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 按《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公告》(2020年第42号)中的一级目录。
二、强化计量科技创新,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三)加强计量前沿和基础研究。
积极应对计量量子化变革,参与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重点开展量子计量技术及应用研究。加强推动计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聚焦重大科技创新,重点开展前沿和交叉领域测量新技术研究。把握计量发展前沿动态,重点开展计量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研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重大民生领域的前瞻精准测量需求,重点开展新型传感及精密测量技术研究。积极对接国家、广东省基础研究重大布局和重大研究任务,在基础研究、平台和载体、人才、创新创业、协同创新等市科技研发资金专项加大对计量领域的支持力度。
专栏2 计量前沿和基础研究重点方向
1.量子计量技术及应用研究。重点研究时间频率、长度、电学等量子计量基标准技术以及量子计量标准参考仪器,加强量子测量与传感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量子测量传感芯片及器件关键技术研究。
2.前沿和交叉领域测量新技术研究。重点聚焦量子信息、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新材料、细胞与基因、合成生物、生物医药与健康、空天海洋、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重大需求,研究测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3.测量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开展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和模型应用研究、测量仪器与软件算法测评、计量作用机理和效能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4.新型传感及精密测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图像视觉、柔性触觉、光纤、电离辐射、微力、微机电系统(MEMS)等智能化传感和精密测量技术研究,细胞(器)、生物分子(蛋白质及核酸等)传感与精准测量技术研究,微纳米、大尺寸、空间与位置等精密测量技术、多参量综合计量校准技术研究。
(四)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
围绕数字化改革重大需求,开展计量数字化技术、测量数字化及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高水平建设计量数据中心、测量数据创新研究与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精准测量技术与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强化计量数据深度开发利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设一批计量数据应用基地,落地一批计量数据应用服务示范项目。
实施市级计量技术机构数字化升级改造工程,深度参与数字国际单位制建设,推行国际公认的数字校准证书。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
专栏3 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重点方向
1.计量数字化和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比特量、网络流量、数字对象的计量技术和数据质量评价、数字资产评价、测量数据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开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计量测试领域的融合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市场监管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与集成应用方案研究,数字化测量管理与数据分析软件系统开发。
2.测量数据中心与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深圳分中心;在智能制造、北斗导航及定位、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低碳与环保、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医疗健康、智慧农贸、食品安全、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建设计量数据应用基地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参考数据库,开展计量数字化、数字化测量技术和数据应用服务示范。
(五)开展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创新研究与能力提升。
围绕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重大民生监管领域的新需求,开展新型、复杂、真实场景计量溯源技术、测试物理场构建和测量评价技术等研究。加强网联化、扁平化、智能化、原位、在线、极值量、多维度综合参数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开展计量基标准、参考方法、标准物质、质控品研究与应用。
推动量值传递溯源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持续提升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效能。
专栏4 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创新研究与能力提升重点方向
1.新兴和重点领域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与能力提升。重点研究毫米波天线、快速比吸收率(SAR)测试系统及组织液、新一代通信骨干网大容量通信、超大功率激光等领域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痕量蛋白或肽段杂质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技术;重点提升超高真空、微压、视光、磁场、超声、水声等领域的量值传递溯源服务能力。
2.复杂、真实场景计量溯源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复杂环境中声学振动(噪声)、核电及医疗设施放射性核素一体化综合检测(监测)、地震预警及监测、桥梁及建筑物振动在线监测等领域的量值传递溯源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慧灯杆等领域的多参量综合校准与测试评价技术。
3.在线、远程与网联化计量溯源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压力真空、流量、温湿度、气体等方向在线计量溯源技术;电动汽车充电桩、高压大电流设备等装备的远程校准技术;三坐标测量机、机器人、机床等高端装备的网联化计量溯源技术。
4.测试物理场构建和测量评价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面向汽车、飞行器、建筑材料等测试评价用的复合风洞构建及测量评价技术,集合多变环境参量组合控制能力的综合测试物理场(装备)构建及测量评价技术。
(六)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攻关和测量仪器研发。
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领域内的重大需求,加强计量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发展原级、在役、动态等关键计量检测技术。开展测量软件功能和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测量仪器仪表高可靠、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便携式等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制高精度高适应性的新型测量核心部件、仪器仪表和装置。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加快关键测量部件和仪器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加强国产化测量仪器仪表的转化应用,研究面向实际场景的精准应用技术方案和计量保障技术。
专栏5 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攻关和测量仪器研发重点方向
1.关键共性计量技术攻关。重点研究时间频率、氢能、电化学储能、生物基因、核辐射、新材料等领域的计量基础共性技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系统等领域的在役计量检测技术;在役条件下计量器具的可靠性测试及失效分析技术;微波、温度等领域的原级计量技术;动态血糖仪、动态扭矩等动态计量技术;多源参数测试、多层次分级评价技术;量子芯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共性技术。
2.测量仪器及装备研发。重点研发智能光学三维测量仪、智能数字X射线成像测量仪、光声遥感/激光超声双模态非接触测量仪;中红外气体原位检测、辐射在线监测等测量关键部件及系统;新型辐射探测、超低本底放射性核素计量等高精度探测器和精密测量仪器;芯片级量热计、飞秒光频梳等便携式、低成本、小型化测量仪器;毫米波通信、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测量仪器和装备。
三、强化产业计量服务,助推构筑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七)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
依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技术机构,大力加强基础条件和科技能力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先进测量领域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划建设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和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打造计量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助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提升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深化产学研用科技合作,组建一批计量测试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计量科技基础设施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支持建设计量科技领域创新创业孵化器,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专栏6 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1.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在量子、核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建设计量测试相关的市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发展为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工程研究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在核辐射、智能制造等先进测量应用领域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建设生物医药、绿色低碳、传感器与仪器仪表等领域的计量测试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
3.重大计量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谋划建设超(水)声、新一代通信等重点领域的先进计量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核电运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激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的创新服务能力。
4.交叉科技创新载体。高水平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光电传感)、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质谱),建设数字经济、风洞测试等先进测量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一批先进测量领域的交叉科技创新载体。
(八)支撑智能传感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痛点问题,开展计量测试解决方案研究。聚焦智能传感器、网络与通信和精密仪器设备等重点产业集群,支持建设一批提供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能力提升。依托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深圳分中心研究建立深圳市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计量测试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提升精密仪器研发过程计量测试服务能力,探索研究精密仪器设备产品应用验证。
紧跟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空天技术、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发展动向,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及新的应用场景,前瞻性地开展相关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关键特性参数计量标准研制,强化联合攻关,着力构建未来产业计量技术支撑体系,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计量技术储备。
专栏7 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
1.精密仪器设备领域。聚焦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等领域,攻关智能传感、高精度测量等关键技术,提升高端精密仪器设备自主可控水平。
2.量子信息技术领域。重点开展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量子测量基础研究,开展量子测量核心器件和关键传感器技术攻关;支持建设量子测量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量子精密测量在重力探测、量子成像、时间同步、定位导航、目标识别等诸多领域的工程应用和发展。
四、强化城市治理服务,赋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九)服务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
加强计量与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联动,支持以数字政府建设和应用为牵引,带动计量数字化和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物联网感知平台、物联网络体系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赋能城市数字化加速转型,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实现协同高质量发展。
(十)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夯实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基础,支持建设公益性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碳计量数据溯源体系,加强碳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价和应用。搭建基于生命周期的数据中心,集成碳计量在线校准、碳核算模型、碳排放监测、产品碳排放因子等相关数据采集,基本满足产品碳足迹、碳减排或碳汇监测等碳计量需求。引导和培育碳计量服务市场,开展碳计量相关技术研发、认证、标准、测试、验证、咨询等服务。组建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碳计量前沿技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专栏8 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重点工作
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计量技术与计量技术规范,建立碳排放计量服务支撑体系,提升碳排放计量监测能力;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深圳)作用,推动能源计量数据与碳计量数据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开展重点领域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
(十一)服务全民健康与公共安全。
聚焦全民健康事业的计量测试需求,不断完善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医疗装备、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治、康复设备、保健器械、中医药、精准营养与保健食品等领域的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以计量技术促进全民健康。
加强地质灾害等重点灾种计量服务能力建设,面向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要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预警计量测试需求,开展北斗高精度位移监测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专栏9 计量服务全民健康与公共安全重点工作
1.医疗装备领域。重点加强放疗、手术、生命支持、急救等重要治疗设备,超声影像、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诊断设备和手术室、监护室、医用氧舱、中心供气系统等医用设施的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建设,基本实现全市重点医疗装备的计量测试能力覆盖。
2.突发传染病防治领域。重点推动核酸提取仪、扩增仪、重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负压设备、隔离方舱等重要装备的计量测试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治全链条计量服务保障;开展重大突发传染病标志物精准检测、快速检测仪器及试剂的量值溯源技术和快速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计量保障能力。
3.康复设备与保健器械领域。加强康复理疗设备、保健器械的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康复辅具、可穿戴设备、体育设施和器材、青少年近视防控等领域计量测试服务能力。
4.精准营养与食品领域。重点推进新型营养素和活性营养成分确证与有效成分、有益生物因子、原辅料真实性鉴别等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建设,完善食品快速检测的计量测试技术能力和服务体系。
5.安全监测领域。开展北斗高精度位移监测系统在安全监测领域的在线数字化计量校准方法研究,建立针对北斗高精度位移监测系统的质量评价准则和规范,为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建筑、大坝、桥梁、边坡等情景的应用提供保障。
(十二)服务交通运输保障。
加快深圳市公路水路行业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在公路工程、水运工程、能源监测等方面完善信息化、自动化检测监测设备计量能力。
持续增强计量技术对建设融合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支撑能力,完善智慧交通建设运维监管、交通载运工具清洁发展、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助力相关产业健康安全、绿色低碳发展。
五、强化计量能力建设,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计量基础
(十三)推进计量基标准建设和标准物质研制。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研究建立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计量基标准。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规划布局,稳步提升深圳市强制检定能力覆盖率。探索建立“深圳测量标准”,补充现有溯源体系。加快推进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国家级标准物质研制中心落地,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物质及质控品研制。
专栏10 计量基标准建设和标准物质研制重点工程
1.国家计量基标准。重点围绕保障科技创新、关键共性计量技术需求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建立时间频率、几何量、电学等领域国家计量基标准。
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重点在网络与通信、智能制造、精密仪器设备、高端医疗器械、民生保障等领域加大计量标准建设力度,提升现有计量标准技术水平。
3.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加强计量标准能力建设,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计量技术支撑能力。
4.标准物质、质控品研制。重点研制食品安全、临床检验、资源环境、石油化工、材料、农业、电子等领域的标准物质、质控品和快速检测试剂。
(十四)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
大力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发展,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计量技术服务能力。支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设立分支机构,高水平建设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持续提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能力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强强联合,瞄准区域性科技创新目标,组建跨行业的研发机构,实施重大计量科技攻关项目,推动建立计量协同创新示范中心与计量科技创新生态伙伴联盟,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计量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十五)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计量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吸收引进国际计量人才,打造新时代计量人才集聚高地。积极在居住、教育、落户等方面为符合条件的高端计量人才提供支持,引聚高水平计量人才。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强“专业+计量”特色学科建设,培育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联合计量技术机构或企业,强化计量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特色计量人才培养。
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积极落实注册计量师制度。完善计量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计量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打造技术一流、业务精湛的计量人才队伍。
(十六)完善企业计量体系。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落实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引领带动作用,在食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七)加强计量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港)计量检测认证发展促进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和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窗口作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计量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为龙头,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计量科技创新。积极引入国际/区域计量合作组织、技术委员会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组织和参与国际计量比对、区域能力验证,深化计量国际交流合作。
六、完善计量治理体系,率先构建“大计量”发展新格局
(十八)完善地方计量政策法规体系。
提升计量法制建设水平,借鉴国内外计量立法与创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深圳地方计量法规。积极参与国家、部门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积极申报计量技术委员会,推动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需求,探索研究通用性、基础性、前瞻性的计量技术规范。鼓励行业学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参与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和宣传推广,提升规范的经济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十九)构建智慧计量监管体系。
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研究基础科研和科技攻关项目量值准确性、可靠性计量评价,推动对智能计量器具、测量软件、测量系统等进行综合计量评价。研究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新型监管模式,探索结合抽查检定、运用在线计量数据监测等计量数据核查的方式,打造新型智慧计量监管体系。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实施设备自动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搭建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引导建立动态测量数据信息库,开展测量数据分析研究,提升质量控制与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智慧工厂建设。
(二十)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
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民生计量保障能力。积极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使用。面向精准医疗、体育健身、健康养老、幸福出行等民生领域,加大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快速测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超市、眼镜制配以及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服务和监管,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十一)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
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政府部门推动、社会各界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引导推行诚信计量管理系列地方标准,鼓励市场主体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探索推行诚信计量智码,落实诚信计量闭环监管。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营造公平公正的计量市场环境。
(二十二)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
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增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研究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二十三)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力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多元、开放、共治的法制计量新格局。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保障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科研成果的有效性。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质量基础支撑服务。强化深圳市计量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开展计量、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七、保障措施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方案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计量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协调重大问题、推进重大项目,形成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各责任单位要分解细化目标任务,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五)完善扶持政策。
积极落实国家计量相关优惠政策,将公益性计量工作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预算。在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专项资金中加强对计量能力建设、基标准建设维护、人才队伍、交流合作、成果转化、文化宣传等的支持。在科技、产业专项中支持计量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布局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合理利用各类政策性、市场化基金,鼓励各类基金积极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
(二十六)加强文化建设。
创新开展计量文化建设,全方位、多形式强化科普与宣传推广。精心打造计量主题公园。建设若干高水平计量科普基地,设立计量科普讲堂,提高全民计量科学素养。充分利用“世界计量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计量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计量先进个人或典型案例评选,弘扬计量精神,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计量工作。
(二十七)汇聚多方合力。
组建计量战略咨询智库,充分发挥计量专业技术组织专家作用,做好计量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加强政府部门与各单位的联动与沟通协调,推进上下协同,形成落实方案合力。充分发挥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学会协会、联盟等单位优势,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努力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
(二十八)狠抓工作落实。
将方案实施情况纳入市质量工作考核,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定期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25日,北京姜庄湖智慧绿色超充港正式建成投运,这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建成的首座集光伏、超充、车网互动(V2G)、无线充、智能机器人充电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智慧绿色充换电站,日均充电服务能力达3000车次,超级充电服务能力居全市首位。年初以来,国网北京电力已投运11座超级充电站,部署在通州
北京姜庄湖智慧绿色超充港25日正式建成投运,这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北京建成的首座集光伏、超充、V2G、无线充、智能机器人充电等多项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慧绿色充换电站,日均充电服务能力达到3000车次。今年以来,国网北京电力已投运11座超级充电站。北京姜庄湖智慧绿色超充港位于朝阳区小营北路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4年快热式电热水器等13种网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电动汽车充电桩一类中,在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等7家平台47家销售单位抽查47批次产品,涉及广东、湖南、安徽、浙江、江苏、陕西等9个省(市)45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14批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在广东深圳召开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截至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同比增长50%;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台,覆盖了除港澳台外的全部省份。充电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绿色出行提供了坚强保障,为经济高
12月24日,在前湾新区滨海大道与兴慈一路交叉口的富北村停车场内,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配网公司的施工人员正有序推进着前湾ChaoJi充(超级充电站)项目的建设工作。作为国网浙江宁波供电公司ChaoJi充及车网互动示范项目的一部分,富北村停车场超级充电站将配置1台分体式超级充电设备,包括1台480kW分体式
12月24日,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2号代表建议的再次答复。其中指出,《布点规划》结合配电网规划提出“至2025年,南宁市都市区范围内共规划21.14万个充电桩,布局各类充换电站点共255座,基本满足43.55万辆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至2035年,南宁市都市区范围内共规划137.04
12月16日,随着张家口东花园高铁站、110国道两处V2G充电站调试成功,标志着张承地区科技示范项目,张家口地区首批V2G充电桩正式试点运行。近年来随着V2G(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充电桩的推广在新能源领域掀起热潮,国网怀来县供电公司严格落实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投身V2G充电桩的推广建设,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9日消息,近日,蔚来换电站G25长深高速洪泽湖服务区上线,G25长深高速津粤段换电网络正式打通。随着蔚来换电站G25长深高速洪泽湖服务区上线,蔚来全国“9纵9横”高速换电网络正式建成。至此,蔚来完成全国主要城市间高速换电网络建设,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完成全国高速主干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1235.2万台,同比增长49.5%。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346.0万台,同比增长31.8%;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为889.2万台,同比增长57.7%。1-11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75.6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6日,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将于2025年3月1日起实施。原文如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4年第25号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公告根据《市
聚焦经营管理质效提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有关单位构建数据监测模型、可视化分析场景,开发多维数据分析平台,做好相关业务数据监测分析,支撑项目管理、设备升级等工作高质量开展。河北:多维可视化场景分级评价设备老旧程度杨桦冯海燕近日,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完成“资产墙”风险及老旧设备分级滚
近日,格力电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格力电器秉承“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发展理念,深耕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已实现机器人产品负载从1kg-600kg全系列覆盖,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家电制造、3C等不同的工业场景。公司已开发了面向锂电、光伏领域
近日,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在山东威海完成下水测试。该装置具有履带、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寻—挖沟—敷埋”一体化作业能力,最大敷埋作业速度较原来提升了近一倍,可达1000米/小时,机器人本体关键部件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适用于我国近海的稀软土海底。在海里,每深一米都是新的尝试和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12月18日透露,四川电网首次运用“无人机+除冰机器人”,完成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架空地线覆冰除冰作业。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位于凉山州西昌市大箐乡境内的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架空地线出现覆冰。为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
日前,云深处与官方合作伙伴EasternGreenPower(EGP)深度合作,采用自研的X30四足机器人和数字化技术,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团(下称SP集团)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据悉,X30也是国内第一台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应用的行业级四足机器人,SP集团将该套隧道巡检解决方案的机器狗命名为“SPock”。SP集团的
近日,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使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检测技术,联合三明供电公司对500千伏水三线一基铁塔大号侧的全部耐张线夹开展X射线带电检测。这是福建电网首次开展超高压线路高空无人化X射线带电检测。与传统人工登塔检测不同,此次检测现场仅需两到三名技术人员在塔下操控无人机将机器
11月26日,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并进行解读。发布会上,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长高千峻介绍政策出台背景、制定出台该政策文件的总体考虑以及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一、关于《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
近日,南方电网云南玉溪供电局首台带电作业机器人“上岗”作业,开展四街变10千伏七街线干线32杆采用智能机器人+绝缘手套作业法带电搭接分支线引流线作业。智能机器人是适用于配网带电作业场景的电力行业专用机器人,集精准定位、智能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作业于一体。在操作人员远离高压带电设备的
近日,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研发的全网首个“SABT机器狗”投入应用,该成果可自主完成红外和可见光双目巡视、温湿度及位移传感、深度相机及激光导航、多种目标识别等“视觉+听觉+感知”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全覆盖巡视。据了解,“SABT机器狗”拥有四项首次研发或应用技术,包括变电站SLAM自主导航、特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广西电网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以优化生产组织模式为内驱力,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无人机飞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重塑生产组织模式,优化调整生产指挥中心和数智运营中心机构设置,推动机
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及电力工业应用》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电力行业发展,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自主作
10月22日深夜,在英国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129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机器人(简称“电力机器人”)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圆满结束。在统筹协调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共有11人现场参会,10余人线上参会。经过激烈讨论和深度研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报的技术报告可进入编制
2024年12月29日20时28分,深圳能源光明电源基地项目圆满完成了其建设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由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调试的3号机组,在经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后,顺利移交商业运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竣工投产。作为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深圳能源光明电源基地项目承载着重要的电力保供
在新时代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浪潮中,中关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近日,经深圳市高新中区委员会正式批复,中共中关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正式确立,标志着公司党建工作开启了全新篇章,将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一直以来,中关新能源(深圳
12月24日13时05分,深圳平湖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提升改造项目汽轮机冲转一次成功,顺利冲转达到额定3000r/min并成功定速,为整套机组并网发电奠定了重要基础。为确保汽轮机冲转一次成功,深圳环保公司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统筹做好冲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联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调试单位等相关人
12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深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到2025年,PM2.5年均浓度力争达到1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力争达到97.5%以上,彻底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并进一步提高达优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完成国家和广东省下达的NOx和VOCs减排目
深圳市虚拟电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深圳市虚拟电厂标委会”)启动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24日举行,来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50余名委员及专家出席会议。该委员会是国内首个地方虚拟电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加快推动虚拟电厂技术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据了解,深圳市虚拟电厂标委会负责承担深圳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环卫一体化(城市管家)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示,深圳玉禾田智慧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酷哇科技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约1.83亿。据了解,本次招标共吸引13家企业或联合体参与投标,其中候选中标供应商名单如下:中标(成交)信息公示如下:供应商名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0日,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董事会八届二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指出,深圳能源全资子公司深能南京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控股公司)所属控股子公司深能(淮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安新能源公司)拟投资建设深能刘老庄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20日,深圳能源公告,董事会近日收到李明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李明先生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职务,同时辞去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2024年12月18日,公司董事会八届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补
近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广东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电)公众评价调查报告深圳有8个区的供电服务满意度位列所在区40项公共服务满意度第一位在国家能源局、深圳市发改委的共同见证下,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连续七年召开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改革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发布“七新‘营’领、绿创未
12月18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每年投入最高3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数学原理、基础架构、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等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对基础研究
深圳市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12月17日发布《深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坚持以人为本,防控结合。在充分考虑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等有关需求的前提下,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属地管理,统一领导。深圳市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市有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