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发布《数字乌拉特中旗2022—2025年发展规划》

2022-12-14 11:52来源: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关键词:智能微电网智慧能源能源管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发布了《数字乌拉特中旗2022—2025年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提质降耗、降本增效为重点,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引导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和融合创新,运用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分析、制造执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生产管控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率先在温明煤矿实施5G智慧矿山建设,三年内实现采掘面作业智能化改造;在太平矿业露天转井下等条件具备的矿山企业逐步推广智慧化改造技术;在特殊行业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到2025年,全旗3万吨以上铁合金企业出炉等高危、高强度生产单位实现全部“机器换人”。

新能源智慧生产运行示范工程。加快新能源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生态智慧风电场等示范项目建设和推广,优化地区电网架构和电网交互,发展源网互济的新能源基础设施。

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能源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整合煤炭、电力、新能源、油气传输管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生产数据,对历史海量数据和动态实时监测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能源企业风险防范和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智慧化服务。

《数字乌拉特中旗2022—2025年发展规划》

序 言

数字化发展正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国际竞争格局的形成。我国正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牢牢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新趋势、新要求,以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把加快推进数字内蒙古建设,构建数据驱动、融合发展、共创分享新经济形态作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数字乌拉特中旗是数字巴彦淖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乌拉特中旗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新时代乌拉特中旗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进一步推进全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成为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推进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根据国家、自治区、巴彦淖尔有关数字化发展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2至2025年。

第一章 基础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乌拉特中旗抓住自治区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有利时机,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全旗数字化建设持续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旗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13259km;已建光缆干线260km,乡镇支干光缆838.3km,嘎查村支线光缆规划建设1289km,自然村支线光缆规划1347km,基本实现了广电光缆村村通、户户通4K高清、通高速宽带,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牧户覆盖;在网运行基站1284个,建成开通4G基站900座,信号覆盖率达到98%,建成开通5G基站93座,城区信号覆盖率达到93.25%;城区20M及以宽带实现全覆盖,城镇家庭光纤接入速率达到百兆,嘎查村宽带网络通达率达到98%;互联网出口带宽530G。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扩容改造,全旗各部门统一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及统一互联网出口。嘎查村(分场)搭建“互联网+ 政务服务”基础线路平台,通过vpn形式解决基层嘎查村网络虚拟通道。一批电信企业、数字企业落户乌拉特中旗参与建设发展。

数字化治理能力逐步提升。智慧城乡建设初见成效,启动“基于大数据共建共享智慧城乡建设”雪亮一期工程,安装高清摄像头928台、人脸识别抓拍器100台、应急广播音柱20台、高空瞭望1台,实现系统内部数据信息采集、存储、传输、访问及初级使用,有效发挥视频监管效率和监管准确度。建成自然资源管理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推动“互联网+监管”工作,加快实现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已建成的信息平台系统,广泛应用政务综合办公平台、政务“巴市快办”平台、在线项目投资审批平台、国土空间掌上云、综合行政执法“12345服务热线”、山洪防御和天气预报信息等平台。基于“3S”的草原监管技术、牲畜自动化放牧和管理技术、节能环保型设施农业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

产业数字化应用快速起步。推进大数据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农牧业科技信息综合平台,数字化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建成特色种养殖基地36个、田牧园综合体10个。全旗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85%,耕地节水灌溉率超过90%,科技普及率高达70%。积极探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农村牧区发展深度融合,启动建设农牧业信息化智能服务平台,构建了从农资供应到农畜产品生产、经管、管理、服务全部线上统筹、指导、调控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全面融入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加大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领跑全市,黄金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十强县行列。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建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项目。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旗电商经营企业近百家、电子商务商户约165户,累计建成电商进农村牧区服务网点80个,已形成企业化运作且规模较大的本土电商平台,知名电商企业“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已在我旗建立了服务站和实体店,网店店主、微商从业人员近2000人。建成4000平米快递集散中心一处,邮政、“四通一达”、德邦等十余家快递企业在我旗落户并设立分支机构,辐射到旗境内所有苏木镇,为农牧民提供网上购物、网上缴费、在线咨询等服务,让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捷。“十三五”期间全旗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完成5.2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电商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中蒙俄线上线下业务积极拓展,汇集了大量国内外用户和交易数据资源,为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提升电商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创造了条件。

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组织、机制、制度保障不断完善,旗政府成立了大数据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组建大数据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全旗数字基础资源、政务数据、信息化项目、大数据建设资金。出台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源共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发展等方面政策文件和管理规定,制定发布大数据采集、管理、共享等规范标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预警、应急管理、容灾备份机制等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乌拉特中旗数字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整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数字化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宽带网络能力、普及率和服务质量不高,全旗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与WIFI覆盖率有待加强。农村牧区、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工矿企业4G网络建设还没有全覆盖,个别嘎查村政务外网尚未覆盖。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滞后。数字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基础不够牢、产业不够强等问题。数字产业化方面,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企业较少,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带动新型煤化工、清洁能源、农牧、服务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能力不足,缺少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缺乏具有领军作用的平台型企业。三是生态环境数字保护能力尚未形成。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支撑能力不足,无法开展基于生态环境数据决策管理、预警和执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四是数字政府建设进展不理想。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化大数据平台、新型智慧城市指挥运营调度中心以及雪亮工程等未完成建设,各部门信息化系统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开发利用不到位,数据分析对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不足。五是社会数字化管理水平不高。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民生服务等方面,智慧化创新应用广度深度不足,数字化、智慧化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六是数字化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的格局;数字产业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安全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较弱,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第二节 面临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更深层次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突飞猛进之势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经济体发达国家正在抓住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重塑世界竞争新格局。

我国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数字中国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举措,是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信息化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引擎。生态环境的数据化管理技术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渐成趋势,“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逐步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数字惠民便民、数字抗疫防疫取得新成效。各地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广东、浙江、福建、山东、贵州、广西等地全面参与和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核心技术攻关、信息通信、数字经济、网信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大、智、移、云驱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国家战略布局和各地区先行先试为乌拉特中旗提供了宝贵思路、路径和模式借鉴。

数字内蒙古开启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新征程。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东数西算”为抓手,在推动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发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构建创新体系,重点突破数字经济,整体提升数字政府,纵深发展数字社会,全面升级基础设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数字内蒙古、数字巴彦淖尔建设为我旗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撑,也对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数字乌拉特中旗是实现我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当前我旗正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窗口期,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重塑与能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数字经济看,我旗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既处于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压力和增长瓶颈、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基础薄弱和未成体系的特殊时期,也处于数字技术不断成熟、数字转型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数字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以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从数字生态看,在边疆边境地区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打造数字生态屏障,提升边境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加快推进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从数字政府看,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建成高效透明、整体联动、部门协调的数字政府,加快实现边境旗县公共服务便民化、社会治理精准化、经济决策科学化,必须加快推进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从数字社会看,围绕社会信用、公共安全、生态治理、城市大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发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在资源整合、部门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形成高效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必须加快推进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从数字民生看,围绕医疗养老、社保、医保、教育文化、乡村振兴等重点民生领域,发挥数字化保障支撑作用,通过资源整合、渠道多样、模式创新等,破解资源不均衡、不充分难题,加快智慧城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养老、智慧医保、智慧就业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形成均等普惠、优质便捷的数字民生格局,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必须加快推进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大势、认清差距,主动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把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强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关于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内蒙古、数字巴彦淖尔的决策部署,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数据赋能为主线,以产业数字化为主战场,面向应用,注重实效,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生态屏障,加速构建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为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乌拉特中旗高质量发展、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有力支撑和动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的引导、统筹、服务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市场力量参与和支持数字化转型创新应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探索数字化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

——坚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合理部署建设任务,有序安排建设进度,分步实现总体目标。全力协调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业务协同和数据资源共享,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提升“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的整体效能。

——坚持科技创新,数据驱动。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提升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能力。加强数字技术的试点示范与集成应用,大力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转型、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的创新引擎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共建共享,惠及民生。积极营造开放共治、共建共享的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环境,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牵引,着力提升数字化服务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增强民众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安全保障,自主可控。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持安全保障工作与信息化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网络、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第三节 总体思路

按照“1136N”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乌拉特中旗”任务框架体系。“1”即基于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设数字乌拉特中旗这一核心目标。“1”即基于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打造一个统一的核心数字化支撑体系。“3”即建设数字基座工程、指挥中心体系、城市智脑体系工程三大技术体系工程。“6”即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生态、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民生、网络安全六个方面数字化建设。“N”即实施N个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

总体上,规划架构定义为主要面向三类角色(政府、社会公众、企业单位),以三横(三大技术体系工程)和六纵 (六个应用体系工程),以N个(N个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为内容,广泛接入数据资源和部门单位,以建立数据标准规范、安全防护保障、运营维护管理三大体系为依托,充分结合已有的建设基础,对已有系统做必要完善和升级,对待建系统逐步投入规划建设,有序开展建设,分阶段完成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目标。

第四节 发展定位

——构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数字化智慧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大数据产业为支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与我旗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深度融合,依托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深化对蒙互联互通合作,建设中蒙国际产能合作园区信息平台,全面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双向通道,推进口岸和园区一体化进程,构建国际国内供应链物流同加工转化深度融合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加强进口资源加工转化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投资贸易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动自由、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智能高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推进集智慧出口贸易、智慧仓储物流、智慧跨境旅游、智慧人文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口岸小镇建设,努力建成祖国向北开放桥头堡。

——构建祖国北疆边境旗县数字经济示范区。聚合数据、技术、人才等要素,推动云计算、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创新模式应用,深入推动大数据相关技术与我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优质畜产品供给区、城镇郊区设施农业示范区融合发展,提升现代化农牧业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延伸、拓宽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大数据相关技术与我旗新型煤化工、清洁能源、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四条工业主要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打造祖国北疆边境旗县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

——构建内蒙古农牧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依托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乌拉特中旗地理特点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围绕我旗羊肉绒、玉米、小麦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三带四园六区”发展格局,加快农牧区数字基础建设,完善农牧区信息服务体系,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农畜产品加工流通和质量追溯、农牧民日常生活以及农牧区综合治理中的运用,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深入推进“美丽宜居牧区”建设,争创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打造西部地区荒漠化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样板,推进自治区农牧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设,为创建国家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内蒙古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应用示范区。依托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抢抓自治区建设现代能源示范区契机,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以构建“源网荷储氢”智慧互动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风能、光伏产业集群,扶持培育氢能、储能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生产、生活、外送多元消纳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提升政府部门对能源产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自治区能源产业智能化应用示范区,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氢储现代能源示范应用基地。

——构建祖国北疆“两个屏障”建设智慧示范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两个屏障”战略定位,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重要要求,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化推广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放大绿色发展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力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中展现数字化智慧化新作为。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增强保障国家粮食、能源、生态和边疆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努力建成稳边、安边、兴边的平安乌拉特智慧示范,确保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乌拉特中旗”初步建成。建成体系基本完备、特色鲜明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体系基本形成,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数字生态监测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大幅提升;数字政府基本建成,政府治理、运行、决策、服务的效能显著优化;数字社会基本建成,数字服务普惠全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完备,网络与数据安全保护要求全面落实。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强化。建成高速、泛在、智能的信息通信网络,传统基础网络全面优化升级,全旗4G网络、各苏木镇集镇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物联网感和网络覆盖面大大增强。

数字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主要产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技术与主要产业融合成效显著,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示范样板,建成“互联网+农牧业”智慧农牧业应用示范基地,建成电子商务集聚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智慧物流基地和智慧旅游景区,全旗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

数字生态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提高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能力,生态监测网络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生态要素,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治理、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预警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空气、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总体改善,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数字政府实现高效协同。数字化、平台化、可视化政府数字治理模式基本形成,政务系统协同效率显著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监管能力极大改善,政府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显著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全面推进智慧应急、智慧警务等领域专项应用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

数字社会实现治理一体化智慧化。实现信息技术和社会管理深度融合,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加快形成高效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的乌拉特中旗“城市大脑”和城市指挥运营中心,全面支撑各领域智慧应用的分析决策,实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分析预测。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建成一批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应用试点。推动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联防共治。

数字民生公共服务实现普惠便捷。数字民生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基本形成广覆盖、多渠道、智能化、个性化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数字化实现全领域融合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一批数字服务新亮点,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全面提升智慧医疗水平,建立智慧医保、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全旗社保卡、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加快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大力推广数字旅游服务新模式。基本建成城乡一体、普惠均等、触手可及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为便捷、更加幸福。

网络安全防护全面严密。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全面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不断增强技术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网络空间安全,切实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底座”

一、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能力

加强传统基础网络优化升级。多路径低成本推进城域网优化,大幅扩容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宽带网络普及率和网络服务质量。进一步落实光纤到户国家标准,推动光纤到户共建共享。以“千兆城市”“百兆乡村”为目标,推进城镇和农村牧区光纤网络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光纤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品质。增强4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实现农村牧区、公路沿线、旅游景区、草原矿区等4G网络建设全覆盖,缩小城乡牧区“数字鸿沟”。

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基站争取力度,落实5G基站选址、站址配套资源、用电等扶持政策,力争每年新建5G基站30个以上,到2025年全旗5G基站突破200个,实现海流图镇建成区、各苏木镇政府所在地、加工园区、大型矿山5G信号有效覆盖,并逐步向嘎查村延伸覆盖。推进5G网络部署和商用推广,支持5G规模组网建设,打造5G与垂直行业融合应用示范场景。积极促进5G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北斗导航等5G融合应用场景。

推进新型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 完善城域网IPv6升级改造,引导电子政务外网、旗属重点企业网站、云服务平台以及应用终端加快IPv6升级,推动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提升端到端IPv6覆盖率,实现IPv6用户规模和业务流量双增长,为下一代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奠定基础。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部署。

二、加快布局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布局“空天地”一体化物联感知终端。梳理和明确公安、交通、生态环保、城管、民生等部门及领域感知设备的类型和协同要求,通过共址部署、终端集成或部分补点的方式,统筹推进感知终端的集约化建设和共建共享。利用传感、遥感、导航定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城市物联网平台统筹部署复合传感器节、摄像头、无人机等全域立体的感知设施。

部署泛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多功能信息杆柱、智能路灯、智慧管廊、智能候车亭、智能垃圾箱、智能井盖、智慧排水和智慧园林等智慧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水电气暖”多表合一,实现水、电、气、暖多表信息的联合集中、自动采集和跨行业用能信息资源共享。

专栏1 通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全光网城市”建设工程。加快城镇光纤到户进程。升级部署高速光纤接入系统,全面推进新建住宅建筑光纤到户,分批次、成片区推进现有住宅建筑光纤改造,落实电信、广电运营企业共建共享、平等接入,完成老旧小区光网改造,实现城镇地区光网全面覆盖。

“百兆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百兆乡村”建设,鼓励和引导电信运营企业大幅度降低网络资费,加快推进嘎查村光纤宽带网络普及。灵活采取有线+无线的方式推进网络延伸,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光纤宽带网络能力、覆盖水平和高带宽用户占比。

5G基站建设工程。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每年力争建成30个以上,将5G网络建设工程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同步实施。优先实现海流图镇建成区、各苏木镇政府所在地、加工园区、大型矿山5G信号有效覆盖。采取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推进5G网络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

专栏2 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工程

多功能信息杆柱试点工程。率先在重点路段人流集聚区推进多功能信息杆柱试点,建设集成智慧照明、通信基站、视频监控、LED信息发布、一键报警、充电桩、WiFi、5G等多种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信息杆柱,提供多类信息服务。

海流图镇城市管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升级完善现有地下综合管廊环境与设备监测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和供气、供水、供电、供暖等地下管线智能感知设施部署,推进城市新增综合管廊水电气管网的智能化建设,部署管廊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地下管网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智能处置。

建设“互联网+充电桩”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发展,推进居民区、公共停车场、旅游景点、专用领域等“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推进数字产业化超前发展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发展大数据核心产业。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建设,依托重点数据存储基地,带动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交换等数据预处理服务发展,培育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安全保护及可视化大数据服务产业。采用文本挖掘、有偿购买、自愿提供、传感采集等方式拓展政府数据采集渠道,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鼓励数据创新应用,深入挖掘大数据价值。

培育大数据关联产业。根据数字产业化谋划关联产业,依托创新创业基地、电子商务基地、星创天地等平台载体,积极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引导大数据上下游产业加速聚集,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培育软件设计产业,依托数据中心汇聚的海量数据资源,重点发展大型通用海量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分析挖掘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数据处理等软件产品。发展物联网基础产业,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网络服务、传感网智能管理等物联网服务业,重点开发一批典型行业和领域测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设备运行维护、远程监测诊断等服务,打造物联网核心产业集群。

谋划前沿信息产业。聚焦5G领域和关联产业,实施5G产业培育和商业化服务,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产值提升。加快引进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在证照办理、资质认定、资金流动、监督管理等场景的应用。积极开展语音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智能测控、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支持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能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产业发展。加快特殊行业实施机器换人。到2025年,对全旗3万吨以上铁合金企业出炉等高危、高强度的生产单元100%实现机器替代人工。

二、推动产业数字规模化融合发展

(一)加快农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推动农牧业基础设施数字化。依托全旗统一的政务服务共性支撑平台,加快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进程。推进物联网传感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等数字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在农区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远程监控、农情监测、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种植生产管理信息化,打造农牧业物联网全产业链示范应用样板,加快推进特色繁种数字化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统繁统供和依法监管能力。在牧区推广应用“3S”技术开展草原生态环境和植被长势监测。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畜禽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控、疫病监测预警和追溯体系,推动养殖环境监控、智能养殖机器人等数字技术应用,促进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实现农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有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保障,创建“国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

打造现代智慧农牧业。加快构建“三带四园六区”产业布局与数字化、智慧化工程同步推进,推动要素集聚,加快数实融合发展。围绕“三带四园六区”建设,利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卫星导航、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建立农牧业大数据库,搭建农牧业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系统。加快乌加河三产融合产业园、牧羊海农牧业深加工产业园、德岭山奶牛肉牛养殖园区、甘其毛都镇戈壁短尾羊智慧产业园以及二狼山白绒山羊优质育种繁育基地、蒙古马全链条产业向数字化智慧化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加快开展智慧农场、智慧林场、智慧牧场、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打造现代化智慧农牧业体系,推动农牧业智能化生产,加快推进现代智慧农牧业。进一步提升德岭山农田数据指挥调度中心和30万亩现代化生产基地智慧化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在新忽热苏木希热嘎查建设27万亩数字化智慧生态牧场,充分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管理牧场,推动扬鞭放牧、骑马放牧向远程放牧、APP放牧转变,促进家庭牧场向智慧牧场转变。到2025年,数字化智慧生态牧场发展到300万亩以上。

培育农牧业数字化新业态。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农畜产品各生长阶段的长势、长相的动态监测,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的休闲采摘、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推动红色产业与休闲农牧业相融合。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通过完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功能、农超对接、电子商务、体验店、博览会等形式,促进产销衔接。鼓励和支持网红、直播多媒体,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牧区实体店,加大农畜特优产品宣传销售,全面打通农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

开展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丰富延展乡村振兴战略指挥平台应用,为农牧业种养殖提供政策、科普、农技、价格、农商等方面全程化提供便捷服务。完善农牧产品追溯体系,实现农牧产品生产监管、生长周期监测等,推动农牧业生产主体信息透明、运行透明、流向透明。鼓励发展专业信息服务,支持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信息化建设,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农牧业生产经营全程托管、农业植保、农机作业、农牧业气象“私人定制”等服务。

专栏3 现代农牧业数字化示范建设工程

数字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以建设德岭山农田现代化生产基地智慧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项目为样板,选取重点农区和牧区,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建立包含光照、大气、土壤、温度、降水等实时信息的数据库,根据监测对象选择配备智能化病虫预警监测设备,统筹建设一批集成生产现场感知、传输、控制、作业等一体化的数字农牧业特色示范区。开展智慧农场、智慧林场、智慧牧场等示范。

农牧业生产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工程。建立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市场运行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信息的采集报送机制,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农牧业生产环境监控及生产经营数据的采集,将土壤信息感知设备、空气环境监测感知设备、外部气象感知设备、视频信息感知设备等各种感知设备的基础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处理和挖掘。

现代智慧农牧业建设工程。建设1个智慧农牧业产业示范区、200个智慧棚圈,加快推进甘其毛都德日素智慧产业园建设。

(二)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

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共性工业APP、行业通用工业APP和企业专用工业APP等向平台汇聚。加快大型、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培育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平台应用模式。与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接入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构建覆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

增强现代能源经济及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数字支撑。加大新型煤化工、清洁能源、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依托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基地建设,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规模化、数字化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构建“源网荷储氢”智慧互动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风能、光伏产业集群,扶持培育氢能、储能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生产、生活、外送多消纳的清洁能源产业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体系,率先开展智能化低碳零碳园区建设,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氢储现代能源基地。全力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基地和新材料研发应用基地,加快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石墨稀等新材料发展基础设施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重点推动风电、光伏、储能、光热等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碳材料、先进硅材料发展,建设石墨新材料研发中心、尾矿综合利用及新型材料检测中心、石墨矿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中试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发展高功率石墨电极、石墨(烯)高分子复合、石墨(烯)碳纤维材料,形成包括智能化采选、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以高水平创新引领和智能化数字化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提质降耗、降本增效为重点,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引导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和融合创新,运用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分析、制造执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生产管控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率先在温明煤矿实施5G智慧矿山建设,三年内实现采掘面作业智能化改造;在太平矿业露天转井下等条件具备的矿山企业逐步推广智慧化改造技术;在特殊行业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到2025年,全旗3万吨以上铁合金企业出炉等高危、高强度生产单位实现全部“机器换人”。

推动进口资源合理利用数字化转型。坚持创新引领、数字化转型的原则,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境外资源落地加工基地建设融合发展,以数字化与产业化组合技术,充分发挥进口煤炭落地加工基地作用,加快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做好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加快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利用、粗苯深加工等项目,到2025年,同步完成焦化产业链建设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在口岸过境铜精粉资源和蒙古国境内锂矿等资源落园加工中的应用,提升境外资源加工利用率。

推动工业园区智慧化发展。加快园区5G网络布局应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实施园区对企业经济运行、能源消耗、安全、环境保护、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和应急综合服务“七大模块”的日常监测、服务和管理,推动加工园区内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提高园区各部门数据管理、办公管理、招商管理、物业管理、安防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实施工业园道路管网、供水排污等数字赋能工程,提升园区集疏功能,不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强劲发展动能。加快推进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综合智慧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口岸空集装箱堆场、口岸海关监管场所、中蒙AGV跨境无人自动驾驶海关监管场所等数字化智慧化建设项目。实施好石材加工园区道路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综合服务智慧中心项目,推进低碳核心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全面增强综合承载和服务功能。

专栏4 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程

“企业登云”工程。引导旗内重点企业先期完成“登云”行动,进一步拓展企业登云内容。推动全旗重点行业云平台建设,带动行业内企业“登云”。与云服务商对接合作,组织本地企业开展“企业登云”培训,营造登云、用云的良好氛围。

数字工厂示范工程。在矿山冶金、现代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选取信息化基础较好的重点企业,深入开展数字工厂示范,不断升级生产过程、管控系统和关键工序的智能化水平。开展传统生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

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建设经济运行分析、项目申报调度、煤化工行业监测等业务系统,整合现有业务数据资源,建设涵盖重点工业行业、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运行调度等功能模块,逐步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运行监测、精准治理、数据决策的应用。

专栏5 工业数字化工程

能源产业数字化工程。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积极争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分散式风电及分布式光伏项目、光热储能及可再生能源梯级利用重大项。鼓励推动“云大物移智链”技术在能源行业应用,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智慧化生产。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矿山远程管控、数据处理、分析决策水平。

5G+智能煤矿示范应用工程。在温明煤矿实施5G智慧矿山建设,在矿山企业推广智能化改造技术。支持大乌淀石墨、石材加工园打造5G+智能矿山冶金标杆应用,推进实施无人驾驶、门禁系统、巡检机器人、变电站无人值守等项目,提升端到端矿山运输、人员定位、机械自动化控制以及安防监控、减灾灭灾等智能化生产能力。

新能源智慧生产运行示范工程。加快新能源风光互补智能微电网,生态智慧风电场等示范项目建设和推广,优化地区电网架构和电网交互,发展源网互济的新能源基础设施。

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能源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整合煤炭、电力、新能源、油气传输管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生产数据,对历史海量数据和动态实时监测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能源企业风险防范和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智慧化服务。

石墨先进碳材料高科技集成产业园工程。建设石墨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尾矿综合利用及新型建设材料检测中心、石墨矿材料及新型建材中试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矿山冶金产业数字化工程。在传统冶金产业中,引进数字化模拟技术,利用CAE软件分析和优化生产制造工艺,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应用智能大脑等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新材料产业数字化工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现有生产技术改造和能级提升,建设石墨烯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等一批重点新材料应用创新平台。

特殊行业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对全旗3万吨以上铁合金企业出炉等高危、高强度生产单元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推进潇龙高碳铬铁出炉环节机器换人,完成换装8个出炉机器人。到2025年实现100%的目标。

农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工程。以建设牧羊海现代农牧业加工产业园为重点,统筹建设一批智慧农牧业特色示范基地。建立优势畜种及产品追溯体系,实现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追溯。培育地域品牌体系、标准化体系,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实现牧区养殖提质增效。

智慧园区云平台建设工程。建设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综合服务智慧园区。支持工业园区智慧化建设,实现企业运行数据采集、安全环保在线监控、交通物流协调调度、入园企业综合服务等功能。

(三)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以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县、自治区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创建为目标,搭建乌拉特中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特色产业集群电商化发展,启动“十百千”工程,即引进和培育数十家知名电商企业,推进100个以上自然村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点,扶持上千家个体网店发展。加快海流图旗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建设一批集电商、快递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鼓励发展“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基层社+综合服务社”流通服务模式,推进连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快递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牧区延伸。加大农村牧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覆盖苏木镇嘎查村的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覆盖面。提升“乌拉特品牌”知名度,强化“乌拉特羊”“河套向日葵”“旱地红皮小麦”等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主动融入“天赋河套”地域品牌建设,持续引导各类中小微企业开展牛羊肉、农畜产品和民族文化用品的网络直销。稳步发展跨境电商。探索培育“网红经济”,以直播带货形成“直播+助农”产销对接新模式,推动电商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智慧物流基础配套建设,创建智慧物流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的物流数据交换平台和信息服务中心,健全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的跨行业互联共享,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提升物流运转效率,实现全程可控可追溯,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按照设施现代化、硬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要求,加快我旗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神华甘泉、中铁西金两条铁路线优势,加快完善铁路综合货站、公路联运站、集装箱堆场、封闭式仓库、车辆维修中心、智慧物流等物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设施。依托易至智慧物流平台和巴彦淖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顺丰、京东、首农、正大等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和农产品冷链企业,建设集冷藏、保险、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冷链物流区域分拨中心。重点在海流图各老旧小区、新建小区、棚改区、机关事业单位建设完善90个智能快递箱和智能化服务站点。依托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现代物流园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智能技术与口岸加工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融合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技术,强化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和交易功能,建设重要的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全面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双向流通,着力打造建设以蒙古国煤、铜进口及国内大宗商品、矿山机械出口为主的国际物流综合服务基地,全力推进口岸和园区一体化进程、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国际国内供应链物流同加工转化深度融合的先行先试示范区。

加快发展全域智慧旅游。紧扣我旗建设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建成西部草原度假胜地、国家“旅游避暑城市”目标,积极构建自治区级智慧草原文化旅游示范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秦汉长城、阴山岩画、新忽热古城、鸿雁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乌兰牧骑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提升,统一文化旅游数据采集标准,拓展数据采集维度,不断丰富文旅大数据资源,强化旅游大数据支撑。完善景区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景区WiFi、4G/5G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突出智慧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智能化提升改造景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创新智慧旅游产品开发,实现景区分时预约、旅游团监管、应急指挥等功能,提供智慧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服务,提升对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能力。推动“数字+文化+科技+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

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充分挖掘红色草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围绕动漫、游戏、影视、音乐、互动娱乐等领域,发展数字媒体、实景动漫、数字视频、微电影等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加快融媒体发展,支持数字出版,鼓励主流媒体建立互联网传播平台,培育一批能够开拓创新、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开发设计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增强群众的文化体验感,提升数字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

专栏6 数字服务业培育发展工程

数字景区提升工程。在重点生态文化旅游区率先开展智慧景区试点,实现免费WiFi、电子门票、智能导游等服务全覆盖。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景区监测的应用,覆盖景区停车场、观景点、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场所等。

文化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全旗旅游大数据中心及智慧旅游运营、服务和监管三大平台,深入开展客群基础特征、区域特征、消费特征等旅游大数据分析,精准制定旅游营销策略。整合全域旅游信息资源,积极对接美团、去哪儿、携程等于一体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平台,提升游客体验便利化。

电子商务建设工程。搭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培育行业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启动实施电子商务“十百千”工程(即引进和培育10家知名电商企业,推进100个自然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扶持1000家个体网店发展,推进海流图旗级电子商务产业园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电商进农村、进牧区综合示范,推动农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农产品上网销售。

智慧物流建设工程。推进易至智慧物流中心集装箱专业环保封闭作业基地、新建350亩现代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数字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储配中心。建设物流大数据平台,汇聚第三方平台、物流企业和政府机构开放的物流信息资源,推动全旗物流信息互通共享。在海流图镇建设完成90个智能快递箱和智能化服务站点。

第三节 加强数字生态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加强生态资源智能管理

提升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水平。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基础,依托市级自然资源智能化管理平台,搭建旗级平台,融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的空间管控、物联感智、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等信息,实现全旗统一监管。建设空间规划平台,将自然资源多种规划合一管理,集成各类空间信息。切实加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保护区、阿尔其山叉枝圆柏自然保护区、风蚀冰臼地质公园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建立健全生物全智能化防控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自然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保护精细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北部边境绿色生态屏障。

推进数字化草原生态监管。大力推进林草大数据建设,加快建设全旗林草保护监测大数据智慧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草原监测网络。开展草原资源专项调查,全面查清草原开发利用与发展保护情况,建立全旗草原资源数据库。完善林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广泛开展林草生态监测、灾害预警响应、生态保护等物联网应用。在日常巡检、火灾火情监控、辅助救援等方面推广无人机应用,为护林草人员配备基于北斗和5G网络的移动终端,提升护林草人员装备智能化水平。实施“数据赋能林草”计划,形成“城外护草、城边植树、城内增绿”的整体智慧林草绿色格局。推广数字草原3S技术广泛应用,采用短期禁牧、以草定畜、大型喷灌补水等措施,快速恢复生态植被。加快北斗卫星技术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水资源监测和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提升全旗林草生态环境预警、决策分析、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指挥、灾情评估等数字化水平,实现乌拉特中旗“数字林业草业”,推动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建设数字化绿色美丽乌拉特中旗。

二、提升智慧环保监管治理能力

建立智能化环保监管网络。利用林草保护监测大数据智慧平台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立煤化工、能源、金属等矿产资源“天上看、地上查、地下控、网上管”智能化立体监管网络,建立矿产资源分布、管理高精度可视化数字模型,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智能化。运用在线、视频、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控“四位一体”监控方式,加强对企业排污口、废气烟囱等重点地域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严格实施土地分类管理,健全垃圾处理处置体系。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加强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完善环保网络化执法系统,加强基层执法数据采集,推动人工执法向数据执法转变。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智能化水平。建设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域立体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自然资源、大气、土壤、噪声、辐射、污染等环境要素的时空分析、精准治理、重点区域管控,形成覆盖城区、重点园区和乡镇的动态监测体系。提升生态环保大数据分析能力,推进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管理业态数据共享互通,实现全域生态环境“一张图”,为环境质量、总量控制、污染治理、风险防范及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推进智慧水务全面见效

提升智慧水务基础支撑能力。整合水务、环保、气象等机构水量、水压、水环境、气象等数据,建设水务大数据平台和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紧密围绕防灾减灾、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水利工程管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水利工作,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的水利水务业务应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黄河水文、气象、地灾、旱情等状况动态监测、科学分析和信息预报。以黄河流域共保联治及乌梁素海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全面部署河湖水质水量监测、水库水位监测设施。加强农业灌溉排水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引黄复灌工程,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推进沿阴山黄河流域防洪减灾和水源涵养工程,实施新忽热和甘其毛都口岸等供水工程,推进呼勒斯太和乌兰布勒等水库新建和病险水库治理及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中与大数据、工人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水治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部署沿阴山黄河流域水文站网布局,提升城市水文监测能力,提高山洪、城乡内涝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水平。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数字化、智能化统筹治理,加强城镇供水设施、管网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巩固和提升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升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采集控制、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对地下水位与水量动态变化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持续开展水流域水土流失及地下水超采智能化综合治理。

优化智慧河湖应用。基于水务大数据平台完善智慧河湖平台,提升创建“乌拉特河长制”APP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智能交互网络布局,支撑河湖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在沿河湖区域部署智慧监控、无人机等设施。

四、提升智慧气象预警服务

构建气象灾害预警指挥服务体系。积极打造集气象防灾减灾与行业气象服务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城市内涝风险的实时监测及预报预警推送、森林草原防火气象服务、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和城市清雪的科学指挥调度,降低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对城乡的影响。发展完善智慧气象服务,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常态化作业,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旱涝灾害防御能力。依托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开展城乡居民生活气象评价、旅游景点天气预报、交通干线能见度监测等服务,提升城乡环境气象服务能力。

五、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充分运用,建立完善节能、节水、节约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结构性、工程性节能降耗,围绕工业、建筑、交通、商贸、公共机构等重点耗能领域,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切实提高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引导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简约适度、节能低碳的绿色出行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绿色生产生活氛围。

专栏7 数字生态治理提升工程

自然资源智能化管理平台。以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平台为基础,基于BIM、电子地图标记、三维地形图模拟、卫星定位技术,集成乌拉特中旗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本底、历史人文本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全要素自然资源。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等空间规划,绘制“一张蓝图”。建设空间规划平台,将自然资源部门多种规划合一管理,集成各类空间信息,便于内部使用。

智慧水利建设工程。采集完善全旗取用水户基础数据信息,汇聚全旗水利水保工程矢量化图斑和项目基础信息,动态掌握全旗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推进统一的水资源审批监管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和规范审批事项,实现水资源管理向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定量管理和科学管理转变。

“天、地、空”一体化生态资源感知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工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林地确权到户,精准识别每一户农牧民林地情况。在全旗重点区域架设红外高清智能摄像头,360度实时监看和记录林草资源的情况,对选定范围内的人员、车辆进行实时识别、定位和跟踪,对违法放牧、非法开垦、森林草原破坏等违法问题都可进行实时监测,也可实现林草资源火灾情况监测。同时,利用无人机开展现场勘测,打点,采集数据,实时传输,在线上进行勘察比对,分析林地草原发生的变化。

智慧环保工程。接入环境监测网络数据,整合环境数据中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污染在线监测信息系统、环境应急管理系统、环境质量监控系统、生态环境恢复系统、矿山生态管理系统、机动车尾气管理检测系统等系统数据,实现环境信息全要素、全天候、实时化、精细化在线监控管理和大数据挖掘分析。

第四节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规范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接入和使用。按照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统一建设要求,建成市到旗1Gbps双链路连接,旗到苏木镇不低于100Mbps的链路连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不得新建业务专网,已经建成的非涉密政务专网并入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有序推进政务骨干网和接入网络带宽扩容,升级网络支撑IPv6接入,逐步满足业务量大、实时性高的网络应用需求。

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接入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网联网+政务”。打造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介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集合体,建立完善旗、镇(街道)、村嘎查(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以“一网、一库、两平台、多终端”(一网:政务服务网;一库:电子证照库;两平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智慧政务云平台;多终端:计算机、手机、政务一体机等服务终端)为核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的政务服务升级版,形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工作格局。

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延长网上办事链条,加快与垂建业务系统对接,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应用在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动政务服务向“两微一端”等延伸拓展,为群众提供多样性、多渠道、便利化服务。推进线下“只进一扇门”与线上“一网通办”相融合,加快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通过优化办事系统、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和“零见面”。加强各苏木镇便民服务中心、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

全面推动政务业务系统整合。整合旗直各部门分散、独立的政务服务资源和网上服务入口以及内部信息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定期清理与实际业务流程脱节、功能可被替代的信息系统,以及使用范围小、频度低的信息系统。基于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推动旗直各部门专业业务系统与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动政务服务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向公共信息平台汇聚,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共享。推动政府与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教育、医疗、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单位信息系统横向集成,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报告反馈。

二、提升智能化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乌拉特中旗建设。加强边缘计算与“雪亮工程”相结合,推动“平安乌拉特中旗”建设项目成果应用,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智慧警务站、智慧社区警务室和智慧公安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图像识别、图文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安防控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建设,分级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促进设施互联互通和图像数据集成应用,全面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推进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全域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规范化建设、大数据应用与创新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全面推广智慧警务、移动警务应用。

加强全旗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依托市级智慧应急平台和数字乌拉特中旗“城市大脑”,汇聚整合公安、城管、交通、消防、气象、环保等部门数据资源,构建云(云计算)+网(互联网)+端(智能终端)+案(应急方案)的立体化智能应急体系。加大监测预警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抢险救援系统等“三大系统”应用推广力度,持续提升源头防控、应急响应、指挥调度、救援装备和实战能力水平,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围绕自然灾害监测、城市安全监测、行业领域生产安全监测、区域风险隐患监测、应急救援现场实时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健全完善多种感知设备科学布局的先进物联感知体系,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位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动态监测。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加强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众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项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提高突发事故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非政府机构及个人有序协作深度参与的社会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建设智慧食品药品追溯监管平台。依托现有信息化基础,强化对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支撑,构建统一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应用体系和分析系统,包括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一体化综合协同门户、审评审批平台、风险评价和监测平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平台、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公众服务平台等。

三、加强数字化协同监管能力

推进“互联网+监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关于“互联网+监管”建设任务要求,依托自治区、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要求,梳理全旗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及监管程序,推动政务服务监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构建形成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互联网+监管”体系,为政府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大数据监管决策支持,推动实现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

健全数字化市场监管体系。依托市级公共信用服务平台,汇聚企业生产经营、流通、金融、税务等数据以及个人金融、消费、行政服务等数据,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主体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推动机构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商事服务等领域应用。创新互联网+市场监管模式,搭建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加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企业失信举报机制建设力度,落实“黑名单”制度,加强失信企业透明公开公示。

推动智慧党建和政法系统协同化建设。加快大数据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全旗智慧党建建设,建成功能完备、技术先进、高效管用、安全可靠、辅助决策的党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全面覆盖的党组织及党员信息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逐步推进党建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党组织、党员各类数据动态分析和智能管理,为党组织面向党员开展精细化服务提供保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建设,加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升政法系统一体化协同能力。加快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和监察平台升级改造,形成统一的智慧监察体系。

专栏8 数字政府协同能力提升工程

海流图镇城区政务城域网建设项目工程。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保障体系统一标准,建设覆盖全海流图镇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及部分社会视频资源的政务城域网,互联网、政务网、业务网专网三网并行,实现城域范围内各政府部门横向信息共享,同时满足公安、城管、交管等部门的光缆传输需求,打造政务大数据高速通道。

数字化平台培育创建工程。全面整合旗内分散自建的APP,完善“百项”便民双语综合服务,突出高频服务、特色服务、本地服务和掌上服务功能,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实时办理,实现信息服务随时看、办事服务掌上查、便民服务指尖办、互动服务随时问、个人服务贴身行,逐步让群众在移动端“下载一次、办全部事”。

专栏9 公共安全智能化保障建设工程

智慧警务云平台建设工程。完善警务云平台,扩大数据资源存储容量,增加计算能力,为大数据计算,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计算提供支撑,满足各业务警种系统建设虚拟机需求。推动技侦平台、PGIS平台、警务综合平台、公路治安检查平台、危管物品等公安局现有系统整合上云,整合业务数据,提升警务效能。

统一视频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以雪亮工程等重点工程为切入点,加大社会资源的联网力度,建设全旗统一视频共享服务平台,为全旗各部门提供视频调阅、视频分析、视频应用集成等一体化视频服务。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工程。建设旗应急指挥中心,利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融合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重点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地震、水利、地质灾害、草原等重点领域和灾害点现场感知网络建设,接入消防、地震、水旱、地灾、草原、道路、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感知信息,依托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及时发布能力和高效处置水平。

建设智慧消防工程。打造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智慧消防指挥平台,更新升级消防救援队伍指挥中心软硬件,实时掌握全旗公共消防设施、道路交通、油水电气等输送管网、气象、水文、重要建筑、化工企业等涉及应急救援指挥的数据信息,实现智能研判、科学指挥、提前布防。

专栏10 数字化监管能力提升工程

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工程。运用云、网、端等新基础设施和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集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宣传思想、政法综治、统一战线“五位一体”的大党建综合业务平台,支持各系统接入,推动各部门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实现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智慧化管理、智慧化应用、智慧化服务和智慧化决策。

智慧食品药品追溯监管平台。依托现有信息化基础,强化对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支撑,构建统一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应用体系和分析系统,包括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一体化综合协同门户、审评审批平台、风险评价和监测平台、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平台、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公众服务平台等。

第五节 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创新社会发展新实践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应用,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信息主体,提供政务服务绿色通道、行政办事容缺受理和优先服务等便利,对信用状况不良的信息主体,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通过服务窗口、平台网站、移动终端等方式向社会提供便捷的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建立健全信用评分评级体系,推动信用评分评级在公共交通、就医、教育、住房、金融等领域应用,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基础电信运营商等搭建开放式第三方社会信用大数据征信服务平台,开展大数据征信服务。

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构建乌拉特中旗“城市大脑”。统筹推进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一体的乌拉特中旗“城市大脑”建设,面向全旗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打造成全旗统一的共性使用平台,汇聚整合城市数据资源,释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效能,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发展模式,实现对城市治理和口岸管理及疫情防控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科学治理。基于乌拉特中旗“城市大脑”建设,构建全旗新型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和城市数字中台等新模式。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不同业务应用协同运行需求,建立一体化、智能化、开放化运营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营的体征监测、综合管理、集中展示、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服务,推动城市发展的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化,提高城市发展整体水平和服务效能,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推进智慧口岸小镇建设,增强口岸小镇数字化服务功能,实现其发展的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

健全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交通服务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建设智能交通运行监测平台,采集车辆、人口、社区、商圈、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各类数据,依托数据分析、仿真模拟等手段,为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市民出行精准服务、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提高社会整体出行效率。加强自适应交通信号灯、路边停车感知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综合交通一体化管控中心,推动交通、公安、气象等数据汇聚融合和共享应用,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预警、舆情监测、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调度指挥等支撑能力。推进车联网、5G、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信息网络部署应用,构建多网融合的交通网络传输体系。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广公交电子站牌、手机扫码等信息服务模式,通过APP、微信、微博等服务渠道,提供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智能停车、定制交通、联网联程售票等智能交通服务,提升公交出行实时路网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省干道G331、G335、S212道路交通防控体系智能化工程建设,增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支撑能力,为稳边固疆、兴边富民,建设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做出智能交通的贡献。

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智慧化设施配备,深入推进“社区智慧警务+”、“智慧小区”建设,加强视频监控设备、自助服务终端、传感器等基础设施统筹部署。提升智慧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升级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形成社区层级人口、法人、事件等基础信息资源的追踪,全面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智慧社区主题数据库,推进社区数据采集、政务服务、基层党建、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住房租赁等各项业务的统一平台管理、一体化服务,实现基础数据统一采集分类上报。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商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在健康医疗、教育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特殊人群关爱服务、社区安防、电子商务、社区物流等领域,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推动市政建设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国家智慧城管平台九大标准子系统和“全移动”终端管理要求,建设以我旗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面、信息融合、运转高效、全国领先”的乌拉特中旗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新型城市管理运行模式,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不断加强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智慧化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进“多规合一”在市政建设的协同发展,整合城市管理相关信息系统,接入政务部门城市管理相关数据,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行“规建管”智能一体化模式,在规划阶段线上整合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规范要求,形成并联审批和智能决策的规划体系;在建设阶段追踪工程施工、监管、备案等环节,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在运行管理阶段基于城市智能运行中枢,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聚焦水、电、气、管网等数据,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有序推进电表、水表、燃气表、智慧照明等智能化改造。

专栏11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

数字乌拉特中旗“城市大脑”建设工程。将数据作为“城市大脑”的核心资源,开发旗级物联网集成子平台,加快城市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形成城市智能运行的数据底座。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进城市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实现跨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建立健全各领域算法模型,提高智能感知、分析、运行和处置能力。有序推进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吸引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建设优良的“城市大脑”开发生态。聚焦惠民服务、公共安全、精准治理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应用。

时空信息“一张图”平台建设工程。基于全旗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整合政府资源、社会公共资源等各类信息,建设全旗时空信息“一张图”平台,面向全旗政府管理、社会生活提供统一的地图和空间位置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工程。基于公共信息平台,接入跨部门、跨地区的路网交通相关数据,通过提取处理、数据整合、数据联合分析等,生成路网运行监测的核心指标数据结果,实现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车辆运行状态等路网运行信息的监测与管理。

第六节 加快数字民生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

一、全面提升智慧医疗水平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实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程,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全面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便民服务。完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跨区域的5G智慧远程医疗应用场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急救指导。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汇聚医疗、养老、民政等卫生健康大数据,探索开展健康状况分析、疾病预防、个性化推荐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等信息惠民功能,形成区域医疗卫生大数据。

二、建立智慧医保体系

建成标准统一、数据汇聚、规范协同的“内部管理、业务管理、生产经办、数据分析”医保大数据支撑体系。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一站式”结算,依托国家医保标准化体系和集约化平台,建立横向、纵向共享通道,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构建医保专题数据库和医保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医保数据交互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医保大数据的聚合贯通、深度挖掘及在线应用。构建医保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提供标准化医保业务服务、价格与采购服务、政策服务等。构建医保智能监管和宏观决策支持信息化支撑体系,全面支持医保智能监控、基金监管、内部控制、目录管理、价格管理等业务工作。

三、加快推广智慧养老服务

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推进智慧养老院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运营情况的全周期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对养老机构的线上日常管理。实施智慧养老机构创建工程,鼓励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提供健康体检、远程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及居家环境监测等服务。建设数字养老院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智能监控管理老人健康状况,向家属或指定紧急联系人即时报警并跟进情况处置进度,同时收聚老人健康信息提供更精准服务。有效利用大数据智慧平台,链接涵盖城市到农村,机构到家庭、老年公寓、护理院、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城乡医养网络,满足老年人综合性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专栏12 智慧医养水平提升工程

“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健康等新型服务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覆盖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的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指挥调度系统,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建成全旗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病历全覆盖,做好医疗健康信息安全防护等级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全旗健康水平。

旗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根据 “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建设,推进我旗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建设分级诊疗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一系类系统,旨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等等信息惠民功能,形成区域医疗卫生大数据。

疾病卫生预测系统。依托医疗大数据资源对各类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对疾病的发展范围进行持续监测和跟踪,从而对疾病可能的发展和传播进行预警、预测。

医保大数据平台。依托市级和我旗卫生信息平台和多级卫生网络,建立与医疗服务相衔接、与医疗保险相适应、与医保基金监管相协调的定点医疗机构业务数据库,建设医保大数据平台,使所有医疗服务信息全程可追溯,并实现医疗费用即时即报。

智慧医院建设工程 。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实现医院预约挂号、药品管理、费用支付、诊间结算等功能,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选取旗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和远程会诊,实现在线咨询、在线会诊、康复支持等功能。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建设,培育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开发健康管理类智能终端设备、便携式(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便利化、智慧化健康养老需求。

四、加快智慧教育发展

加快建设覆盖全旗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技术先进、安全稳定、扩展性强、无线网络覆盖的数字校园网络环境,支持建设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智能图书馆等人工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推进校园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全覆盖,完成与公安、教育部门的监控平台实时对接,强化校园安全防控水平。推动我旗智慧教育向互动式、个性化方向发展。依托市级教育教学云平台,搭建我旗智慧教育教学云平台,提供覆盖全旗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应用,不断整合社会机构提供的教学智慧服务。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的创新应用,支持建设智慧教室、在线智能教室、虚实互动实验室等体验式智能化教学环境。推广“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网络课堂”等模式,支持中小学校建设“录直播教室”,推进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跨学校、跨区域共享。依托社会力量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学情分析系统,实现智慧组卷、自动判卷、自动答疑辅导、智能测评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发现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智能推荐适合学生水平的个性化学习内容。推广慕课在线服务,汇聚各方力量提供精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

五、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

提高公共文化管理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形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广电网络基本工程服务入户工程、“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扩大实施区域。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唱响互联网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整合乌拉特文化资源,构建“乌拉特文化”数字资源库、“蒙古马”数字资源库,推动“乌拉特文化”和“鸿雁文化”品牌建设,加强对全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宣传推广,将“乌拉特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影像、文字和三维再现数据等数字模式,创新推广方式,对蒙古马精神、乌兰牧骑精神、民族习俗、历史故事等“乌拉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推进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专栏13 数字教育文化服务工程

智慧教育建设工程。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联网共享,实现各级教育应用、数据和用户互联互通。发展互动教育、个性定制等在线教育服务,培育数字教育新业态。充分利用自治区、市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我旗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全面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数字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建设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通过PC端、移动端进行全媒体推送,为居民提供无所不在的文化服务。

六、推广智慧社会保障服务

积极推广“12333”公共服务热线、移动端、自助终端、短信、微信等多种服务渠道,逐步实现各渠道一体化管理与高效衔接。依托一站式网上政府服务平台,推动社保公共服务事项全面上网,面向居民提供个人信息查询、社会保障卡、就业服务、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查询、办事表格下载、业务咨询、业务办理进度查询、办理结果反馈等一站式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社保服务模式。

七、完善智慧就业服务体系

整合热线、微信等服务平台,拓展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等多元化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搭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项目开发、就业指导、投融资、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就业服务,积极培育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建设覆盖全旗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体系,实时采集、发布就业需求和失业预警信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服务公共资源,接入全国就业信息网。

专栏14 数字社保体系提升工程

智慧社保平台工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保信息查询、社保待遇发放、社保缴费、医保及时结算等功能,为参保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

就业创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采集全旗就业创业相关数据,建设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全旗人才优惠政策、就业政策等信息,扩大就业信息发布体系覆盖面,利用大数据精准投放就业信息,精准匹配企业用人需求和公众就业需求。

八、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以国家、自治区、市“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机遇,以服务乡村振兴大局为宗旨,选取试点乡村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牧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农村牧区社会治理水平,改善农牧民生活品质。统筹规划乡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牧区信息化硬件设施能力。加强农牧产品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牧产品质量全程追溯监管,引导优势特色产业与农牧产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进农牧业发展信息化应用,通过移动物联网技术推送农牧业技术、科普知识、农事气象等信息,实现农牧业技术指导“最后一公里”落地。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提升我旗边远牧区、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网络通达率,为2000多户未覆盖网络的分散牧民、戍边居民和守边部队官兵提供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入户、家庭宽带接入和数字高清双向交互广播电视接收。积极开展公益、便民、电商和培训服务,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信息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支持和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开发、运行网格化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推进嘎查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加快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乡村与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栏15 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程。加快偏远地区等盲点区域宽带和4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推动移动物联网、互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与乡村综合治理体系融合发展,广泛开展智慧放牧、公共安防、草原防火等在线监测和管理等应用建设。围绕肉羊、肉牛、马、奶业、羊绒和葵花、小麦、玉米、饲料等主导产业,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工程。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程项目,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解决偏远地区卫生院信息化建设落后、难以满足业务开展和群众需求的问题。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变革创新。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提高农村牧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农村牧区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农村牧区社会治理提升工程。支持建设完善基层党建信息平台、普及村级“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实施“雪亮工程”,加大城乡结合部、农村牧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协调建设,推进技防新装备向农村牧区延伸。

第七节 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筑牢安全屏障

一、构筑可靠网络安全防护屏障

加强关键设施安全防护。完善乌拉特中旗电子政务网络和平台安全容灾备份体系和密码保障体系。建设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监管平台,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和云平台安全防护管理。强化涉密网络保密防护监管。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名录,强化各行业、各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监测评估,重点提升数据中心、政务云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化工、矿山制造等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提升态势感知和应急响应能力。明确各部门及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权责,全面压实安全责任。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安全事件预警能力。强化信息情报共享,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设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定期组织演练,实现网络安全重大事件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响应处置。

专栏16 网络安全防护工程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工程。以网络安全信息资源库、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和网络安全威胁知识库为支撑,绘制全旗网络空间安全状况电子地图,提供网络安全风险报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旗网络骨干节点及重要联网系统、网站应用的网络安全态势信息进行关联分析、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展示。建设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平台,支撑部门协同、政企联动、全面参与的应急处置机制。

舆情监控平台升级建设工程。积极拓展舆情监测范围和渠道,全面覆盖网站、论坛、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实现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测预警。结合舆情监控信息,提升舆情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

二、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压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落实网络安全保障要求,确保网络安全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推动各苏木乡镇、各部门明确网络安全责任机构和责任人,把网络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网络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定期组织开展全旗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先进典型评选,对先进单位、优秀案例、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网络安全专项督查和检查安全措施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将安全责任纳入考核。

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立运转灵活、反应灵敏的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建设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制定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计划、灾难恢复策略、恢复预案。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应急处置能力。

落实网络数据安全要求。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有关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数据安全要求,完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开展APP、网络等违法法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规范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机构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国产密码在数据安全和认证方面的应用,优先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推广国产密码设备。

三、完善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体系

积极推动网络正能量宣传。精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突出做好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宣传解读。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抓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内容供给,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不断提升网上正面宣传效果。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完善网络空间精细化管理,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讲好乌拉特中旗故事、传播乌拉特中旗声音。积极主动回应关切,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网络舆情。健全互联网不良信息发现机制,加强技术管网,强化有害信息治理。

落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组织开展“清朗网络”、网上“扫黄打非”、网络恶意营销帐号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加大对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开展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敲诈、网络诈骗、网络色 情等。加强网络空间精细化管理,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防范并严厉打击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恐怖、贩毒、洗钱、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提升网络监管能力。建立全旗网络内容安全和运行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处置、督导检查、应急响应等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全旗互联网舆情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做好与巴彦淖尔市指挥平台的衔接和信息共享。发挥本地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撑力量,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建设全旗网信执法队伍。充分运用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公开曝光等手段,依法加大对各类网站平台的监管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加快全旗网络执法队伍建设,统一组织全旗互联网执法人员培训考试,核发全旗行政执法证,进一步提高全旗网信系统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壮大网信执法队伍。

做好农村牧区网络综合治理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严密排查农村牧区网络综合治理问题,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依法打击破坏电信基础设施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络巡查督查,遏制封建迷信、攀比低俗等消极文化的网络传播,预防农村牧区少年儿童沉迷网络,让违法和不良信息远离农村牧区少年儿童。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和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着力防范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向农村牧区蔓延。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乌拉特中旗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加强对全旗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部署实施的重大工程。在旗大数据中心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负责数字乌拉特中旗重点项目的实施,以及已建成的数字乌拉特中旗项目的运维管理,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营。建立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宏观决策、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政策研究等提供智力支撑。建立规划实施和工作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衔接和工作协调。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各部门成立相应推进组织和机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加大对“数字乌拉特中旗”建设的组织推进力度。

第二节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完善适应数字经济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快出台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措施,形成包含土地空间、电力接入、能耗配给、财税金融等在内的数字经济扶持政策体系,为数字经济企业、平台落地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行业秩序、贸易交易等方面的创新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体制机制。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领域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全旗重点项目库。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强化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发挥信息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作用,集中支持5G、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市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第三节 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财政资金投入,统筹数字经济相关专项资金,争取国家、自治区、市有关县域治理、数字乡村建设等相关专项资金,推动设立乌拉特中旗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创新投入方式,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带动实体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增加信息化投入,对信息化投入给予奖励和税收优惠。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面向数字经济发展设立专项贷款和产业基金,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在审批放贷、贷款利率、期限、额度等问题上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倾斜。提升风险投资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运用各类金融手段盘活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类经营性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带动和扩大增量投资。积极研究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形成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互为补充的数字经济投融资体系。

第四节 强化人才培引

根据数字乌拉特中旗发展目标任务和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未来方向,建立数字人才需求目录和数据库,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乌拉特中旗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导向,依托重大人才工程,围绕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柔性引进高水平的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与自治区、市级高校、培训机构培养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才的步伐,加强数字职业培训,提高人才的数字技能。支持职业中学面向数字领域,强化专业课程设置,探索多元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同时,加大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培训,提升干部群众数字素养,增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

第五节 强化监督考核

研究建立适合全旗实际的数字经济监测评估体系,开展常态化运行监测,定期发布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估报告。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旗直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各地各部门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督查考核导向作用,形成良好工作机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微电网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能源管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