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业内认为,石化行业具备进一步提高用电比例的潜力,且有望成为绿氢的重要使用者,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固碳潜力,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将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11月上旬,中石化与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国内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石化行业作为典型的原料加工行业,能耗和碳排放不可忽视,加快石化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业内认为,石化行业具备进一步提高用电比例的潜力,且有望成为绿氢的重要使用者,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固碳潜力,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将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作者:仲蕊)
炼油领域碳排放量最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今年1至9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达12.25万亿元,增长18.48%;利润总额达9794.27亿元,增长7.55%。“双碳”目标下,我国资源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约束日益趋紧,石化行业碳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近日发布的《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石化行业加工了7.03亿吨石油,其中5.4亿吨来自于进口。2021年,石化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约为1.95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45亿吨,占我国当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左右。
具体来看,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及电力和热力供应是石化生产中碳排放量最大的环节,占比高达66.1%,其次是占比为33.9%的工业生产过程。从产品角度看,炼油、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对二甲苯、PTA、乙二醇、聚酯等八大重点子行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2021年,八大重点子行业碳排放量占全行业碳排放量的76.6%,其中炼油行业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51.3%。
根据石化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碳排放现状等,《报告》设定了“基准情景”和“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下,我国石化行业预计将于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峰值在6亿吨左右。借助碳减排措施,在“碳减排情景”下预计可于2025-2030年期间达峰,峰值不超过5亿吨。
产能过剩与产能扩张矛盾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排放约束日趋收紧的局面,我国石化产能近年来仍在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和产能扩张矛盾显著。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田涛认为,这种矛盾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体现之一。“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在解决好就业的情况下,关停并转一些小规模炼厂,释放更多产能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石化产品种类较多,而且下游部分原材料的供给仍然不足,因此大力实施‘油转化’‘油转特’,努力扩大下游产品出路,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方法之一。”
“石化行业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石化项目的布局、审批投资都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田涛指出,近年来,很多从事石化产业下游的实体企业逐步延伸到炼油行业,对炼油行业本身造成了较大冲击。与此同时,先进产能的进入也将进一步倒逼落后产能在竞争中关停退出,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未来,应加强政策的调控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防止石油化工产业出现严重过剩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步开始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按照《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促进炼油和石化行业大型化、一体化发展,计划在2025年前退出8000万吨/年炼油产能,通过整合现有产能、等量替换,建设更高水平的1亿吨/年的炼化一体化产能,到2025 年炼油产能控制在9.3 亿吨/年左右。到2030年,通过进一步整合500万吨以下炼厂,炼油能力下降至9亿吨/年。在推进产品结构性调整方面,降低燃料油品比例,提高化工产品比例,化工轻油平均产率到2025年提高到25%,到2030年进一步提高到42%,到2060年达到约60%左右,适度利用进口资源等。
不过,田涛进一步表示,事实上,石化装置的产能利用率通常保持在一个波动范围之内,一般在80%-120%之间。炼油产业作为提供道路交通燃料的重要行业,属于能源供给部门。因此,保持适度合理的过量产能,对于满足能源需求也是有利的。
技术创新亟待提速
除了推进炼油产业结构调整之外,《报告》建议,应鼓励、推广低碳技术创新,及时更新《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推广应用成熟节能降碳技术。鼓励先进技术研发,鼓励现有装置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电气化程度,加强装备电气化与绿色能源、绿色氢能耦合利用技术应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装置能耗和排放。
田涛表示,未来,国家扩大内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为石油消费增加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成品油消费领域,存在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市场预期减弱等特点,因此,在道路交通能源领域,应结合电动汽车等先进产业技术,合理引导需求,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油品价格,节约出行成本。
为加速我国石化行业碳减排进程,《报告》还提出,完善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编制重点石化产品碳排放限额标准。在绿色制造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低碳评价体系,建立碳回收再利用产品认证、绿色低碳技术评估等服务体系和平台。加强资金支持,加快推进碳交易体系建设,推动石化行业在2023-2024年纳入碳交易市场,同时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为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企业和行业提供扶持,促进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减碳成本。
《报告》认为,通过采取多种碳减排路径,我国石化行业在取得降低碳排放直接效益的同时,也将有效控制和降低石油消费。“碳减排情景”下,预计到2060年石油消费量仅为2.8亿吨左右,节油效益达2亿吨。以我国自产石油2亿吨为基准,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从现在的70%左右下降到30%左右。到2060年,我国石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从4.33亿吨降至2.21亿吨,碳减排力度约为5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日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发挥辽宁城市群和产业集群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地市级人工智能赋能中心。鞍山、本溪、辽阳、盘锦、葫芦岛等市围绕智慧钢铁、智慧矿山、数智油田、智慧化工等打造应用场景示范;阜新、铁岭
7月16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文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行工业节能节水,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AI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对算力的极致追求,进而推动电力需求急速飙升。国际能源署数据表明,ChatGPT响应一次查询所需的电力消耗量,约为谷歌搜索的10倍之多。迫切的电能需求使核能再一次迎来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其中,核能领域的新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型堆”)尤其引人关注。
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聚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环节,强化石化化工企业开停工(车)和检维修过程VOCs排放管控,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起草了南京市地方标准《石化化工装置开停工(车)和检维修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明确,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认证组织在通设立分支(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涉碳类认证和咨询服务,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7月15日,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在总部与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智强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国一重集团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文平,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皓;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严航参加会谈。吕智强感谢国家电投集团长期以来给予中国一重的支持和帮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近日,以“水——生命之源发展之基”为主题的2025青岛国际水大会在青岛召开。会议期间,上海电气电站水务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水务公司”)凭借“热法+膜法”双技术突破和6项行业标杆工程成为焦点。在会议开幕式上举行的“中国脱盐产业发展20周年”颁奖仪式中,水务公司斩获“中国脱盐二十周年领航企业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推荐工作的通知各盟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为贯彻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年底前全面完成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任务。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5年煤炭消费量较2020下降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
近日,美丽北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强化煤炭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宁波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重点削减非电力行业用煤。深入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对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全区原则上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矢志攻坚、久久为功,加速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能源化工创新高地,这股澎湃之力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快来看看最近中国石油又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成就。中国石油首个!实现
石油企业开启了一手卖油,一手卖“碳”的新业务模式!(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石油企业的业务版图正经历新一轮重构。发展新能源与低碳业务,本应该是石油企业转型路上的挑战,却意外成为油田创造收益的新路径。日前,塔里木油田通过光伏项目产生的2.67万吨碳减排量,在欧盟碳市场完成了交易。近日,欧
一年一度的世界石化装备大会——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技术装备展(原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石油化工技术装备展,简称cippe中国石化展)将于6月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展览面积达7万平米,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千1百家企业到场,国际展商比例超20%,上届专业参观观众破10万人次。本届展会预计
近日,金风科技成功签约在阿曼的首个风电项目——Riyah1&2风电项目。该项目由阿曼国家能源公司(OQAE)和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共同开发,总容量达234兆瓦,是目前阿曼规模最大的风电开发项目,也是OQAE为传统石化行业去碳化打造的首个项目,将为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提供绿电。金风将为其提供具备高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第7号公告,公告显示,批准《氢气管道设计规范》《加氢站用隔膜氢气压缩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通信协议》等1128项行业标准。氢气管道设计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氢气管道设计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条件和设计准则、材料、组成件的
4月27日,中电环保公布,本公司与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燃料乙醇”)签署了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脱硫及除尘系统撬装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编号:JZL20250028),以及脱硝及省煤器系统撬装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编号:JZL20250029),两份合同合计总金额为人民币6899.328万元(
时间:2025年9月4-6日地址: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往届合作单位主办单位乌鲁木齐市化工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指导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支持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新疆生产建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分析报告《2005全球能源评论》,主要内容如下:#x2022;nbsp;全球能源需求在2024年增长了2.2%,增速快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所有燃料和技术的需求在2024年均有所增长。增长主要由电力行业引领,电力需求激增了4.3%,远高于全球GDP3.2%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创纪录的高温天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2024年度碳排放损失分配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24年度有补偿补贴计划发放50万元,于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适时组织两期竞价发放,竞价发放具体规则见竞价公告。生态环境厅可根据市场情况按程序调整有
3月10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2024年度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的行业企业分别是石化、造纸、民航、陶瓷(建筑、卫生)、交通(港口)和数据中心六个行业企业。本省行政区域内(深圳市除外,下同)石化、造纸、民航、陶瓷(建筑、卫生)和交通(港口)等行业
2020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走势放缓、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格局和油气产业秩序深刻调整,能源需求结构加速转型。(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王佩张硕)2024年,我国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
中国石油,正在加快布局新疆的能源产业。(来源:石油Link文|洞石)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石油麾下有多家公司成立。在新疆,成立了天然气管道公司和勘探公司,它们的注册资本规模也不小,都在10亿级别。不仅是成立新公司,中国石油还在新疆推动大项目的建设。今年的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推进会上,中国石油提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2030年炼油行业产能规模和结构、生产力布局、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方面目标,并重点部署4方面17项任务,提出强化组织实施、完善配套政策、加强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预测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总炼油能力升至9.24亿吨/年。自2022年首次超过美国之后,中国炼油能力再次提升,目前稳居世界第一大炼油国。美国炼油产业因近几年的关停,老旧设备的淘汰,以及小规模炼油企业的退役等,导致美国
业内认为,石化行业具备进一步提高用电比例的潜力,且有望成为绿氢的重要使用者,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固碳潜力,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将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11月上旬,中石化与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国内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在碳达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2022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报告》指出,在全球降碳目标下,我国能源领域积极行动。一方面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另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和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纷纷适时调整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作为全球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我国有必要以更具有战略性的眼光,研判国际能源格局,以更具竞争力和引领性的定位参与国际能源竞合,基于全球化视野形成新时代能源发展战略的“中国思路”。
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日渐注重能源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在能效提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也深深植入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能源规划中,能源驱动城市升级变革的作用愈加突出。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岛国
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日渐注重能源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在能效提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也深深植入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能源规划中,能源驱动城市升级变革的作用愈加突出。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全球闻名的“花园城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岛国
未来,中国炼油和煤化工产业如何得到可持续发展?8月22至25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炼油和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问题战略研究课题组由王基铭院士带领10多位院士和60多名专家赴陕蒙两地调研,共同研究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道,共同探讨煤化工与炼油协同耦合之路。神华集团总经理、中国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