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
(试行)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智能建造水平,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智能建造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智能建造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增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塑造“江苏建造”新品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围绕智能建造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明确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促进体制机制和工程建设组织方式变革,坚持全面推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快速部署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我省智能建造创新发展和应用。
(二)坚持资源共享、协调融合。推动工程建设相关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增强数字资源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保障在工程建设各系统之间的兼容和应用。建立工程建设数字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提高数字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建造全过程的协同融合,保障建造过程各环节数据流通畅,消除信息孤岛。
(三)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以推动建筑业创新转型为主线,加强智能建造技术和系统推广应用,提升智能综合决策服务整体质量与水平。积极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构建智能建造知识、技术和标准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建筑市场需求。以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坚持提质增效、安全为本。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重大战略机遇,通过智能建造带动行业提质增效,加速构筑先发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传统优势,促进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我省建筑业智能建造系统体系与网络安全体系,保障建筑业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主要目标
以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高我省智能建造水平为目标,在建筑业信息化、集成化、精益化、智能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BIM、3D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并完善江苏省智能建造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形成项目、企业、产业智能建造相关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应用体系。促进建筑产业互联网、数字一体化设计、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部品部件智能生产线和智能施工管理等五大智能建造关键领域广泛应用;加快建筑行业“智改数转”步伐,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培养新一批智能建造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我省智能建造水平。
到2025年末,智能建造适宜技术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应用占比50%,培育30家以上智能建造骨干企业,推动建筑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到2030年末,智能建造适宜技术在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应用占比70%,培育100家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到2035年末,大中企业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普遍应用智能建造适宜技术,培育一批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全国建筑业智能建造强省。
四、推进行动
(一)建立健全智能建造标准体系
1. 构建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框架
加快智能建造标准和规范编制的步伐,统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研究制定适合江苏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框架,保障智能建造标准统一,促进全产业链信息互通、共享。充分调动高校、企事业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会、学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引导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建造标准研究,推动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2. 健全智能建造全产业标准体系
建立涵盖建设项目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过程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包括物理环境标准、网络技术设施标准、应用支撑平台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制定基本应用的系统接口规范与信息共享标准,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础。协同推进智能建造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构建完整有机的融合型产业标准体系,形成项目-企业-产业智能建造标准体系链。
(二)重点突破智能建造关键领域
1. 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制定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指南,规范平台的实行标准、生态体系和组织施工管理。培育垂直细分领域行业级平台,支持行业、企业共同搭建“互联网+建筑工业化+供应链金融”平台,推动各方跨行业、跨领域协作。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优化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信息流,建立估算、报价、费用及进度管控体系,完善商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全过程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
2. 普及“BIM+”数字一体化设计
普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一体化设计,明确数字一体化设计具体要求,加快推进BIM技术在规划审批、施工图设计审查、生产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应用。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大中型工程、装配式建筑工程全面应用BIM技术,提升BIM协同设计能力,推进建造全过程信息化仿真模拟一体化工程软件开发,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
3. 加快发展应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积极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加快建筑机器人和装备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建筑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努力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应用。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建筑机器人应用,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益。
4. 推动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
建设基于BIM的标准化部品部件库,加强部品部件的设计选用、生产运输、施工安装等环节的衔接,推进基于BIM设计的建筑部品部件进行模块化的量化生产。建设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工厂,实现预制构件从生产加工、入库、储存、调拨、出库、运输、进场验收等全过程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建立部品部件质量追溯系统,将产品原材料检验、生产检验、生产入库和产品运输等过程纳入智能化质量追溯系统,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5. 推动智能施工管理
围绕施工过程管理,综合运用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GIS等技术手段,实现工程实体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和参建各方行为信息全面采集。建立智能施工管理平台,充分整合建设行业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信息化平台、技术力量、设施设备、基础网络、视频监控、建筑起重机械自动控制和报警系统等资源,构建覆盖主管部门、企业、工程现场多方联动的可视化“智慧工地”。
(以上关键领域实施指南详见附件1)
(三)拓展智能建造应用场景
基于不同建设阶段、企业类型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打造聚焦智能建造关键技术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基础设施、住宅建筑等为重点,强化完善设计选型标准,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定期发布成熟技术实践应用目录,建立智能建造应用示范场景库。
(四)构建智能建造绿色化应用体系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智能建造全要素、全过程,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加强可再生能源应用,采用智能化技术措施,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发展应用,提升建筑系统对新型能源变革的适应性。在工程建造阶段,推广绿色施工,建立智能化绿色管理机制,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力度,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五)打造智能建造领军企业
以智能建造为导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升工程大数据分析、工程应用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建筑行业、企业全面提升信息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跨行业、跨领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组建高水平智能建造创新平台。引导实力强、技术优的骨干企业加大智能建造创新投入,不断深化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支持企业输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咨询服务。
(六)加快推进建筑行业“智改数转”
加快推动智能建造技术资源与企业深度对接,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鼓励支持优秀服务商面向建筑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发和推广低成本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积极融入智能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建筑行业“智改数转”工作试点,探索推动行业“智改数转”可行路径。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安排智能建造总体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智能建造体系框架和评估框架,完善配套措施和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及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各级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推动各设区市行业主管部门成立智能建造领导小组及相关业务机构,负责具体业务系统建设。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统筹协调,推动解决智能建造发展瓶颈问题。完善智能建造建设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对智能建造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奖励。
(二)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各地要加大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基础软硬件开发、智能系统和设备研制、项目试点应用、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建设等支持保障力度。对经认定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智能建造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在省内优质工程奖“扬子杯”中设立智能建造专项,提高企业参与智能建造的积极性,将开展智能建造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智能建造发展。
(三)开展试点示范。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打造一批智能建造试点示范项目和企业,重点在建筑产业互联网、BIM技术应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管理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通过示范引路、各项智能建造技术有效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全省智能建造技术水平。
(四)加强人才培养。探索和建立新型建筑工业化及智能建造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强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加大智能化应用人才培养,设立相关专业,构建支撑发展的人才队伍。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决策咨询、政策制定、标准建设和技术指导。建立智能建造项目经理人才库,培育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
附件:1. 江苏省智能建造专项实施指南
2. 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评价指标(试行)
3. 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企业评价指标(试行)
4. 江苏省智能建造技术服务试点单位评价指标(试行)
附件1
江苏省智能建造专项实施指南
为指导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及企业全面了解、科学选用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我们重点围绕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BIM+”数字一体化设计、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指南,内容如下。
一、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1. 制定产业互联网技术导则。制定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相关技术导则,明确建筑产业互联网概念、内涵和主要建设内容,提出制定标准规范、建立生态体系和加强平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为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方向指引。
2. 搭建产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推动全产业链高效共享各种要素资源,企业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BIM正向设计,通过链接标准部品部件库以及生产和施工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标准化设计方案一键出图,设计数据一键导入工厂自动排产,施工进度与BIM设计模型动态关联,施工高危环节远程实时监管和动态预警。
3. 积极培育垂直细分领域行业级平台。搭建建设工程招投标平台,明确工程招投标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搭建建材集中采购平台,明确建材集中采购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搭建工程设备、周转材料租赁平台,明确工程设备、周转材料租赁的基本功能模块;搭建建筑劳务用工管理平台,建立产业工人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软件架构、安全架构;搭建绿色建造平台,明确智能化建筑垃圾处理、智能化能耗监管和绿色建筑管理等模块;搭建装配式建筑平台,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管理体系。
4. 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依托企业级智能建造平台贯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大型企业管理所有在建工程项目提供控制中枢,涵盖设计、算量计价、招标采购、生产、施工以及运维环节,实现项目建造信息在建筑全生命期的高效传递、交互和使用。
二、普及“BIM+”数字一体化设计
1.明确实施范围和要求。制定采用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数字一体化设计的项目范围,建设单位在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中明确采用BIM技术的具体要求,在合同中约定应用深度和提交成果,投标评审专家组中应有BIM专项评审专家。
2.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BIM应用。在规划阶段,在规划审查和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环节采用BIM审批。在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采用施工图BIM审查。在竣工验收阶段,制定BIM交付标准,开展三维数字化竣工验收备案。在运维阶段,通过BIM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运维故障实时报警、实时响应,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推广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审查施工图。试点并推广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施工图系统,并与设计管理系统对接,针对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的国家设计规范和江苏省设计规范,实现批量自动审查,节省审查时间并提高审查准确性。
4.研发数字一体化功能模块。除自主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外,根据建设工程的阶段任务试点推广设计图纸智能辅助审查软件、基于BIM的性能分析软件、BIM协同平台软件和装修智能设计软件,建立多功能多元化数字一体化平台。
5.给予奖补等鼓励政策。对应用BIM的示范工程项目基于一定的补贴;将数字一体化设计应用作为优秀工程评选条件之一;给予BIM技术专员一定的奖项优惠政策。
三、加快发展应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1.普及测量机器人和智能测量工具。应用土方测量无人机,一键采集地形信息,通过自主知识产权软件进行土石方量快速计算;应用三维测绘机器人,由机器人自动规划路径到达待测区域,通过点云扫描仪快速精确自动扫描测量墙面、柱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应用智能实测实量工具,自动统计形成智能报表并上传至云端,实现实测实量,提高实测效率和准确度,并实现数据智能分析。
2. 推广应用部品部件生产机器人。以钢筋制作安装、模具安拆、混凝土浇筑、钢构件下料焊接等工厂生产关键工艺环节为重点,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建筑机器人应用;应用智能钢筋绑扎机器人,实现钢筋自动夹取与结构搭建、钢筋视觉识别追踪与定位、钢筋节点自动化绑扎等功能;应用模具安拆机器人,根据自动解析的构件信息,实现边模识别、输送、喷油、分类入库以及划线和布模等全过程自动化生产。
3. 研发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在材料配送、钢筋加工、喷涂、布料、铺贴、隔墙板安装、高空焊接等现场施工环节,加强建筑机器人研发应用,替代传统粗放式施工作业;推广应用智能塔吊、智能混凝土泵送设备、自升式智能施工平台(造楼机)、造桥机、智能运输设备等智能化工程机械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 采用工程监测机器人和清扫机器人。在运维阶段,大力研发应用自主巡检机器人和结构、性能实施智能监测机器人;对于难以清扫、危险系数较大的幕墙,可使用无人机装备和建筑清扫机器人相配合的方式,高效、彻底地进行建筑玻璃幕墙的清洁。
四、推动部品部件智能生产
1. 建立基于BIM的标准化部品部件库。编制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品部件图则,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BIM的标准化部品部件库,明确部品部件分类和编码规则、二维码赋码规则、无线射频识别(RFID)信息规则,赋予部品部件唯一身份信息,推动建立以标准化部品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2. 打造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工厂。建设钢构件智能生产线,实现上料、切割、下料、余废料回收、焊接等流程“无人化”工作;建设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将BIM模型智能解析为生产数据,通过物联网和智能技术推动生产设备在线联动,实现自动划线、自动布置模具、预埋件激光定位检查、钢筋网片自动加工、混凝土智能布料和高效节能全自动养护;研发应用预制构件专用运输车,实现自动装卸,缩短作业时间;利用RFID、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实现预制构件从生产加工、入库、储存、调拨、出库、运输、进场验收等全过程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3. 创建部品部件质量追溯系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通过植入RFID芯片或粘贴二维码等,在系统中实时录入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部品生产入库和部品运输单等信息,实现全过程质量责任可追溯。
五、推动智能施工管理
1. 推进基于BIM的智能施工管理策划。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场景的工况,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手段辅助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的编制,对项目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机械选型、施工计划、资源计划、施工方案等内容做出智能决策或提供辅助决策数据,提升不同专业及工种间的协同效率,避免施工程序不合理、设备调用冲突、资源不合理利用、质量安全风险源识别不精准带来的各类生产问题。
2. 智慧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基于5G、BIM、GIS、AI等技术融合,开展面向服务政府端、企业端或项目端的智慧施工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围绕施工过程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结合智能感知终端,实现对施工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环保等纬度的全方位监管以及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高效化管理,最终达到施工过程全面感知、智能生产、互联协同、科学管理的管理目标。
3.推进精益管理。推广价值管理、流程管理、末位计划者体系、5S、拉式管理、可视化管理等精益建造适宜技术,充分利用精益建造的理念和工具方法,促进工程建设各方信息的及时共享、数据资源的流通和交互,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清新环境全资子公司国润水务在四川省多地试点实施“水务+光伏”发电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项目将水处理利用和绿色能源利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供水厂和污水厂的场地空间,实现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国润水务兴文三角沱水厂该项目第一批拟建设厂站共计1
近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全面推进环保绩效创A创优。2025年全部完成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创A;分步推进铸造、炭素等其他重点行业创A创优,力争到2026年全市47个行业重点涉气企业全部完成。全文如下:关于《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1月15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提出,山东省将推进精细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强化项目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新建项目满足环保绩效A级指标要求。加快绿色工艺、绿色产品以及先进共性技术在
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政府11月15日发布《咸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等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不少于30家,省级不少于50家,绿色产品5个,绿色园区3个。咸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等8部门11月13日印发《深圳市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的通知目标到2025年,废弃物处理甲烷排放持续下降,全市符合条件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面开展甲烷收集处理,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甲烷排放实现有效管控;城镇燃气系统甲烷泄漏控制水平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减排能力持续提升,甲烷排放
10月27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等16项主要工作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苏
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行动计划提出,锚定2035年美丽上海总体建成战略目标,以“十美”共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上海实践。到2026年,本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已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关于做好绿色金
10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和工信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下一步,
10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今年以来持续加强政策供给,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和工信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生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环评审批效率,优化执法监管方式,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详情如下:为进一步支持服务中小微企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环综合〔2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的通知。文件提出,务实推动技术应用。试点工作要坚持应用导向,立足实际场景、面向实际需求,聚焦智能交通技术与交通运输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新技术赋能提升运输服务效率、提高基础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5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的通知。《行动》指出,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各类3重点实验室、科技型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4月12日上午,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设计的“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在浙江舟山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明阳智能在海洋综合能源立体开发方向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该装备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离岸69公里、水深48米的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内安装投运。“导管架风机+网箱”融合
3月16日,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建集团“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科技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城建大厦举行。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出席仪式并共同为创新中心揭牌。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建萍,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北京工业大学党政
新年伊始,地方“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召开两会,谋发展、布棋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对能源电力的目标任务。报告明确,下大力气抓好工业投资,推进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三期乙烯、茂石化技术改造等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支持
日前,海油发展投资建造的“海洋石油123”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船)在江苏省南通市顺利出坞。此次下水出坞标志着我国新建船型FPSO智能化挺进全生命周期科技降本新阶段,对助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石油123”是一艘10万吨级双壳双底FPSO,整体设计寿命25年,总长约241.5米,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3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构建智能建造绿色化应用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智能建造全要素、全过程,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加强可再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2月2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探索推进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鼓励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强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推动超低
7月10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批智能LNG(液化天然气)动力守护船“海洋石油542”完成首次海上作业并返回母港,标志着该船顺利投运。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中海油服以自有科研团队为基础,联合国内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高质量供应链,完成20余台套主要设备的国产化,填补了我国LNG动力守护船在设计、建
随着深圳宝安区人口的增加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几年,因为地面垃圾中转站存在弊端,经常出现不太和谐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居民迫切需要中转站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传统的垃圾中转站由于脏乱差和噪声问题,居民比较反对中转站建设在距离居住环境附近区域,成为了相关部门解决此类问题的困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江苏辰午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注销市场注册的公告,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收到并受理了江苏辰午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自愿注销市场注册的申请。经核查,江苏辰午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注册公示生效,目前在江苏电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能源企业保供责任,促进全省天然气上下游供应秩序平稳,11月19日,江苏能源监管办在南京组织召开迎峰度冬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座谈会。办分管负责人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3家天然气销售公司作为“气源”方汇报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盐南高新区加快打造全市创新之核意见和专项政策的通知。文件提出,构建未来产业完整链条。围绕全市“3+X”未来产业培育体系,重点布局氢能、新型储能、智能计算等未来产业。氢能,加快低温液态、高压气态等氢气储运核心装备、氢燃料电池及
11月19日,丹阳经济开发区65MW/130MWh用户侧分布式储能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丹阳市博远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项目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经济开发区,规划容量为65MW/130MWh。项目总投资15386.4万元,折合单价1.184元/Wh。
11月15日,江苏首个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常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正式揭牌。(相关阅读:常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揭牌)据了解,该中心作为全市荷端调节资源的统一入口,现已接入虚拟电厂13家,聚合用户3508户,汇聚光储充冷热等荷端调节资源58.67万千瓦,聚合资源最大上调能力16.12万千瓦、最大下调
在推动绿色能源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内蒙古电网与国网江苏电力公司的合作再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与江苏电力交易公司持续深化合作,再次开展跨省跨区新能源中长期外送电交易,此次交易标志着两地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于前期的良好合作基础
11月19日,江苏盱眙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总承包中标结果公告发布。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中标,中标价格274500000元。该项目对盱眙县经济开发区范围内,08、09、10、11、12、13共6个达标区雨污水管网开展改造和新建,做好管网排查、雨污分流、管网清疏、小散乱整治、小区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江苏省常州经开区环卫作业服务招标,项目预算金额约11328.47万元,服务期3年,不接受联合体投标。本项目为常州经开区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和人工清扫保洁作业(含人行道、道板场地的清扫保洁和随路绿化保洁,沿路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公厕保洁管理,果壳箱、垃圾桶、花台及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近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公示全省今年受理注册的六大虚拟电厂,将正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电投零碳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协鑫售电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华能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6家公司
11月14日,经过10天的紧张作业,江苏1000千伏泰州换流站备用高压并联电抗器整装移位工作完成,江苏电网首次实现了1000千伏高抗的整装移位运输。与使用传统移位方法相比,工期缩短了近一半。3月份,泰州换流站运维人员发现1000千伏泰吴Ⅱ线高抗的乙炔含量异常升高,经检查确认内部存在放电现象,因此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中国天楹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如东重力储能项目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公司将密切关注新型储能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公司重力储能工程化与商业化运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