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3S OC-5010可服役长达30年
极致防腐更耐用
极端恶劣的海洋作业环境,对海上风电机组、输变电设施、运行维护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无论是设备成本还是运维成本均高于陆上风电。考虑到主机厂商及业主客户降本增效的长线发展需求,3SOC-5010立足于延长产品的全生命使用周期,寿命长达30年,大幅度降低了吊机的年使用成本。
极致防腐!OC-5010的防腐等级已达到CX级别,适用于极高湿度和侵蚀性大气作业环境;产品创新性的采用分布式密封保护设计,钢丝绳、起升高度限制器、起升电机、回转支承等各电器元件分别配备密封护罩,提高了整体防水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延长吊机生命周期。
稳定可靠!OC-5010采用独特的压绳和松绳设计,排绳整齐有序,吊钩触地即停,安全可靠,与此同时,抗扭转钢丝绳也可减少被吊物旋转与钢丝绳的损伤与断裂,进一步降低运维配件起升转运过程中的坠落受损风险。自锁式回转支承配合独立的机械锁止机构,可以保护吊机在遭遇16级以上台风时屹立不动,配备的卷扬机构经过了严格测算,能保证波浪高度在高达2米范围内,起吊运行更平稳。
成本更低!一台海上平台吊机的总成本包含购买、配置、使用、维保及其他所有关联成本的总投入。3S海上平台吊机OC-5010采用欧盟标准,设计寿命30年,5年核心配件故障率0‰,多项防腐耐用设计领先国内吊机发展水平,产品生命周期长,年使用成本可有效降低!
3S海上平台吊机OC-5010
领跑行业再创新
作为国内首台海上风电平台吊机的研创者,自2012年至今,3S已打造100+行业领先的研产团队,累计服务12GW+海上风机,实现2000台+全球安装,拥有11年+海上平台吊机提升转运整体解决方案经验。从OC-2110到OC-8010,再到今天全新上市的OC-5010平台吊机,3S中际联合紧跟乘风御海“大”时代浪潮,不忘初心,坚持做高品质吊机。先后获得欧盟CE认证、欧盟EMC电磁兼容认证,践行EN 13852-3、EN·13852-1等严苛标准,为海上风电运维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助力同时,也为国内海上平台吊机的大载重、高效能、更安全的产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江苏省已投产及在建单体规模最大的海上风场——江苏国信大丰海上风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项目总容量达到85万千瓦时,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近28.8亿千瓦时。项目计划安装100台8.5MW风机,均配备了中际联合载荷350kg,可同时承载3人的齿条导向升降机。该项目首台风机于3月中旬正式开始吊装,我们的
12月24日,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正式揭晓了2024年度北京企业百强榜单,中际联合凭借稳步提升的综合实力与创新驱动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再度荣登“北京制造企业百强”、“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三大榜单。北京企业100强榜单旨在反映北京头部企业的群体分布、经
作为中国风电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与服务解决方案领域的先行者,3S中际联合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全球视野发展高空安全事业,以国际标准打造民族品牌,积极拓展全球化服务网络,向世界展示创新科技与研发实力。目前,中际联合已形成了以北京总部、天津智能制造中心及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多个
2024年11月28-29日,3S中际联合在风电行业相关会议中发表《齿条升降机创新与应用》主题演讲,分享3S在风电登高作业设备升级创新应用成果,并探讨风电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国内销售中心轮值总经理张立志风电行业呈现出机组大型化、塔筒超高化、塔型多样化的趋势,从最初的人员攀爬、助爬器、免爬
11月16日,全球陆上最大15兆瓦风电机组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再次刷新全球陆上风电机组运行纪录。该风机叶轮直径270米,叶片长度131米,最大扫风面积57256平方米,相当于8个足球场大小,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16万个家庭全年的用电量。该项目采用的是3S爬梯导向升降机,升降机以塔
无论是在风机吊装期登塔作业,还是在风机的日常运维过程中,工人们常常需要登至近百米的风机顶部进行工作。越来越高的塔筒、塔筒内部狭小的空间、大量复杂的高空作业,这对风电从业人员的作业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坠落系统,可有效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个人安全防护,在保障安全、改善劳
2024年10月16-18日,2024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将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举办。3S中际联合将携最新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如约亮相本届展会,展位号为E3-A21。欢迎业界同仁莅临参观交流。本次风能大会,中际联合以“安全升级、技术驱动”为参展主题,展会期间将向大家展示更
9月27日,两年一度的2024德国汉堡国际风能展(WindEnergyHamburg)圆满收官!继2014年3S中际联合第一次参展汉堡风能展以来,今年已是第五次参展。作为业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盛会之一,本次展会不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电行业的顶尖企业和行业精英,也见证了众多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的璀璨亮相。3S中
在风电行业中,安全始终是重要的议题。风电逃生包,作为保障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安全撤离的重要应急救援设备,其可靠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增加,一款合格的逃生包在到达设计寿命年限后,部分性能会明显下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那么,我们需要在什么时候更换逃生包
当你行驶在上海东海大桥上,会清楚地看见矗立在海上的一列列风车,它们已经在这里连续运转15年了。这就是我国首座、也是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该项目于2007年核准,2009年启动安装,2010年34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我国海上风力发电产业稳稳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令我们
近日,随着第二个叶轮与轮毂精准对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OceanX明阳天成号”在中船黄埔文冲船厂正式完成安装,为人类探索海洋能源再启全新篇章。和普通海上风机不同,该漂浮式风电平台为全球首次采用双风轮、双主机设计的风机,两座塔筒以“V”字形排列,搭载两台8.3兆瓦风机,总容量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025年5月25日,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蒙能易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蒙能15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实现了全容量并网,这是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直接推动该市新能源装机突破207.9万千瓦,实现近三倍增长。10兆瓦风机是目前国内陆上商业化运行的单机
项目背景:法兰变形成验收“拦路虎”风电机组要实现满功率发电(以下简称满发),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导致“不能验收”。某海上风电机组在安装单管桩时,由于管桩倾斜,液压锤非均匀敲击法兰表面造成单管桩基础顶部法兰向下变形(见图3)。变形区域位于90#xB0;方位,有6根螺栓
5月24日,由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和阳江市风能协会主办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5)在广东阳江开幕。大会以“完善海上风电生态,打造国际绿能之都”为主题,围绕海上风电产业链协同发展、风电前沿技术与应用突破、绿能产业融合发展、智能运维与风险管理升级等核心议题,汇聚全球智慧,共享创新成果
当千吨级吊车在山间盘旋,当百米高风机叶片在云端拼装,中国风电吊装领域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局。2025年,随着136号文掀起的风电抢装潮席卷而来,这个看似传统的工程机械领域,正在被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x2014;#x2014;一边是风机单机容量不断突破新高的挑战,一边是吊装价格如过山车般回归常
近日,“第五届(2025)无故障风电场建设年会暨2024年无故障风电场管理成果发布会”在安徽池州圆满举行。金风慧能电气团队负责人杨长梓发表《风力发电机组智慧运维服务探索及应用》主题演讲。杨长梓指出,随着风电机组走向沙戈荒、远海等复杂环境,运维侧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金风慧能智慧运
近日,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海上风电海缆运行状态监测与快速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总体技术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海缆磁场探测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水下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项目围绕海上风电输变电安全运维重大需求,针对行业长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产业抵达新的里程碑——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巨大运营压力下,风电的传统人工检修模式已触达效率天花板。以生成式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为风电运维开辟新的发展空间,AI开始具备“读懂”风机语言的可能。远景以数据驱动重构风电运维逻
5月12日,国能信控公司自主研发的星空·智数SPHM新能源可持续智能预警系统在山西晋能控股集团项目成功落地应用,并稳定运行超120天,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运维与预测性管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新能源电站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下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产品介绍该系统
超声AI扳手助力螺栓的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提升至3%。风电螺栓施拧工具世界性革命螺栓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间接换算轴力反馈)提升至3%(直接轴力反馈)。可节省约三分之二的风电塔筒螺栓和叶根螺栓的运维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螺栓紧固一致性差导致的风机螺栓断裂风险。精准的轴力定
Q:什么是微点蚀?A:微点蚀不同于点蚀,常出现在硬齿面的齿顶和齿根部位。一.在齿轮齿面上观察到的表面疲劳现象(实质是齿面出现微小裂纹并伴有少量材料转移),也会出现在滚动轴承中。二.可能出现表面灰暗、斑点,局部变得粗糙,齿面脱落等。微点蚀引起的破坏性磨损,可能出现在工作的最初数个小时之
痛点直击:液压拉伸法-锚栓预紧力不足导致塔筒倒塌风险风力发电的基础锚栓一旦安装完成便成为监测盲区。锚栓是否达到设计轴力、是否因施工不规范而未有效拉伸,在长期运行中是否松动通常无法实时掌握。部分风场盲目相信液压拉伸一拉就准,甚至存在预紧力维护摆拍现象,导致维护流于形式,埋下塔筒倾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