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能耗“双控”是我国经济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继11月初,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22〕803号)》后,能耗“双控”政策再迎调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2〕1258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的出台酝酿近一年。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国务院今年1月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十四五’时期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 作者:赵紫原)
《通知》明确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成为行业高度关注的焦点——绿证地位明确“春风”强劲,但基础制度亟需夯实。
“解绑”用能≠野蛮生长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等7省区能耗“双控”两项指标完成情况均为红色一级预警,表示形势非常严峻。为完成任务,部分省区采取限电、限产等措施,光伏、风电上游原材料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已就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能耗双控差别化管理等作出调整。去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再次折射能耗“双控”政策之变:“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直至近期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用能两份文件面世,能耗“双控”政策日臻完善。《通知》从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等五方面提出了12项具体举措,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
《通知》界定了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
“解绑”用能≠无序开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但不等于新能源上游高耗能环节的产能扩张无序展开。“新增可再生能源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不意味着用能可以无限制、无效率地使用,节能审查、节能标准等工作仍是硬约束。”
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是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前提。《通知》明确要求电网企业和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数据统计核算,加强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校核,确保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真实准确,不断夯实统计基础。《通知》还要求科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做好组织实施等。
绿证交易机制成焦点
绿证无疑成为《通知》一大亮点和焦点。
《通知》明确,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绿证核发范围覆盖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原则上可转让,转让规则另行制定。各省级行政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以本省类型电力用户持有的当年度绿证作为相关核算工作的基准,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以本企业持有的当年度绿证作为相关核算工作的基准。
绿证代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价值,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唯一凭证,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绿证制度自2017年正式启动实施五年多以来,主管部门多次明确鼓励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自愿认购绿证。
在诸多受访人士看来,《通知》作为提纲挈领性的指导文件,明确了绿证作用,具体实操亟需补齐国内绿证在制度设计上的基础性工作。
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林伯强告诉记者,自2017年启动至今,绿证交易对应的发电量在新能源发电量中占比很小,处于有量无市的状态。国内绿证到底是什么性质?为什么要发绿证?“电-证-碳”机制怎么衔接?制度和法律依据是什么?要先解答这些基本问题,《通知》才能落到实处。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绿证,更多代表新能源的环境价值,和配额制紧密联系,而国内绿证相当于固定补贴。要进一步落实《通知》,需要明确我国绿证在新型能源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要重新梳理绿证的定位、核发方式和流通方式等。”
现以电量为依据的消纳责任权重机制,与绿证为基本凭证的消纳责任权重机制,两者衔接磨合明显考验政策设计的智慧。
“比如,部分市场化用户购买了绿证,可以证明其使用了绿电。但是目前大比例新能源属于优先发电,尚未入市执行保障收购,这部分电量对应优先购电用户消纳,这些用户大多是居民农业。如此一来,居民农业要不要再掏钱去买绿证?短期内,绿证需求量不会太大,如果卖不出去,那么在核算新能源消纳或责任权重时,这些电量要怎么核算?新能源送出省已经为消纳做了很多工作,结果大量绿证被东部省份买走,结果西部反而不达标,这种情况怎么算?此外,从范围上说,目前绿证只覆盖了集中式的风电光伏,分布式风电光伏、水电等都尚未包含在内。“上述业内人士说。
据悉,相关部门已开始部署相关工作。国家能源局近日组织召开10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推进可再生能源绿证工作。针对新的形势要求,尽快完善有关制度,为开展绿证工作提供政策依据;认真做好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为绿证核发奠定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方案中提出,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电力现货、绿电、绿证等交易。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电煤供应量8000万吨以上。(牵头单位:省能源局,责任单位:省应急厅、贵州能源集团等单位和各市〔州
1月30日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获悉,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近日促成兰州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达成绿证交易,共成交绿证1000张,折合电量100万千瓦时。这是2022年9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试点开展绿证交易以来,甘肃省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首次达成绿证交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提到,2022年贵州省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99.5%,完成习酒集团组建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优化重组,能源集团、建投集团、民航集团等改革重组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有关数据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0.6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4.8%,其中水电(含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占比分别为16.5%、13.8%、12.9%、1.6%。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9.6%,其中,水电、风电、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动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2〕797号)有关要求,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编制《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工作方案》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实施细则(试行)》,深入调研市场绿证需求,广泛开展绿证市场主体培训,高效研发绿证交易平台,于202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有关数据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0.6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4.8%,其中水电(含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占比分别为16.5%、13.8%、12.9%、1.6%。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9.6%,其中,水电、风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在辽宁2023年绿电、绿证交易中,国网辽宁电力购买绿电电量0.62亿千瓦时、绿证18.8万张,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2023年省、市、县三级供电企业本部办公100%绿色用能交易。发挥了央企绿色电力消费责任。据悉,2023年,国网辽宁电力全面梳理公司所属单位办公绿色用能情况,预计公司生产
售电企业作为绿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绿证交易中积极发挥专业、灵活优势,代理中小电力用户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助推代理用户实现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10月14日,海澜电力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平台购买绿证38万张(折合电量3.8亿千瓦时),成为目前购买绿证最多的买家。截至目前,海澜
售电企业作为绿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绿证交易中积极发挥专业、灵活优势,代理中小电力用户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助推代理用户实现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10月14日,海澜电力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平台购买绿证38万张(折合电量3.8亿千瓦时),成为目前购买绿证最多的买家。截至目前,海澜
在国际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复杂多变、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新挑战的关键时期,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旗帜鲜明地进一步突出了绿色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彰显了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辽宁省工信厅、辽宁省发改委发布《2023年辽宁省绿电绿证交易工作方案》。方案指出,鼓励各类用户资源消费绿色电力,营造鼓励绿电消费的氛围。电力用户在当月绿色电力交易结算完成后,可通过电力交易平台获得绿证。详情如下:
2022年中国能源需求受多轮新冠疫情影响出现放缓。但随着中国已结束动态清零政策,并针对房地产行业推出了全面的一揽子救助计划,这种趋势将在2023年逆转。彭博新能源财经的中国团队在本报告中讨论了2023年需要关注的一些关键能源问题。一次能源需求: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23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增长5.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外媒获悉,2月3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参议院通过了100%清洁能源法案,该立法要求到2035年,公用事业公司需要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到55%,到2040年,全州向100%无碳能源过渡。据悉,明尼苏达州立法后,美国承诺100%使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的州将达到13个。(本文由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访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云“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现碳达峰碳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2年各省/市/区风电、光伏发电量情况。2022年,风电发电量排名TOP5的地方分别是:内蒙古(1019.9亿千瓦时)、新疆(558.4亿千瓦时)、河北省(551.6亿千瓦时)、江苏省(438.3亿千瓦时)、山西省(408.3亿千瓦时)。2022年,光伏发电量排名TOP5的地方分别是:宁夏(184.77亿千瓦时
确保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是加快形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地方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关键是建立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力系统协调关系,核心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尹明涂建军)加快构建新型电
2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方案提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7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1900万千瓦。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20%左
确保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是加快形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地方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关键是建立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力系统协调关系,核心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支撑新能源对传
山东省政府2月5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二批)》指出,按照“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保障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及时并网,允许分批并网,全年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1000万千瓦。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
2月6日,山东省能源局公示关于山东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和标杆村名单,省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争创全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村的88个乡镇和668个村开展评估认定,经专家评审、部门会商等程序,拟定了山东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共65个)和标杆村(共443)名单。原文见下:关于山东省
2月6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实施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产品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月6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实施汽车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1月19日,中电联秘书长郝英杰在中电联召开的《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预计2023年经
1月1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年度电力供需形势新闻发布会,中电联新闻发言人、秘书长郝英杰发布《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
1-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①,1-12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
1-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①,1-12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
1-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①,1-12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
1-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①,1-12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
在国际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复杂多变、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新挑战的关键时期,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旗帜鲜明地进一步突出了绿色能源消费的政策导向,彰显了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2022年,全球能源供应链的脆弱日益凸显。供需矛盾、价格震荡、地缘冲突、极端气候事件......全球能源如何保持低碳转型的战略定力,如何提高供应体系的整体韧性?在全球能源行业迈向更清洁、更安全的“历史性转折点”,提升能源韧性和发展定力还有哪些题中之义?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回归原点,用第一性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量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量负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8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其中,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分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量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量负增长。一、全社会用电情况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8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其中,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分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践行气候保护和能源转型战略,面对能源电力需求和减排需求同步增长的双重挑战,积极探索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途径,通过参与国内绿电交易,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促进实现减碳目标。2021年,巴斯夫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减少约3%,其中大中华区二氧化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