设计能力和建造工艺要求极高,研发团队经过长期技术攻关,成功掌握了水下生产系统的总体设计、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制造、装配工艺及海上安装等多项核心技术。同时,通过产研用一体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带动海洋油气装备相关产业发展。” 这是中国海油践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重要举措,是矢志能源报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深海一号”能源站到“海基一号”平台成功建设,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令世界瞩目。
日前,记者专访了谢玉洪院士,听他讲述“海上坚守40载,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故事。
谢玉洪院士表示,借本刊呼吁科研战线的同事增强能源报国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始终以创新为先,推动能源领域的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中国电业与能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您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如何部署发力?
谢玉洪: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的创新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不断推动国家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目前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特别是当前国际复杂严峻的政治经济环境,建设科技强国、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只有独立性、自主性才有安全性,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需要将科技实力从量向质转化、从单一向综合能力提升,开辟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构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势在必行。
我是1982年中国海油成立元年即服役海洋石油战线的一名“老兵”,亲历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技术发展之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到自立自强相结合”,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为海洋石油工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巨大价值。
2021年6月25日,我国自主开发建设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从300米水深到1500米水深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了从地质理论、核心技术到工程实施全方位科技创新引领,标志着我国基本具备了在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科技研发能力、装备制造能力和作业实施能力,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我们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向深层、深水、高温高压领域拓展,生产安全风险与操作成本也随之骤升;油气田资源品质大幅劣质化,经济效益日趋边际化;常规技术、传统理论越来越难以适应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勘探开发难度呈级数增加。
面对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我国油藏地质特点,创新重大前瞻性油藏地质理论、开展原创引领性技术攻关迫在眉睫。为此,中国海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重大科技布局,加快海洋深水、深层等油气成藏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部署“深水/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等16个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实现海洋石油从浅水、深水向超深水,从浅层、中深层向深层/超深层,从常规向非常规,从化石能源向综合能源协同的4个突破,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电业与能源》:您创新性地提出“把油气生产变成盆地能源”的理念,请您具体介绍下思路和方向。
谢玉洪:这个理念主要基于充分利用“盆地”的勘查数据,挖掘海洋环境、海底底质、海底深部数据信息,达到数据利用最大化;用“盆地能源”理念替代单一常规油气能源的传统思维,依托油气勘探生产的实施,驱动海洋资源的开发,最大限度动用海洋资源,从而实现海洋总体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综合利用成本、助力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油气在内的其他海洋资源从勘探到开发生产的多个环节,多专业交叉学科的融合特性凸显,这需要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支撑“盆地能源”的规模性发现和利用,实现盆地内全资源的高效勘探生产。
“盆地能源”综合性勘查。以“勘查数据湖”综合利用为导向,实现价值利用,在数据采集时兼顾海洋环境、海底底质、海洋水合物、浅层气、咸水层、中深层油气等探测,为海洋油气、风光电等资源的开发和海洋水合物封存、固化、利用等提供研究基础;在成熟油气探区,以油藏地质、区域海洋环境评价等为基础,突出油、气、水、电、讯、人力资源等多位一体,实施以地质工程为基础的导管架建设标准化及以油气性质/油品为基础的上部组块建造标准化;油气输送管网材料创新配套技术等,降低油气勘探开发门槛,缩减油气田建设周期,支撑边际资源量由无效转为有效勘探开发,极大限度地动用地下资源,将地下资源“吃干榨净”,引领盆地油气集群化勘探开发。
“盆地能源”融合开发利用。以减少能源消费为导向,实现节能增效。能源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应在生产过程节能增效。以分布式能源供给模式为基础,充分融合集群化勘探开发,做好自备电、岸电、风能、地热能等海洋能(盆地能源)协同开发。在规模性储能技术取得突破之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分散性、不稳定性、成本高等特点,“盆地能源”有机融合的生产动力系统,可以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存在的负面效应。通过“盆地能源”开发,持续做大“减碳”“零碳”“负碳”,推动海洋油气高质量勘探开发生产。
“盆地能源”协同增效。以“勘查数据湖”为基础、资源共享为导向,实现海洋能源协同增效。创新海洋能源集成勘查和开发技术,实现海洋浅层气、深层气联合开发和海洋水合物封存、监测、利用,进而推动包括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打好海洋能源开发的“组合拳”,实现“盆地能源”融合,开创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电业与能源》:我国提出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相较陆地而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风险和投入更高,您长期从事油气勘探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在提质增效、增储上产方面有何应对之策?
谢玉洪: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涉及材料、船舶、通信、海洋工程、机电仪器、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是一项高集成、跨学科系统工程,技术链长且复杂,风险与挑战极大。整体而言,海上的油田勘探开发成本是陆地常规油田的6—10倍,提质增效是重中之重。
我们团队在勘探生产中不断完善管理,融合了系统工程和价值流理论,提出了集群化价值勘探开发工程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地质油藏理论认识、勘探开发技术与作业能力、勘探开发投资、区域油气与工程资源、大数据技术等,各要素之间相互约束和互补,提升了理论、技术与作业系统创新力,达到安全高效勘探开发海洋油气的目的。举个例子,在南海深水/超深水领域,通过建立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打破了勘探—评价—开发各环节之间的壁垒,将三阶段间歇式接力模式转换为无缝衔接;创建了“三井合一”勘探开发模式,探井在井位部署、井筒设计等方面具备了探井、评价井、开发井“三井合一”的功能,并以井筒安全等为约束,突破多元作业协同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三井一体化,减少了钻井数量,降低了单个勘探目标的资源门槛,在增储上产的同时缩短了建产周期、减少了开发成本、加快了探转采节奏,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的价值最大化。
《中国电业与能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6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求,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石油行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中国海油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作何布局?
谢玉洪:人类生存的需要,注定“双碳”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能源企业发展的背景色,正在重塑能源行业的发展格局。我国石油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需求逐步减缓、碳减排力度大、时间紧、电能替代竞争日益激烈等,预计石油需求在2030年前后达峰并逐步进入下降通道,天然气需求在2035年—2040年达峰后下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供给保障,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0%、40%以上,“十四五”时期随着油气消费量增长,对外依存度将继续攀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油气仍是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战略领域。因此,国内油气企业在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上仍然是主旋律。
对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可再生能源将成增量主体,考虑到利用规模相对有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仍将以电力为主;二是规划突出了多元融合,既强调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也强调与化石能源的融合发展。
“双碳”转型对于中国海油未来发展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中国海油主动顺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稳步推进绿色低碳战略。2022年4月新能源分公司成立,进一步突出海洋优势,注重融合协同,因地制宜开展海洋能源布局,探索“海洋水合物+浅层气+中深层”“天然气发电+海洋风能”“天然气发电+风光潮汐发电”“天然气发电+海洋风能+海洋牧场”等海洋综合能源协同开发新模式,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再提速。
《中国电业与能源》:今年是中国海油成立40周年,也是您入职海油40周年。40载相伴同行,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谢玉洪:这些年来,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片海和那些人。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便服役于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开始了“海油人”的生涯,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科研一线服务33年,始终为之奋斗,关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心系海洋石油的发展,我的微信名就是“屯海戍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刚刚起步时,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而且常常会遇到台风,一般我们称从太平洋形成的台风叫“洋台风”,“洋台风”从太平洋进入到中国南海,路径较长,变化有其规律性,我们能够做到较准确地预测,从而相对从容地完成防台风准备。而在南海本土形成的“土台风”移动规律性差,预测难度极大,防不胜防。1994年,我和同事们在南海莺歌海地区采集地震资料作业时就遭遇到一次“土台风”袭击,当时的地球物理勘探船是自然资源部“奋斗五号”地质调查船,当年已经完成上万千米的地震资料采集,连续工作了6个月。这股“土台风”就在我们作业船旁边生成,等我们回收完采集设备时,船已经位于台风中心了。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灰暗的天空十分压抑,我们的勘探船就仿佛无根之萍,在台风的袭击下随时都有可能倾覆。记得当时有几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同事表现得十分悲观,他们从未见过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翻江倒海卷巨浪”的情景。作为总监,我虽然表面冷静,但内心暗暗想:这次如果能脱险,以后再也不回到船上工作了。然而,回到港口,完成油水补给,我义不容辞又回到海上去了。这就是我们海油人工作的真实写照,对海洋秉持着敬畏之心和不懈探索的精神。现在我们的气象预测准确度和船舶的安全性都大大提高了,当年的那些危险现在已经可以有效规避了。
再回首,在我参加工作之后,有几位师傅对我的影响很大。这里我只介绍其中一位,那就是胡代圣师傅。我刚开始参加工作就跟着他,7年间他不但带领我们踏勘粤西、桂南、环海南岛地质露头,打好区域地质构造基础,他还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刚毕业的学生开展科研攻关工作,为我们规划人生未来,教我们为人做事的原则和专心把事做好的态度。现在老人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至今仍很怀念他,我今天能够专注和坚定地投身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离不开像胡师傅这样的前辈们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我也希望自己能为国家海洋战略贡献力量的同时,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海洋科技人才。
此外,我还想借贵刊,对从事能源行业的科研工作者表达我的由衷期望。在面对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常规油气产量增长乏力、“卡脖子”技术和战略性人才储备不足等多重挑战下,呼吁我们科研战线的同事增强能源报国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始终以创新为先,推动能源领域的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葵”盛放,“海基”挺立。9月19日上午,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暨“海葵一号”“海基二号”投产仪式在广东深圳和流花油田现场举行。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致信祝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致辞并宣布投产。深圳市委常委、常务
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角。“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沿着总书记
近日,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7号储罐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简称7号储罐项目)获得福建省发改委核准批复,标志着7号储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项目实施和开工建设奠定了有力基础。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7号储罐设计容量为27万立方米,是目前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液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李勇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接受供应商安排的宴请和打高尔夫球活动;违背组织原则,在组织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
9月1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在珠江口盆地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测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43万立方米,标志着中国超深水碳酸盐岩领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该井位于珠江口盆地面积最大的富烃凹陷——白云凹陷,水深近1640米。该井垂深近3000米,完钻井深近4400米,在水平段钻
近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集群——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中的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建造完工。这标志着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全面建成。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位于广东珠海金湾区高栏港,项目包含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王德华已出任中海油集团党组副书记、董事。王德华,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高级会计师。曾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财务部副主任、主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财务部主任,兼任盛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兼任财务有限责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8月26日,中国海油党组会(扩大)会议召开,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周心怀,在家的党组成员阎洪涛参加会议。公开资料显示,阎洪涛,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储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副总经理、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本
近日,“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披露2024年上半年业绩情况。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营业总收入达到1.5万亿以上,中国海油营业总收入达到2267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分别为886亿元、797.3亿元。中国石油2024年上半年,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8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了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4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公司突出抓好油气增储上产工作,桶油主要成本继续下降,归母净利润创历史同期新高。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序推动增储上产,资源基础不断夯实。上半年,公司获得7个新
8月26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在海南岛东南海域,我国海上压力最高的天然气开发井“深海一号”二期项目A12井(LS25-1-A12井)放喷作业取得圆满成功,测试产量超过预期,这也标志着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的所有海上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验证了深水高压钻完井全新技术体系的先进
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天然气领域市场化改革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天然气具有“灵活易储”的能源特性,能够适应小时、天、月、季度等不同时间尺度的调峰需求,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中将发挥灵活调节和
记者9月2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已通过机械完工验收,即将投产。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建设完工,深水复杂油气工程自主建设能力实现重大突破。“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区域最大作业水深近1000米,首创“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处理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的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对《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河北省地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本文件规定了油品运输过程中油气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适用于现有油品运输工具的油气排放管理,以及新投入使用的油品运输工具的登记及其使用后的油气排放管理。关于对《油品运输大气污染
9月24日,延长石油集团与延安市就进一步深化企地合作进行交流座谈。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蒿慧杰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恺颙,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万明等参加座谈交流。蒿慧杰代表延安市委、市政府对张恺颙、罗万明一行表示欢迎,对延长石油长期以来对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河北省地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本文件规定了加油站在汽油(包括含醇汽油)卸油、储存、加油过程中油气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现有加油站汽油(包括含醇汽油)油气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加油站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
石油石化行业是重要的能源生产者,但是其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储运等环节均需要大量能源消耗,导致企业本身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以中国石化为例,2021年其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工业生产消费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其中原油举升、驱油注入和天然气生产三个环节的耗电量占勘探开发业务耗电总量的86
国际能源研报(2024年9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本期核心观点近期,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已经接近3年来的底部,市场观望气氛浓重。分析指出,原油供应的持续增加与需求的萎缩是油价下滑的重要推手。随后,美联储大幅降息50个基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75%~5%,这是2020年3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对《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河北省地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本文件规定了储油库储存、收发油品过程中油气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适用于现有储油库油气排放管理,以及涉及储油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
9月9日,海油工程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共建水下工程与装备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签约仪式。海油工程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章领,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出席座谈会并见证签约。海油工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王会峰,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代表双方签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罗万明等任职的通知,任命罗万明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董事;同意罗万明为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人选;同意李文明为延长石油集团副总经理人选。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罗万明等任职的通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政府2024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油气产业链上游业务的核心企业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哈得采油气管理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塔里木油田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作为油田公司原油增储上产主力军,管理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
9月26日下午,长庆油田庆阳新能源基地建设暨50万千瓦风光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继军宣布项目开工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安全总监余浩杰出席活动并讲话。余浩杰指出,54年前,长庆第一口油井“庆一井”喜获工业油流,掀开了陇东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
近日,伴随着第一台风机启动旋转,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顺利完成并网发电。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千万千瓦级风光发电”工程第一个外供给绿电项目,也是中国石油和吉林省第一个单体规模最大的上网风电项目。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位于前郭县查干花镇格赉村及周边,占地面积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老油田稳产。”在油田增储上产的大势下,老油田还有多少“文章”可做?怎么做?(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在陆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已作出一些摸索和示范,力求“延迟退休”。而海上的情况更加
9月25日,由中国石油设计的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万州分厂天然气余压发电装置,自4月投运以来,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万千瓦时,产生的绿电相当于节约标煤248吨,减排二氧化碳610吨,节约用电成本超60万元。该装置是中国石油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余压发电装置。天然气余压发电是利用产品天然气压力与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石化油服公告显示,2024年9月20日收到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通知,为深化中国石化集团与中国石油集团的战略合作,优化本公司股权结构,中国石化集团与中国石油集团于2024年9月20日签署了无偿划转协议,拟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通过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方式将中国石化集团持有的本公司759,17
近日,中国石化资本作为投资团成员参与的纳斯达克上市中概股公司——和利时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私有化收购完成交割,这标志着中国石化资本正式投资入股和利时自动化公司。和利时自动化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主要集中在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和机电工程三大领域,成
9月24日,延长石油集团与延安市就进一步深化企地合作进行交流座谈。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蒿慧杰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恺颙,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万明等参加座谈交流。蒿慧杰代表延安市委、市政府对张恺颙、罗万明一行表示欢迎,对延长石油长期以来对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
双碳大背景下,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注定会演化成一种新的产业模式。(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这几年,人类对二氧化碳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了。国际内外,不管是企业、地方,还是科研机构纷纷参与进来,促使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封存(CCUS)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在油气领域,中国石油、中国石
大气田的新尝试。(来源:石油Link文|洞石)很难想象,油气田能和酒扯上什么关系。而就在近日,西南油气田官宣了和舍得酒业的合作,一个是我国四百亿方大气区,一个是千年老窖,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组合突然之间手牵手,令人颇感新奇。难不成,油气田要酿酒了?其实不然,他们要酿的,是“气”。01大气田
石油石化行业是重要的能源生产者,但是其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以及储运等环节均需要大量能源消耗,导致企业本身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以中国石化为例,2021年其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工业生产消费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其中原油举升、驱油注入和天然气生产三个环节的耗电量占勘探开发业务耗电总量的86
2024年9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徐文荣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徐文荣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五十万元;对徐文荣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经审理查明:1998年至2023年,被告人徐文荣利用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