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洛阳发布《洛阳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洛阳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其中重点提出,聚焦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工材料等十大“风口”产业。其中新能源电池产业提及,立足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聚焦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瞄准宁德时代、零跑汽车、上海骥翀等27家优势企业,精准开展以商招商、龙头企业招商、配套产业招商,增强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动力。到2025年,力争引进百亿级新能源电池企业2家,引进20家以上电池配套企业,本地产业链配套率达到30%。以伊川县、新安县、伊滨区、涧西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全文如下:
洛阳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共洛阳市委关于制定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引导相关市场主体行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高地,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对外开放工作是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十四五”时期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累计完成3991.5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实际吸收外资累计完成141.87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3倍,总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双提升,相继引进珠海银隆投资150亿元的洛阳新能源汽车、格力电器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深圳华耀城投资100亿元的洛阳华耀城商贸物流城等10亿元以上项目398个、投资总额8102.05亿元,在洛投资的境内外500强企业由“十二五”的71家增加到103家。
对外贸易转型发展提速。“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40.3亿元,是“十二五”的1.28倍。其中,出口累计完成657.9亿元,是“十二五”的1.49倍。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跨越160、170、180、190亿4个关口,完成193.1亿元、同比增长24.9%,在逆境中实现了对外贸易历史性突破。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全市有实际业务的进出口企业由2015年的569家增长到2020年的923家,贸易伙伴扩大到176个国家和地区,475种“洛阳制造”商品走向世界。外贸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相继获批工程机械、复合材料、摩托车及零部件、钢制办公家具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色金属、太阳能光伏2个省级出口基地,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源。服务贸易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完成4.4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崛起,2020年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5.9亿美元,成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点。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十三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的优势,积极组织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在扩大开放、合作共赢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21.5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26倍;累计完成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30.23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0.5倍。2016年—2020年,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06.9亿元,到沿线15个国家承包工程项目28个、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8.55亿美元,在沿线11个国家投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9374万美元。
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时期,自创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相继布局洛阳,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洛阳自贸片区累计形成181项改革创新成果,30项制度创新在全市复制推广,5项案例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首批典型案例,目前已进驻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注册资本破千亿元。洛阳综合保税区2020年5月成功获批,相继引进中德跨境贸易基地、中国豫桂东盟多式联运(洛阳)分拨中心等一批外向型项目。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2019年12月成功获批,我市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体验中心开工建设,宜阳县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揭牌运营,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平台等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迅速崛起,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业务(9710、9810业务)正式启动。2020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完成51.99亿元,同比增长9.6%。
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空中,通航城市由2015年的15个增长到2019年30个,其中境外航线从1个增加至3个(泰国曼谷、日本大阪、越南河内),2019年旅客吞吐量就达到153.98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五年间,经洛阳航空口岸累计出入境25.69万人次,较“十二五”3.9万人次增长553.5%。陆上、海上,成功开通中欧、中亚2条国际货运班列和洛阳到宁波、青岛、连云港3条铁海联运班列线路,初步构筑起了洛阳“东联西进”国际物流联运骨干通道。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7万标箱。网上,跨境电商通关平台自2017年开通以来累计通关单数65万余单,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67个国家和地区,正朝着“买全球、卖全球”迈进。
消费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1429亿元增至2020年2105.6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强力推进电子商务与产业深度融合,哈他网络科技成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累计创建省级电商示范基地8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8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2个。2020年全市电商交易额完成2650亿元,较2015年增长1.9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了新动能,其中网上零售额从2015年194亿元增至2020年567亿元,较2015年增长2.9倍。名优特产品网销、线上线下服务消费、企业电商应用等成为亮点,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
开放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以效能最高、用时最短为着力点,推动开办企业指标再提升、再优化、再创新。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企业银行开户等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服务平台,一表填报、合并申请。实施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审批事项从113项减至36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86%,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市开放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与挑战将呈现新的时代特征,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势头上升,“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突破为拓展国际投资贸易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开放型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贸易投资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安全顾虑增加,贸易投资壁垒日益增多,经贸规则博弈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跨国公司产业布局面临重构。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益显现,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发展,为消费提质扩容、贸易创新发展、双向投资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日益加快,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更加牢固。同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需加快重塑。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消费需求新增长点需深入挖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与业态模式创新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需加快健全。
从我市看,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多重战略叠加,自贸区、自创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创新平台加速推进,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政策措施持续给力,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但我市开放发展仍然存在着开放型经济质量水平还不高、外向型企业主体数量少、规模不大、层次较低等突出问题,存在着开放平台载体优势作用发挥不充分、集聚要素资源能力较低等问题,在思想解放、创新发展、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与洛阳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前所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给洛阳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市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科学研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时”与“势”、“危”与“机”,在危机挑战中创造发展先机,在外部变局中塑造发展新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开创洛阳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两个确保”,锚定洛阳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勇担“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历史使命,紧抓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全方位拓展开放领域、建好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壮大开放主体,深化制度型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高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高水平开放中积蓄城市发展之势、实现城市气质之变,重振洛阳辉煌。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找准定位,明确方位,放眼全球、立足大局,在开放合作中共育先机、共开新局,扩大合作共赢利益交汇,实现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驱动。将创新作为引领高水平开放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提升开放竞争新优势。
坚持改革推动。加强改革举措有机衔接与融会贯通,推动各项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拢,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全面拓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合作、促发展。
坚持双向发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注重要素整合与产业配套,突出产业精准定向招商,靶向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推动双向投资合作,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坚持重点突破。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十大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找准“风口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开展产业精准招商行动,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壮大开放型市场主体,提升开放合作能级,带动全局整体跃升。
统筹开放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开放与安全互促共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开放型经济管理制度,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三节发展目标
聚焦开放发展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洛阳产业、区位、科技、市场等特有优势,对照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洛阳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市开放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到2035年,基本建成“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高地,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对外贸易和双向投资实现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一流行列,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新支点地位基本确立。
“十四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制度型开放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开放制度系统性集成性显著增强,内陆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营商环境进入全国一流方阵,各类企业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产业精准招商提质增效,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到2025年全市实际利用境内资金1500亿元,五年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100个,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500个、投资总额5000亿元,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外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打造30个以上国际知名出口品牌,培育形成4家以上进出口规模超10亿元、100家进出口规模超亿元、1000家进出口规模超千万的外贸企业集群,外贸进出口突破5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对外经济合作实现新拓展。对外投资更加规范安全高效,对外承包工程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3%以上,到2025年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企业达到100家。
——口岸开放发展呈现新格局。国内畅通、辐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口岸开放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400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10万人次),国际国内航线40条(其中,国际航线6条),集装箱运输吞吐量达到5万标箱。
第三章 发展布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开放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对内对外合作交流,更加有为服务国内大循环,更加有效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争做示范。
第一节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立足我市产业、科技、区位、交通、市场等优势,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中新自贸协定、非洲自贸区建设等机遇,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创新、招商引资提质、装备产能出海、科技创新合作等专项行动,在先进装备制造、轴承、耐火材料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合作体系。在融入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培育新优势,建立健全跨区域合作常态机制,加强战略、规划、机制对接,推动在标准、市场、政策体系、资质互认等方面有效衔接。立足我市产业基础,着眼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转移吸引力和承载力,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大力承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转移。
第二节 优化全市开放布局
构建区域开放格局。立足全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内开放发展新格局。以“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为目标,增强要素集聚承载和跨区域配置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和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向北推进与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协同打造沿黄生态廊道,打造洛阳对外开放合作的“北部高地”。紧抓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发展机遇,借势西安都市圈,加强文旅、交通设施、科技、产业、生态保护等方面交流合作,协同打造黄河古都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西部地区复合型综合枢纽集群、中西部科创走廊、世界级制造业集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带,打造洛阳对外开放合作的“西部高原”。依托宁洛高速、三洋铁路、洛平漯周高铁等区域交通廊道,整合伊川、汝阳、栾川、嵩县与汝州、鲁山、平顶山、西峡、南阳等重要城镇的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资源优势,协动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洛阳对外开放合作“南部窗口”。
构建域内开放新局。立足全市高质量发展布局,打造“核心引领、中心带动、南部协动”的开放格局。依托洛龙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涧西区开放平台集聚优势,聚焦科创、智能装备制造、科技服务、电子信息、大数据、文旅文创等产业,打造科技创新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依托偃师区、孟津区、新安县、宜阳县、伊川县制造业基础扎实的优势,承接域外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迭代集聚,打造环都市区中原先进制造业转移示范带。依托栾川县、汝阳县、嵩县自然资源充足、生态基础良好优势,优化提升矿产品精加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效农业、生态康养等特色产业,加大与三门峡、南阳协动,形成域内开放合作支点,打造洛南开放型高效生态示范区。
第四章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发挥自贸区制度型开放试验田作用,抢抓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市域试点机遇,推动经贸规则、规制、贸易投资、政府服务等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加快塑造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积极接轨国际经贸规则
积极融入国际经贸协定。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用好区域累积规则、经核准出口商制度等原产地规则和关税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扩大与协定国的贸易规模,推动“买全球,卖全球”升级,探索打造RCEP-洛阳开放型经济合作试验区。研究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中立、争端解决、绿色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积极探索,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差异性改革创新,促进“边境上”开放与“边境内”措施与制度的对接与协调,争取在金融、增值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在原产地规则、海关预裁定、通关时限等方面积极对标RCEP鼓励类义务和CPTPP规则,探索扩大原产地自主声明的范围。
探索构建数字贸易规则。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明确数字贸易界限,对跨境数据流动做出明确规定,增加数据使用与审查的透明度,减少阻碍数字贸易发展的国内外障碍,探索构建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结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统筹开放与安全,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特点,探索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创新出台地方法律法规细则,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第二节提升规制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
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统筹推进内外贸协同发展,促进内外贸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搭建出口产品内销平台,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市场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隐性壁垒,推动形成域内域外统一大市场,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优化配置。
增强内外贸发展能力。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重点加强内外贸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训练,出台相关政策,创新洛阳地区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熟悉国内外法律、规则和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企业提高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提升企业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能力。
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鼓励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探索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提升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风口”产业在提升要素、产能、市场、规则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完善外贸企业拓内销支持体系,统筹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外贸企业建设国内营销渠道和自主品牌,推动“同线同标同质”使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促进商品服务内外循环畅通。
第三节 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
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卫生、文化等方面,增强政策透明度,保障相关措施实施的公平公正。先行先试,探索允许在域内没有商业存在的境外认证机构取得中国的认证机构资质并提供认证服务。进一步探索完善创新医疗器械进口监管制度,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允许医疗器械先进口再通过在销售或使用前粘贴标签或者副标签的方式满足进口产品标签要求。深入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加快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推行出口许可证、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出口退税办理等“网上办”“无纸化”办理。优化口岸监管模式,逐步落实“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推广多式联运单证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基于多式联运单证的“一单制”通关流程试点。
提升投资便利化程度。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尽早实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条目清零,进一步放开外资准入限制;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完善外商投诉工作机制,健全投诉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外商台商投诉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作用,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保障外资企业平等享受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依法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外来投资企业困难和问题;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境内投资项目,探索实施管理新模式。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创新引领,不断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坚持内外资一致原则,以公平监管促公平竞争,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切实依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级分类风险管理,探索“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不断提升监管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效应用“互联网+监管”,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创新跨境电商监管体系,畅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处理机制,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退货试点。创新数字化综合监管制度,对境外抵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货物,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体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模式,优化电子账册管理,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效率。
第四节 打造对标国内外一流营商环境
提升政府跨域服务能力。以“放管服效”改革为重点,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全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推进高频使用证照电子化和信息共享互认,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异地通办”“跨省通办”,持续提升政务跨域服务能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跨领域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交房即交证”等创新改革举措,争创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区)。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全面推行“有诉即办”。推进与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互认和服务业监管标准对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
营造内外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积极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全面清理歧视性和不公平市场待遇的政策措施,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服务便利高效、依法保护权益为着力点,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加强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持续推行政企“服务直通车”“外资企业服务日”“首席服务官”等制度,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以评促改。加强对存量外资企业服务,促进增资扩产。
第五章 聚焦重点产业精准招商
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聚焦我市十大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招引承接,引进一批“风口”项目、高成长性项目,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增强招商引资对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5年,谋划在库重点产业项目累计达到1000个,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累计达到500个、投资总额5000亿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累计达到3000亿元。
第一节 聚焦十大产业招引承接
新能源电池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聚焦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瞄准宁德时代、零跑汽车、上海骥翀等27家优势企业,精准开展以商招商、龙头企业招商、配套产业招商,增强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动力。到2025年,力争引进百亿级新能源电池企业2家,引进20家以上电池配套企业,本地产业链配套率达到30%。以伊川县、新安县、伊滨区、涧西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电子化工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电子化工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发展目标,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瞄准国际国内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及配套下游应用等重点领域重点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对接山东优势精细化工产业对外辐射扩张,积极承接东北地区化工产业搬迁转移,着力引进江苏、上海高精尖产业和技术落地,加强与杜邦、陶氏、巴斯夫等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孟津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光电元器件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光电元器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聚焦光纤光缆制造、精密加工等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瞄准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97家优质企业,精准开展以商招商、龙头企业招商、配套产业招商,加强招商项目落地保障,增强光电元器件产业发展动力。
积极对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全国性行业组织、特大型企业集团,推动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集团企业在洛投资布局。积极对接长飞光纤、江苏亨通、中电科技(南京)、江苏宏基环电、北京国宏中宇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对接招引项目,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能力。
到2025年,力争引进2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200家以上配套企业,光电元器件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30%以上。以涧西区、洛龙区、伊滨区、宜阳县、新安县等为重点承接地。
农机装备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发展目标,聚焦大功率动力机械产业链“强链”招商,做强农机动力机械领域;聚焦收获机械产业链“延链”招商,拉长收获机械产业链条;聚焦农机具、零配件产业链“补链”招商,补齐我市农机装备产业链短板;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等发展新趋势精准招商,促进我市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久保田、约翰迪尔等国际农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江苏沃得、雷沃重工、中联农业机械、河北冀农、河北锐宏、江西新茂农机、酒泉铸陇机械、上海钧风、浙江时代等国内重点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到2025 年,新引进落地农机装备产业上下游项目20 个以上。以宜阳县、涧西区、西工区、孟津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航空装备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航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航空锻铸件、钣金件、电子设备、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天通控股、广联航空、中思达科技、航天时代、成都雷电、环宇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宜阳县、西工区、洛龙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高端轴承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轴承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轴承材料、大型轴承、精密轴承、轨道交通及汽车轴承、新兴前沿技术轴承、轴承零部件等领域精准招商,培育研发一批高端轴承产品,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重点与济源钢铁、中原特钢、中石油兰州、中石化天津、天马轴承、长沙铁建、中铁装备、哈轴、长熟长城、天马轴承、人本、万向钱潮、襄阳轴承、江苏力星、五洲新春、广东昊志、华中数控等国内知名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到2025 年,引进落地轴承产业上下游项目30 个以上。以洛龙区、新安县、宜阳县、伊滨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耐火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耐火材料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传统产业用耐火材料、新兴产业用耐火材料、航空航天用高温新材料等领域精准招商,打造耐火材料产业发展集群。重点与安迈铝业(青岛)、浙江自立等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伊川县、新安县等为重点承接地。
电子显示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电子显示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上游电子显示基础材料、中游面板和显示模组制造、下游智能终端应用等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凯盛集团、欧菲光、国星光电、英诺赛科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伊滨区、偃师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人工智能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深蓝科技、百度、华为、大疆创新、旷视科技和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涧西区、洛龙区、西工区、老城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生物疫苗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生物疫苗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生物制品原料、疫苗、诊断试剂与仪器、预防及治疗药品等领域实施精准招商。紧盯普莱柯、恒恩生物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到2025年,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10家以上,争取引进落地企业3家以上。以涧西区、西工区、新安县等为重点承接地。
突出产业集群招商。聚焦十大优势产业关键领域,找准“风口”产业主攻方向,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确定重点对接城市、企业、项目,研究出台产业招商政策措施,组建若干个产业招商团队,围绕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行业隐形冠军,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招引承接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标志性的龙头项目和高成长性项目,强链、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实施驻点专业化招商。强化3个市级招商联络处和9个驻点招商组职能,统筹负责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县区驻点招商组,紧盯国内重点城市开展驻点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利用境外河南、洛阳商协会资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招商联络点,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招商网络。
强化基金资本招商。借鉴先进地区资本招商成功经验,加大各级投资(平台)对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依法合规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招商项目,发挥资本催化和杠杆作用,撬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聚集。支持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多元持股、相互融合。统筹使用高质量发展基金、市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等政府各类投资基金。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省设立的专项基金对接,争取资金支持,强化与域外高水平市场化资本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基金规模,鼓励各县区、开发区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形成国家、省、市、县和域内、域外“四级两域”联动的基金体系,实现“以资引资、以资引商”,推进资本招商。
大力实施以商招商。建立商协会、校友会等社会组织服务联络机制,通过建网络、搭平台、优服务等措施,重点推动我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市洛阳商协会、校友会、投融资机构的合作关系。聘请大型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境内外商协会、校友会负责人、国际机构代表人士等为洛阳招商大使,以商招商、以商聚商。
强化线上屏对屏招商。积极开展网络招商推介对接,做好招商项目征集及网上发布,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活动,推广“云招商”系统全市应用。鼓励引导各县区启动“不见面招商”模式,“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建好“云端会客厅”等对话方式,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通过网络,强化企业服务,帮助排忧解难,同时,研判甄别项目来源、关键人物、项目可行性论证等核心信息,提高服务的层次、效能和水准。
强化节会招商实效。提升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影响力,打造洛阳开放招商的金字品牌。组织参加进博会、中博会、东盟博览会、省投洽会等国家级、省级重要经贸活动。赴沿海地区和港澳台、日韩、欧美等地举办重点产业投资促进活动。支持各县区、各部门举办节会招商活动,引进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领域国际品牌节会、赛会。市级层面每年在境内外组织重大招商活动3场以上,市县联办重点招商活动5场以上。
专栏三 实施精准招商提质增效行动
出台《洛阳市产业精准招商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全市产业招商的目标任务、招引承接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落实举措。按照市委确定的“农机装备、高端轴承、航空装备、耐火材料、光电元器件、新能源电池、生物疫苗、电子显示材料、电子化工材料、人工智能”十大产业,梳理“风口”产业细分领域,明晰产业招商图谱、路线图和对接的重点企业,确定招引项目承接的县区,有效利用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定向精准招商,通过产业精准招商实现“无中生有”,通过引进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到2025年,谋划在库重点产业项目累计达到1000个,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累计达到500个、投资总额5000亿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累计达到3000亿元,实际吸收外资累计达到130亿美元,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第六章 高质量推进外经贸发展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条款,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加快外贸转型升级
实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行动,持续加强外贸基地建设,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企业集群,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洛阳产品”向“洛阳品牌”“洛阳标准”转变,扩大洛阳出口品牌国际影响力。
培育壮大外贸企业集群。以打造百亿级产业外贸基地为目标,高水平建设复合材料、工程机械、摩托车和零部件、钢制家具四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培育创建有色金属、农业机械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着力在产业聚集、平台建设、设计研发、品牌培育等方面优化提升,推动产品创新、产业转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形成六大基地集聚发展新格局。依托综保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生产性外贸龙头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综服企业,确保每年新增100家以上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企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形成4家以上进出口规模超10亿元、100家进出口规模超亿元的外贸企业集群。
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开展“万人助万企”帮扶活动,深入企业送政策搭平台破难题。优化外贸生态,建立经常性银企对接机制,探索设立“外贸贷”,改善融资环境;加强政校企联动,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挥外贸协会、外综服平台等优势,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和交流合作,探索开展出口品牌培育和物流领域“抱团增效”举措。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探索谋划内外贸一体化展会。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资源型产品、消费品等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到202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以建设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研发服务中心为目标,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和“工程+服务”国际化,扩大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以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扩大文化艺术、中医药等服务出口;申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培育壮大数字贸易,扩大数字服务出口。积极引进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扩大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和旅游进口,推动服务贸易均衡协调发展。
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发展。以打造中西部地区服务外包创新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加快制定《洛阳市高标准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政策,重点培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软件研发和网络安全、工业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文化创意服务、维修维护、检验检测服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呼叫外包、服务九大特色领域,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离岸在岸协调发展、区域联动协同发展、集聚要素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打造“洛阳服务”城市品牌。到2025年,服务外包总体规模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合同执行额达100亿人民币。
专栏四 实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行动
持续提升七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着力在产业聚集、平台建设、设计研发、品牌培育等方面优化提升,推动产品创新、产业转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企业集群,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洛阳产品”向“洛阳品牌”“洛阳标准”转变,扩大洛阳出口品牌国际影响力。到2025年,培育形成4家以上进出口规模超10亿元、100家进出口规模超亿元的外贸企业集群,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
第二节扩大对外经济合作
实施“洛企出海”市场开拓行动,发挥洛阳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优势,支持优势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扩大对外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到2025年,全市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企业达100家。
推动企业开发境外资源。积极引导我市有实力的企业,拓展境外的矿产、煤炭、森林、农业等资源开发,在境外建立一批战略性资源开发生产供应基地,开辟从国外获取短缺资源的新渠道,扩大我市外向型经济规模。加强与知名投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银行、保险等机构的联系,强化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与风险防范。
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支持和引导外经企业承揽道路、建材、水利、铁路、石油、电力等领域的国际工程承包,促使我市外经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国际工程承包促进成套工程装备的出口。
推动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我市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鼓励企业在国外并购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扩大经济和技术合作,实现我市优势产业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嫁接,提高企业的吸收、转化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劳务合作。抓好栾川、嵩县、宜阳、洛宁四个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在巩固原有境外劳务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高端劳务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的附加值,形成多元化的国际劳务合作新格局。
专栏五 实施“洛企出海”市场开拓行动
巩固扩大洛钼集团、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优势企业“走出去”成果,支持有条件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抓住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机遇,以RCEP成员国为重点,深度拓展“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新空间,鼓励引导中石化工程公司等企业拓展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推动中油一建、河南省安等企业提升工程承包规模和竞争力。
第七章 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
实施开放平台优势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战略叠加优势,推动高端开放平台协同发力,增强高端产业引育、科技创新策源、资源集聚外溢功能,切实打造成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第一节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
高起点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研究出台自贸区洛阳片区深化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等6个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开展综合性、系统集成性改革,加强政策辐射力度,在全市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构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立务实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市级统筹力度,推进多区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水平建设自贸区提供机制支撑。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以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高价值专利组合为基础,支持构建底层知识产权资产,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配套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联动优势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落地,引进培育现代物流、数字经济、高端生活服务等业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升级。依托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等优势平台,推动格力机器人及数控机床设备研发制造中心、中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创园等项目建设。以河南自贸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为依托,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逐步实现“货物报关、融资到账”。到2025年,累计形成300个以上创新案例,力争形成2-3个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的重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5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培育引进先进制造业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50家。
第二节 高质量建设综合保税区
加快综保区建设进度,确保按计划封关运营。聚合保税智能制造、保税物流、进出口商品交易展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保税研发设计等功能,服务洛阳及周边地区企业。以保税研发、保税加工为重点,打造以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为特色的区域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培育以创新驱动、保税研发为特色的研发设计、检测中心,建设以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保税加工基地。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促进中德(洛阳)跨境贸易基地、豫桂东盟多式联动分拔中心等项目落地。到2023年,累计引进30个重大项目(其中:年进出口额超5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进出口额达55亿元。到2025年,进出口额达100亿元,位列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额前20强。
第三节 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
立足打造“中部地区外贸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新高地、全国制造业应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新样板、跨境电商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引领区”的发展定位,构建以洛阳综合保税区为核心支撑,以两中心(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体验中心、洛阳市跨境电商供应链选品中心)、四园区(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东方红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中浩德电商产业园、智能家居跨境电商产业园)为示范带动,推进各县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品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一核心支撑、两中心四园区示范带动、多产业融合”洛阳跨境电商空间布局。大力实施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升级、跨境电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六大行动,将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园区载体完备、创业创新活跃、跨境物流高效,特色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增效、政策环境完善及区域协同发展的跨境电商集聚区。到2025年,新增2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培育5个以上交易规模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训跨境电商人才1万人以上,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第四节 提升经开区开放效能
围绕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定位,深化“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铝钛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光电电子器件、轴承、大数据、生物医药、白色家电及新能源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光电科技产业社区、大数据科技产业社区、炎黄科技产业社区等特色园区和中航光电高端器件产业园、洛轴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围绕经开区在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风口”产业。到2023年,实际吸收外资达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达35亿元。到2025年实际吸收外资达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达40亿元,经开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专栏六 实施开放平台优势提升行动
打造自贸创新2.0版。高水平建设洛阳自贸片区2.0版,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双向投资、跨境贸易等方面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到2025年,累计形成300个以上创新案例,力争形成2-3个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的重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5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聚合保税智能制造、保税物流、进出口商品交易展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保税研发设计等功能,服务洛阳及周边地区企业。确保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到2025年,力争综保区进出口额达100亿元,位列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额前20强。
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制定《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出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专项政策,全面复制推广“两平台六体系”成功经验,加快打造“一核心支撑、两中心四园区示范带动、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海外仓,引导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培育5个以上交易规模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提速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制定《洛阳市高标准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政策,全面提升“洛阳服务”和“洛阳智造”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100亿人民币。
第八章 完善口岸开放通道体系
统筹推进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破解“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开放瓶颈,大力发展开放型枢纽经济。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带一路”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和全省重要开放门户城市。
第一节 打造空中经济廊道
以枢纽机场定位改扩建洛阳机场,加快实施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推进万安通用机场建设,适时启动洛阳第二机场和一批通用机场建设,与郑州机场联动打造全省航空“双枢纽”。加强航空口岸软硬设施建设,提升洛阳一类航空口岸平台功能,争取设立自由贸易账户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增强洛阳机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基础。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融入郑州—卢森堡等空中经济廊道,参与“空中丝绸之路南南合作伙伴联盟”建设,拓展“空中丝绸之路”市场。加强与国内外航运中心密切协作,开通至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航线航班,扩大欧盟、日韩、中亚、东南亚等重点城市航运网络覆盖,加密至泰国曼谷、日本大阪等航线航班,完善国际航线布局,创建区域性枢纽机场。到2025年,开通航线40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10万人次。
第二节贯通陆海经济通道
加快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建设,培育和发展多式联运、保税物流、信息服务多种业态,建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作业流程,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加强与西安、郑州等国际陆港合作,充分利用其业务优势、资金优势,合作开行中欧(中亚)班列,融入中欧班列(郑州)体系。积极对接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深化合作,推动订船、订舱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稳定运行洛阳至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铁海联运班列,争取开行洛阳到天津港、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持续推动进出口平台和通道建设。到2023年,建成洛阳国际陆港,实现订船、订舱、保险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集装箱吞吐量达3万标箱。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通道和平台体系,集装箱吞吐量达5万标箱。
第三节 拓展网上经济走廊
持续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B2B出口试点(9710、9810)业务,抓好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平台等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重点支持30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育5个以上交易额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依托洛阳产业优势,以B2B、B2C模式为重点,将洛阳综试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外贸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新高地、全国制造业应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新样板、跨境电商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领区。到2023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突破150亿元。
专栏七 实施开放通道拓展升级行动
拓展空中大通道。加大国际航班航线开辟力度,优化加密国内航线布局,推动洛阳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加快建设集客运、货运等功能为一体的航空枢纽。到2025年,开通航线40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
加密陆海大通道。加快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建设,完善国际陆港服务功能,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推动订船、订舱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持续开行中欧(中亚)班列,稳定运行至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铁海联运班列,争取开行洛阳到天津港、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通道,集装箱吞吐量达5万标箱。
织密网上大通道。持续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B2B出口试点(9710、9810)业务,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育5个以上交易额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150亿元。
第九章 强化创新开放能力合作
强化开放创新意识,加快由传统工业领域开放向科技、文化、旅游、金融、卫生、农业等多领域开放转变,扩大多领域开放合作,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充分激发潜能、释放动力。
第一节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海智基地”作用,发掘推荐“国外智力引进计划”项目;建立“产业+项目+人才团队”的协同引才模式,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力度,重点引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努力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加快中国(洛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面向洛阳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开展快速协同保护。到2025年,培育200家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强企,超过300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突破6件。
第二节扩大多领域开放合作
以项目合作方式同第三方机构联合组建以用为本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引进共建一批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到2025年,全市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家。实施文化旅游招商、境外宣传促销行动,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酒店,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旅行社或办事处,到202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占全省比重均达20%以上。支持在洛高校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推进河南科技大学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举办洛阳乌拉尔大学。推进呼吸、中医骨伤科、中医脑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做好第23批援赞比亚医疗队保障工作,到2025年,中医骨伤科微创和精准医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国内领先的专科医院。实施特色农产品出口促进行动,鼓励我市农业企业到境外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培育打造鲜切花、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争创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到2025年,进入部省对外投资项目库项目达3家以上。扩大国际友城交流合作,2025年前力争新增5个友好城市。
第三节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以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契机,聚力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门户城市,大力实施特色街区商圈提升、消费品牌打造、文旅消费提质、会展经济引领、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国际交流合作深化、消费环境优化、消费宣传推广等八大工程,加快提升洛阳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政策引导度。到2025年,形成1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商圈,打造5个以上智慧商圈,实现外来消费占比超过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旅游总收入1500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国外游客数量达到100万人次/年。
专栏八 实施消费提力扩容提质行动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制定出台《洛阳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实施特色街区商圈提升、消费品牌打造、文旅消费提质、会展经济引领、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国际交流合作深化、消费环境优化、消费宣传推广等八大工程,加快提升洛阳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和商业活跃度。到2025年,力争形成1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商圈。
实施直播电商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洛阳市发展直播电商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洛阳市发展直播电商政策措施金十条》,大力实施直播电商“十百千万亿”工程。到2025年,将我市打造成为互联网直播流量汇聚中心,MCN机构发展呈现出规模效应,头部IP在各大主流平台占据10个以上,集聚形成10个以上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及10个以上电商产业带,服务100家以上骨干电商企业,打造1000个网红品牌和网红打卡地,孵化培育带货达人10000人,力争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千亿元,培育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电商之都”。
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充分利用牡丹文化节、中秋、国庆等消费旺季,以常态化促消费活动促旺传统消费,每年策划开展200场以上商贸领域促消费活动,持续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潜能,增强消费市场活力。
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制定出台《洛阳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建设提升2个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1个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9个县级邮政共配处理中心、129个乡镇商贸中心、2375个新型村级便民店,实现县、乡、村三级商贸设施升级和物流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组织实施本规划,健全组织协调、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研究协调开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等,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强化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单位负责本行业领域对外开放工作,制定政策措施,推动全领域扩大开放;各县区要落实好属地责任,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细化推进方案,推动开放发展。
第二节完善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丝路基金、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资金,统筹各级资金支持开放平台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大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走出去”项目和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开放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我市优质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
第三节 健全工作机制
树立对外开放“一盘棋”思想,实行“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开放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动研究部署,全力推动工作。健全“管行业、管开放”责任制,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职能,采取务实有效举措,抓好本领域、本行业开放工作。突出考核督导,对开放工作落实、重点项目推进、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建立台账、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工作落细落实。
第四节强化人才培育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持续推进“河洛英才计划(2020-2025年)”,充分利用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洛阳专场等活动,引进知名专家学者和高技能人才来洛。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各企业、科研院所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实地观摩学习、技能大赛等各种形式,不断培养各层次人才。
第五节 扩大开放宣传
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开放宣传,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和开放强市建设,为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招商引资、会展活动等契机,宣传推广相关政策制度、最佳实践和工作成果,用开放洛阳讲好洛阳故事。创新对内对外宣传推广的方式方法,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媒介与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展示我市对外开放新形象。
洛阳市“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
转移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要阶段,是重振洛阳辉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洛阳篇章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高质量谋划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国家、省关于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要求和《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市委对产业招商的部署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是全市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强大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引。
一、规划基础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服务高效的开放平台,培育承载功能强的开放载体,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推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取得新成效。
——开放发展呈现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出台《洛阳市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开放引领专班行动方案》《洛阳市开放发展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合力明显增强,全市上下对扩大开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谋开放、抓开放的氛围空前浓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招商促进机制不断完善。成立洛阳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若干措施》《洛阳市驻点招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统筹招商工作的组织力显著增强。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紧盯重点招商区域、重点企业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建立招商引资“周动态、月通报、季排名、年终讲评”的督导问效机制,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开展。
——产业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累计完成3991.5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全市实际吸收外资累计完成141.87亿美元,是“十二五”的1.3倍。通过持续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相继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98个、投资总额8102.05亿元,在洛投资的境内外500强企业由“十二五”的71家增加到103家。
——平台载体能级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国家自创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并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显著增强。洛阳自贸片区累计形成181项改革创新成果,30项制度创新在全市复制推广,5项案例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首批典型案例,目前已进驻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注册资本破千亿元。洛阳综合保税区2020年5月成功获批,相继引进中德跨境贸易基地、中国豫桂东盟多式联运(洛阳)分拨中心等一批外向型项目。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2019年12月成功获批,我市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体验中心开工建设,宜阳县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揭牌运营,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平台等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迅速崛起,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业务(9710、9810业务)正式启动。2020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完成51.99亿元,同比增长9.6%。
——开放通道建设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空中,通航城市由2015年的15个增长到2019年30个,其中境外航线从1个增加至3个(泰国曼谷、日本大阪、越南河内),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153.98万人次、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五年间,经洛阳航空口岸累计出入境25.69万人次,较“十二五”3.9万人次增长553.5%。陆上、海上,成功开通中欧、中亚2条国际货运班列和洛阳到宁波、青岛、连云港3条铁海联运班列线路,初步构筑起了洛阳“东联西进”国际物流联运骨干通道。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37万标箱。网上,跨境电商通关平台自2017年开通以来累计通关65万余单,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67个国家和地区,正朝着“买全球、卖全球”迈进。
——投资贸易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市成功举办多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和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洛阳分会场等高水平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活动,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亮丽名片,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资金投向与产业规划导向结合不紧密,外来投资结构不优,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市内各区县、各开发区之间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产业布局有待优化,产业集聚效果不显著;机制创新进展缓慢,开发区体制机制还未理顺,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性不足;招商引资工作经费、人员等各项保障不足;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土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保障不足,投资吸引力不强。
(二)面临形势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我市发挥产业、科技、区位、交通、市场等优势,通过加快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和平台。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市依托自创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改革创新平台,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强化区域合作中加快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系列政策机遇交汇叠加、各方面资源要素竞相集聚,有利于我市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同时,我市当前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调整转型的攻坚期、风险挑战的凸显期,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较重,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占比不高、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十四五”期间,尽管面临着招商竞争日益加剧的压力,但是综合研判,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科学把握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律,积极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新变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聚焦我市十大产业集群的关键领域招引承接,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立足市场主体,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聚焦企业投资需求优化投资服务,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主动联系对接企业、引进优质项目。强化县区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定位招大引强。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加大联合招商工作力度,做好全方位要素保障和服务,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立足风口产业,着力招强引精。按照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梳理找准“风口”产业,明晰产业图谱、招商路线图,紧盯重点招商区域、企业,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行动,着力引进高成长性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招商招才并举,引资引智并重。在扩大吸引外来投资的同时,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频共振,不断破解人才资源瓶颈,努力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的衍生效应。
——坚持务实求效,聚力提质增量。聚焦提升实效,依托洛阳区域经济禀赋优势,精准定位招商方向,创新招商方式方法,不断加强招商力度,推动招商引资向扩大规模、拓展深度、提高质量转变。
(三)发展目标
通过“十四五”的持续努力,到2025年,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持续扩大,开放创新平台功能日趋完善,承载项目建设的开放载体更加丰富,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增强,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对实现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支撑作用更加强劲。
——规模总量再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年均增速3%以上,累计实际到位市外资金超过3000亿元。到2025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达到1500亿元。
——质量效益再上新水平。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找准“风口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高成长性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100个,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500个、投资总额5000亿元。
——开放平台能级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发展的势能显著增强,自贸区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00个以上,综保区进出口额达1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全市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营业收入超500亿的开发区数量达到3个,打造1个以上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3个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显著增强。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对全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财税增收、民生改善、就业扩大和人才引进的贡献明显增强,有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培育形成新能源电池、电子化工材料、光电元器件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农机装备、高端轴承、航空装备、耐火材料、生物疫苗、电子显示材料和人工智能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三、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招引承接
坚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聚焦我市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招引承接,引进一批“风口”项目、高成长性项目,增强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聚焦十大“风口”产业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立足我市产业基础,聚焦技术创新推动,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未来对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和带动的“风口”产业。
新能源电池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新能源电池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在高端锂电池、混合电储能系统、分布式储能电站、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智能化改造等领域“延链强链”,加强与宁德时代、猛狮科技、国电南瑞、派能科技、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涧西区、高新区、伊滨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电子化工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电子化工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硅氟电子化工新材料、特种功能电解质等关键产品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向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等“风口”产业延链补链,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在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有机硅材料等领域精准招商。与杜邦、陶氏、巴斯夫等国际跨国公司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孟津区、偃师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光电元器件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光电元器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光电器件材料、光电器件产品、光电器件应用等领域精准招商,打造千亿级光电器件产业集群。积极对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全国性行业组织、特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对接长飞光纤、江苏亨通、中电科技(南京)、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江苏宏基环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对接招引项目,提升产业链本地配套能力。以洛龙区、偃师区、高新区等为重点承接地。
农机装备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发展目标,聚焦大功率动力机械产业链“强链”招商,做强农机动力机械领域;聚焦收获机械产业链“延链”招商,拉长收获机械产业链条;聚焦农机具、零配件产业链“补链”招商,补齐我市农机装备产业链短板;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等发展新趋势精准招商,促进我市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江苏沃得、雷沃重工、中联农业机械、河北冀农、河北锐宏、江西新茂农机、酒泉铸陇机械、上海钧风、浙江时代等国内重点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涧西区、西工区、孟津区、宜阳县等为重点承接地。
高端轴承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轴承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轴承材料、大型轴承、精密轴承、轨道交通及汽车轴承、新兴前沿技术轴承、轴承零部件及仪器仪表设备、轴承延伸应用等领域精准招商,培育研发一批高端轴承产品,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重点与济源钢铁、中原特钢、常熟长城、天马轴承、襄阳轴承、江苏力星、五洲新春等国内重点企业精准对接。以洛龙区、宜阳县、新安县等为重点承接地。
耐火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耐火材料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传统产业用耐火材料、新兴产业用耐火材料、国防军工用高温新材料等领域精准招商,打造耐火材料产业发展集群。重点与安迈铝业(青岛)、浙江自立等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伊川县为重点承接地。
电子显示材料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电子显示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有机发光材料等细分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凯盛集团、欧菲光、国星光电、英诺赛科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偃师区、高新区、伊滨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人工智能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通用、实时语音翻译、情境感知计算、手势控制、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深兰科技、百度、华为、大疆创新、旷视科技和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洛龙区、高新区、伊滨区等为重点承载地。
生物疫苗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生物疫苗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生物制品、疫苗、诊断试剂与仪器、预防及治疗药品、中成药和保健品等细分领域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关注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与碧迪医疗、康泰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中国中药、华润三九、天江药业等国内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西工区、洛龙区、高新区、嵩县为重点承接地。
航空装备产业。立足到2025年全市航空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发展目标,围绕航空锻铸件、钣金件、电子设备、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重点与天通控股、广联航空、中思达科技、航天时代、成都雷电、环宇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招引项目。以宜阳县、洛龙区、伊滨区为重点承接地。
(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把握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招引处在科技前沿、引领未来产业的项目。围绕储能与氢能、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生物制品与健康服务、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等四大未来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促进关键技术产业化,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落地。加快引进储能与氢能关键领域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到2025年引进培育百亿级企业1-2家,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着力引进钨钼钛关键战略材料延链、强链项目,到2025年引进培育形成行业龙头企业3-5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产业规模达到910亿元。加大生物制品与健康服务领域精准招商,到2025年引进培育形成行业龙头企业3-5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着力引进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关键领域的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打造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中西部地区数据汇聚高地,到2025年引进培育龙头企业3-5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三)发展高品质服务业
顺应新趋势、服务新智造、满足新消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立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着力引进文旅领军企业,发展文旅文创总部经济,到2025年全市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超过20%,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围绕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中医药养生、温泉疗养等多种形式康养服务,着力引进领军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到2025年新建国家级、省级康养基地8个,逐步建成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加大龙头物流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世界和国内龙头企业、4A级以上物流企业来洛布局。发挥洛阳工业设计优势,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全国的“工业设计之都”。围绕科技服务的研发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到2025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突出产业集群招商
聚焦十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加强产业链分析,在产业建链、延链、 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找准“风口”产业主攻方向,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加强核心环节以及上中下游产业环节的主体招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通过确定重点对接城市、企业、项目,研究出台产业招商政策措施,组建若干个产业招商团队,围绕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行业隐形冠军,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地区,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招引承接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标志性的龙头项目和高成长性项目,强链、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链条。
(二)实施驻点专业化招商
对标洛阳市“十大产业”集群,开展强链、延链、补链的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驻点招商,明确专人联系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实行驻外招商机构负责人兼任商会副秘书长制度,建立健全驻点产业招商工作保障机制。依照重点产业图谱,在强化3个市级招商联络处和9个驻点招商组职能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设计驻点招商网络。主动跟进企业投资动向,重点针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进行逐户登门拜访、点对点敲门招商,深入座谈交流、加强宣传推介,推动达成合作意向,促成在谈项目落地;指导县区驻点招商组,紧盯国内重点城市开展驻点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利用境外河南、洛阳商协会资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招商联络点,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招商网络。
(三)强化基金资本招商
加强洛阳市“十大产业”集群与重大产投、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的衔接,积极接洽私募股权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企业粘度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做大产业扶持基金,积极做好优质项目的对接支持,联合引进符合洛阳市各区域产业方向、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企业,鼓励扶持优质初创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发展。支持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我市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多元持股、相互融合。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省设立的专项基金对接,做大做强我市基金规模,鼓励各县区、开发区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形成国家、省、市、县和域内、域外“四级两域”联动的基金体系,实现“以资引资、以资引商”,推进资本招商。
(四)大力实施以商招商
深入挖掘以商招商资源,聚焦洛阳“十大产业”集群,分析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深挖产业链条、摸清产业家底,建立龙头企业、知名乡友、商(协)会“三本台账”。灵活运用政策奖励措施,积极推动《洛阳市商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落地实施,探索“招商顾问”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客商、商(协)会等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商协会、校友会等社会组织服务网络,重点推动我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市洛阳商协会、校友会、投融资机构的合作。积极宣传洛阳市营商环境,政策优势,发展机遇,筛选本土优质龙头企业,协助对接企业发展链条,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攻坚落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聘请大型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境内外商会、国际机构代表人士等为洛阳招商大使,以商招商、以商聚商。
(五)推广线上网络招商
创新线上招商方式,积极开展网络招商推介对接,做好招商项目征集及网上发布,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大力开展不见面招商活动,推广“云招商”系统全市应用。鼓励引导各县区启动“不见面招商”模式,“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建好“云端会客厅”等对话方式,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研判甄别项目来源、关键人物、项目可行性论证等核心信息,提高服务层次、效能和水准。同时,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和短板弱项,建立产业链招商项目库,利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招商广告,提高洛阳国内外知名度;积累意向商户,锁定重点行业和目标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线上招商活动。
(六)积极推动园区招商
以洛阳既有园区为最大招商载体,瞄准境内外优质企业,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以清洛基地、国宏先进制造产业园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机械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项目;重点抓好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对接工业机器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工业设计及工业检测等项目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以中国(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载体,重点开展工程机械、复合材料、摩托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钢制办公家具、太阳能光伏等特色产品产业招商,引进1-2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探索“电商+公司”运营模式;以洛阳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围绕软件研发、数字经济、大数据硬件制造等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人工智能产业项目与配套产业项目。
(七)增强节会招商实效
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线下招商活动,强化主导产业引进,加快新兴产业集聚。提升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影响力,打造洛阳开放招商的金字品牌。积极参加服贸会、进博会、中博会、东盟博览会、省投洽会等国家级、省级重要经贸活动,做好招商引资信息收集、发布、重点项目的宣传推广、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等工作,加大政策宣传推介力度。赴沿海地区和港澳台、日韩、欧美等地举办重点产业投资促进活动。支持各县区、各部门举办节会招商活动,引进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领域国际品牌节会、赛会。市级层面每年在境内外组织重大招商活动3场以上,市县联办重点招商活动5场以上。
专栏二实施精准招商提质增效行动
出台《洛阳市产业精准招商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全市产业招商的目标任务、招引承接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落实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机装备、高端轴承、航空装备、耐火材料、光电元器件、新能源电池、生物疫苗、电子显示材料、电子化工材料、人工智能”十大产业,梳理“风口”产业细分领域,明晰产业招商图谱、路线图和对接的重点企业,确定招引项目承接的县区,有效利用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开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定向精准招商,通过产业精准招商实现“无中生有”,通过引进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到2025年,谋划在库重点产业项目累计达到1000个,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累计达到500个、投资总额5000亿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累计达到3000亿元,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五、构建高质量招引承接平台载体
实施开放平台优势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五区联动”战略叠加优势,推动高端开放平台协同发力,增强高端产业引育、科技创新策源、资源集聚外溢功能,切实打造成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一)高质量提升自贸区招引承接功能
依托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提升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招引承接功能,重点引进培育现代物流、数字经济、高端生活服务等业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升级。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等6个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开展综合性、系统集成性改革,加强政策辐射力度,在全市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构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立务实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市级统筹力度,推进多区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水平建设自贸区提供机制支撑。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以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高价值专利组合为基础,支持构建底层知识产权资产,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配套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依托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等优势平台,推动格力机器人及数控机床设备研发制造中心、中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创园等项目建设。以河南自贸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为依托,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逐步实现“货物报关、融资到账”。到2025年,累计形成300个以上创新案例,力争形成2~3个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的重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5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二)高标准完善自创区招引承接功能
以完善自创区招引承接功能为抓手,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打造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能力突出、创新环境优良、创新经济活跃的招商引资新高地。依托揭榜挂帅、产业集群专项等科技项目攻关课题成果发展风口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人才团队,推动“人才+项目”进区,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设立产业创新发展投资基金,鼓励发展类金融企业,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打造基金引领、科创要素资源融合创新的研发园区,推动高新区成为洛阳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公共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打造最优产业生态、最强产业集群、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基地,持续放大创新外溢效应。到2025年,自创区核心区(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
(三)高水平发挥高新区招引承接功能
充分发挥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引承接功能,推动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支持主导产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和全产业链掌控能力,提升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强化经开区、高新区等开发区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进一步加快“五区”融合,着力打造功能叠加、动能强劲、活力迸发、特色彰显的开放创新高地。加快补齐高水平教育、医疗、商贸等公共服务短板,带动人气集聚,加速产城融合。到2025年,培育引进先进制造业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50家。
(四)高标准拓展跨境电商综试区招引承接功能
立足打造“中部地区外贸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新高地、全国制造业应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新样板、跨境电商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引领区”的发展定位,拓展跨境电商综试区招引承接功能。构建以洛阳综合保税区为核心支撑,以两中心(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试区体验中心、洛阳市跨境电商供应链选品中心)、四园区(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东方红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中浩德电商产业园、智能家居跨境电商产业园)为示范带动,推进各县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品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一核心支撑、两中心四园区示范带动、多产业融合”洛阳跨境电商空间布局。大力实施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升级、跨境电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六大行动,将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园区载体完备、创业创新活跃、跨境物流高效,特色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增效、政策环境完善及区域协同发展的跨境电商集聚区。到2025年,新增2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培育5个以上交易规模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训跨境电商人才1万人以上,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五)高质量培育综保区招引承接功能
加快洛阳综合保税区建设进度,培育综保区招引承接功能。聚合保税智能制造、保税物流、进出口商品交易展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保税研发设计等功能,服务洛阳及周边地区企业。以保税研发、保税加工为重点,打造以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为特色的区域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培育以创新驱动、保税研发为特色的研发设计、检测中心,建设以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保税加工基地。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促进中德(洛阳)跨境贸易基地、豫桂东盟多式联动分拨中心等项目落地。到2023年,累计引进30个重大项目(其中:年进出口额超5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进出口额达55亿元。到2025年,进出口额达100亿元,位列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额前20强。
(六)高标准利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招引承接效能
研究出台洛阳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坚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外包转型升级为导向,大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实施壮大产业主体、支持重点领域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六大行动,全面提升“洛阳服务”和“洛阳智造”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离岸在岸协调发展、区域联动协同发展、集聚要素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到2025年,服务外包总体规模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合同执行额达100亿元。
(七)高质量提升经开区招引承接效能
围绕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定位,深化“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提升经开区招引承接效能招引承接效能,激发经开区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铝钛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光电电子器件、轴承、大数据、生物医药、白色家电及新能源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光电科技产业社区、大数据科技产业社区、炎黄科技产业社区等特色园区和中航光电高端器件产业园、洛轴新能源装备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围绕经开区在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风口”产业。到2023年,外贸进出口额达35亿元。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额达40亿元,经开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专栏三实施开放平台优势提升行动
打造自贸创新2.0版。高水平建设洛阳自贸片区2.0版,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双向投资、跨境贸易等方面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到2025年,累计形成300个以上创新案例,力争形成2~3个对现有体制机制有较大突破的重大创新成果,复制推广5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聚合保税智能制造、保税物流、进出口商品交易展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保税研发设计等功能,服务洛阳及周边地区企业。确保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到2025年,力争综保区进出口额达100亿元,位列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额前20强。
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制定《中国(洛阳)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出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专项政策,全面复制推广“两平台六体系”成功经验,加快打造“一核心支撑、两中心四园区示范带动、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海外仓,引导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培育5个以上交易规模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提速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制定《洛阳市高标准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政策,全面提升“洛阳服务”和“洛阳智造”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100亿人民币。
(八)完善口岸开放通道体系促进招引承接
统筹推进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破解“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开放瓶颈,大力发展开放型枢纽经济。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带一路”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和全省重要开放门户城市。
打造空中经济廊道。以枢纽机场定位改扩建洛阳机场,加快实施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推进万安通用机场建设,适时启动洛阳第二机场和一批通用机场建设,与郑州机场联动打造全省航空“双枢纽”。加强航空口岸软硬设施建设,提升洛阳一类航空口岸平台功能,增强洛阳机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基础。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融入郑州—卢森堡等空中经济廊道,参与“空中丝绸之路南南合作伙伴联盟”建设,拓展“空中丝绸之路”市场。加强与国内外航运中心密切协作,开通至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航线航班,扩大欧盟、日韩、中亚、东南亚等重点城市航运网络覆盖,加密至泰国曼谷、日本大阪等航线航班,完善国际航线布局,创建区域性枢纽机场。到2025年,开通航线40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10万人次。
贯通陆海经济通道。加快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建设,培育和发展多式联运、保税物流、信息服务多种业态,建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作业流程,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加强与西安、郑州等国际陆港合作,充分利用其业务优势、资金优势,合作开行中欧(中亚)班列,融入中欧班列(郑州)体系。积极对接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深化合作,推动订船、订舱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稳定运行洛阳至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铁海联运班列,争取开行洛阳到天津港、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持续推动进出口平台和通道建设。到2023年,建成洛阳国际陆港,实现订船、订舱、保险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集装箱吞吐量达3万标箱。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通道和平台体系,集装箱吞吐量达5万标箱。
拓展网上经济走廊。持续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B2B出口试点(9710、9810)业务,抓好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863创智广场跨境电商培训孵化平台等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重点支持30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育5个以上交易额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依托洛阳产业优势,以B2B、B2C模式为重点,将洛阳综试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外贸转型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新高地、全国制造业应用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新样板、跨境电商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领区。到2023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突破150亿元。
专栏四实施开放通道拓展升级行动
拓展空中大通道。加大国际航班航线开辟力度,优化加密国内航线布局,推动洛阳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加快建设集客运、货运等功能为一体的航空枢纽。到2025年,开通航线40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
加密陆海大通道。加快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建设,完善国际陆港服务功能,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推动订船、订舱等港口服务功能本地化。持续开行中欧(中亚)班列,稳定运行至宁波港、青岛港等港口铁海联运班列,争取开行洛阳到天津港、连云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通道,集装箱吞吐量达5万标箱。
织密网上大通道。持续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和B2B出口试点(9710、9810)业务,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孵化500家以上跨境电商创业企业,培育5个以上交易额超20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150亿元。
六、健全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
充分发挥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解决突出问题。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统筹协调工作,负责政策制定、目标下达、重大招商活动组织和督查考评等工作。压实县区招商引资主体责任,突出县区主要负责同志的核心招商作用,坚持大员上阵,认真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确保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始终有一人在外招商;县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研究部署和组织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统筹本级要素资源,加强项目遴选评审,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定位招大引强选优,有效推动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建设。
(二)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要素保障
市直相关部门按照“管行业管招商、管产业管招商”的要求,立足行业优势和重点发展产业制定招商政策,有效捕捉招商信息,推动本领域、本行业招商工作,统筹各级资金支持新引进的重大项目和总部经济。要素保障部门强化要素供给,加强招商引资产业项目用地储备,“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产业用地不低于新增用地的60%;探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和“带方案”出让、新型产业用地试点;加快完善开发区(园区)基础配套,及时解决项目用地、用能、环保、水电气暖、用工、融资、教育等问题,为优质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三)建立问效机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实行“周动态、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结”的问效机制。全市每半年开展一次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观摩活动,每年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大会;对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并给予建设用地指标支持等激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市县两级招商机构实行编制、人员、经费“三优先”原则,把素质高、能力强、善开拓、能吃苦的人员充实到招商一线。加强学习培训,将招商培训纳入各级党校教学内容,对重点专职招商人员,可选送至相关高等院校强化技能训练;选拔优秀人员到上级招商部门、沿海先进地区挂职锻炼等,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同时,坚持政治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招商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招商人员创造性开展工作,大胆推进项目落地。
(四)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聚焦立项、土地、规划、资金、环评、安评等前期手续,提前介入、主动跟进、提供“一对一”服务,为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快建成、早见效创造良好环境。系统研究推进数字化政府,打造政令“一键智达”、监督“一览无余”,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的政务服务体系。探索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对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代办、帮办服务,全程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地。
(五)树立鲜明导向,营造浓厚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各类专题招商、主题招商活动,提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实效。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招商、安商、亲商的浓厚氛围。以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突破积蓄洛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兴源环境11月2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未直接进行固态电池的研发。公司储能团队核心成员具有电化学电池方向及高端装备能源领域的研究背景,持续与相关单位进行包括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在储能场景应用项目的技术交流。今年8月,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中技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拟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金蜂能源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0,000元,法定代表人为熊炯。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集中式快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对全国人大代表赵平《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全国政协代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提案》做了答复。国家消防救援局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大,新能源火灾风险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困难、强制性国家标准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6日,韩国储能企业LG新能源美国子公司官宣,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Terra-Gen签订了一份为期四年的储能供应订单,LG将向Terra-Gen供应8GWh储能系统。据悉,此笔储能系统供应协议将从2026年持续到2029年,订单总量达8GWh,主要是提供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集装箱储能系统,而除了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同意依托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筹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成立。2017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安徽省依托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筹建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自筹建以来,中心围绕解决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业需求和服务政府监管两个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广州车展将在11月15日正式开幕,奇瑞将发布新车型猎风。新车将会搭载30000转的驱动电机,3秒级的零百加速性能,极速可达260km/h。而且还会用上奇瑞的800V固态电池,续航可达1500km。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提出,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郑州经开区做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智慧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及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1日,中汽协会发布2024年10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4年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1和563辆,同比分别增长19.2%和18.8%。1-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79辆和4695辆,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7.4%。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
11月13日,楚能新能源与意大利Cestari在湖北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于短期内在意大利建立光伏配储试点项目,配套使用楚能自研自产的20尺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M5,3-5年内实现20GWh-30GWh的储能项目合作。楚能新能源全球营销副总裁陈群,意大利Cestari总裁GiovanniCestari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1日上午,山西朔州应县举行山西冠佳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0GWH锂电池生产线项目开工仪式。据了解,10GWH锂电池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00亩,主要建设厂房、仓库、组装及生产车间、原料及成品仓库车间等,生产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主要产品。该项目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6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靖江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提出,持续深耕工程机械、电机电器、节能环保、冶金电力、能源石化等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高端物流装备、精密测控装备、储能装备、医疗装备、重型成套设备、特色专用设备等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对于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正在制定一项计划,要求中国公司必须在12月开始的10亿欧元电池赠款招标中建立欧洲工厂并分享技术知识,即让中国公司放弃知识产权,以换取欧盟的补贴。这些计划最初将适用于在欧盟建立电池工厂的中国公司,以后可能扩大至其他享补助的绿色产业。这些计划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中技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拟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金蜂能源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00,000元,法定代表人为熊炯。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集中式快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召开《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江洪介绍了《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并会同相关厅局回答记者提问。《行动计划》提出“以保障服务飞行、以应用带动制造、以创新推动发展”的一个核心发展思路。制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0日,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公告。公开自7月6日起,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签订的一系列订单,金额合计约为人民币7.25亿元(不含税)。公告显示,与先惠技术签订合同的公司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ntemporaryAmperexTechnol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浙江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金华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争创省级示范临空经济区。依托金义空铁枢纽打造金义临空经济区,聚焦“芯光电”“生命药”2个科技前沿领域和“快时尚”“智能装”2个消
传统旺季“金九银十”已过,而锂电产业的高景气度得以延续,并且出现结构性好转的迹象。上周,碳酸锂期货价格多次上行,主力合约2501一度冲高至87600元,带动其他月份合约集体升高至8万元区间。部分机构的碳酸锂现货报价亦同步回弹,由雅保举办的最新一批碳酸锂现货拍卖,以83400元/吨的价格成交。按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8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对全国人大代表赵平《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全国政协代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提案》做了答复。国家消防救援局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大,新能源火灾风险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困难、强制性国家标准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宁德时代动力型锂电池铁路试运首发仪式在贵阳、宜宾两地同时举行。这是全国首例锂电池铁路运输,中国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实现“零的突破”。此前,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尚未在国内开放,符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标准、高安全的动力锂电池产品,是实现铁路运输零突破的关键。据了
2027年2月18日起,进入欧洲的大部分动力电池需持有一份合格的数字“电池护照”。11月7日,全球电池联盟(GBA)公布了2024年“电池护照”试点项目结果,共10个项目,其中6个项目为车用动力电池。该试点项目共8家电池企业参与,中国企业6家,分别为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11月18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业内人士透露,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亿纬锂能11月1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进行技术布局,并做了相关产业规划。公司计划于2026年取得工艺突破,推出高功率、高环境内耐受性和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于2028年实现技术突破,推出400Wh/Kg高比能全固态电池。公司在飞行汽车、无人机
9月26日,华中区域(润电洛阳项目)2024年度高分子脱硝剂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公告发布。招标人为上海泰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预计采购高分子脱硝剂150吨。公告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9日,宁德时代与河南洛阳市人民政府、国宏集团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合作的协议》,其中宁德时代拟在现有中州时代项目一期基础上新增建设年产60GWh中州时代项目二期,与此同时洛阳市政府将支持宁德时代在十四五期间在当地获取风电等新能源指标,并保障宁德时代新能源储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洛阳伊川-郑州薛店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核准内容调整的批复,详情如下: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洛阳伊川-郑州薛店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核准内容调整的批复河南省天然气管网伊薛有限公司:报来河南省天然气管网伊薛有限公司《关于恳请支持洛阳伊川-郑州薛店天然气输
8月23日,河南洛阳汉都500千伏变电站第二台主变扩建工程核准获批。一、为加快我市电网建设,满足洛阳南片区负荷增长需求,缓解区内电网供电压力,优化500千伏网架结构,提升瀛州东送断面送电能力,原则同意建设河南洛阳汉都500千伏变电站第二台主变扩建工程(项目编码:2408-410300-04-01-338085)。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0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正式投产,首个麒麟电池在河南洛阳完成封装。据悉,洛阳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700亩,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40亿元,是宁德时代在全球布局的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本次投产的麒麟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第三代CTP技术,系统集成度全球
近日,旺能生态首个沼气提纯并网项目——洛阳旺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沼气提纯项目实现并网,预计年产沼气200万立方米,本次成功并网是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资源化拓展的一次重要突破。该项目由洛阳旺能与洛阳新奥公司合作,采用“自用发电,余量并网”运营模式,先利用餐厨垃圾处置产生的沼气进行节能发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4日,河南洛阳市发改委印发《关于迎峰度夏度冬节约用电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助力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持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知》要求公共机构发挥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带头节电,加强节点管理,实
近日,河南洛阳市涧东水厂、涧西水厂提标工程双膜系统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示,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4090.00万元中标洛阳市涧东水厂提标工程双膜系统采购项目;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3060.00万元中标洛阳市涧西水厂提标工程双膜系统采购项目,招标人洛阳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洛阳发布消息,5月25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二期项目开工暨产业链企业签约仪式举行,9大产业链配套项目同步签约落地。据悉,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是洛阳携手宁德时代、按照“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2022年,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开工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即将投入试生产。
洛阳,千年古都,牡丹之城。每逢春日,便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牡丹盛宴。牡丹文化节。此刻的洛阳,仿佛被上帝泼洒了五彩的颜料。万紫千红的牡丹,或含苞待放,或热烈盛开,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庭院中。城内也热闹非凡,随着牡丹进入盛花期,洛阳成为最热门旅游打卡地之一。游客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花间
“四月只看洛阳城,牡丹花开又逢君。”近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盛大开启。为应对文化节期间激增的出行需求,格力钛新能源仿古铛铛车、海豚公交车作为景区旅游专线投入使用,联结文化旅游盛事与美好生活追求,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