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023年1月11日,江西省发改委主任 张和平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关于江西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开工建设神华九江电厂二期、铅山抽水蓄能、信玉500千伏输变电及一批光伏、风电项目,建成南昌至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吉安东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争取国家支持第二条入赣特高压直流工程和闽赣联网工程,持续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全文如下:
关于江西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11日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和平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全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多轮疫情冲击和极端干旱等超预期考验,全省上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住、进好、调优”经济工作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担当实干,接续推出强劲开局一季度、强攻二季度、拼搏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等系列稳经济超常规举措,有力推动全省经济逐步恢复、回稳向好。全省GDP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进出口增长34.9%,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总体较好。全省经济总体呈现“回稳有力、势头向好、动力增强”的特点,“回稳有力”即:经济运行一季度总体平稳、二季度承压下行、下半年逐步恢复,恢复态势好于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势头向好”即:在稳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良好势头,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超3.2万亿元,进出口突破6000亿元大关,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5万亿元;“动力增强”即: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进一步激发动力活力,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7.1%、40.5%,同比提高3.9、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1万亿元,营商环境整体有望从“优良”提升到“优秀”水平,净增市场主体80.2万户、总量超480万户。
(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逐步回稳向好。积极有效应对多轮疫情冲击,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员、货物、产业链畅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及时出台实施降本增效“30条”、有效应对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28条”、切实稳住经济发展“43条”、接续措施“24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58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市场主体的帮扶力度,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金融扶实体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企业直接融资分别超5500亿元、50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4家,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有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线下“一窗兑现”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全覆盖,线上开通“惠企通”,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超2000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425.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19万余户。加密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建立惠企稳岗保运行、抓项目促投资周调度工作机制,强化各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商贸流通等支撑点的精准谋划,全面开展稳经济增长督导服务,有效化解一批经济运行中的堵点、卡点,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
(二)强力扩投资稳消费,发展支撑不断夯实。全力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常态化推进节假日“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强力实施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特别是面对疫情反复,努力做到“在建项目不停、施工强度不降、开工时间不拖、协调力度不减、项目谋划不断”,预计省大中型项目、省重点工程投资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5.6%、130%。信丰电厂、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四方井水利枢纽、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基地、九江石化芳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昌九高铁、瑞梅铁路、长赣高铁、樟树至吉安高速公路改扩建、梅江灌区、奉新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全省共签约基金项目186个、金额282.6亿元、投放金额居全国第9位,并全部开工建设;通过国家审核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项目1060个、贷款需求826亿元,省级审核通过并报送的2023年专项债项目2929个、申请发行额度4055.1亿元。持续优化项目服务,推广“容缺审批+承诺制”“六多合一”集成审批、电子开评标等模式,有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需求。全力推动消费稳步恢复,实施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开展“大宗商品消费季”“金秋购物季”“赣品网上行”等系列活动,出台扩大汽车消费“17条”,加快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10个月位居全国首位。出台恢复文旅消费系列政策,倡导“江西人游江西”“本地人游本地”,开展“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江西风景独好”云端旅游系列推介会等活动,成功举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三)全力推进双“一号工程”,动力活力持续释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梳理确定元宇宙、VR、智能终端、数字文创等20条主攻赛道,“一道一策”促进数字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全景江西”建设等八大工程,全面推进赛道、项目、企业、集聚区、场景“五张清单”,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赣州市、鹰潭市分别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国家IPv6综合试点,5G网络实现“乡乡通”。强化创新驱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落地,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和食品资源与利用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组建首批24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8%左右,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件、同比增长36.8%,入选国家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新钢集团与中国宝武实现联合重组,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跃居全国第4位,制定出台做优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政策措施,锂电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千亿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聚焦营商环境18项评价指标,实施新一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完成市、县营商环境评价,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赣服通”5.0版、“赣政通”2.0版上线运行,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掌上办”。扎实推进“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等四大专项整治,全省共受理各类问题1957件,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超24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异地通办”“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等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启“一网选中介”模式,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一日办结、零成本。同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行动,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
(四)扎实推进重大战略落实落细,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出台强省会战略推动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政策措施“15条”、支持赣江新区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措施“10条”,成功举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系列活动,赣州获批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立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出台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若干政策措施。深入推进省际高水平合作,持续深化长江中游三省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赣湘、赣浙、赣粤、赣闽等省际合作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鹰潭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取得积极成效,南昌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抚州、九江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出台深入对接RCEP、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等实施意见,成功举办庐山全球商界领袖大会、世界VR产业大会、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等重大活动,预计全年引进“5020”项目180个。做优做强开放平台,南昌综保区连续两年进入中西部A类区,新获批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九江市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推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离港确认转关”等改革,全年开行赣欧(亚)班列247列、铁海联运2290列。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面开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稳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10项标志性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实施覆盖全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全面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预计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2.1%,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6.2%,长江干流江西段、赣江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开展“治污”“减排”“降碳”“碳汇”等专项行动,“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五)坚决稳就业兜底线,民生保障扎实有力。51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落实国家和省系列惠企稳岗政策,及时出台稳就业政策措施,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动态监测、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3%、121.4%,城镇调查失业率5.7%左右。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6.7%。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7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成功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出台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建立婴幼儿补贴制度,开展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成行政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超80%。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出台实施《江西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CPI上涨2%,低于3%左右的调控目标。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6亿元,惠及1000余万人次,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六)全力防风险保安全,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出台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因城施策优化完善调控政策“工具箱”,开展“保交楼、稳民生”攻坚行动,有力有效化解房地产领域涉稳突出矛盾问题风险。扎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积极应对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及时补种改种扩种早稻夏粮、秋杂粮,扎实做好粮食收储,全年粮食总产量430.38亿斤,连续10年超430亿斤。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积极增购省间电力资源,新增装机332万千瓦,累计81个县(市、区)接通管输天然气。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出台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17条”硬措施,扎实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建立县级财政“三保”资金专户,“一县一策”制定风险应急预案, 全年新增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超300亿元,全面覆盖基层“三保”新增支出需求。着力化解金融风险,开展法人银行风险化解成效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大力推进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处置攻坚。狠抓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省安全生产“50条”具体措施落实落细,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防御等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结果,是精准有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效的结果,是全省上下感恩奋进、砥砺拼搏的结果,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听党中央指挥,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与此同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需求进一步波动收缩,能源资源等供应稳定性下降,美联储激进加息,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技术封锁加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地缘政治的严重干扰,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受到制约。我省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级不高、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仍较突出,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仍然不少,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经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和省委第十五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相衔接,综合考虑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目标任务合理可行等各方面因素,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一)关于经济增长。预期GDP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主要考虑是:国家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是保持一流发展态势,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需要,也能够释放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同时,这一目标略低于潜在增长率,具备实现的基础条件,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利于引导各地加快转型升级,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其中,三次产业方面。随着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稳定农业生产具备较好基础,预期一产增加值增长4%左右。我省仍处工业化中后期,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锂电、光伏、航空、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将延续加快发展势头,传统产业总体平稳,但钢铁、建材等行业持续承压,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综合考虑,预期二产增加值增长7.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服务业稳步复苏,但困难较多、压力不小,预期三产增加值增长7%左右。三大需求方面。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我省连续实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一批铁路、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但民间投资信心不强、政府投融资平台能力不足、房地产投资低迷等制约因素也较为明显,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随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效应持续释放,防疫政策优化使消费复苏前景明朗,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将逐步修复,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等新兴消费加速壮大,消费提质扩容步伐加快,但消费全面复苏仍面临不少困难,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我省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但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外资外贸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稳中有进”、外贸“稳中提质”。
(二)关于发展质量。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预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1.9%以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在3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7%、41.5%左右。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1%左右。预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左右。今年财政增收条件有所好转,但受房地产仍较低迷、中小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影响,增收压力仍然不小,预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在68%左右。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精准有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减,预期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5500亿元左右。
(三)关于生态文明。预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水、空气等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四)关于民生保障。预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左右,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五)关于物价水平。预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今年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将延续,物价结构性上涨压力不减,但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完成计划草案提出的各项目标,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巩固提升回稳向好态势。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内需潜力,力促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
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2023年初步计划实施3558个省大中型项目,总投资4.57万亿元左右,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6万亿元左右。基础设施方面,以联网、补网为重点,持续补足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短板,开工建设通城至铜鼓高速、弋阳至南丰高速、定南及南城通用机场、昌江航道提升、康山蓄滞洪区工程、乐平水利枢纽等项目,加快推进昌九高铁、瑞梅铁路、长赣高铁、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扩建、梅江灌区、赣江新干枢纽-南昌二级航道建设工程、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建成昌景黄高铁、南昌东站、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赣州港五云码头等项目,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尽快开工。产业升级方面,以延链强链补链为重点,开工建设长方集团南昌LED封装扩产、孚能科技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吉安路联高分子超纤新材料、鹰潭鑫科铜业年产5万吨高端铜带、新钢高品质冷轧硅钢项目一期等项目,建成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宜春众联年产60亿颗LED芯片封装产品、赣江新区新菲新材料半导体、宜春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等项目。生态环保方面,开工建设吉安雨污管网及配套基础设施、共青城水环境综合治理、赣州龙晟新材料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上饶同鑫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设备制造等项目,建成新余生态环境产业综合处置利用、靖安矿山整治生态修复、抚州鑫科环保多金属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公共服务方面,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养老托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开工建设南昌大学二附院鹰潭医院、瑞昌高等职业学院、青原区内涝区棚改安置房、德安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宜春人民医院二期、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洪都航空文化园、赣州经开区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积极争取更多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境内外企业债券、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有效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加快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效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项目前期工作深入介入机制、抓项目促投资等现有机制及督导服务机制作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强化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扎实有效开展节假日“两不停”,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着力促进消费全面恢复。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全面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加强预期引导,提振消费信心,营造敢消费、愿消费的浓厚氛围。着力丰富消费场景,深入实施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办好“迎春消费季”“汽车展”“赣品网上行”等各类促消费活动,打响中国米粉节、赣菜美食文化节、景德镇陶博会等品牌,大力提升汽车、家装、家电等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推进智慧商圈、绿色商场、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扩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促进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积极拓展消费新空间,加快南昌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及赣州、九江、上饶、宜春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高品质商业街区创建工程,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连锁超市、集贸市场。加快文旅消费全面复苏,实施“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提升计划,更大力度实施“引客入赣”工程,开展“红土情深·嘉游赣”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精准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适时组织赴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境外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加快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研学、红色文创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大力开发数字文旅产品,鼓励各地持续推出专项消费券、免门票、打折促销等系列优惠活动。
(二)大力提振信心,全面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企业提振信心、增强元气、升级发展。
1.持续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增强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持续抓好国家和省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落实,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精准高效推送办理的政策兑现机制,进一步提升“惠企通”功能,在市县两级设立惠企资金兑现“直通车”,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1600亿元以上。打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收官战,力争市场主体突破500万户。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争取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加大“赣服通”金融服务专区、“赣金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推广运用,促进市场主体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纵深推进“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2家。优化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挂园区、挂企业帮扶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特派员大走访行动,“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运输、用能、用工等实际问题,持续培育壮大实体企业。
2.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做优做强做大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加大市县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有效释放闲置资源、优化要素配置,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3.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壁垒,放宽民间投资准入,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优质资源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加大民间投资项目金融扶持和专项建设基金倾斜力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平台,切实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三)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具有江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1.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围绕打造数字产业发展集聚区,抢抓赛道风口,科学布局建设通信网络、新技术、算力等三大数字基础设施,谋划推动江西先进算力中心建设。紧盯沿海发达地区头部数字企业,持续招引数字经济高成长性企业和优质项目落户,开工建设南昌华润微MEMS传感器、新宜吉智慧新区应用示范、九江国科5G数智空间等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规模,VR等赛道迈上千亿台阶,元宇宙、数字文创等赛道爆发式发展。围绕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提速发展,创建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打造场景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大场景供需对接力度,开展“全景江西”推介专场,创新场景招商模式,打造智慧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示范场景,助推成长性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围绕打造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区,着力做优数字生态,建设“数字经济大脑”,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发挥好数字经济基金作用,用好数据应用条例、数字经济人才专项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速提质,扎实开展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力争现有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重组,积极争取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庐山国家植物园、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等重大创新平台落地,推动“大院大所”“名企名校”“创新飞地”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加快推进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及复合半导体等省实验室建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组织实施产业技术攻坚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完善“首席科学家”“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全面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建立研发费用提留机制。实施十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全面落实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创业若干措施,设立省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构建“政产学研用金”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优化实施省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育项目、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等计划,实施“科技副总”专项计划、顶尖创业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创业,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3.全面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持续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产融对接、人才对接、技术对接、供需对接等活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良性循环、高效畅通。深入推进制造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强化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产业基础保障能力。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有色、建材、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工程,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计划,培育更多“链主”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高效协同。推进新一轮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开发区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支持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约节约资源、发展成效好的开发区扩区调区。
(四)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改革攻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1.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创建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先行区。深入推进“四大专项整治”,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铺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深入推进权责清单化、政策透明化、服务标准化、办事便利化。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快“赣服通”“赣政通”“惠企通”等平台迭代升级,进一步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范围,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就近可办。
2.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财政金融方面,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转移支付体系,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健全财政常态化直达机制,更好支持基层“三保”工作。纵深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农业农村方面,扎实做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增强“三农”发展内生动力。
3.纵深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深化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能级。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建设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提升南昌国际陆港、九江区域航运中心、赣州国际陆港等口岸物流枢纽平台能级,积极争取鹰潭创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上饶、南昌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南昌、赣州等创建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提升拓展以航空货运、赣欧班列、江海联运、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大通道。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五大行动计划”,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世界赣商大会、庐山全球商界领袖大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等重大经贸活动,加大对日韩、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力度,加强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资本招商,力争全年引进“5020”项目150个。更大力度推动外资稳规模、优结构,大力发展保税经济、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创建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五)强化板块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完善“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省区域城乡融合互动、协同共进。
1.夯实区域板块支撑。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推动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全力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规划建设未来科学城。提升赣江新区创新发展能级,加快儒乐湖新城、中医药科创城、国家级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全面推进九江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政策意见,深化赣州市与深圳市、吉安市与东莞市、抚州市与泉州市的对口合作,出台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推动赣东北深化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加快上饶、宜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赣东北与长三角的机制对接、平台承接、产业链接,推动新宜萍三市区域一体化发展。
2.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十大行动。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城市公共停车、充电桩、社区服务、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3年底设区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县(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深入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城市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34.34万户全部竣工、2023年37.56万户全部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3.2万套、基本建成6万套。深入推进鹰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成果。落实落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促进县城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等基础设施提标扩面、提级扩能。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深入实施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搭建产购销一体化合作平台。扎实推进部省共建“个十百千万”行动,新建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一批“三统一”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专营店,认定“赣鄱正品”100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5300个。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八大工程”,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改造农户厕所20万个以上,建设一批美丽宜居乡镇、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宜居庭院。
(六)加快绿色转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1.持续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美丽江西建设规划纲要,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改革攻坚示范区,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扎实推进新一轮“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2%、国考断面水质为95.5%以上。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打造林长制升级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巩固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完成人工造林100万亩,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2.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开展“治污”“减排”“降碳”“碳汇”等专项行动。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加强电煤有效供应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健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深入推进城市、园区碳达峰试点,打造一批最佳实践基地和成果。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全面推进CCER林业碳汇开发试点项目。加快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转变,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
3.畅通价值转换通道。系统推进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开展生态产品总值定期核算,加快建设生态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推动以县域为单元的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建设全国性生态产品与资源环境权益综合交易平台,推动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资源环境权益指标交易扩面增量。全面推进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建设,实施林下经济发展“三千亿工程”,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办好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森林旅游节等活动,积极创建井冈山国家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健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完善“标准+认证”的“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服务体系,加大绿色低碳领域信贷投放。
(七)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着力稳就业增收入。坚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加强省内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与有就业意愿的本地农民工对接服务,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提高劳务报酬占比。大力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亿元以上。实施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激励计划,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持保障机制,积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2.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实施“15+3”健康江西专项行动,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医疗救治提能力工程和改革创新促发展工程,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切实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高职院校建设行动计划。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3.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继续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和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开展社保服务“百千万行动计划”,提高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覆盖面。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性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提质扩面,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启动实施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公办或普惠性托育机构,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三年行动。全面推行小金额先行救助、急难救助,开展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专项救助,提高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可及性和覆盖面。
4.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强“菜篮子”产品价格监测,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措施,稳定能繁母猪、规模猪场保有量,引导养殖户保持正常出栏节奏,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进生产、运输、储备、投放等环节政策联动,确保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切实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对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八)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1.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基础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2.着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因城施策优化完善房地产政策,用好用足专项借款,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房企风险。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3.强化粮食能源安全保障。全方位夯实粮食根基,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改造提升110万亩,探索开展高标准梯田建设。加强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广应用早稻早育、稻油轮作等新模式。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机制,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强化稻谷最低收购价,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深入开展食物节约等行动。强化煤电油气运调节,充分发挥煤电支撑保障和调节性作用,积极争取区外电力电煤资源,增加天然气长输管网开口数量,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开工建设神华九江电厂二期、铅山抽水蓄能、信玉500千伏输变电及一批光伏、风电项目,建成南昌至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吉安东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争取国家支持第二条入赣特高压直流工程和闽赣联网工程,持续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4.有效化解其他重点领域风险挑战。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效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加快地方投融资平台优化整合升级,持续巩固地方法人银行风险化解成效,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加大财力下沉和库款调度力度,落实“一县一策”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基层平稳运行。同时,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健全地方物资储备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水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关于江西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容缺审批﹢承诺制”:指项目单位申请办理审批事项时,在具备主审材料但暂时缺少可容缺报审材料的情形下,经项目单位自愿申请、书面承诺按照规定补齐,审批部门可以先行办理。
2.“六多合一”:指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的集成审批模式。
3.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4.“5020”项目: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每年分别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
5.“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大功能区,“三线”是指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6.“两高一低”项目:指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
7.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指城市棚户区改造、“大交通”建设、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水利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
8.“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江西先进算力中心:基于智能算力、超算算力,提供人工智能应用、尖端科研、高技术产业等领域所需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础设施。
10.“首席科学家”制度: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关键技术类项目的揭榜单位明确一名首席科学家,对揭榜任务的技术路线、人员选配、经费使用等方面全权主导。
11.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
12.招大引强“五大行动计划”:“5020”、“三请三回”、“三企”入赣、“三百工程”、“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
13.“一枢纽四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
14.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到2025年,全省打造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和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
15.CCER林业碳汇开发试点项目:对国有林场进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林业碳汇开发,给予政策技术指导和经费支持。
16.林下经济发展“三千亿工程”:到2027年,林下经济年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其中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0亿元。
17.社保服务“百千万行动计划”:组织百场社保政策宣讲、深入千家企业上门服务、向万名中断缴费的贫困群众推送续保帮扶政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8日,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承建的浙江巨化热电项目13号机组汽机冲转一次成功。冲转过程安全平稳、参数稳定,各项检验指标均符合要求。该项目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建设2台280吨/小时亚临界超高温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CB50汽轮发电机组,浙江火电负责主体设备安装及全厂建筑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
项目编号:CCTC20243597招标方式:公开招标开标时间:2024年12月11日10时00分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南通(通州湾)2×100万千瓦大型清洁高效煤电项目输煤项目,招标人为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资金来源已落实,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委托中煤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招标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华能集团近期发布多项火电相关招标公告,整理如下:华能广东公司海门电厂5、6机组2×1000MW扩建工程输煤系统除尘器、干雾抑尘系统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4-11-2-395)项目所在地区:广东省,汕头市1.招标条件本华能广东公司海门电厂5、6机组2×1000MW扩建工程输煤系统除尘
11月19日,河北公司在总部召开《火电项目协同管理建设启动会》,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36”发展战略和集团公司《电力产业“大项目建设管理年”行动方案》,分析研判定州三期、沧东三期、蠡县热电和衡丰扩建四个火电项目的工程进展,安排部署火电项目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卫强出席会
近日,随着最后一片钢三角吊装就位,青海省投3×660兆瓦“上大压下”火电机组项目2号、3号间冷塔顺利封顶,实现今年内烟囱及1、2、3号间冷塔“四到顶”目标。项目间冷塔筒壁为双曲线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168米,零米直径126.8米,X柱共计42对。对比原定工期,2号塔提前5天完成,3号塔提前35天完成建设
近日,华电集团发布华电望亭2×66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60.000000万元。中标候选人第2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67.400000万元。
近日,华电集团发布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勘察设计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该项目地址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海门角。项目规模为2×1000MW超超临界一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配套建设7万吨级煤码头。
2024年11月19日14时16分,潘集电厂二期项目3号机组发电机定子吊装顺利完成。本次吊装作业主要为3号机组汽轮发电机定子卸车、吊装就位工作。定子由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长10.350米、宽4.231米、高4.000米,运输重量达325吨。为确保发电机定子吊装工作顺利开展,该项目部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严格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20日,双良节能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中煤招标有限责任公司通知,确认公司中标中煤伊犁2×66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间冷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1.14亿元。中煤伊犁2x66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是按“两个联营”模式整体规划,集供热、供汽、供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项目。项目依托中煤皮里青1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8日,由中国能建中南院牵头总承包的大别山电厂三期2×1000兆瓦清洁煤电扩建项目5号锅炉钢架第一根立柱吊装就位,标志着5号机组安装工作全面开始。大别山电厂三期扩建项目为中国中煤和国家电投“煤电联营”合作项目。规划在电厂原一、二期工程扩建端建设2×1000MW级超超临界燃煤
11月16日,由中国能建江苏院联合江苏电建三公司总承包的江阴利港2台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10号锅炉大板梁吊装完成。项目位于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预留场地内,占地约390亩,采用国际上先进的620℃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同时配套建设大气污染物脱除设备,各项能效指标均满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
日前,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前公示,该项目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200MW(4×300MW)。详情如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作出《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决定。为保证严肃性和公正性,
11月19日,三峡建工在浙江桐庐召开松阳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第二次设计联络会,三峡建工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献奇,浙富控股副总裁郑怀勇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松阳抽蓄电站建设进展和机组合同执行情况,与会各方围绕机组现阶段设计成果、后续生产制造计划等进行深入交流。会议指出,松阳抽蓄电站是国家抽水
11月19日,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定子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首台机组设备安装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为电站首台机组按时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宁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定子重350吨,外径8100毫米,高5915毫米,铁芯由近14万张0.35毫米厚的硅钢片通过人工叠装而成,本次吊装起重总重量约390吨,采用厂房
近日,国能湖北松滋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太平,注册资本约15.36亿元,经营范围含水力发电、供电业务、旅游业务、水产养殖、道路货物运输、建设工程施工、建筑材料销售、土地使用权租赁、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国家能源集团湖北能源有限公司持股67%,中建三局城市
2024年4月—10月,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丰富监管手段,推动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项目落实落地,华中能源监管局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局部署要求,创新监管方式方法,重大电力项目实施情况过程监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明显实效。探索新机制,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对湖北、江西、重庆、西藏四省(区
11月19日,由西北院勘测设计的陕西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举行投产发电仪式。截至目前电站1、2、3号机组已投产发电,为实现年底4台机组全面投产发电奠定基础。该抽蓄电站位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境内,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部分组成,电站安装4台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由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的陕西山阳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山阳县色河铺镇、板岩镇境内,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单级混流式水泵水轮机组,满发利用小时数5小时,
决战四季度打赢收官战,东方电气以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全力冲刺四季度,中标一批优质项目,跑出市场开拓“加速度”。中标青海南山口抽水蓄能机组项目近日,东方电机中标青海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项目。南山口抽水
11月16日零时,由水电三局承建的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正式进入15天考核试运行,标志着浙西南在建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即将投产发电。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浙江“绿保稳”重点电网项目和丽水首个百亿级投资项目,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5日,湖北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咸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件提出,支持风电光伏本地消纳制氢,提前布局新型储能设备。加快通山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3000兆瓦以上。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黔南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百万千瓦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建设新型储能
11月15日0时,随着热网首站供回水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指定温度,一股股“暖流”不断涌入千家万户,标志着莱城电厂第十个供热季正式拉开序幕。居民供热既是民生大事,也是政治任务,关系群众冷暖,体现民生温度。作为莱芜区的主力热源单位,莱城电厂高度重视供热民生保障工作,提前未雨绸缪,坚持“冬病夏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供暖季,每年供暖季都意味着季节性用能高峰期的到来,这期间保障好群众温暖过冬、企业有序生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这些年工作情况看,我国供暖期延续
11月12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江苏南京拜会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双方围绕深化多领域全方位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储永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昕伟出席座谈信长星对刘伟平、李富民一行来江苏考察交流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于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前三季度,持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依靠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10月28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落实李强总理在宁夏调研时的讲话精神。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副书记王敏,党组成员傅振邦、杨鹏、冯来法、王益民、闫国春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
10月25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完成滨海新区驴驹河200兆瓦水面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评审工作。滨海三峡水面光伏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道。本项目的光伏发电电力将升压接入滨海地区220千伏电网。规划评审中心技术人员围绕项目接入的可行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优化电气主接线方式、明确储
10月22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与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座谈,双方围绕深化战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湖北省副省长程用文出席座谈。王忠林向三峡集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三峡集团诞生于湖北、成长于湖北,始终与湖北命运相连、亲如一
10月11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到国家电投调研。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明胜参加调研并作工作汇报,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洋,国家电投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栗宝卿参加调研。章建华对国家电投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章建华指出,国家电投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为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多位领导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其中涉及到能源相关问题。记者:10月份以后,各地陆续进入冬季用电用暖用气高峰,请问如何做好今冬能源供应保障和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5日,在甘肃销售庆阳东环路加油加氢站,4辆公交车一字排开,正在加氢区加注氢能。该站平均每天销售氢能100千克,为庆阳市50辆公交车加注氢能。这是甘肃销售积极融入地方新能源发展规划、探索用能终端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尝试。近年来,在全新愿景的引领下,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
根据国家能源局党组统一部署,2023年10月9日至27日,国家能源局党组第二巡视组对南方能源监管局(以下简称南方局)党组开展了常规巡视。2023年12月8日,巡视组向南方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其中提出,推动提升油气能源供应安全水平。深入分析2024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