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业内认为,石化行业具备进一步提高用电比例的潜力,且有望成为绿氢的重要使用者,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固碳潜力,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将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11月上旬,中石化与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国内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石化行业作为典型的原料加工行业,能耗和碳排放不可忽视,加快石化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业内认为,石化行业具备进一步提高用电比例的潜力,且有望成为绿氢的重要使用者,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固碳潜力,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将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作者:仲蕊)
炼油领域碳排放量最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今年1至9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达12.25万亿元,增长18.48%;利润总额达9794.27亿元,增长7.55%。“双碳”目标下,我国资源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约束日益趋紧,石化行业碳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近日发布的《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石化行业加工了7.03亿吨石油,其中5.4亿吨来自于进口。2021年,石化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约为1.95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45亿吨,占我国当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左右。
具体来看,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及电力和热力供应是石化生产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占比高达66.1%,其次是占比为33.9%的工业生产过程。从产品角度看,炼油、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对二甲苯、PTA、乙二醇、聚酯等八大重点子行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2021年,八大重点子行业碳排放量占全行业碳排放量的76.6%,其中炼油行业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51.3%。
根据石化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碳排放现状等,《报告》设定了“基准情景”和“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下,我国石化行业预计将于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峰值在6亿吨左右。借助碳减排措施,在“碳减排情景”下预计可于2025-2030年期间达峰,峰值不超过5亿吨。
产能过剩与产能扩张矛盾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排放约束日趋收紧的局面,我国石化产能近年来仍在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和产能扩张矛盾显著。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田涛认为,这种矛盾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体现之一。“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在解决好就业的情况下,关停并转一些小规模炼厂,释放更多产能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石化产品种类较多,而且下游部分原材料的供给仍然不足,因此大力实施‘油转化’‘油转特’,努力扩大下游产品出路,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方法之一。”
“石化行业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石化项目的布局、审批投资都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田涛指出,近年来,很多从事石化产业下游的实体企业逐步延伸到炼油行业,对炼油行业本身造成了较大冲击。与此同时,先进产能的进入也将进一步倒逼落后产能在竞争中关停退出,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未来,应加强政策的调控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防止石油化工产业出现严重过剩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步开始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按照《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促进炼油和石化行业大型化、一体化发展,计划在2025年前退出8000万吨/年炼油产能,通过整合现有产能、等量替换,建设更高水平的1亿吨/年的炼化一体化产能,到2025 年炼油产能控制在9.3 亿吨/年左右。到2030年,通过进一步整合500万吨以下炼厂,炼油能力下降至9亿吨/年。在推进产品结构性调整方面,降低燃料油品比例,提高化工产品比例,化工轻油平均产率到2025年提高到25%,到2030年进一步提高到42%,到2060年达到约60%左右,适度利用进口资源等。
不过,田涛进一步表示,事实上,石化装置的产能利用率通常保持在一个波动范围之内,一般在80%-120%之间。炼油产业作为提供道路交通燃料的重要行业,属于能源供给部门。因此,保持适度合理的过量产能,对于满足能源需求也是有利的。
技术创新亟待提速
除了推进炼油产业结构调整之外,《报告》建议,应鼓励、推广低碳技术创新,及时更新《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推广应用成熟节能降碳技术。鼓励先进技术研发,鼓励现有装置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电气化程度,加强装备电气化与绿色能源、绿色氢能耦合利用技术应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装置能耗和排放。
田涛表示,未来,国家扩大内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为石油消费增加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成品油消费领域,存在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市场预期减弱等特点,因此,在道路交通能源领域,应结合电动汽车等先进产业技术,合理引导需求,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油品价格,节约出行成本。
为加速我国石化行业碳减排进程,《报告》还提出,完善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编制重点石化产品碳排放限额标准。在绿色制造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低碳评价体系,建立碳回收再利用产品认证、绿色低碳技术评估等服务体系和平台。加强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碳交易体系建设,推动石化行业在2023-2024年纳入碳交易市场,同时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为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企业和行业提供扶持,促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减碳成本。
《报告》认为,通过采取多种碳减排路径,我国石化行业在取得降低碳排放直接效益的同时,也将有效控制和降低石油消费。“碳减排情景”下,预计到2060年石油消费量仅为2.8亿吨左右,节油效益达2亿吨。以我国自产石油2亿吨为基准,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从现在的70%左右下降到30%左右。到2060年,我国石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从4.33亿吨降至2.21亿吨,碳减排力度约为5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9日,甘肃省商务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强工业行动2025年度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的通知。《要点》指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传统产业、大数据行业等为重点,大力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自备电站、智能微电网、增量配电网、绿电聚合等新能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朝阳氢能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烟台)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5月9日成立,出资额5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咨询。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合伙企业由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烟台国泰诚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省新动能绿色先行投资中心(有限合
5月13日,重庆市能源局公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6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根据答复文件,重庆綦江区“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达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开发规模约55万千瓦,现已建成集中式新能源项目3.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8.2万千瓦。同时,持续优化綦江—万盛片区电网网架,改善提升新能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京市碳市场”)2024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全市850余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均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行碳排放控制义务。2024年北京市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总量为367万吨,成交额3.71亿元。碳价稳中有升,配额线上成交均价达111元/吨,在7个地方碳市场中价格最高。北京
5月13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綦江—万盛协同加快建设全市重要能源保障基地的建议》的答复函。其中提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将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争取新增我市“十五五”煤电建设指标,待国家明确后,将重点研究论证恒泰电厂“上大压小”、安稳电厂三期等煤电项目,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
5月13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3日。全文如下: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沈抚示范区产业创新局:为加快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强重点
5月12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此次申报范围包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用能低碳转型技术、工业减碳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高效节能装备五类,所申报技术装备已有成熟应用案例,
一个搞石化的在煤化工领域翻出了新花样!(来源:石油Link文|木林森)能源领域正发生一场大变局。这种变局不仅体现在新能源的爆发式增长,还体现在煤炭、石油在能源领域占比的逐步削减。在这种大格局下,曾经推动全球工业快速发展的煤炭、石油迎来了新的挑战:加速转型。企业作为这种转型的主体,也同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绘就绿水青山画卷。5月10日,东方电气绿色低碳技术发布会在四川德阳召开,面向全球用户发布行业领先的绿色低碳产业前沿技术、最新成果与应用场景,向用户提交创新发展的最新答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船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第7号公告,公告显示,批准《氢气管道设计规范》《加氢站用隔膜氢气压缩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通信协议》等1128项行业标准。氢气管道设计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氢气管道设计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条件和设计准则、材料、组成件的
4月27日,中电环保公布,本公司与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燃料乙醇”)签署了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脱硫及除尘系统撬装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编号:JZL20250028),以及脱硝及省煤器系统撬装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编号:JZL20250029),两份合同合计总金额为人民币6899.328万元(
时间:2025年9月4-6日地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往届合作单位主办单位乌鲁木齐市化工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指导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支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新疆生产建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分析报告《2005全球能源评论》,主要内容如下:#x2022;nbsp;全球能源需求在2024年增长了2.2%,增速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所有燃料和技术的需求在2024年均有所增长。增长主要由电力行业引领,电力需求激增了4.3%,远高于全球GDP3.2%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创纪录的高温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2024年度碳排放损失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24年度有补偿补贴计划发放50万元,于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适时组织两期竞价发放,竞价发放具体规则见竞价公告。生态环境厅可根据市场情况按程序调整有
3月1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2024年度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的行业企业分别是石化、造纸、民航、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和数据中心六个行业企业。本省行政区域内(深圳市除外,下同)石化、造纸、民航、陶瓷(建筑、卫生)和交通(港口)等行业
近日,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石油石化招标采购创新发展交流大会在杭州举行。正泰新能作为光伏行业领军企业受邀出席,分享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果。本次大会以“创新、智慧、绿色、共享”为主题,汇聚600余位行业权威,包括国家部委领导、两院院士、央企技术专家及供应链负责人,重
近年来,我国绿色能源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石化行业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中会有哪些探索?电网企业应如何助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缪汉根。记者:去年全国两会,您就提交了关于推动生产环节
油气巨头的报告里蕴含着哪些行业趋势?(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日前,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道达尔能源、bp等国际石油巨头纷纷发布了上一年的业绩报告。报告中五大石油巨头对各自在2024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石油巨头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发展战略
1月21日,中电环保公告,近日,公司与宁波绿石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宁波石化开发区岚山动力中心项目一期工程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原水预处理系统设备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为5398.98万元(含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设备、原水预处理系统设备交货日期均为2025年7月31日。
近日,从中核集团获悉,2024年,江苏核电为石化基地供能累计131.58万吨,其中仅12月结算吨位就有21.94万吨。2024年6月19日,一个标志性时刻在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基地诞生:工业蒸汽源源不断地输向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的能源心脏——虹洋热电,标志着我国首个工业用途的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
2020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走势放缓、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格局和油气产业秩序深刻调整,能源需求结构加速转型。(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王佩张硕)2024年,我国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
中国石油,正在加快布局新疆的能源产业。(来源:石油Link文|洞石)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石油麾下有多家公司成立。在新疆,成立了天然气管道公司和勘探公司,它们的注册资本规模也不小,都在10亿级别。不仅是成立新公司,中国石油还在新疆推动大项目的建设。今年的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推进会上,中国石油提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2030年炼油行业产能规模和结构、生产力布局、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方面目标,并重点部署4方面17项任务,提出强化组织实施、完善配套政策、加强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预测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总炼油能力升至9.24亿吨/年。自2022年首次超过美国之后,中国炼油能力再次提升,目前稳居世界第一大炼油国。美国炼油产业因近几年的关停,老旧设备的淘汰,以及小规模炼油企业的退役等,导致美国
业内认为,石化行业具备进一步提高用电比例的潜力,且有望成为绿氢的重要使用者,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固碳潜力,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将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11月上旬,中石化与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国内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在碳达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报告》指出,在全球降碳目标下,我国能源领域积极行动。一方面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另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和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纷纷适时调整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作为全球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我国有必要以更具有战略性的眼光,研判国际能源格局,以更具竞争力和引领性的定位参与国际能源竞合,基于全球化视野形成新时代能源发展战略的“中国思路”。
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日渐注重能源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在能效提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也深深植入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能源规划中,能源驱动城市升级变革的作用愈加突出。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岛国
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日渐注重能源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在能效提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也深深植入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能源规划中,能源驱动城市升级变革的作用愈加突出。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岛国
未来,中国炼油和煤化工产业如何得到可持续发展?8月22至25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炼油和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问题战略研究课题组由王基铭院士带领10多位院士和60多名专家赴陕蒙两地调研,共同研究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道,共同探讨煤化工与炼油协同耦合之路。神华集团总经理、中国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