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翁爽)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认为,立足于新的供需形势、进一步夯实电力供应保障能力,需要坚持全国统筹,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和需求特点,持续优化能源供需配置格局。一方面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保供、灵活调节作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另一方面,要增强新能源在电力保供中的贡献,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预测工作,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有效提升全国能源供应能力裕度。
新能源保供面临发电技术、
系统弹性与极端气象等挑战
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一年,是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之后社会生活全面回归的一年。基于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能源供需新格局,我国能源电力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我国能源电力供应不平衡不充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依然突出;将新能源转化为稳定电力供应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新能源发电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安全可靠替代,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还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快速发展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提出了巨大需求,但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等调节电源发展还需时间积累,系统调节能力快速提升任务艰巨。
“从长期来看,我国电力需求仍维持稳步增长趋势,但受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价格高企,我国资源和负荷分布错配,国内煤炭、天然气供应紧张,极端天气下可再生能源出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凸显。”张益国说。
从能源供给侧来看,新能源装机与发电量占比快速提升,从能源需求侧来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工业体系刚刚起步,电力消费中灵活负荷比重小,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不断提升,用电负荷的峰谷差不断拉大,需求侧响应能力有限。
“发用两侧出力时空错配现象日益严重,亟需大规模调节性电源的支撑。目前,调节性电源建设面临诸多约束。新型储能作为新技术新业态,仍处于技术创新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技术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有待突破,制约其应用规模快速扩大。抽水蓄能技术成熟,但建设周期较长,当前在建项目有限,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才能实现装机大规模增长。”张益国说。
此外,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极端气象事件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给我国能源安全供应造成不小挑战。近如2022年夏季西南严重干旱导致的电力供应紧张、2021年南方罕见大规模雨雪导致多省份停电,远如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导致大规模输电线路结冰倒塌产生电力供应紧张,对国家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破坏。
极端天气“常态化”出现是一个关系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水风光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快速提升,气象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如何借力气象预测技术,加强能源电力系统在极端异常天气下的抗冲击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张益国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气象预测结果开展电力供应能力预测,提前做好能源生产调度组织;二是基于灾害天气预测开展电力系统预警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系统应对极端气象的水平;三是加强长期气候变化预测研究,构建适应未来气候特点特别是灾害环境的坚强电力系统。“有研究表明,未来全球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会继续增加,气象灾害可能会更加复杂多变,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能源电力系统长久的稳定可靠,需要加强对长期气候变化预测的研究,从更大时间尺度上判断异常气象发生水平和特点,并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调整,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构建方式和优化调整,从而更好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灾害所带来的挑战。”张益国说。
着眼于当前电力保供的需要,张益国建议,一方面,立足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完善煤炭、油气及电力输送通道等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考虑到水电、抽水蓄能建设工期相对较长,燃气电站工期短、调峰能力强,为满足近期电力保供等系统需求,可适时、适当建设部分燃气电站;同时,要做好电力应急保供方案,多措并举拓展应急备用电源来源,加强区域间电网互济互保,完善市场机制、提升负荷侧需求响应能力等,以确保“用时有备”。
以系统思维
解决高比例新能源保供问题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发展提速,将从增量替代逐渐走向存量替代,逐步成为主体能源,但现有技术条件下单靠新能源无法实现电力的安全保供,需要系统看待高比例新能源保供问题。
张益国表示,增强新能源在电力保供中的贡献,既要提高新能源自身技术能力,也要靠机制等增强协同互济。
“提高新能源自身技术能力,一要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改善新能源发电涉网性能,提升风电、光伏发电主动支撑能力和适应电力系统扰动的能力,减缓其对系统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二要提高风能、太阳能资源预报准确度,以及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使新能源出力尽早被准确预知,便于调动各类灵活性资源共同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张益国说,“加强协同互济,一方面要发挥风电、光伏自身在空间、时间方面的互补性平滑出力,例如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来的西北季风依次吹过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份风电依次大发,三省份同时无风的概率也大幅降低,因此扩大电力调度平衡区域可以大幅平滑区域内新能源出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要调动火电、水电、新型储能以及可调节负荷等调节积极性,使新能源与调节资源在供电力与供电量中实现合作,共同实现保供应和降排放的绿色低碳转型目标。”
协同互济、统筹谋划的发展模式同样适用于破解高比例水电地区在极端气候下保供不力的难题。“在高比例水电地区,要推动水风光综合开发,发挥水电调节作用,增强可再生能源电力总体供应能力。加快调节性能好的水库电站开发和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推进流域龙头水库如金沙江岗托、大渡河双江口的工作进度,增强流域整体调节能力;加强流域综合监测与联合优化调度,提升流域水电整体效益发挥和电力电量供应。对新能源富集区域的部分水电站进行扩机以及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动流域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建设,发挥水电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作用,带动更大规模风光互补开发。”张益国说。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仍处于大规模逐步“立”起来的阶段,传统能源尚不到“破”的时候,张益国认为,在能源新旧交替的过渡期,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耦合发展是共保能源安全、共促能源转型的前提。传统能源要持续发挥兜底保供、灵活调节的作用,新能源的开发也可推动传统能源实现进一步升级。
张益国建议,首先,在发电侧,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要以周边安全稳定的传统能源供应设施为支撑。比如,目前我国“沙戈荒”风光电大基地及配套“三交九直”输电通道规划中,还要考虑配置一定的调节保底火电项目,为新能源提供调节能力。其次,在用电侧,新能源发电及其配套设施发展可与传统能源设施融合互补,强化新能源的就地就近利用。比如,海上风电可为海上油气田就近供电,通过“光伏+”行动实现太阳能与终端各类供能设施融合发展等。第三,通过新能源的开发,传统能源既有设施资源可进行综合利用。比如,利用退役煤电既有配电设施接入新能源及其储能设施,或利用风电、光伏开发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等,提升传统能源的生态环境友好度。
可再生能源促进区域转型发展
我国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电力新增装机、新增发电量的主体,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1.3%。“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主力军。能源电力消费回升,要实现20%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必须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供给。市场化发展阶段,大基地是低碳能源供应的基本保障。”张益国说。
张益国表示,要坚持先立后破,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依托沙漠、戈壁、荒漠以及采煤沉陷区,推进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探索建立新能源基地有效供给和有效替代新模式,有效提升新能源可靠支撑能力和消纳水平。
可再生能源在西部的基地化发展将支撑并促进区域发展转型。西部地区背靠内陆、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风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一大两高三低”(占地面积大;高能耗、高危;交通成本低敏感性、低水耗、低用工)类资源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新形势下,东数西算、绿氢、高载能工业等布局将向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倾斜和转移,西部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建设将促进产业和经济转型。张益国表示,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立足于风光资源禀赋和土地要素资源优势,高耗能产业的承接发展为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就地消纳打开广阔空间,同时还能进一步释放新能源降本增效的空间。“比如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落地中西部地区,推动新能源设备就地研发创新、就地制造、就地利用,减少新能源项目开发的设备运输成本。此外,与跨省区输送的新能源电力相比,就地消纳的新能源输配成本相对较低,在电价方面更具优势。”张益国解释道。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高耗能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东部沿海地区也迎来电力结构清洁化转型的机遇。如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促进煤电定位由电力供应主体向调节支撑电源转变;因地制宜发展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力“源网荷储”智慧融合发展。
“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新的电力供需形势,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都更强烈地呼唤新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适应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特别是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善,如可再生能源在全国范围内参与电力直接交易仍面临政策障碍,能源辅助服务、绿色电力证书、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启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中长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和规则体系正在全面建立,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化上网电价改革,持续优化输配电价改革,逐步健全分时电价、阶梯电价机制,加快放开配售电业务,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张益国说。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年02期,作者系本刊记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临沂市电力条例》于2024年12月19日经临沂市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于2025年1月18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文件提到,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多能互补、源网荷储、虚拟电厂等技术,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7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春夏季新能源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函〔2025〕34号),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有力支撑,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陕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促进节电降碳。强化综合能源服务商、负荷聚合商等新兴经营主体培育。鼓励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电力交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典型案例汇编(2024)》第二批。文件提到,郑东新区科学谷数字小镇(一期)综合能源投资及供冷供热项目。项目利用浅层地热、中深层地热、电制冷、电辅热、热回收、冷回收等多种冷热源方式,形成一个综合能源供冷供热系统,对项
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是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之初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适应了可再生能源起步阶段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性,在电网企业垄断特许经营的条件下,切实降低可再生能源项目交易成本,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强制上网、全额收购”制度实践中始
2月1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第6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2024年12月,财政部下达公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841294万元,其中:风力发电403529.5万元,太阳能发电422381.5万元,生物质能发电15383万元。全文见下: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
据CNBC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最近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没有什么能够摧毁煤炭,无论是天气,还是炸弹。”(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近年来美国的煤炭出口一直在稳步增长,以满足全球对化石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尽管美国国内消费量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全球能源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
记者11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2024年,国开行发放能源贷款超5000亿元。据介绍,2024年,国开行立足职能定位,聚焦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加强前
记者11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2024年,国开行发放能源贷款超5000亿元。据介绍,2024年,国开行立足职能定位,聚焦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加强前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关于山东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印发。报告指出,2024年,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成功获批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半岛南U1二期等项目建成投运,完成第二批977.5万千瓦陆上集中式风电竞配,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8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绿证录入及2025年1月数据收集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开展2024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绿证录入及2025年1月数据收集通知各消纳责任主体: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
2月17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加快推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文章指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油气及金属矿产资源国内增储上产,积极落实粮食收储调控任务,扎实做好能源电力保供稳价,有力维护粮食和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的继保数智运检应用在i国网APP正式上线,其蕴含的“四大护法”功能,为继电保护领域注入了强大的数智力量,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利器,为应对电力保供挑战提供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所谓的“四大护法”,即在线监视、故
春节刚刚结束,元宵节接踵而至。多地掀起冰雪游、灯会游、非遗游等旅游热潮,叠加冰雪天气、人员流动、节后复工等多方面因素,电力供应和系统调节面临考验。各地电力企业周密部署、积极行动,持续护航双节电力保供。今年春节假期,辽宁省沈阳市在冰雪游、温泉游、民俗游等方面表现亮眼,电力是旅游服务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各省级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共同抓好化肥生产保障,督促相关企业落实最低生产计划;鼓励环保绩效先进企业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应
2月5日,笔者从国网光山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获悉,春节期间,经过广大一线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光山电网运行平稳,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了一个温暖亮堂、吉祥如意的新春佳节,该公司圆满完成春节保供任务。春节期间,光山电网整体运行平稳,国网光山县供电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单位值班及抢修人员都能
2月5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以下简称“四川能源监管办”)党组成员、副专员周思杨一行到川投集团走访,举行工作座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晓曦出席并主持。四川能源监管办党组成员张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文志,副总经理张昊,党委委员、职工董事、工会主席朱莉参加。
为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确保辖区内用户用电稳定可靠。国网涡阳县供电公司所辖基层供电所扎实做好迎峰度冬、春节保供电工作,重点做好线路巡视、隐患消缺、物资准备、值班值守等工作。该公司要求,各基层供电所要安排工作人员对辖区内所有10千伏线路设备加强巡视。重点检查线路智能开关是否正常,控制
1月12日,随着云杉至果洛第二回330千伏线路成功带电,果洛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竣工投运。果洛藏族自治州实现330千伏双回路供电,供电保障能力和供电质量进一步提升。果洛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现有常住人口22.2万人,其中91.8%为藏族。随着地方产业快速发展和清
去冬今春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保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保供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煤电油气运保障相关工作,推动提升顶峰保供能力,筑牢支撑能源供应平稳有序的坚实基础。一、强化统筹协调。积极发挥省煤电
连日来,重庆持续笼罩在低温天气下,用电负荷攀升,迎峰度冬电力保供逐渐进入关键时期。得益于全息数字电网的有力赋能,在重庆沙坪坝、九龙坡等部分主城区,电力保供工作质效明显提升,上千公里电力线路巡视时长缩短15%,隐患处置时间缩短30%。据悉,自2023年启动建设以来,重庆全息数字电网已覆盖沙坪
1月14日,国网光山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正在物资仓库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活动,认真查找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确保电力物资安全可靠供应。近日寒潮来袭,光山县电采暖用户增多,为保障各类物资及时安全供应,国网光山县供电公司积极开展物资仓库安全隐患排查,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陕西省电力负荷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其中提到,逐步形成不低于陕西电网历史最大负荷10%的可调节负荷资源池。根据“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等手段提高经济激励水平。参与需求响
2月6日,随着临港新片区格科半导体、天岳半导体、有孚网络等企业的用户侧电抗器退出运行,标志着旨在解决新片区春节长假期间过电压问题的无功需求响应顺利完成。本次无功需求响应共有格科半导体、天岳半导体、有孚网络、积塔半导体等6家用户参与,投运用户侧电抗器总额定容量达76兆乏安。据悉,随着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14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电力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调节,支持供电企业、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储能等源网荷储资源开展需求响应。鼓励并有序引导具备响应能力的负荷聚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由黄冈正创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正创电力湖北虚拟电厂,携手湖北省调度中心,成功完成首次虚拟电厂邀约响应任务。据了解,此次任务时间跨度为1月22日10时至1月23日15时30分,申报容量达16.25MWh,调节储能负荷至18MW,圆满完成1.5小时虚拟电厂响应,贡献电量8.5万度。这不仅
1月21日上午,陈国凯登录了山东电力交易平台。他是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虚拟电厂交易员。他根据天气预报和电网调度机构公布的信息,在预测次日电力现货价格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电厂实际情况,制订了22日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参与电网调节的方案。这时,陈国凯的同事王旭丽也注视着电脑屏幕。通
相比参与需求响应和电力交易,通过为虚拟电厂需求方搭建数字化平台及其配套设施盈利的方式更受一些虚拟电厂企业的青睐。虚拟电厂平台的需求方一般为地方政府主管的相关部门,一旦拿下一个区域的虚拟电厂项目,除了可以在当地建立更佳的业务渠道外,平台后续的维护与升级也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稳定收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发布关于印发《山西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响应交易实施细则》的通知(晋监能市场规〔2025〕1号)。文件明确,电力响应交易可采取集中竞价或挂牌摘牌两种方式开展。市场运营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交易方式,提前向参与经营主体进行公告。经营主体按市场运营机
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快速增长。在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期,电网负荷持续攀升。为保障客户用电平稳有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电力负荷管理室全面摸排电网负荷特性,创新负荷管理举措,依托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从容应对负荷“尖峰时刻”。电力负
1月8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运营的充电桩2024年累计充电量达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截至2024年年底,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50万辆。2024年,国网江苏电力打造光储充综合示范站,开展存量充电设施更新升级,提高充电设施充电能力,缩短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长。国网江苏电力充
1月2日,在辽宁省负荷管理中心,辽宁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大屏上动态显示全省28万户高压用电客户的实时负荷、历史负荷、电采暖负荷等各类负荷变化趋势。“我们通过全天候监测,实时准确掌握全省的电力供需和各类客户的负荷情况,”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负荷控制室副主任王佳晗说,“如
随着城市智慧化和电气化的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对交通和电力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技术的兴起为这一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目前,上海市、重庆市、浙江省、深圳市等地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AI)与车网互动(V2G)”的结合,以推动智能交通和绿色能源的融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