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成立及我国地方碳交易试点概况

2023-02-15 15:5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Taryn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其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碳排放权交易就是借助市场力量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利”转化为一种有偿使用的生产要素,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的行为。

在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这次全国碳市场建立后,首批覆盖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北京:“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碳强度下降23%以上,碳强度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低。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7年,北京初步建立起“制度完善、市场规范、交易活跃、监管严格”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天津:2021年是天津碳市场第八个履约期。从天排所获悉,天津碳市场履约率已连续六年100%。根据《天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和有关工作要求,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履约。2021年1-6月,天津市配额总成交量856万吨,总成交金额2.53亿元,分别占我国区域碳市场总量的23%和23%,位居全国第二。在这一优势基础之上,天津市不断完善交易体系和管理办法,天排所努力提高交易服务水平,充分调动试点纳入企业对碳市场履约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各项培训、讲座增强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提升天津碳市场交易活跃度。

上海:2021年10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丰富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更好服务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同时,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绿色信贷规模和占比,强化对绿色项目的信贷服务支持,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完善绿色金融信用体系。持续推进资本市场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重点产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支持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发展实践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等建设。

重庆: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了“1+3+N”的政策体系,其中:“1”为《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3”为《重庆市碳排放配额管理细则(试行)》《重庆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细则(试行)》《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碳排放交易细则(试行)》,“N”为《重庆市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碳排放申报系统操作手册》等。为支撑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顺利运行,已建成重庆市碳排报告系统、重庆市碳排放申报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薄系统、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四大信息平台。我市碳交易产品主要涉及碳配额、CCER、CQCER项目三种现货交易,暂未开通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产品。碳排放权交易品种为配额,基准单元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计,交易价格以“元/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计。交易方式包括公开竞价和协议转让。交易设置涨跌幅,不设底价。

湖北:整个交易中心大厅内,“湖北碳排放权交易K线图”电子大屏占据了一面墙,显示着自2014年4月开市以来的波动情况。2022年9月23日下午2点30分实时数据显示,当天一吨二氧化碳开盘价48.96元,已成交4921吨,成交额23.21万元。

广东:日前,香港交易所宣布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碳金融领域的合作机遇,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根据合作备忘录,未来香港交易所与广碳所将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深化发展、创建适用于大湾区的自愿减排机制,助力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广碳所为平台,花都绿色金融街集聚金融要素,吸引300余家机构入驻,引领着绿色金融的新浪潮。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在全国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自评价中,广州已连续三次位列综合排名第一。

深圳:2013年6月18日,深圳作为试点率先启动交易。到目前,全市共有706家企业纳入碳市场管控,覆盖制造业、电力、水务、燃气、公共交通、机场、码头等31个行业。深圳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明确由深圳排交所代表深圳参与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机构和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并出资入股。深圳将进一步优化碳交易顶层设计,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今年已新增纳入51家高排放、高污染工业企业,接下来还将对250家工业、服务业企业开展历史数据核查工作,压实更多行业、企业减排主体责任。同时加快推出创新碳普惠交易品种,以“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核心,建立以碳市场推动公众践行低碳行为的碳普惠机制,新增碳普惠市场交易品种,为大型活动、公共建筑、组织、个人碳中和提供渠道,推动全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Taryn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