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2022年报观察:低碳转型趋势延续 期待改革再发力

2023-03-29 15:41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赵紫原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2月,A股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预告收官。截至1月31日,Wind数据显示,A股逾26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超4成公司预喜,其中电力设备行业延续了高景气度。

中电联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9.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电力发展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赵紫原)

改革浪潮风云涌,长风破浪正当时。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吹响了清洁低碳转型和自我革新的“冲锋号”,再次经受住重重考验。

水火核:中流砥柱 坚如磐石

已闯入世界“无人区”的中国水电,2022年依然亮点频现。随着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形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48个共计装机689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项目获批,我国水电装机规模已连续17年稳居全球首位。《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水电装机4.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4579万千瓦。

2022年,我国水电利用小时数3412小时,为2014年以来年度最低,同比降低194小时。来水严重偏枯拉低了长江电力业绩,其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盈213.99亿元,下降18.55%。得益于来水向好,华能水电、国投电力、桂冠电力归母净利润分别预盈64.63~74.83亿元、36.50~43.50亿元、30.5~31.5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0.71%~28.18%、48.63%~77.13%、125.59%~132.99%。

“水电巨擘”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稳步推进、水风光清洁能源基地一体化初具雏形、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巩固健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精准发力、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夯实巩固……“双碳”目标下,以水电为主导、风光多能互补的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降碳减污、系统治理的结构调整基座坚实。

煤电仍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中流砥柱。《报告》显示,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3.8%,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六成,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在来水明显偏枯的三季度,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9.2%,充分发挥了煤电兜底保供作用。

2022年,煤电企业经营已同比减亏,但燃料成本持续高位运行,新能源发电盈利等利好因素未能覆盖煤电亏损。2022年,五大发电业绩分化明显: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分别预亏70~84亿元、4.0~5.5亿元;华电国际、中国电力、国电电力分别预计盈利0.1~2亿元、23~27亿元、22~32亿元。

存量业务亏损的局面下,煤电企业积极开源增收、节流增效。2022年,煤电“三改联动”稳步推进,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两个联营”增量混改酝酿试水。市场机制破局在即,构建高比例消纳清洁能源电力系统需发挥煤电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等“灵活性辅助服务价值”。

核电,是我国电力系统重要基荷电源之一。从1970年开展“728工程”,到30万千瓦级的秦山核电站,到百万千瓦级的“华龙一号”,再到小堆“玲龙一号”,折射出中国核工业的沧桑巨变。《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核电装机5553万千瓦,设备利用小时数7616小时,同比降低186小时,发电量同比增长2.5%。

上市公司方面,2022年,中国核电全年商运发电量199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2%;预盈89.5~92亿元,同比上年增8.93%~11.97%。中国广核运营管理的26台在运核电机组总发电量约为2113.14亿千瓦时,总上网电量约为1983.75亿千瓦时,其发电减排量相当于种植了超过44万公顷森林。

2022年,国务院全年核准10台核电机组开工创历史新高、“华龙一号”首批国内外4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中国首套全国产化CAP1000模拟燃料组件成功下线、我国核能供热供汽综合利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双堆首次达到初始满功率运行……2023年,中国核能行业将登高再启航。

风光储:追风逐日 深化改革

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风光”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

2022年,我国新能源量质齐升,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机已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3.1%。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成为2022年亮点之一。截至目前,第一批基地9705万千瓦项目建设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同时,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

预喜业绩折射行业预期。2022年,受益于硅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和下游需求的高速增长,上游硅料成为光伏设备产业链的“最大赢家”。以通威股份为例,其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2~272亿元,同比增长207%~231%。其余硅片、组件、逆变器四大环节的头部企业均实现业绩“暴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光伏设备上市公司超七成以上企业实现盈利,预计总计盈利超千亿元。

与光伏的火爆形成对比,风电2022年则稍显冷清。安信证券研报分析,2022年疫情、供应链等因素拖累海内外风电项目建设进度,产业链整体盈利承压。2020~2022年风电板块连续三年跑输电力设备行业整体涨幅,业绩兑现度低是导致风电板块走势偏弱的重要原因。安信证券预计2023年我国风电行业景气度有望明显提升。

2022年,各地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超八成储能装备上市公司业绩呈正增长,其中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独占鳌头,2022年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91~315亿元、231~256亿元,同比增长83%~98%、1011.19%~1131.45%。

新能源装备制造如火如荼,而电价机制痛点待解。当下,美国反倾销调查再来,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踟蹰不前,新能源配储能存在利用率不高、成本难以消化、分散方式难发挥有效作用、配置的合理性及规模缺乏科学论证等问题。

自2017年以来,相关政府部门逐步出台完善了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消纳责任义务)和绿色电力证书认购的有关政策。2022年8月,国家发改委、统计局、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绿色电力证书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2023年,完善绿电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绿电交易与绿证交易衔接、建立电碳协同发展机制、健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规则大有发展空间。

电动汽车:市场驱动 安全为先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年”。从2009年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5294辆增长到688.7万辆,产销量近8年稳居全球第一。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年注册量从约5100家跃升至23.94万家,增长了47倍。

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新引擎:中汽协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出口量同比增长54.4%,达到311万辆,成功打开欧洲市场。

“销冠黑马”比亚迪业绩迎来“大丰收”,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净利润或实现160~170亿元,同比增长或达425.42%~458.26%。多家商用车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提及,因为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虽然产销齐升,但并未增厚业绩。

2022年12月31日,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一边离开政策“襁褓”靠市场驱动,另一边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鲇鱼效应”凸显。近期,特斯拉中国再调价,中国官网所有在售特斯拉车型都迎来了历史最低价。面对特斯拉“薄利多销”,叠加锂资源争夺战升级和喜忧参半的国内造车市场,与特斯拉错位竞争的国产新能源车早已透支了毛利率,“降价”还是“降本”进退两难。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自燃事件撩拨着消费者的神经。相比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通常的“里程焦虑”,“生命焦虑”让那些本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的消费者们退避三舍。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消息,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共计640起,较去年同期增长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8.8%的增幅。按该数据计算,平均每天有超过7辆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

这些事故的“元凶”大多来自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当前动力电池技术已进入瓶颈期,新能源汽车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新能源汽车“安全底线”难守,消费者开启了漫漫维权路。去年4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数据: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4.49万件,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在商品类整体投诉量中排名第四,比去年同比增加19.28%。

2023年,新能源汽车将开启深度洗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中汽协认为,此次产销量环比腰斩,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影响。工信部近日表示,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稳定市场预期。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年02期,作者系本刊记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