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报道正文

海上风电“大”时代要练好“慢”功夫

2023-07-10 16:51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邱燕超关键词:海上风电大兆瓦风机风电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平潭完成吊装,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装备制造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海上风电“跑步”入场大风机时代,对行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火热的海上风电“蓝海”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迎接平价、凸显价值?

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记者注意到,呼吁行业理性发展的声音渐强,在海上风电“大”时代还要练好“慢”功夫。

坚持长期主义做“大”更要做强

技术创新助推海上风机进入“大”时代。

看向国际,14~15兆瓦风机在欧洲逐步成为主流机型,深远海布局、机组大型化已是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趋势。

着眼国内,16兆瓦机组吊装完成,18兆瓦海上机型陆续推出,我国海上风电布局也从近浅海逐步向深远海挺进,在关键技术、制造能力、应用领域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3》报告显示,到202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05万千瓦,占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做“大”的进程中,何以做强?

第八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提高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与会各方讨论的焦点议题之一。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呼吁要理性看待海上风电进入“大”时代。“大兆瓦、深远海对海上风机的可靠性要求更加严苛,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坚持‘长期主义’。”田庆军认为,整机商要加强基础研究、用技术创新解决成本、性能、质量的不可能三角,开发商要充分考虑风电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给技术创新更多的验证时间。

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锋认为,目前很多大型机组的样机处于测试过程中,未来的产品稳定和可靠性非常值得行业关注。通过推出新机型来降本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产业链配套和未来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采访中提出建议,希望国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联动机制,协作进行整体规划,加快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管理政策,为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不是机组大型化的难题,目前整机技术已趋于成熟。海上风电还需要长期稳定的市场来支持。”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总监张海亚认为。

在第八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向海而兴:海上风电发展之路”论坛对话中,多名行业专家一致认为,做好风电行业不能只图速度,海上风电发展需坚持长期主义,整个行业的心态应慢下来。

迎接平价时代降本、提质、增效一个都不能少

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风电并网电价要实现与火电齐平。

规模化开发是加快平价上网的现实途径。自 2021年底,国内多个海上风电项目迎来集中并网,基地化发展已让项目单位千瓦的造价成本显著下降。同时,在风电机组大型化的优势助推下,海上风电降本增效实现加速度。

“海上风电经过20年发展,越来越高效的产业链协同,有效降低了海上风电开发成本。”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电力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毕亚雄认为,降低海上风电建设运营成本,将会促进海上风电高速发展。

“优化开发,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造价,规范竞争秩序,这一切还需全产业链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钟俊表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风电机组国产化率基本达到100%,造价下降后将带来更强的竞争优势。

当前,海上风电降本增效浪潮愈演愈烈,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风电机组在经济性、技术先进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在单位千瓦成本激烈竞争的压迫下,如何在保持性能和质量的同时确保低成本优势?

机组研发水平、整机产品迭代是实现海上风电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维度。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大容量机组一体化设计等,有效促进了海上风电降本提质。

“系统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供应链竞争力是真正驱动风电机组设计最优的关键要素。”远景能源首席技术官李磊博士认为,当前竞争环境下实现性能、质量、成本的综合最优,需要提升对各个部件的核心技术洞察力,掌握设计、模型仿真、测试等各个环节并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同时,需要在基础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深入研究并形成突破。

风电建设运营与管理、风电试验场及产业基地建设,是风电降本增效的另一维度。全方位着眼规划,更有益于海上风电产业良性发展。

“海上风电降本增效不应只关注提高发电量或前期投资,而应从风电机组设计、优化、施工、运维,对风电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考核,推进全方位的工作。”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上事业部副总经理黄轩表示。

多家风机制造企业代表一致表示,作为海上风电整机厂家,不应只考虑降本增效,更应关注提质增效。从开发企业角度来看,在质量管理体系上,海上风电产业链条化流程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抢占市场,忽略任何环节的质量问题都将得不偿失。降本增效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行业稳步推进。

海上风电+产业融合 提供绿电消纳新思路

作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风电+牧场”“风电+氢能”“风电+储能”“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风电+乡村振兴”等综合能源融合发展在推动地区能源低碳转型中意义重大。

中国海上风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正在迎来产业模式的关键转折期。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如何实现海洋综合能源的融合发展,正成为海上风电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

“近海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已全面低于燃煤电价,‘海上风电+’成为开发新趋势。”田庆军表示,绿电消纳能力决定着新能源开发的规模和进度。

“促进海上风电发展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做好协同,推动立体融合开发,包括在深远海布局尝试风电制氢、海洋牧场等。”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叶凡说。

据了解,海上风电与海洋养殖的融合模式目前已从试点步入规模化建设阶段,“风电+海上牧场”颇受关注。“人工鱼礁效应,创造了藻类和底栖生物栖息地,吸引了新的鱼类和更多的哺乳动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迎陆认为,海风电场对海洋生物具有积极作用。

海上风电产业融合需要开辟新视野。金风科技董事长助理兼市场总监侯玉菡谈道,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领域,需要全面协同、融合发展,为海上风电找到更多的市场和应用场景。

从唐山的绿氢冶炼、氢燃料重卡替代,到海南的零碳生物合成等新兴业态,都给海上风电消纳提供了新思路。记者了解到,以唐山为代表的沿海城市,正通过建立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零碳园区,因地制宜与当地产业结合,有望以绿色电力撬动绿色工业革命、带动全产业逐步脱碳,成为零碳新工业体系的新引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大兆瓦风机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