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各国家或地区达成“碳达峰、碳中和”时间及情况
* 数据来源:洛克资本
二、国内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交易产品
碳排放配额(CEA,Carbon Emission Allowance)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交易产品为全国碳排放配额(CEA),参与交易主体仅包括碳排放量符合纳入管控标准的电力企业,未来有望逐步纳入其他七大高排放的管控行业。碳排放交易权地方试点市场的交易主体为尚未被纳入全国市场且符合各地区行业纳入准则的控排企业,交易配额为各地区生态环境部发放的地区性碳排放配额(如广东碳排放配额GDEA、深圳碳排放配额SZEA)。全国及各地区被纳入管控的企业在履约周期内应根据自身实际排放量和分配的碳排放配额量的差异,及时完整地购买相应碳排放配额或者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以履行减排义务。在此市场机制下,环保技术先进企业将有技术能力获得更多可出售的碳排放配额并在市场中通过交易获益,而环保技术落后企业则需付出额外成本购买市场上的碳排放配额而保持正常运转,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因此,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体系有助于控制区域内的碳排放总量并推动企业发展绿色减排技术。我国目前对碳配额的分配以免费发放为主,并在地区试点逐渐开始尝试以拍卖形式有偿分配部分配额。我国对配额的有偿分配通常采用拍卖的模式,而免费发放则可以细分为基准线法、历史排放法和历史强度法三种分配模式。在基准线分配法标准下,监管部门将不同行业按照其技术水平、减排潜力等因素制定“碳排放强度行业基准值”,不同企业个体以其所属行业的行业基准值为标准结合该企业实际产出量获得配额分配。在历史排放法中,各地区监管部门结合当年情况为不同行业制定调整系数,企业取得的配额总量为该企业的历史碳排放量乘以其所属行业该年调整系数。而历史强度发则是根据企业的产品产量、历史强度值、减排系数等因素为企业分配配额。依据2020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负责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技术规范并负责对地方碳排放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的监督管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等相关活动,并进行监督管理;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配合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落实相关具体工作,并根据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CER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简称,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森林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类似碳配额,CCER具有可交易性,其最主要的市场用途是作为碳市场的补充机制用来抵扣配额。除此之外,CCER还可以用于参加碳中和,参与绿色金融和国际联行减排机制。CCER和碳排放配额的主要差异为碳排放配额是由政府分配的,而CCER的核证是由减排主体自愿申请的。我国自2014年开始实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审核工作并在2015年使CCER进入交易阶段。我国对CCER的交易过程采取备案管理,企业参与CCER核定交易主要需要经过六个阶段:项目识别、申请备案、项目备案、减排量备案、上市交易、注销。我国生态环境部负责对自愿减排企业和参与减排交易的CCER项目进行备案和登记,并在地区交易所内进行交易。各地对CCER的抵消额度都有不同规定,全国碳排放市场规定CCER的抵消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排放配额量的5%。2017年3月,由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我国做出了暂缓CCER项目备案的决定,但市场上已备案的存量CCER仍可参与交易。目前距CCER申请核证的暂缓已有五年的时间,市场上的CCER存量在逐年减少,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CER的审批有望在不远的未来重启。
某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和CCER的交易机制
* 数据来源:洛克资本
三、国内碳交易市场主要交易场所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并计划将试点地区行业及单位逐步纳入全国市场。自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以来,我国计划将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有序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只有电力行业被纳入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全国碳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交易应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在内的协议转让形式,单向竞价形式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被定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该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为记录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全国碳排放权的交易主体为重点排放单位,后续还计划纳入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我国目前首先将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对纳入行业秉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态度。据生态环境部公布,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国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启动初期就成为全球覆盖碳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配额交易总量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地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自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启动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个省市的碳排放权地方交易试点,至今已累积了超过八年的试点经验,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配额分配和交易制度体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参考,对温室气体控制排放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计划将上述地方碳交易所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目前,地方试点市场不会关闭,其覆盖范围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相比有差异性也更具地方特色。碳排放权地方试点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为尚未被纳入全国市场且符合各地区行业纳入准则的控排企业,交易产品为各地区生态环境部发放的地区性碳排放配额(如广东碳排放配额GDEA、深圳碳排放配额SZ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及当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如广州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从各个地方试点的交易情况看,湖北省和广东省碳排放权的累计成交量远高于其他省市,累计总量分别为8300万吨和1亿1000万吨。而广东地方试点交易所的年成交量在逐年上升,自2018年起正式取代了湖北省在碳资产交易量上的领跑地位。
地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量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四、碳交易市场监管政策
全国碳市场交易条例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员会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已废止),是我国全国碳排放交易建设的原则性法律文件。2020年12月25日,为对应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截至目前,我国就全国碳交易制度体系的条例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未正式出台,但已于2021年3月30日开始征求意见。目前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期已经顺利结束,相信距正式条例的出台为期不远。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记录谈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只允许电力行业的履约企业进行交易。
碳交易市场地方政策
在中国设立的八个碳交易试点大多由当地政府设立的政策法规由当地主管部门进行监管,这也导致了不同省市之间政策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交易所对可参与交易的主体也有不同规定,八个碳排放权地方试点市场都允许控排企业及投资机构参与交易,而在全国八个试点交易所中,只有广州、湖北、重庆、福建允许个人参与交易。在碳交易排放交易系统的行业纳入方面,不同地区的试点市场也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像深圳、北京、上海等工业企业占比较少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省市,其对工业企业的纳入标准设置低于其他地方试点,还以占地面积等因素作为衡量标准将商业、宾馆、金融等服务业企业、交通运输、大型建筑等纳入管控范围。如广东、湖北等工业产业占比较大的城市通常设置的纳入门槛较高,纳入企业以工业产业为主。广州于2021年起还将陶瓷、纺织、数据中心等新行业纳入排放权交易体系。
全国及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所行业纳入行业
* 数据来源:各地区交易所官网
全国及各地区碳交易市场政策发布机关及发布日期
全国及各地区碳交易市场企业纳入标准
* 数据来源:各地区交易所官网
碳交易市场税务政策
企业通过政府免费分配无偿取得碳配额时,在使用过程中、最终自愿注销阶段均不作账务处理。在碳配额交易阶段,碳排放交易所提供两类交易方式,大宗交易和电子竞价交易。前者是交易双方在线下签约,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确认成交,交易双方明确对方的身份,卖方会被要求开具增值税发票,按照财政部的定义,登记为“无形资产—碳排放配额”;后者是买卖双方挂出需求,等待电子竞价撮合,交易双方不明确对方身份,无法要求开具增值税发票,而交易所尚未与税务部门打通信息系统,无法为双方提供电子化便捷高效的开票服务,这导致大量增值税源流失。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各碳排放权地方试点交易市场同步运行的局面,碳交易市场活跃度正逐渐增强,碳配额交易价格与交易量稳步走高,但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同时,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政策与税务政策都有望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以适配二十大提出的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要求。后续,我们将针对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市场现状、供需关系等进行分析,以寻找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全完善方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8日,福建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泉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推进工业绿色电力消费,推动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消费可再生能源。利用泉港、泉惠园区石化企业副产氢产能优势加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泉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鼓励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推动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消费可再生能源。“
作者:陈莎1陈岳浩1孙小琴1廖曙光2单位:1.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引用:陈莎,陈岳浩,孙小琴,等.碳基纳米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2):4349-435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9本文亮点:1.采用了纳米洋葱碳作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8日,广东怀集县人民政府印发《怀集县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5年,电网初步具备削峰能力,达到最高负荷3%,到2030年达到5%左右。增强电力供给侧灵活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电站示范及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
福建省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发布《漳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漳建设〔2024〕6号),详情如下:漳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印发《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等二十条措施,推动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详情如下: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根据《住房和城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月3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2024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第一,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第二,协调发展扎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3日发布《江西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坚持长短结合,根据不同时期任务要求提出3个阶段目标:第1阶段是到2025年,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年报和省级快报制度,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碳排放计量、统计、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全省实施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24年,节能降碳大力推进,预计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两新”工作方面,2024年前11个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绿能高地”。探索构建以风、光、生物质新能源发电为主体,以火电为基础,以储能为辅助,以电网为保障,加快构网型增量配电网建设,构建80%以上绿电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顺利结束,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1.89亿吨,年度成交额181.14亿元,创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成交额新高。交易价格总体平稳上扬,收盘价于4月24日首次破百。12月31日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1年7月16日首日开市价上涨103%。截至2024年末,全国碳排放权交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工作的通知,共有30家企业纳入上海市2025年度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40家企业纳入上海市2024年度非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本指南适用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的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企业层级和工序层级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本指南对核查的原则、依据、内容与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其他未纳入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江西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部署了7个方面20项具体任务。一是完善碳排放相关规划制度。合理确定五年规划期碳排放目标,并细化制定有关方案。二是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合理分解碳排放双控指标,建立碳达峰碳中和
1月3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5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共11家。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12月25日发布关于2025年度重庆市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排放单位名录的公告(市生态环境局便函〔2024〕1744号),国能重庆万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等32家企业入选该名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度重庆市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排放单位名录的公告各有关单位:按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46053吨,总成交额18113576584.23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7027420吨,成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2月24日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5年本市碳交易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碳排放监测计划、碳排放报告报送,碳排放核查与复查,配额发放,配额清缴,预配额发放,账户开设等工作,规范有序实施纳入配额管理单位的碳排放管理。详情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5年
为规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收入管理工作,落实《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京政发〔2024〕6号)要求,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北京市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收入管理办法》(京财资环〔2024〕1704号),并于12月26日发布,详情如下:北京市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收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也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后第一个履约周期,江苏省针对缺口企业多、履约时间短、配额价格高、处罚力度大等诸多因素,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工作。一是提前分析研判。根据年度核查数据,提前开展配额分配分析预测,对缺口比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46053吨,总成交额18113576584.23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7027420吨,成
12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钢铁行业》意见的通知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
近日,从湖北省国资委获悉,湖北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09亿吨、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碳市场中交易总额首个突破百亿的市场。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是全球公认能有效推动企业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减排企业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配额,超标排放的企业则需购买碳配额。
一、培训项目背景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市场配额总量约40亿吨,市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
去年的迪拜COP28过于热闹以后,通常第二年都不会有什么重磅消息出来,然而今年的COP29却一反常态,在开会的第一天就宣布启动巴黎协定6.4机制,也就是全球碳市场机制,震惊全场!(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虽然这次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得不那么“正规”——因为这份决议并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就
近年来,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政策法规持续健全,数据质量不断提升,行业扩容有序推进,交易渐趋活跃,促进纳入行业碳减排效果显现,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基本形成。(来源:作者祝一凡、张新帅、汤斌均供职于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中,发电行业均为首批纳
加快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落实主体减排责任、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降低行业减排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三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日
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发布欧盟碳排放市场(EUETS)报告,主要分析了2023年欧盟碳市场的表现,涵盖了价格与波动性、拍卖市场、二级市场交易以及衍生品市场持仓情况。(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2023年欧盟碳排放配额(EUA)价格下降,波动性较低。拍卖市场参与度增加,但集中
关于召开第六十七期碳交易员培训的通知一、培训项目背景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为新时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树立了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指明了重点任务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