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编者按:岁末之时,亦是复盘前瞻之际。今年以来,面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能源行业锚定“双碳”目标,着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供应链、产业链弹性韧性进一步增强,有效应对了全球能源供应的巨大波动。未来一个时期,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能源市场上的一些不确定性,主管部门该如何决策,能源行业该如何发力,能源企业该如何布局?为此,本报推出“复盘2022前瞻2023”专栏,希望为这些“时代之问”探寻应对之策。
来源:中国能源报 文 | 刘之琳 刘青 姚力 郑海峰 李江涛,作者均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
2022年我国能源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各项决策部署,能源保供能力不断提升。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的推进落实,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能源消费同比增长2.5%-2.6%,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8%左右。预计2023年,经济稳步回升,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
2022年能源生产与消费分析
(一)国内经济呈现回稳向上态势
受疫情反弹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呈现二次探底、再回升的“V”型变化特点。面对2021年年底的经济下行压力,宏观政策前置发力,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升。4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克冲突影响,我国多项经济指标大幅走弱。5月,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好转,主要宏观指标降幅收窄。在疫情缓和与更多稳定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落地作用下,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供需两端加快恢复。7-9月,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恢复。今年四季度,外需拉动趋弱,疫情多发散发拖累消费,但随着我国将继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充分显效,巩固和拓展了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后续经济恢复的预期和信心持续增强。
(二)能源生产保持稳定,能源消费持续增长
《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近三年每年能源净进口量10亿吨标准煤左右(2021年11亿吨标准煤)。根据1-10月份进口情况,预计2022年进口量约为10亿吨标准煤左右。
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5%。预计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5%-2.6%,为53.7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为17.3%左右。煤炭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石油下降0.7个百分点,天然气下降0.3个百分点。
(三)煤炭生产同比减少,电煤库存处于高位
国内生产方面,煤炭企业扎实做好煤炭增产增供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挖潜增产,煤炭产能稳步释放,煤矿开工率维持高位,煤炭产量同比快速增长。1-10月,生产原煤36.9亿吨,同比增长10.0%。进口方面,受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影响,进口煤和内贸煤价格倒挂,煤炭进口意愿受到抑制,1-10月我国进口煤炭2.3亿吨,同比下降10.5%。
煤价高位运行,但总体在合理区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设定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吨570-770元(含税)较为合理。山西地区热值5500千卡的煤价合理区间为370-570元/吨,陕西为320-520元/吨,蒙西为260-460元/吨,蒙东为200-300元/吨。现货价格上限不超过中长期价格上限的50%。由于国家采取了加强中长期合同履约率监管等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今年以来煤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电煤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在保供稳价政策引导下,全国电厂库存水平同比大幅增长。迎峰度夏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6亿吨以上,同比增加5000多万吨,可用天数32天。迎峰度夏期间(6-8月),电煤供需两旺,电煤库存充足,处于历史最高水平。9月以来,电煤供应持续向好,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倍。
(四)油、气生产同比增长,价格震荡下行
原油生产同比上升、进口同比下降,国际原油震荡下行。1-10月,生产原油17098万吨,同比增长3.0%;进口原油41353万吨,同比下降2.7%。截至11月20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87.41美元/桶,较今年高点已下降约34%。
天然气生产同比上升、进口同比下降,天然气价格下降。1-10月,生产天然气17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进口天然气8874万吨,同比下降10.4%。国内天然气价格下降,11月上旬,国内液化天然气(LNG)价格为6154元/吨,环比下降10.4%;液化石油气(LPG)价格为5323元/吨,环比下降0.4%。
(五)电力供应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1-10月,从电力需求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8%,逐月增速波动较大。分产业看,三次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分别为9.9%、1.7%、4.2%、12.6%,受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居民生活用电两位数增长,成为用电增长主要拉动力。从电力供应看,截至10月底,装机容量为25.0亿千瓦,同比增长8.3%。从电力供需平衡看,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面临空前严峻挑战,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先后执行负荷管理措施,川渝地区首次在汛期出现“电力电量双缺”。
立足全年,从电力需求来看,经济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四季度经济增速继续回升;气温方面,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冬明春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但仍可能发生阶段性强降温过程,采暖电量将平稳增长,预计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8%左右。从电力供应看,预计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总规模约2.8亿千瓦,年底装机容量为26.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1.1%。从电力供需平衡看,预计今冬明春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偏紧,华东、华中、西南电网电力供需紧张。
2023年能源供需形势研判
(一)经济稳步回升,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总体来看,2023年,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需动能减弱,我国出口难以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疫情管控更加科学,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国内消费、投资成为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的支撑作用增强。政策持续支撑,投资保持平稳。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速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稳地产政策下房地产投资恢复性增长。疫情防控更加精准,疫情对消费及服务业活动影响进一步减小,消费增速将显著回升。参照权威机构预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GDP增速为5.0%左右,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8%、41.0%和53.2%。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能耗双控考核方式调整、新基建发展、能效提升、能源替代等因素,预计2023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5亿吨标准煤左右,增速达3%左右,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8%以上。
(二)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价逐渐进入合理区间。
2023年大概率煤炭产量同比上升、进口同比减少,产能投放力度和供应能力增量较大。今年上半年煤炭需求较弱,明年煤炭需求主要受“保交楼”政策、疫情、国际形势的影响。目前来看,稳住基本盘最有效、最见效的手段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明年传统经济对煤炭的需求比今年5-9月中旬的情况要强,但是全年整体需求与今年基本持平。电力行业主要决定了需求的总量,随着风光核发电占比上升,预计明年电煤需求增幅较小。综合来看,供给侧增速较快,需求侧增速较低,煤炭供需朝宽松方向发展,叠加油气价格高位运行挤压进口量,明年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价逐渐进入合理区间。
(三)油气供需博弈加剧,价格持续高位震荡。
欧盟对俄罗斯原油的禁令临近,且OPEC收紧原油供给端,但出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近期原油市场疲软。中短期,原油价格仍将围绕80-100美元/桶高位震荡,甚至仍有上涨的可能性。当前美国天然气库存持续维持历史较低水平,受地缘政治影响,欧洲或持续维持增加LNG 进口以减少对俄罗斯管道气依赖,而美国为欧洲LNG 进口主要供应国,不能排除2023年全球天然气荒的可能性。在当前全球供需格局下,叠加地缘政治的影响尚未消退,油气价格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处于高位震荡区间,我国进口量可能进一步缩减。
(四)电力需求稳步增长,供需平衡偏紧。
从电力需求来看,经济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经济逆势上行,但仍落后于潜在增长水平;气温方面,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当前拉尼娜事件将延续到2023年冬季,通常发生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大部地区冬季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加之全球变暖背景下,夏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大概率偏高,气温因素仍将在2023年用电增长中发挥正向作用,预计202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从电力供应看,预计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约3.2亿千瓦,年底装机容量为29.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2.2%。从电力供需平衡看,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华北、华东、华中、西南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
能源形势应对建议
一是做好极端天气下能源供需形势分析研究。气象因素对能源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增大,极端天气下能源供应难以保障。今年夏季受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四川部分主力水电厂水库相继见底,8月中旬四川水电日发电量较7月初断崖式下降5成左右。预计2023年夏季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大概率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亟需建立极端天气下能源供需分析的研究框架和方法理论,提高能源供需预测准确度。
二是构建能源安全预警体系。建立健全能源安全信息沟通制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耗、存监测,加强水情跟踪监测,提升水情预报准确性。加强能源安全应急保障制度建设,针对安全警戒线下的供应主体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三是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新增建设规模、装机布局和开发时序,深化水新联动柔性调度机制应用,推动风电、光伏电站按需求配置储能装置,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建设储能电站,不断拓展清洁能源消纳空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变化,滚动校核运行方式,协同防范运行风险,加强对新能源出力大幅波动、极端天气过程等场景的预防预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加强一次能源供需监测,做好电源运行管理和并网服务
5月30日,湖北红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安县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建立能源供需形势监测机制。在迎峰度夏(冬)、极端天气期间做好能源保供监测、研判和调度。完善能源运行监测体系,统筹各类发电资源,加强高峰时段发电顶峰供电能力。推
近日,东北能源监管局认真落实能源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围绕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两个目标,以春节期间新能源利用率波动较大为课题,组织相关处室对电力供需和风电、光伏消纳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期间,课题研究小组从新能源消纳压力较大的时段、区域入手,结合近三
11月24日2023年南方电网能源发展论坛暨南网能源院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论坛主题为迈向新征程的能源与发展:变局与趋势邀请能源行业专家作主旨演讲探讨热点议题、发展趋势南网能源院发布了《全球领先企业创新发展报告》《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澜湄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报告》《中国能源供需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用电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在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与电力供需情况整体呈现怎样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供需形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中能传媒记者近日专访了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吴姗姗,请她就相关问题进
4月7日,自治区2023年度能源供需形势分析会在呼和浩特顺利召开,会议由集团公司承办。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内蒙古电力集团和国网蒙东电力公司汇报了2023年电力供需情况;各发电集团、煤炭和油气企业汇报了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电煤等能源供应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自治区能源局总工程师陈志军
我国能源安全敏感但不脆弱——访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以油气为核心的能源成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博弈的焦点。对于这一年来全球能源市场及其背后跌宕起伏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俄乌危机带来
编者按思想是辽阔的。《中国电力》公众号致力于智库思想传播,是因为真切地认识到,思想同样也是能源发展与进步的更为重要的生产力。“能者无疆”特约评论的推出,正是我们为能源思想建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我们努力集智库之智,并不代表我们一定手握真理,但正是因为我们信仰和追求真理,才不会世故地
2023年,在地缘冲突、气候变化、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安全不确定性将依然存在。这场能源危机从去年延续至今,引发一些国家燃料短缺、企业倒闭、经济运行放缓,不仅迫使相关国家调整能源政策,而且可能促使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化。■■能源危机引发连锁反应去年以来,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急剧
2023年,在地缘冲突、气候变化、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安全不确定性将依然存在。这场能源危机从去年延续至今,引发一些国家燃料短缺、企业倒闭、经济运行放缓,不仅迫使相关国家调整能源政策,而且可能促使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化。■■能源危机引发连锁反应去年以来,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急剧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9日,2023年福建省能源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总结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能源领域重点任务。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4.2%,增速比11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15.6万吨。进口煤炭5235万吨,同比增长10.9%。2024年,规上工业原
一、原煤生产情况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9491.85万吨,同比增长4.7%,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烟煤8964.30万吨,增长5.8%;炼焦烟煤453.76万吨,下降9.5%;无烟煤73.79万吨,下降21.1%。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销售量4694.11万吨,同比下降1.8%。截至11月末,全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稳定增长。11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3亿吨,同比增长1.8%;日均产量1426.6万吨。进口煤炭5498万吨,同比增长26.4%。1—11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3.2亿吨,同比增长1.2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0月份能源生产情况。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稳步增长。10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28.4万吨。进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0月份能源生产情况。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稳步增长。10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28.4万吨。进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9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比8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81.5万吨。进口煤炭4759万吨,同比增长13.0%。1—9月份,规上工业原煤
10月9日,由杭氧配套的目前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烯烃厂、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项目的6套11万等级首套空分设备成功出氧。该项目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等级的空分岛,创新采用了绿氢与现代煤化工融合协同生产工艺,总产能300万吨/年,其中40万吨是用绿氢替代煤炭进行生产,有助于减少化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发展成就,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继续下降,原油加工量由降转增,电力生产较快增长。原煤产量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8月份,生产原煤860万吨,下降11%,降幅比7月份收窄2.3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由降转增。8月份,加工原油67.1万吨,由上月的同比下降3.1%转为增长4.6%;1-8月份,累计加工原油521.7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平稳增长。8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0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与7月份持平;日均产量1279.2万吨。进口煤炭4584万吨,同比增长3.4%。1—8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0.5亿吨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农业生产和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大、速度之快
能源发展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林卫斌林晓东2024年能源发展回顾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预计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9.7亿吨标准煤左右;电力需求强劲,全社会用电量为9.85万亿千瓦时。能耗强度趋于下降,但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创“十四五”时期新高。2024年,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按语:《能源情报》如期而至,本期主要是总结分析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投资、供应情况,并结合形势进行预测和展望。当下,以总结2024年、谋划2025年为主题的年度总结及工作会议正如火如荼,以期本篇有些许参考价值。本文节选自最新《能源情报》,主要是分析2024年1-11月份的有关数据。本月还将重磅推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评价对象:纳入年度浙江省用能预算管理企业名单的用能单位。分级管理。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级管理评价,落实各级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省级负责管理年综合能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低碳化。2023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17.9%,煤炭消费占比从2013年的67.4%降至55.3%。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过半。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40
能源转型和一些安全利益相悖,这才是步履维艰的核心原因。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王海滨作者系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经济师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将在阿塞拜疆举行。大会将聚焦于气候融资新目标。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
10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为贯彻落实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策部署,加强要素配置保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明确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的具体举措。一是有效拓展增量用能空间。“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完善能源消耗总量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9月27日,浙江人大网发布《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其中提到,浙江省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能源等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区域电网范围,统筹资源和市场、电力发展规划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和经济性,合理规划抽水蓄能电站站点布置、建设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国家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供电企业、售电企业、相关电力用户和使用自备电厂供电的企业等应当按照
近日,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在《人民日报》发表《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出:推动终端能源消费转型由电能替代为主向电、氢、氨等多元清洁替代转变,推动主要用能领域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
12年前,当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了95.82%,高于全国12.2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3年前,当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时,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57541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所有区市居民收入都超
世界气候治理热潮方兴未艾。因为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0%以上来自化石能源燃烧,所以对于气候治理来说能源低碳转型是关键。而气候变化问题既严峻又迫切,因此不仅低碳转型的最终结果很重要,其过程有多长也很重要。(来源:能源新媒作者:王海滨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经济师)一、为什么低碳转型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