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构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 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专访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
文 ·本刊记者 谭峰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12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中国海油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中国海油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在接受《国资报告》采访时,汪东进说:“中国海油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开发蓝色国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未来,中国海油将努力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探索碳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军。” 中国海油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中国海油收获了哪些成绩、克服了哪些挑战?未来中国海油将如何统筹其“双碳”工作、如何谋划绿色发展战略?围绕上述问题,《国资报告》记者独家专访汪东进,探寻相关问题的答案。
《国资报告》:今年6月,中国海油发布《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请问,中国海油的“双碳”行动与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这一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中国海油的“双碳”目标战略,将如何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汪东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海油在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1534”总体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双碳”行动方案,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路径进行再一次升级与重塑,实现“双碳”目标与公司战略的有机融合。中国海油在“双碳”行动方案中提出,努力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探索碳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军。坚持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一步升级节能减排举措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大规模引入岸电和使用绿电,实施低碳能源替代,大力发展新能源等零碳产业,积极发展海洋CCUS等负碳产业,发挥海洋固碳优势,在实现自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能源转型和碳封存支撑。
《国资报告》:中国海油如何看待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肩负的历史使命?汪东进:中国海油一直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工作,2015年提出绿色发展理念,2018年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公司战略,持续推进节能降碳行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油是我国最早引入ESG管理理念的中央企业之一,始终保持我国第一大LNG进口商的地位,也是中国海上风电产业最早的探索者,建设并网了中国海上风电的第一台风机。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双碳”工作,率先研究制定《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产业体系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同时,中国海油持续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我们正在建设渤黄海、南海和陆上非常规三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持续扩大国内天然气产量占比,加大LNG引进力度;建成“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每年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4的民生用气需求。我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中国海油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还有以下亮点。积极推动能源替代。投产渤海油田岸电示范项目,打造了全球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通过引入陆上绿电,实现海上油气田绿电使用零的突破。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2022年5月,开工建设我国首个‘双百’(水深过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深远海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海油观澜号,现已完成浮体总装。推进海上风电与氢能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海上氢能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高效储运氢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海上CCUS技术。高效实施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CCS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CCS示范工程。与广东省发改委、国际石油公司共同推进我国海上首个规模化CCS/CCUS产业集群——大亚湾区CCS/CCUS集群建设。
《国资报告》:中国海油在绿色低碳转型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海油所探索出来的发展方式是什么?汪东进:中国海油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开发蓝色国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中国海油绿色低碳转型将继续做好发展海洋能源产业这篇大文章,主要呈现四大方面特点。一是“保障转型”。坚定不移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着力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充分发挥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过渡桥梁的价值。二是“借势转型”。发挥传统油气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实现油气产业链低碳发展和零碳负碳产业快速发展“双向发力”。三是“拓展转型”。立足二氧化碳封存源汇匹配优势,加快推进海上CCS/CCUS产业集群建设,探索和培育海洋碳汇产业,提供规模化的碳去除解决方案。四是“合作转型”。携手国内能源企业和国际合作伙伴推进重大研究项目,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海油绿色转型发展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尊重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客观规律,统筹减排与发展的关系,有节奏有步骤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所处产业链环节,瞄准主攻方向,打造特色产业;三是坚持改革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国资报告》:“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碳排放强度实现显著下降,并力争到2050年实现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产量与传统油气产量基本相当。实现这一目标是否存在一定的挑战?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实现这样的目标意味着什么?汪东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其难度和挑战性不言而喻,确实是一场硬仗。这一方面意味着要充分发挥油气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确保“兜底”能源“立得住”。中国海油将始终保持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确保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升级节能减排措施,致力打造零碳油气产业链。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产业配套不足、接网和消纳适应性不强、关键技术环节制约等问题,传统能源的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为实现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的目标,需要传统化石能源企业的积极投入,推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管道气正式外输当前,中国海油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油气增储上产更多动用较低品质资源、“减油增化”延长原油加工流程以及适度扩大天然气发电规模等因素,使我们完成“十四五”降低碳排放强度目标面临较大挑战。但我坚信通过多措并举攻坚克难,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中国海油“双碳”行动方案提出,2050年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要超过传统油气产量占比。这意味着届时我们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清洁替代、低碳跨越、绿色发展“三步走”策略。“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资本性支出之比达到5%~10%,之后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奋力实现既定发展目标。中国海油将以“双碳”行动方案为指引,开拓走出一条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新发展道路。上述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中国海油产业结构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更加契合。中国海油发展更加清洁、低碳、可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国资报告》:您一再强调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对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请问,中国海油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和驱动作用?汪东进:中国海油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大动能,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和驱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持续加大绿色低碳领域研发投入。瞄准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实施好“科研经费支出视同利润”“加强研发投入考核”等政策,大幅提升对低碳零碳负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技术的研发投入。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着力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碳减排及资源化利用、新型碳汇开发、深远海风电等新能源技术开发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创新链、供应链与价值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自主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支撑、引领和驱动作用,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活创新创造潜能。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将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储备,力争在油气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全面布局,在化工新材料制造等方向取得积极进展,在漂浮式海上风电、海上CCUS、绿氢高效制备和新型碳汇等领域实现有益突破。
《国资报告》:与国际的一些能源类大型企业相比,中国海油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优势是什么?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汪东进: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海油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从浅海到深海、从国内到国外的三大跨越,充分发挥了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中国海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如下三方面优势。一是政治优势。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团成立由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科学制定行动方案和工作指标,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细。二是能力优势。中国海油在发展海上风电等海洋新能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海洋工程是世界上管控难度系数最高的工程种类之一。中国海油具有40年海上油气项目管理经验,拥有雄厚的海洋勘察、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及施工作业能力。这些能力在开发海洋新能源等资源时可以快速移植转化。三是资金优势。中国海油始终坚持稳健经营,业绩良好稳定。公司总资产约1.5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35%,主体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直接融资能力,在保障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为新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当然,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我们的零碳负碳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和新产业的投资占比还较低,适应“双碳”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人才队伍和自主创新基础尚待加强。但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强对标学习,充分发挥公司产业基础、资金能力、技术储备等综合优势,以产业融合、多方协同为路径,以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积极稳健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争取早日迈入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行列。
《国资报告》:中国海油将怎样统筹好未来的“双碳”工作,背后蕴藏的是怎样的动力和理念?汪东进:中国海油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以清洁低碳发展为引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企业发展全局,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双重责任和使命。展望未来,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上,中国海油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新时代海油精神,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定力,奋力开创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新局面,不断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洋石油巴西有限公司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成功签署天然气处理系统合同,并与壳牌、高浦能源、雷普索尔、中石化合资公司等4家管输方完成桑托斯盆地天然气输送系统合同签约。自此,中国海油成为巴西首家实现非股东自主销售天然气的石油公司,成功跻身巴西主要天然气供应商之一
日前,海油发展投资建造的“海洋石油123”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船)在江苏省南通市顺利出坞。此次下水出坞标志着我国新建船型FPSO智能化挺进全生命周期科技降本新阶段,对助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石油123”是一艘10万吨级双壳双底FPSO,整体设计寿命25年,总长约241.5米,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经本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预计2022年全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96亿元到1,4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693亿元到733亿元,同比增加约99%到104%。预计2022年全年度实现归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海油2023年工作会议召开汪东进作主题报告,要求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建设
1月11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公布了2023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2023年,中国海油上调产量目标和资本支出预算。净产量目标为650百万桶—660百万桶油当量,其中,中国约占70%、海外约占30%。2024年和2025年,净产量预计将分别达690百万桶—700百万桶油当量和730百万桶—740百
近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2022年产量再创新高,完成原油产量约3175万吨,全年油气当量超3450万吨。2022年,渤海油田继续加快油田产能建设,其中,日前投产的垦利6-1油田5-1、5-2、6-1区块开发项目是渤海油田2022年最大的在建原油增产项目。全球首个海上大规模特超稠油热采开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发布二零二三年经营策略公告。二零二三年,本公司的净产量(包括本公司享有的按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实体的权益)目标为650-660百万桶油当量,其中中国约占70%、海外约占30%。本公司二零二二年的净产量预计达约620百万桶油当量。二零二四年和二零二五年,本公司的
1月10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周立伟为山东省副省长。中国海油官网资料显示,周立伟于1971年10月生,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总经理、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总调度长。2021年4月,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22年2月,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0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周立伟为山东省副省长。中国海油官网资料显示,周立伟于1971年10月生,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总经理、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总调度长。2021年4月,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0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周立伟为山东省副省长。中国海油官网资料显示,周立伟于1971年10月生,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总经理、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总调度长。2021年4月,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
对于能源企业而言,在确保中短期能源安全的同时,采取有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行动,将赢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也是当下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王靖)热爱跑步的人或许知道,短跑和长跑对于运动员体能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前者需要速度和爆发力,后者则更加强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记者22日从长庆油田获悉,春节期间,长庆油田日产天然气将达到1.5亿立方米,按照三口之家一天用1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可满足1.5亿个家庭1天的用气需求。春节假期,中国最大的油气田和国内第一大产气区——长庆油田有3万多名干部员工,在陕、甘、宁、蒙四省区的荒漠戈壁和大山深处,坚守岗位保证油气生产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决策部署,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行业共识,激发奋进力量,经组织有关研究机构、企业和院士专家研究,形成2022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一、原油产量时隔六年重返两亿吨2022年,围绕老油田硬
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了解到,国资委近日印发通知,对国资央企坚决打赢能源保供攻坚战、坚决守住能源保供安全底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工作作出部署。国资委提出,各有关中央企业要进一步细化能源保供工作措施,精准发力,狠抓落实。石油石化企业要加强组织调度、优化生产运行、强化运输保障,高效足额
俄乌冲突不会导致欧洲天然气危机的长期持续,短期危机甚至也没有。“2023年欧盟仍将面临能源危机,天然气缺口或将大增。”“俄乌冲突将导致欧洲天然气危机持续5年以上……”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关于欧洲天然气危机的讨论一直在持续发酵。特别是近期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本轮俄乌冲突将导致欧洲天然气
记者1月22日从长庆油田获悉,春节期间,长庆油田日产天然气将达到1.5亿立方米,按照三口之家一天用1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可满足1.5亿个家庭1天的用气需求。春节假期,中国最大的油气田和国内第一大产气区——长庆油田有3万多名干部员工,在陕、甘、宁、蒙四省区的荒漠戈壁和大山深处,坚守岗位保证油气生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经本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预计2022年全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96亿元到1,4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693亿元到733亿元,同比增加约99%到104%。预计2022年全年度实现归属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国石化发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生产经营业绩提示性公告》。2022年,油气当量产量489.07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94%;原油产量280.86百万桶,同比增长0.39%;天然气产量12,480.75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11%。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2022年实现盈利,且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人民币528亿元到628亿元,增长57%到68%。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
热烈祝贺油气调控中心研制的PCS软件荣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了2022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油气调控中心申报参评的《油气管网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油气管网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中国新冠动态清零政策的突然结束将加快经济复苏,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有望回升。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势将增加,这将使中国在2023年再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LNG进口国。然而,这不会转化为现货LNG需求激增,因为协议LNG和其他更廉价气源的增长将限制对现货货船的需求。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由于新冠疫
据油价网海牙报道,尽管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状况岌岌可危,但荷兰政府计划今年关闭格罗宁根大气田。格罗宁根大气田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田。一位来自海牙的荷兰政府官员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格罗宁根大气田继续天然气生产面临很大危险,荷兰政府没有提高天然气产量的计划。这位官员向英国《金融时报》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8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问利比亚,与利比亚民族统一政府总理德拜巴会晤,讨论了能源经济等问题。两国还签署了价值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3亿元)的天然气协议。当地时间28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亚民族统一政府总理德拜巴与到访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举行会晤。其间,两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我国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2170亿立方米。会上,国家能源局还公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的其他“成绩单”——全力推动煤炭增产增供,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同比增长8%,预计全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实际兑现量约20亿吨
1月4日,总台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2022年,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全年天然气总产量达到近35亿立方米,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其产能将为天津、山东、辽宁等环渤海区域主要省市下游工业民生用户提供充足保障,确保今冬供气稳定。近年来,伴随渤中19-6千亿方凝析气田的勘探开发,渤海
12月2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年产量突破5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同期天然气产量的1/4,标志着中国石油在长庆全面建成国内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为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增添“底气”。近年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日前接受塔斯社专访时表示,2022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较去年下降约25%,产量减少12%。诺瓦克还表示,2022年俄石油产量同比增长2%,达到5.35亿吨;出口量同比增长7.5%,达到2.42亿吨。在煤炭产销方面,诺瓦克预计今年俄煤炭产量与去年持平,其中,出口量将下降8.4%,国内煤炭消费预计
记者26日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简称西南油气田)获悉,截至当日8时,西南油气田今年产出油气当量已突破3000万吨。据了解,截至26日8时,西南油气田今年生产天然气376亿立方米,生产原油6.8万吨,按1255立方米天然气热量值相当于一吨原油计算,油气当量正式突破3000万吨。其中,3000万吨油气当量预计
12月23日,随着高蓬301-3HF井投产,西南油气分公司中江气田提前8天完成天然气年度计划指标,年累计生产天然气15.53亿立方米,同比去年增长39%。今年以来,中江气田聚焦“对标引领,规模上产”工作主题,聚力“建、产、销”一体化,积极克服疫情、高温、出砂、腐蚀等不利影响,以竞赛形式赶进度,实现日
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俄石油产量同比增长2.4%,天然气产量同比下降13%。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今年前10个月俄石油及凝析气产量为4.43亿吨;天然气产量为4740亿立方米,同比降幅为13%。同期,液化天然气产量达2690万吨,同比增长10.6%。分管能源工作的俄罗斯副总理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