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企业能源数字化的四点感悟

2023-07-12 15:24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关键词: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在某数字化节能联盟的年会上做了一个演讲,主题为《企业能源数字化的案例与感悟》。

(来源: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其中对企业能源数字化与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做了四方面的总结,与各位读者分享如下:

一、数字化能源管理,不等于弱电智能工程

1.png

在实际落地中,大量的能源数字化被操作成“弱电智能化工程”,甲方认为不过是“装个表、拉根线、安装一套软件”的事情,和智能停车场、视频监控一样。

这种操作模式,对能源数字化的实际落地,伤害极大。

(一)投标模式严重制约了数字化的持续发展

1、招标书一般语焉不详,套用弱电工程的一些内容需求;

2、投标方喜欢尽量做大项目规模,因为能源数字化在工程总造价中占比很小,即使做大一点也不太看不出来;

3、在项目验收时,有个漂亮大屏就觉得数字化落地了,真正的能源数字化验收不应该是走过场的,这与项目的交付模式和交付内容密切相关;

4、投标方中标后,又喜欢控制成本降低技术水平,实际新建项目中甚至出现采用机械表的案例—反正本项目甲方要求能够本地计量就行。

(二)弱电工程的实施模式也不适合能源数字化

能源数字化本质类似ERP落地,需要从诊断、咨询、方案、交付、后评估、再迭代进步。

在交付这个环节,不仅仅是采集通信设备的安装,还包括了大量的数据工程和咨询实施的过程,比如现场诊断、信息搜集、关系梳理、台帐建档、管理流程设计、管理指标确定、定制界面开发等。

现在的工程项目实施方,缺乏能源管理的咨询经验和团队,导致能源数字化缺乏咨询交付过程,更多的是安装调试交付,后期的系统自然是用不起来的。

(三)不关注运营期的价值闭环

工程项目的里程碑节点是验收,验收完毕就收90%的工程款。至于数字化系统用的好不好,投运以后的数字设备运维和数据维护工作,以及真正产生价值的系统使用过程交互,反而不在项目方的视野里。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设备商做不好数字化系统的原因——他们的代理商和渠道,大多数是工程销售,与运营期天然绝缘,根本得不到系统在使用中的反馈,也无法理解使用方的需求。

二、能源数字化是IT和OT的深度融合

2.png

能源数字化是给人用的,而不是给人看的。

什么样的人用到能源数字化,用到什么深度,产生多大价值,能否持续反馈和迭代价值,决定了能源数字化能走多远、多深、多广。

能源数字化包括设备的数字化,比如负荷设备、电气设备、计量设备等的数字化和连接。

但是目前能源数字化对“人”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这与ERP系统“自顶向下”咨询和落地,专注对企业里的“人”-“流程”-“体系”的建模和数字化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缺少了对各级使用者的需求分析,所以目前大多数能源数字化平台只停留在“监测-采集-展示”的层面,并未与实际运营流程融合。

从能源运营管理的实践来看,围绕着“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低碳”这三大主题,各类企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很多企业迫切需要构建能源管理体系,并获得能源数字化的支撑。

同时,这三大主题不是一次性的实现,而是不断延展,不断交叉,不断产生新的价值需求,需要能源数字化的开发、产品、咨询、销售、交付各个环节不断协同迭代,走出工程项目销售模式。

三、管理模型的缺失,是最大的制约

3.png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财务管理模型的ERP是什么样子,每个开发商,企业的每个部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形成财务单据,财务数据和财务记录,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企业运营层面看不到实际的、全局的运营情况:比如企业的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企业债务数据、企业现金流这些整体信息。

这些全局的指标信息,都需要一个清晰、完整、多维度的财务管理模型去支持,而不是每个部门自己填了数据就能展示出来的。

能源管理数字化,之所以停留在采集-展示的层面,最核心的制约是缺乏一套能源管理的会计准则,以及与之匹配的能源管理数字化模型。

这套模型的难度在于,需要以企业能源管理的视角,在设备、人员、组织、空间、成本、工艺、时间各个维度上,进行统一抽象、并且对象化为“多对多”的信息模型关系。

虽然在发电和电网环节,IEC有面向企业运营管理的,统一的信息模型标准,各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裁剪和修改,比如国家电网的SG-CIM模型,是与国网公司SG-ERP匹配的信息模型标准。

但是目前在负荷侧,用能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信息模型标准是缺失的,因为太非标了,建筑和工业完全不同;即使是建筑,公共建筑和商业综合体,可能在管理标准、数据需求方面也天差地别。

所以能源数字化真正要走到IT和OT结合,也就是数字化和运营管理深度融合的阶段,在工程实际中必须建立这套信息模型标准,去适配各种管理场景。

这里就牵扯出更深层的问题,财务管理模型的统一化,是企业运营的客观需求,但是企业对能源运营管理,并非刚需。

四、能源数字化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

4.png

能源数字化的市场与客户现状,导致了工程投标模式盛行,为了生存,更倾向于采用一锤子买卖,做大项目规模,靠卖硬件盈利而软件不挣钱,软件得不到重视,导致甲方不愿意为软件付费,更不会关心软件使用,导致大家更关注项目型投标。

如此形成了负反馈的循环。

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能源数字化高度内卷,玩家大多都是做弱电工程的,制约了能源数字化的实际落地。

另外一方面,中国许多行业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重建设、轻运营”的思维盛行,能源管理作为企业辅助业务部门,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企业能源运营水平低下,对能源数字化的需求流于“装表-绚烂大屏”形式。

所以能源数字化企业找不到健康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而在电力市场化、双碳的两大趋势下,特别是光储充的新能源资产的大量布局,如何协调好新能源投资方、售电公司、电网公司、业主、物业、租户(实际负荷使用者)各方的利益关系,很多企业原有的粗放能源管理模式,简单的电价电费结算方式,很难适应“关系复杂、技术复杂、交易复杂”的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格局。

我们认为,未来可能逐步出现的,以能源使用价值为导向的,专业独立的能源运营和能源服务公司,将成为能源数字化最主要的客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数字化支持。

所以这也是能源数字化未来真正的意义所在——IT和OT融合的数字化系统,支持用户能源系统的专业运营服务。

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期待共同进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数字化查看更多>智能化查看更多>绿色低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