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告正文

【超级干货】报考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必备!速看→

2023-06-15 09:5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高校武汉大学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正值2023年高考,北极星电力网作为行业作为电力行业垂直媒体,为大家准备了知名电力高校报考系列,包含高校校史、地位,王牌专业等全面介绍,供大家了解收藏。

相关阅读:

【超级干货】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必备!速看→

【超级干货】报考清华大学电机系必备!速看→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北极星电力网梳理了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简介、历史沿革、师资力量、现任领导、组织机构以及科研团队,以飨读者,整理如下:

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学院前身为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的电力工程系,1964年更名为三系,1977年复命名为电力工程系。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1975年从三系分离部分专业组建电厂热自系,1997年更名为自动控制系,2000年更名为武汉大学自动化系。2018年9月,自动化系整体转入电气工程学院,学院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建设与运营、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2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自动化、储能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学院建设有“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包括电力系统研究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与电机研究所)、储能与新能源系、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创新与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在岗教职工184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57人,讲师23人。学院有双聘院士5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80%的在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另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每年大约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200名,本科生300余名。

学院围绕武汉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战略,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把握电气工程学科前沿方向,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学院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电磁装备多物理场分析、输变电装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电网安全风险评估与运行维护、电网广域安全与大规模风力发电接入、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电网FACTS和磁控技术、核电机组仿真与接入技术、发电控制技术、智能管控技术等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项,其中基金重大项目1项,基金重点项目2项。承担“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承担其它科研项目1000多项、总经费4.5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2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出版教材和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SCI检索论文400余篇,EI检索论文90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0余项,100多项科研成果被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一大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学院先后主办或承办了电力与能源工程国际会议(APPEEC)、IEEE电力工程与自动化学术会议(PEA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工学科青年学者学科前沿研讨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武汉大学电力樱花论坛等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2007年开始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至今已有212名同学参加了此项目赴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学院还与爱尔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多所国际著名高校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与日本上智大学签署了学生交流协议。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签署了科研合作协议。

八十多年来,学院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各层次毕业生30000余名,他们大都成为电力行业技术骨干、领导者、实业家或成为高校及科研院所学术带头人,包括有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张孝祥院士,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欧阳予院士,我国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和遥测系统的开拓者之一俞大光院士,以及我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潘垣院士等。

历史沿革

1934

武汉大学设立电机工程系

1952

武汉大学设立水利学院

1954

整合国内高校相关学科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1959

原武汉水利学院增设电力工程系并更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75

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设立电厂热自系

1997

电厂热自系更名为自动控制系

2000

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四校合并组建新武汉大学,并在上述学科基础上设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动力与机械学院自动化系

2018

9月,自动化系划转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组建为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84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57人,讲师23人。其中双聘院士5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80%的在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另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每年大约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200名,本科生300余名。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1.png

科研团队

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研究中心

新型电力系统可靠性提升技术与智能装备

绝缘与计算高电压科研团队

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课题组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防护及智能装备

相关阅读:

【超级干货】报考华北电力大学必备!速看→

【超级干货】报考清华大学电机系必备!速看→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高校查看更多>武汉大学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