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深入阐述。其中“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代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擘画出我国能源体系发展新的蓝图。
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能源体系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仍需加速转型。如今,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应具备哪些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将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怎样的支撑?如何处理好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
中能传媒:新发展阶段,我国能源安全呈现哪些新特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应特别关注什么?
林卫斌:之前我们谈我国能源安全,重点关注油气安全问题,因为我国70%以上的原油、40%以上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电力供应安全问题日益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能源安全问题。因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受到风速、光照等气象条件的深度影响。
例如,2021年夏季用电高峰期,东北电网3500万千瓦风电装机一度总出力只有3.4万千瓦。2022年夏季,福建电网最大负荷日早高峰时段风电出力仅1.3万千瓦,不足装机容量的1%。此外,水电等常规电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温干旱、寒潮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出力也无法得到保障,2022年夏季四川缺电为电力供应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
随着不稳定性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使得极端天气频发,电力供应安全问题将日趋突出。
因此,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特别注重灵活性和韧性问题。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是推动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但也必须认识到,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新能源发展不能“单兵冒进”,否则会危及能源供应安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电源建设必然要求配套相应规模的灵活性电源备用容量建设,否则,当风电、太阳能发电因风光资源约束无法提供出力时,电力供需平衡就可能会出现问题。2020年夏季,美国加州分区轮流停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大跨步开展能源转型的同时,没有实现正确的能源组合。
一方面,新能源发展要与传统能源优化组合。正如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另一方面,新能源发展要与能源系统变革协同推进。从供电安全角度看,为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配套充足的灵活性电源备用机组建设不可或缺。可以预见的是,开放互联、多源协同、多能互补、能源与信息深度耦合的能源互联网将是未来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形态特征。
中能传媒:目前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绩?仍存在哪些制约能源绿色发展转型的问题?您有何建议?
林卫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风电、光伏发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提升了能源供应能力,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提高,优化了能源结构,新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基本进入了平价无补贴发展阶段。
一是新能源发电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能源供应能力得以提升。从发电装机容量看,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从2012年底的7252万千瓦增加到2022年底的7.6亿千瓦。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稳居世界第一。
二是新能源占比持续提高,能源结构得以优化。随着新能源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也稳步提升,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主力军之一。从发电量电源结构看,2012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2.8%;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三是新能源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平价上网得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风电和光伏发电造价成本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陆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平稳下降,集中式平原、山区地形风电项目造价成本分别为5800元/千瓦和7200元/千瓦,风电平均单位千瓦造价成本较2012年下降20%左右。地面光伏电站平均造价约4150元/千瓦,分布式光伏约3740元/千瓦,光伏发电平均单位千瓦造价成本仅为2012年的30%左右。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公布的数据,2012~202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分别下降了50%和70%左右。
在看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首先,应协同推进“电—碳—绿证”交易市场建设,保障电源结构动态调整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一是要加快建设电力交易现货市场,保障各种电力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二是要加快建设跨省区电力市场建设,促进绿色低碳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要协同推进“电—碳—绿证”交易市场建设,使新能源除了在电力市场获取电量收益外,也可通过碳交易市场、强制性的新能源配额及绿证交易市场实现其零碳价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应建立健全发电容量补偿机制,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平衡安全。为有效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所需要的备用容量、防止出现重大电力供应事故,需要建立健全发电容量补偿机制。建议短期内探索建立容量补贴机制,解决近期电力供给容量保障及搁浅成本问题。长期内探索建立发电容量市场机制,使各种灵活性电源可以通过容量市场获得合理回报,以保障发电容量供应安全。
最后,要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充分挖掘需求响应资源。
中能传媒:结合“双碳”目标愿景,应如何破解能源行业“绿色—安全—经济”不可能三角的难题?
林卫斌:“绿色—安全—经济”不可能三角的提法并不是特别准确。应该说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在安全性、清洁性和经济性三重目标中寻求最优解。当然,不同目标之间具有冲突性,比如:为了提高用能的清洁性而开发利用能量密度较低且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风能和太阳能,就可能或者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推高用能成本,从而降低用能的经济性;为了提高能源供应保障的安全性而建设大量的备用生产能力或储备大量的能源,也会降低用能的经济性。当然,国家能源治理就是要在多重目标中把握动态平衡,寻找最优解。
一是要避免新能源“单兵冒进”。未来风电、太阳能发电机组更大规模、增速更快的建设是必然趋势,但是如果不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可调节资源,风电、太阳能发电比重高的地区在风光出力不足的用电高峰时段就很有可能出现电力供需缺口。因此,在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同时,要多措并举提升系统的灵活性。
二是要避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比翼齐飞”。从长远角度看,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比翼齐飞”式的能源转型之路显然是行不通的。大规模扩大火电装机规模以提供备用容量,无疑会增加“冗余”,大幅提高系统成本并最终体现为用电成本。而且,继续扩大高碳基础设施和产能规模并不符合能源转型的方向,容易形成锁定效应。
三是新能源发展要与能源系统变革“双轮驱动”。其中的核心要素包括:各种储能技术的部署和运用,有效减少新能源出力波动及不确定性;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建立,源网荷储友好互动;微电网项目和智能配电网的建设,电力供需实现自平衡;柔性和灵活可调度资源的充分发掘;能源互联网建设,各个环节将全面智能化、数字化、互联网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与会的多位国际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将中国视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提供者、引领者和探路者。中国是全球绿色技术的提供者。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未来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渝车出海”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实现由产品出口向品牌及技术输出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到2027年,全市整车年出口量占全国整车年出口量的比重达10%;打造1—2家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华能雄飞(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宜昌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湖北宜昌夷陵区与华能雄飞(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宜昌市夷陵区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华能雄飞将在夷陵区开发投资建设风光水储新能源项目,宜昌楚能将为其提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5日,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白城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明确,电网企业要围绕新能源项目布局,提前优化电网规划建设方案和投资计划,加快全市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接网及送出工程原则上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电网
12月5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明胜在总部与来访的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政企务实合作、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等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并共同见证长春市人民政府和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中国大唐党组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江淮汽车2月5日晚间公告,公司此前公开挂牌转让部分资产,涉及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房屋建筑物以及土地使用权及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构筑物和设备资产,转让的资产按照三个资产包形式挂牌交易。12月5日,公司接到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竞价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山东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将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落地宝狮新能源智慧储能项目,项目分2期建设共投资11亿元。其中一期拟投资2亿元新上智能生产线6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高可靠储能电池pack1.5GWh的生产规模。二期拟占地150亩,投资9亿元新建厂房10万平方和1万平方研发中心
12月2日,甘肃金昌市洁源沐津新能源有限公司金川区西坡光伏产业园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金昌洁源沐津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集团在甘肃开发建设的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同时也是集团继新疆区域首个大型沙漠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后,在西北地区实现全容量并网的第二个大型沙漠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8日,漯河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聚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特来电公司联合打造的河南省漯河市首个“光储充检”一体化示范站正式开始运营。据介绍,该充电站包含2台600千瓦液冷超级充电终端、52台分体式直流快充和14台交流慢充,可同时为68台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天原股份12月5日午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宜宾天程锂电新材有限公司(“天程锂电”)拟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宜宾罗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罗投资产”)作为战略投资者。罗投资产以其合法拥有的相关实物、土地使用权等资产经评估作价8082.28万元,新增认缴天程锂电出资额8082.28万元;
相较于今年10月,多家头部车企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趋于稳定,环比变化较小。比亚迪、吉利、五菱、埃安、理想、上汽、长城、小鹏、问界等车企继续位居自主品牌销量前列。(文章来源公众号:电池中国ID:cbea_battery)对于电池企业而言,进入头部车企供应链,对其电池装机和排名都将有不小的影响。电池中
11月27日至28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3年战略研讨暨总部各部门工作汇报会。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公司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系统全面总结公司战略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研判形势任务,研究谋划2024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工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申报项目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导向,重点聚焦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化石能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新型储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申报条件:(一)申报项目应属于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
11月28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清洁能源链”主题展区展览,并参加有关活动。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从11月28日持续至12月2日。公司展览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引领产业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申报条件:(一)申报项目应属于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明确“双碳”发展目标。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形成区域低碳发展样板、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双碳目标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
为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开展源网荷储系统推广示范,提高高煤价下新能源与煤电、煤热耦合水平,增强一体化经营能力的要求,11月9日~10日,中国石化25家油田、炼化企业赴胜利油田现场调研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和利用情况,专题研讨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推广。与会人员认为,要进一步增强源网荷储部署的紧迫性和责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电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明确“双碳”发展目标。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形成区域低碳发展样板、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双碳目标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
11月16日,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在深圳召开。作为大会重要成果之一,《中国能源监管探索与实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首次对中国能源监管理念进行系统阐释,首次向亚太地区国家集中展示中国能源监管经验和成效,成为开启高质量能源监管的行动指南。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宋宏坤在发
2023年,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集团化管控新模式,把省级综合能源公司需求和市场需求作为核心能力建设提升的着力点,整合内部资源,强化外部合作,在规划设计、业务技术、生产运营等方面加快锻造核心能力,服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优化集团化运作模式管理和服务能力再
11月1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八批示范企业(园区)及第六批参考产品(技术)征集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工信部累计公示了205家示范企业、21家示范园区以及115个参考产品(技术)。其中储能企业和技术应用是一大亮点。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全国共25个地区有示范企业入选工
近日,安徽省经信厅印发关于做好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八批示范企业(园区)及第六批参考产品(技术)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示范企业(园区)申报的征集重点方向包括零碳低碳园区(经有关单位评估或符合相关标准)、新型用户侧储能、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低碳微电网、分布式电源
11月8日,在位于天津河西区的天津市负荷管理中心协调指挥大厅,工作人员与10家负荷管理分中心联动开展天津市2023年迎峰度冬电力负荷管理应急演练。演练模拟在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下调动空调、储能等多种可调负荷参与电网互动,有效检验负荷管理全链条协同处置、全环节闭环管理和全过程快速响应能力,为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31日,山西运城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运城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持续推进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建设和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地源热泵等清洁取暖技术,加快工业余热、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具备条件的政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第八批示范企业(园区)及第六批参考产品(技术)征集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本次征集重点方向包括零碳低碳园区(经有关单位评估或符合相关标准)、新型用户侧储能、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低碳微电
编者按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修订出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版)》,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作为能源智库,国网能源院组织相关专家对上述文件进行了初步剖析,力求助力业界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精神。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推出了“能源政策解析”栏目,借此与业界同仁交流学
为落实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部署,我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前五批示范企业(园区)、前三批参考产品(技术)示范创建效果评价工作。经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复审、我部复核及对外公示等程序,确定11家示范企业、1家示范园区及12项参考产
同比增长9.9%——10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当月,全社会用电量7811亿千瓦时,同比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加快复苏,消费势头持续向好,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用电量也保持增长态势。从电力供应端看,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尤其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不断上升,但可再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两个办法指出,将需求响应作为电力负荷管理的重要措施,发展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强化电力负荷调控管理能力
为落实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部署,我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前五批示范企业(园区)、前三批参考产品(技术)示范创建效果评价工作。经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复审及我部复核,拟将11家示范企业、1家示范园区及12项参考产品(技术)列入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