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25-05-06 10:02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周小彦关键词:运达股份1800V高压风电机组大兆瓦风机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在广袤无垠的戈壁上,呼啸的狂风裹挟着沙尘奔涌而来,一台风电机组却在此刻格外引人注目。近日,全球首台1800V高压风电机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稳稳伫立,将风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电。这台1800V高压风电机组的并网,不仅标志着中国风电企业在高压技术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更是成功掌握了“定义权”,由运达股份引领的风电“高压高效”新秩序正徐徐展开。
大兆瓦时代下的电气系统升级之困与破局之路
当下,全球风电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大型化迈进,陆上机组朝着10MW+、海上机型向着15MW+的目标快速迭代。CWEA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6046kW,同比增长8.1%。其中,10MW及以上的海上风电机组占比更是从2022年的12.1%跃升至58%,已然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
但风电机组大型化的浪潮在带来强劲发电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电流激增导致的线缆损耗也随之大幅上升,运维成本更是不断承压,电气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性能与经济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压跃升无疑成为了破局的关键与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放眼全球,风电产业对高压技术升级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无数风电企业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早在2020年前后,行业内就掀起了高压技术研发的热潮,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始终难以跨越工程化落地的门槛。
而运达股份凭借其在1140V、中压双馈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强大实力,在这场激烈的技术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实现1800V高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做到这一点的风电整机商,为行业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依托从1140V到中压双馈的技术阶梯式突破,运达已构建起覆盖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护城河。在2300V-IGBT、耐高压绝缘材料等曾经“卡脖子”的关键环节,运达股份实现了100%国产化,将1800V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时间大幅压缩为同行的一半。正如业内专家所言:“1800V技术不仅是一道重要的技术分水岭,更是重塑风电经济性的关键战略支点。”
1800V技术:多维创新重构行业价值
·电压跃升带来工程效率飞跃
在传统的电气系统和工程安装过程中,线缆数量繁多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线缆数量越多,工程电装的复杂程度就呈指数级增长,而且线缆电装耗时在整个工程中占比超过10%,工程友好性和可靠性也成为了阻碍项目快速并网的“拦路虎”。
运达股份的1800V技术凭借电压等级的显著提升,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线缆截面积减少了30%,这直接使得工程电装的施工难度大幅降低,工时也相应缩短。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风电产业迈向经济性、工程更友好的关键一步,以 10MW 陆上风电机组为例,该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装效率更是提升了 20%。
·线路损耗降低助力绿电产能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运达股份1800V技术的优势同样显著。以张北风场10.X-1800V机型的实测数据为例,该机型凭借更低的损耗实现了更高的转换效率,年发电量提升约1%。
这1%的提升,对于风电场而言,这意味着每年能够输出更多的清洁电力,可为缓解能源压力、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也让风电产业朝着“高产出、低能耗”的目标加速迈进。
·可靠性升级为超大型机组保驾护航
超大型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扭缆过载、转子过热等问题一直是行业难以攻克的顽疾。运达股份的新一代1800V解决方案,通过多维度的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
从运用多物理场仿真技术进行散热优化,到革新电机转子结构;从开展大电流万次疲劳测试,到升级变流核心模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为超大型机组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实测结果显示,即使在极限工况下,该10MW机组依然能够保持“零宕机”,其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全产业链自主化铸就标准“定义者”
早期的690V双馈机组,到1140V技术的突破,再到如今成功实现转子1800V的系统升级,运达股份在风电“高压高效”技术的研发迭代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了从“突围者”到标准“定义者”的华丽转身,持续为市场拓展技术更成熟、性能更可控、性价比更优的边界。
自2018年起,运达股份就以前瞻性的眼光,在全球率先提出风电机组1140V电压等级,并开发了一系列专用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不仅在国内成为主流,还广受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国际市场的赞誉。从1140V到1800V,运达股份完成了关键的“三级跳”,成功打通了1800V技术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核心部件供应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运达股份建立了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保障体系,为1800V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近年来,运达股份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主持制定了多项风电机组电气技术领域的行业标准,将自身在风电电气系统高压化领域的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业界。同时,运达股份将1800V电气系统推向“两海”市场,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此次1800V风电机组的成功并网满发,深刻地折射出中国风电产业的进阶逻辑——从最初的国产替代,逐步走向全球引领;从艰难的技术突围,发展到如今的标准输出。正如运达股份一直以来的技术追求:“我们的目标不是追赶规则,而是成为规则的引领者。”相信在运达股份的引领下,中国风电产业将在“高压高效”的新秩序中,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在《供应端数据报告》中揭晓了2024年风电机组交付数量榜单。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共安装风电机组23098台,其中十大主力机型以4881台的交付量占据了全球市场21%的份额。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全球风电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凸显了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性在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24
1、总投资5.59亿元!广西一风电项目开工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旧州风电场项目开工仪式在旧州镇央白村平维屯举行。旧州风电项目将安装15台单机容量为67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5MW,并配套新建1座220kV升压站,升压站变压器容量为150MVA,总投资达5.59亿元。2、1000MW!东方电气斩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22日,运达股份总经理程晨光率队赴湖北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交流,并与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总裁黄锋开展座谈。双方围绕电芯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全球市场拓展等议题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代德明表示,运达股份作为全球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其智慧储能系统
5月22日,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晨光一行到访楚能新能源全球总部。双方围绕电池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全球市场拓展等议题,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总裁黄锋陪同参观交流。程晨光实地参观了楚能智能化电池生产线、研发测试中心及储能产品展示区,详细了解楚能
2025年5月16日,里斯本: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年度《供应侧数据报告》,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共安装了127GW的风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GWEC市场情报团队数据显示,尽管宏观经济压力加剧、大宗商品和资本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持续受扰,29家风机制造商去年仍安装了23,098台风机。虽然2024
1、1300MW!中石油某海上风电项目启动近日,中国石油某海上风电项目第一阶段前期技术咨询及专题报告编制招标。公告显示,本项目为中石油某海上风电项目,项目位于南方某海域,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300MW,包含89台14MW及以上风机,海上升压站、陆上集控中心等工程。2、华电1400MW风机采购开标!这几家整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广州发展凉山冕宁4.8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风机及塔筒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运达股份预中标,投标报价12075万元。项目名称:广发新能源凉山冕宁48MW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地点:冕宁县彝海镇、大桥镇境内建设单位:冕宁县穗发新能源有限公司采购内容:单机容量5MW风力发电机组8台、单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中国电建华东院机电院马山林圩风电场项目EPC总承包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公示。根据公示,该项目中标人为运达股份。据了解,马山林圩风电场位于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工程拟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200MW,配套建设箱
5月12日,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在京与运达股份董事长陈棋、总经理程晨光举行会晤,双方就深化中巴新能源全产业链合作、技术创新及产业融合等议题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次会见恰逢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为双边合作注入新动能,标志着中巴绿色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
1、拆除26台风机!湖北能源129MW风电改造项目中标公示4月30日,中国电建贵阳院湖北能源齐岳山风电场一期改造EPC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金风科技预中标。湖北利川齐岳山风电场工程,原装机容量为49.3MW,安装58台歌美飒G58-850型风力发电机组,投运达14年。原址安装16台5.6MW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曾经在中国市场有过布局的德国风电整机巨头Nordex,正计划重返中国市场。Nordex的回归,会给竞争激烈的中国风电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回顾Nordex的发展历程,其在全球风电市场曾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Nordex集团在德国境内的新签订单量增加了36%,从2022年的1.1G
近日,中国电建华东院所属华东新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叶片净空自适应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在安徽亳州顺利实现样机安装、调试与并网,标志着华东院格构塔产品研制落地取得了里程碑进展,为大兆瓦机组高塔架时代提供新思路。此次并网的格构塔样机,轮毂高度150米,搭载单机容量5.6兆瓦、叶轮直径
近日,三一重能国内首台采用叶片净空自适应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简称“格构塔”)的风电机组正式并网,为大兆瓦机组高塔筒时代提供新思路。此次采用的新型格构塔搭载三一重能SI-20056型号风电机组,单机容量5.6MW,叶轮直径200米,应用于阳光能源安徽涡阳风电项目。塔架总高度147.1米,由中电建
我国的风电产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围绕叶片长度的“军备竞赛”。近年来,风电叶片长度不断突破纪录,百米级的叶片不断更新迭代,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叶片长度不断刷新2024年1月,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成功下线,刷新当时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2024年9月,
风电”出海”订单火热,在此背景下,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又会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出口新机遇?3月23-24日,央视《天下财经》栏目与《人民日报》接连聚焦三一重能,报道企业在风电装备智能制造、提速出海方面的最新动向。央视财经:风电出海加速“扬帆”在北京一家风电整机制造车间里,16条
3月13日,2025年度广东水电二局集团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集中采购(第二批)中标候选人公示,规模共计500MW,运达股份预中标。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布尔津县风电项目(三期50万千瓦)项目规模:500MW招标范围:总容量为500MW,单机容量为10MW,机组数50台,技术先进、包装完整的成套并网型风机机组及
汪令祥:步履不停,守正创新,拥抱风电上升周期汪令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风能事业部总裁回望一年征途,中国风电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大功率化推进下蓬勃发展,逐步跳出降价怪圈,回归本质。展望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理性竞争,紧随大兆瓦主旋律随着风电市场的快
3月11日,《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2025年第24批招标国家电投大连市花园口II海上风电项目海上升压站建造工程中标结果公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投标报价为7702.7499万元。国家电投大连市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位于花园口南侧海域,黄海海域长山列岛和石城岛之间。风电场
2月25日,新疆吐鲁番——随着最后一台风机叶轮与机舱精准对接,广东能源集团新疆托克逊100万千瓦(一期5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部吊装。该项目不仅是新疆当前已建设的、最大规模采用10MW陆上风电机组的标杆工程,更以“交付周期不足3个月”的亮眼数据,刷新了当地陆上大兆瓦风电项目建设的效率纪录。
胡吉春:创新引领,绿色赋能胡吉春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2024年,全球风电行业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持续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迭代压力。对于南高齿而言,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坚守与突破共进的关键之年。南高齿秉持对产品创新的执着追求、对高质量的坚守不渝以及对绿色低
2月3日,总投资20亿元的振江风电二期项目在海门港新区开工。振江风电项目二期由江苏振江海风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约386亩,聚焦海上大兆瓦风电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主要产品包括海上20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转子、风电塔筒、钢管桩、导管架及漂浮式平台等全链条产品。其一期项目总投资7亿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