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纵论电力市场建设深层问题

2023-05-31 18:06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邓卓昆关键词:电力市场电价电力中长期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第一届(2023年)电力市场高端论坛的圆桌环节,来自电网企业、发电企业、交易机构、高校、行业协会的与会嘉宾,围绕我国省级电力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度讨论,提出建立与新业态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机制,推动绿电、绿证交易、电力期货设计及电碳协同运作等建议。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邓卓昆)

韩放: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截至目前,我国现货市场试点地区不畏困难、先行先试、敢于创新,陆续启动了试运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哪些经验,目前还存在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王德林:结合本人参加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过程的工作实践,重点分享以下三点经验:

一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组织形式保障了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三方的共同努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中有进。

二是遇到问题,边试边改,不断迭代,完善市场规则,保障了市场平稳运行。山西省的现货市场规则截至目前已迭代多达12次,规则已出第十二版,福建省现货市场规则也从单边转向双边。

三是各省在符合电力市场基本规则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市场模式,减少或者缓和了改革的矛盾。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区)电力基础、条件各不相同,市场建设的特点各异。在市场原则统一的情况下,市场建设者开展针对各自特点的探索,这是现货市场能够行稳致远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市场当下和未来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是电力市场的主体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国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市场机制。

二是电力平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力平衡格局由分省分区平衡逐步向以省为基础、全网统一平衡转变。跨省跨区大电网以及各类灵活调节资源在电力系统平衡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省间、省内市场如何做好配合。

三是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四五”期间,新增常规电源的装机容量已经显现出“追”不上负荷增量的趋势,预计今夏和今冬电力缺口将达到2000万千瓦。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还要兼顾价格平稳,开展现货市场的建设难度颇大。

韩放:国家发改委“1439号文件”的印发与落实一定程度缓解了煤电经营压力,但行业性亏损依然存在。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从更长远的角度,保障火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庞晓晋:当前火电经营困难的主因有二:燃料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和利用小时数的持续下降。但归根结底,最大的困难还是煤价过高。要解决问题,第一要疏导电价机制,第二要在国家层面继续加强对燃料的保供、价格的监管,以及进一步加强长协兑现工作。

当前,火电的角色逐渐从电力电量供应主力向容量备用转变,转型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电价机制。我国要在容量电价机制上做文章,促进煤电可持续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容量电价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容量市场、稀缺电价和容量补偿。建议行业各方在下一阶段重点考虑容量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容量补偿机制基于火电机组类型、所作贡献,分层次、分阶段或者分能力进行安排补偿,同时价格的分摊机制要由现在发电企业“零和博弈”逐渐转向“谁受益谁分摊”,从而解决电力尖峰和不足问题,更好地发挥火电兜底保障的作用。

韩放:我国已明确提出新能源在2030年前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高比例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也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刘敦楠:结合当下实际,本人提出四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个是关于政策的建议。过去,政策是市场的边界,“计划+市场”双轨制是我国的国情。如今,市场也应该倒逼政策的更新,凡是符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就是市场的导向,不符合这些导向的政策也需要修改,行业应当主动地向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争取,给电力市场建设松绑。

第二个是关于绿色价值。最终,消费者选择新能源不应该是强迫的而是自愿的。比如现在我国正开展的绿色电力交易,绿电购买者会得到一份消费绿电的证明。我们之所以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推行“证电合一”,是为了将来能够落实电和碳之间的抵扣,欧盟有“碳关税”政策,美国有“碳边境”政策,我国如果能够拿出一个足够有力的绿色消费证明,就可以抵扣不该缴纳的重复税费。所以说,挖掘新能源的绿色价值、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是新能源入市后,所有平价和带补贴项目的首要任务。

第三个是关于安全价值。无疑,新能源在安全价值上存在劣势。因此,在推进新能源市场化过程中,也应当用市场化的手段评估和反映新能源本该负责的系统调节成本。比如中长期的偏差考核,现货市场投运以后中长期市场要照付不议,从而体现出偏差的价值。将来,市场可创新中长期市场的容量备用等辅助服务新品种,让新能源参与合理分摊,体现其安全责任。

第四个是关于协调。当新能源入市以后,有优发优购部分、保量保价部分、绿电部分,以上均为具有优先权的合同,自主签署合同结算时谁为谁兜底、谁先出清结算等,问题极为复杂,而且每个地区是否存在现货市场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这将是未来市场设计难度最大的“压轴题”,需要全行业共同研究解决。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即连续运营。中长期市场缩短周期,让标准化的电力商品、买卖双方连续买卖,借鉴股票证券市场交易机制,每日开市关市,由市场主体自行调节偏差,这甚至可成为“包治百病”的缓冲器。省间、省内市场时段价格不协调,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不协调,火电和新能源、绿电和其他交易品种不协调,相当一部分产生的偏差风险都可以通过连续运营来起到缓冲的作用。

韩放:电力中长期市场是我国起步较早、相对成熟的市场。我国在中长期市场建设和运行方面开展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挑战?

李竹:总体而言,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去年我国的中长期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第一个字是“稳”。首先从数据可以看出来,去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市场化交易电量是4.13万亿千瓦时,其中中长期交易电量达到4.07万亿千瓦时,占比达到98.7%。省间交易电量是1.3万亿千瓦时,中长期电量占到97.5%以上。中长期合同的履约率在省间交易市场和省内交易市场都超过96%,由于中长期市场的量足价稳,这些对我们去年的能源保供和价格稳定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使得我国在去年整个国际能源市场动荡时期,整体能源供应和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第二字是“活”。在稳的基础上,去年北京交易中心和各省交易中心共同推动省间省内中长期交易的连续运营工作,主要就是面向供需急剧变化,基于新能源长周期的预测难度比较大的特点,把原来固定的年、月中长期交易向更短周期延伸。刚开始是向月内甚至向这样更短的周期提升,尽可能给市场主体更多的交易机会调整自己的仓位。另外,我们把原来电量的中长期交易分解到了时段,包括峰、谷、平、尖24个时段,更好地体现了电能量在不同时间的价值。去年,我们在省间已经实现中长期交易按照工作日的连续开设,去年组织省间交易达到1450笔,相比前年同期增加600笔,省内国家电网经营范围27个省有20个省已经实现月内常态化开市,6个省实现按旬定期开市,5个省实现按周定期开市,还有4个省即山西、山东、江西、甘肃实现了按工作日的连续开市,很好地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第三字是“新”。最近欧洲刚发布了市场化改革的草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新型电力系统或者说新能源高占比下,包括一次能源供应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了中长期合同或者差价合约的重要性。我们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用中长期交易的合同手段保证市场的稳定、保证电源投资的有效回收。去年,我们和各省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了众多探索,包括在省间开展全网优化研究、推出绿电、绿证交易,研究如何让储能、需求侧分散资源等新市场主体入市等。

韩放:参考国外成熟电力市场体系,电力期货交易重要且不可或缺。随着现货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在逐步放开,电力期货规避风险的功能更加凸显。关于电力期货市场建设,我国有什么样的路径和目标?

陈锐刚:广州期货交易所是电力行业的“新兵”,2021年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从设立之初就定位于三个服务:服务绿色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其中绿色发展是最大、最有特色的一个板块。证监会批复我们首批16个品种规划,其中8个品种都与绿色发展相关,包括碳和电。碳和电作为战略品种,首先要做好合约设计和系统技术上的准备,从而确保可以随时上市。

电力行业专业性极强。截至目前,电力合约的开发基本上已经完成。仅从合约设计来讲,我们跟国外的合约设计大同小异,但是也在基荷、峰荷、非峰荷的选择和组合上做了一些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合约设计处理。但是,这并不是跟国外合约设计最大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交易所的性质国内和国外是不一样的。广东期货交易所是中国证监会领导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所,任何一个上市的期货品种在合约设计上是不以追求交易量为目的,与其他电力行业市场建设者一样,我们合约设计的目标是服务电力市场化改革。

第二,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在合约设计上,中国期货市场有全球最严格的风控制度。我国期货市场现在是“五位一体”,除了期货交易所外还有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各地派出机构、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期货业协会。通过上述完整体系,我们能够监控到每个交易主体的每笔交易行为,甚至不同交易者之间的交易行为的关联性。我们有手段也有意愿可以保证整个期货市场交易不会过热,也不会发生操纵市场的行为。

韩放: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国中央层面的重要部署,数据服务也是电力市场建设非常重要的支撑部分。关于数字化转型对电力市场建设的支持,您有哪些思考和探索?

章羽: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很“火”,与市场建设结合,我国从出台政策到有交易规则,每一笔交易的落地都离不开交易平台。甚至当交易平台跟交易规则存在细微差别时,也会以交易平台为准,可想而知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对市场建设的责任和作用都是极大的。相比基建投资,市场机制是性价比最高、成本最低的调节能力建设选项。与打车平台相似,数字技术也能针对当前越来越分散的新能源资产,以低成本提供调节能力。此外,新能源入市、储能、电源灵活性的改造、负荷侧的柔性改造,都离不开市场机制的支撑。换言之,数字化的市场建设也是上述灵活性资源投资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韩放:下一步电力市场路在何方,请各位嘉宾结合自身的工作和思考分享市场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王德林:第一,统筹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好多层次各类市场的关系,包括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输电权市场,这些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好能够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另外,省间与省内不同层面的市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第二,统筹市场与安全保供转型的关系。安全是前提,市场建设运行应该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保供是责任,通过市场机制提升电力保供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平衡缺口。转型是目标,完善市场体系、助力能源转型,利用市场机制激发源网荷储各类资源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疏导系统调节成本。

第三,深化市场建设关键问题研究。比如新能源如何参与市场,新兴市场主体如何参与市场,风光水火储如何实现联营等。另外,对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的外送,它的市场模式设计的创新也值得研究。

庞晓晋:一是解决新能源消纳与市场机制衔接问题,核心在于如何充分体现新能源的绿色价值;二是辅助服务制度的完善,最终目的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持续的供应;三是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促进能源保供的工作,主要是两点:供热机组在为民生供热的基础上再参与市场会碰到很多困难,还有为实现火电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容量备用制度应尽早提上议程。

刘敦楠:第一,对新能源体系的预测将越来越难,它会把大量确定性的系统变成随机性更强的系统。过去根据确定性的调度开展确定性的计划和平衡,支撑高比例火电的确定性系统的现货市场的竞价机制已不可持续,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随机系统、概率调度、零边际成本、高安全成本和绿色成本的体系下,竞价机理亟待高校和从业者共同努力厘清。

第二,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体系是多维的。过去电力系统是安全约束下的经济调度,将来是安全、绿色、经济以及更多重目标下的优化,要把价值从批发市场传导到各类零售新型用户,这也是重要的一环。

第三,建立标准化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各地市场差异性较大,即便如此也有一些相同或共通之处,需要我们梳理、标准化之,从而反馈指导各省(区)的市场建设。

李竹:第一,未来市场建设要更加注重系统性,现在已经过了靠单兵突进取得红利的时期,越是往后走,越需要不同的市场品种要协同,更重要的是市场和政策的协同。第二,未来市场运营要更加注重精细化,市场运营机构要更加精益地组织交易,为市场主体提供更细致服务,为市场主体更好地参与市场提供条件。市场主体也需要更加精益地研究市场特性,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益等。第三,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市场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新型电力系统强调灵活性。电力市场未来也是一个更加柔性、兼容、灵活的体系,能够兼容各种不同的发电主体,乃至未来需求侧的各种主体,是一个非常开放、欣欣向荣,能够实现资源最大化的优化配置的市场。

陈锐刚:第一,呼吁尽快推动电力期货上市。但要注意,期货市场跟中远期市场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构建多层次的电力市场体系,满足产业客户多层次的风险管理需求,是行业的“刚需”。

第二,期货交易所的出发点与行业一致,着力促进电力市场改革,我们也希望能够尽早参与到现货市场和现货行业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然后从期货市场的发展角度共同促进相关现货市场的完善。

第三,加强期货和现货之间的沟通。因为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我们常说期货市场是“体温计”,它可以通过价格反映现货市场的供需,能够更早地让大家意识到从产业、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来平衡供需。

章羽:第一,新能源配储能闲置率太高,也没有经济补偿机制。建议展开更多尝试,例如让储能在功率偏差考核、弃风限电等环节发挥更多作用。

第二,我国光伏约一半是屋顶光伏,但零售市场的建设和电价传导远远落后于批发市场的建设。零售市场的建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第三,市场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工作已非常友好,但未来希望能够向市场主体开放信息接口,这从技术上也完全可行。

第四,电力市场要进一步“走出去”和“引进来”,扩大“圈子”,跟碳、绿色金融、ESG等所有交易品种真正有效衔接起来。(本文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阅)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年04期,作者系本刊记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价查看更多>电力中长期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