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2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宣布,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油田群建有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平台、珠江口盆地首个新建无人平台恩平10-2平台、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等,其建成投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恩平15-1油田群位于我国珠江口盆地,距深圳西南约200公里,所在海域平均水深约90米。油田群包括4个新油田,计划投产生产井48口。全面投产后,油田群高峰日产石油近5000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了解,此次投产的恩平15-1平台是恩平15-1油田群最重要的海上设施,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平台总高度约160米,总重量超过3万吨,单层甲板面积相当于10个篮球场,安装设备及系统近600台套,相当于常规平台的2倍,可实现钻井、修井、无人化远程操控、二氧化碳回注封存、自主发电与电力组网、油气水综合处理等多项功能,是目前亚洲甲板面积最大、组块重量最重、设备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
恩平10-2平台从项目伊始便按照无人化标准设计建造,是目前我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海上无人平台,具备远程遥控测井、压井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可“一键置换”实现陆地对海上设施的远程监控和安全关停等操作。恩平10-2平台井口数量、原油处理能力堪比有人驻守平台,但由于减少了公用系统、生活楼、钻机等大型设备,重量仅为传统平台的三分之一,甲板面积为传统平台的二分之一,降低工程投资约2.8亿元,减少维保工作量三成,每年可节省运维成本超千万元。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介绍说,我国夏秋季节台风频发,对油田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恩平15-1油田群是中国海油首次在海上油田新项目中采用台风无人生产工艺,可在陆地远程操控油田生产,具备极端工况下的安全关停、海管置换、恢复生产等功能,将极大地保障台风期间油田安全平稳运行。
恩平15-1油田群是我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群,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产出地面排放。中国海油联合国内厂家集中攻关,应用相态控制、脉冲控制联合振动分析等前沿技术,研制适用于海洋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的技术体系和成套装备。
“该装置将油田伴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处理后,再回注到海底一定埋深的地层中永久封存,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对海上油气田的绿色开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该项目预计高峰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近150万吨,减排量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中国海油恩平油田生产经理张琳说。
以此为基础,中国海油开展“岸碳入海”研究,已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将捕集大亚湾各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海上进行封存,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出了一条新路。
据悉,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群项目中大力推进大型装备的国产化。恩平15-1平台上配备了我国海上首套7600千瓦国产原油发电机组,打破了国外垄断,降低工程投资约6800万元,节省年度维保费用约30%,为我国大功率原油发电机组研发和应用积累了成功经验。平台还首次应用国产中控系统、配电系统,首次通过国产脐带缆为无人平台输送电力、通讯和化学药剂,采用国产随钻测井和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进行开发井作业,攻克了二氧化碳大气顶和大底水油藏开发等世界级难题。通过一系列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国海油拓展了国产装备在海上平台的应用前景,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心怀表示:“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建成投产是我国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智能化的重要突破,也是海上油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成果。未来,中国海油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同时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价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1日,挪威能源部批准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GoliatVIND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估(EIA)计划。几周后,GoliatVIND公司将提交许可申请。如果许可报告获批,该项目将成为全球首个安装单机容量超过15MW机组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GoliatVIND漂浮式项目位于挪威哈默菲斯特西北85公里处的巴伦支海,将为世
9月2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15万吨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1”运行达20年,累计外输提油841船次,外输原油超5000万吨,相当于4个西湖的蓄水量,可满足1.5亿人一年的基本需求,确保了大湾区的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为我国油气供给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
5月26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连造船与三井海洋联合开发和设计的全球第一艘M350型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Bacalhau”号正式交付,实现了我国浮式生产储卸油船造船业的重大突破。“Bacalhau”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是大连造船建造的第七艘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也是大连造船与世界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总
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去年1
沙漠采气,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19座大中型气田开足马力,日产量超过1亿立方米;西煤东运,承担全国铁路煤运总量近1/5的大秦铁路优化调度,日均运量突破百万吨;海上发电,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投运,一台风机的年发电量可满足近2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当前正处于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各地区
12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宣布,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油田群建有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平台、珠江口盆地首个新建无人平台恩平10-2平台、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等,其建成投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碳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高产对于一个新建油气田你有多少想象?今天,中国海油宣布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项目正式投入生产这个油田群能够在各种意义上给你惊喜高产+智能+低碳全面投产后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近5000吨亚洲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恩平15-1平台珠江口盆地首个新建无人平台恩平10-2平台我国首套海上
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建成投用。12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宣布,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油田群建有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平台、珠江口盆地首个新建无人平台恩平10-2平台、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等,其建成投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
导读:互联网诞生时,有人说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能源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将是电力等领域的入口。那么问题来了,拥抱能源互联网,怎样的姿势才正确?飓风与能源行业关系密切?没跟你开玩笑。2005年的威尔玛飓风造成62人遇难,损失达到近3000万美元在美国,四分之一的海上石油生产、三分之一的天然
英国的工程师们已经为一种新颖的微型发电机申请了专利并正在生产评估样品。这种简单的振动发电装置可以代替电池或硬线电力供应设备,从而为数以百万计用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无线传感器提供电力,提高可靠性并最终节省数百万美元。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下属Perpetuum公司称其研制的振动发电装置PMG17是一种安全且耐用的电池和硬线供电设备替代品。这种微型发电机利用精心设计的共鸣磁铁和线圈布置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力,从而为整个无线传感系统提供动力。产生的电力足够通过多种无线网络为几个低能耗无线传感器提供电力。当Perpetuum的技术经理SteveRoberts于2005
油气市场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焦点月评探析我国海上CCUS发展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表示,煤炭行业要在推进“零碳矿山”建设上下功夫、闯新路、做示范,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零碳园区”政策带动下,部分省份和煤炭企
埃克森美孚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碳捕集与封存系统(CCS)——横跨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的管道和存储网络。事实上,2024年是我们推动CCS技术成为美国工业应对碳排放、满足低碳产品需求的现实解决方案的突破性之年。2024年亮点我们分别与密西西比CF工业氮肥厂和路易斯安那NG3天然气采集
多能互补是一种能源系统设计和运行的理念,旨在通过多种能源形式的协同互补,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以及增强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灵活性等目的。多能互补在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来源微信公众
海上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研究(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马杰刘林桐)(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能源系统通过集成电力、热能、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欧洲北海综合能源系统的成功实践表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获奖名单。名单包括,北京鑫华储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锌镍空复合液流电池规模化储能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超级电容储能耦合火电机组调频技术”、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10MW级二氧化碳储能设备关键
12月6日,中国海油发布《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报告指出,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获重大突破,深水油气技术及装备实现体系化突破,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装备利用率领先全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超过全球一半。1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我国持续加大海洋油气
11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在上海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论坛暨全球采购签约仪式,与26家全球供应商签订进口合同和协议,签约金额再创新高,七年累计签约金额突破760亿美元,充分展现了中国海油与全球合作伙伴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和
随着环境污染与化石能源储备逐渐耗竭,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成为一个须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时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构建“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energysystem,IES)是适应未来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必
坚决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推动海洋石油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工作,2014年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能源安全是国家
油气产业育“新”求“质”关键词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本刊记者曲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路径。聚焦油气行业,记者梳理发现,其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凸显三大关键词:创新、绿色、数字化。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4月7日,受美“对等关税”影响,引发我国A股市场巨震。4月8日,国家电网控股的国电南瑞已经发布上市公司董事长提议股份回购的公告,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回购规模预计5亿元至10亿元人民币。据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多家电力央企陆续出手,通过回购、增持等措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国家
4月8日,中国海油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海油集团计划自本公告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系统增持公司A股及港股股份(含港股通),拟增持金额累计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含本数)。此次增持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支持公司持续
4月1日,A股石油板块震荡上行,截至收盘,准油股份、和顺石油涨停,通源石油涨超7%,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油工程等纷纷跟涨。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升高,昨日国际油价已全线上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12美元,收于每桶71.48美元,涨幅为3.06%;5月交货的伦敦布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简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31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海油在南海东部海域深层—超深层勘探发现惠州19-6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惠州19-6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距离深圳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100米。发现井HZ19-6-3钻遇油气层127米,完钻井深5415米,经测试,该井平
3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2024年,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公司始终坚持增储上产,严控成本,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攀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坚持多措并举深挖上产潜力,产量连续多年刷新历史纪录。2024年实现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
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预计10年累计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驱动原油增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实施CCUS?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
3月25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召开2025年全国油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道保护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部署2025年度油气管道、储气设施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工作,服务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
油气市场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焦点月评探析我国海上CCUS发展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将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
3月25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在京拜会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双方就深化战略合作,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协同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张传卫对中国海油给予明阳集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明阳业务发展、科技创新、海外布局等情况。他表示,明阳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和制
3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和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已投产。两个新项目均采用智能油气田设计理念,对原油生产、设备维保和安全管理等部分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率。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项目投产后具有高产、
19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亚洲首座油气处理与岸电设备共建平台——埕北油田CEPC(中心平台)处理平台投产一年来,累计为埕北油田供应岸电超1.2亿千瓦时。据悉,埕北油田CEPC平台(中心平台)首创油气生产与岸电供应共建模式,将高压输电设备与油气处理设备共建于同一平台,相当于为传统中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