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专栏1 “一心四带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一心:七里海湿地生态核,该区域主要为七里海湿地,重点实施芦苇修复、鸟类保护、生态链修复等工程。
四带:龙凤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蓟运河、还乡新河流生态带,重点加强沿河生态建设、滨水地区生态化治理,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实现水清、岸绿、安全、宜人。
多点:片林、湿地、公园等生态节点,重点强化对湿地、林地、城市绿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建设。
2.严管重要生态空间
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加强保护与管理。严守七里海湿地、潮白新河、永定新河、蓟运河河滨岸带等生态空间,加强保护与管理,严禁开发建设挤占生态空间。编制实施自然保护地规划,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确保重要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其中,按照宁河区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性成果提出的,严格落实市级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至2035年规模保持在269.34平方公里以上,占全区总面积的20.75%。
严格落实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管控要求。严格控制项目开发建设活动,除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民生保障工程、营造人可接近的环境景观和绿道等附属设施外,禁止一切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
加强生态保护监督管理。按照全市部署,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调查和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时发现、移交、查处各类生态破坏问题并监督保护修复情况。加大对挤占生态空间和损害重要生态系统行为的惩处力度,专项督察生态破坏问题集中区域,对违反生态保护管控要求、造成重大生态破坏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充分发挥河湖岸线综合功能,加大岸线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3.永续保护七里海湿地
完善顶层设计。适时启动《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调整,每年谋划一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
加快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实施七里海缓冲区生态修复工程、视频监控监测中心及系统建设工程。加快解决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存蓄、盘活河流水源及汛期入境水,努力争取潮白新河等河道上游来水,保障七里海湿地生态用水,每年实施七里海生态补水0.8亿立方米,提升七里海湿地调蓄能力。2025年,全面完成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2035年,将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建设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典范。
专栏2 七里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七里海缓冲区生态修复工程。对缓冲区实施水系连通、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同步实施监控监测、管理用房、巡护道路、标志标牌及配电线路等配套工程。在实验区内建设人工湿地5平方公里,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分别实施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原生湿地恢复等工程。
七里海湿地视频监控监测中心及系统建设工程。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面积87.12平方公里范围内,架设视频监控摄像头,铺设视频传输线路(光缆),购置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同时建立视频监控监测中心系统及相关配套设备等。
强化湿地智慧监管。实施国家林改资金支持的生态多样性监测项目,建设集水环境、空气质量、野生动植物情况等多项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和安全防火、巡查巡护等重要内容为一体的监测监控平台,形成七里海湿地大数据监控中心,实现湿地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全覆盖。
逐步理顺执法体制机制。适时整合七里海管委会现有巡护巡查队伍,引入实力强、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全面加强巡查巡护及安全生产水平;整合农业、林政、水务执法资源,与公安部门及周边镇组织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实现高效执法;主动对接市相关部门,逐步解决管理人员不足、执法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强化七里海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健全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市级财政资金,通过发放政府债券、包装PPP项目等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4.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构建“一廊两带两片区”的空间格局。一廊是与上位规划对应的古海岸湿地廊道,两带为区段内沿永定新河和金钟河布局的生态带,两片区即为三级管控区内的海航建设片区以及位于永久生态保护区内的金钟河湿地片区。打通古海岸与湿地生态廊道,连接至七里海湿地,融入区域生态空间格局。
加大重大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实施力度。持续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永定新河沿河生态景观修复工程、金钟河湿地片区水源调蓄工程、加强海航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口袋公园、斑块绿地、绿带网络、景观河道等形成多层次生态开放空间。到2035年,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形成宁河生态屏障区段“水网连通、水清岸绿”的水生态格局。实施绿色屏障三期工程建设,结合现状水面绿化种植、道路铺装、园林景观建设及泵站提升等,以“生态之冠”打造宁河的绿色名片。结合七里海湿地形成地域生态循环系统,恢复“大水、大绿、成林、成片”的景观特色,到2035年,蓝绿空间面积占比达到84%,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4.3%,永定新河、金钟河两条主要河流基本达到Ⅳ类标准,将宁河区段规划打造成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北部门户。
5.加大造林绿化力度
实施造林绿化及提升工程。深挖造林绿化潜力,见缝插针。实施绿色生态屏障、滨玉路两侧造林绿化工程。结合七里海湿地缓冲区生态修复,在七里海湿地缓冲区范围内开展环海林带建设。持续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以滨保高速、津宁高速、塘承高速、津蓟高速等为重点加大绿化提升。加强对现有林地管护,提高林分质量,确保保存率和覆盖率。到2025年,林草覆盖率达到18%以上,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要求。2035年,林草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6.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
摸清生物多样性底数。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评估和监测等相关工作。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要求,开展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的调查并加强保护,确保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不降低。
加强鸟类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七里海湿地候鸟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合理调控水位,为候鸟营造良好栖息环境。加强巡查监测,禁止无关人员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观鸟拍鸟。加强巡护执法,严格落实区月查、乡镇(街)周查、村日查、业务主管部门经常查的四级巡查搜查机制,压实野生动物巡查巡护工作网格化责任,提升乡镇、村街基层巡护能力,实现巡查巡护全覆盖。充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提升执法能力,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规范化管理。适时成立野生动物救助站,提升野生动物救助能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保持100%。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大农田生态系统、渔业水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空间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监督管理。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工作。防止林业有害生物侵害,及时跟踪分析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和防治效果。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水平,适时发布病虫情预测预警和除治提示,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做好以美国白蛾和春尺蠖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加强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协同防控。
加大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介和微博、微信及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大力传播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知识和理念,特别是对候鸟重要栖息地周边地区和渔户、农户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加强宣传鸟类保护的知识和理念,树立保护鸟类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公益组织、民间团体和志愿者保护鸟类作用,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社会监督员沟通机制,努力开创“政府全面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全民共同保护”的新局面。
加强与飞地单位联防联控。严格落实《京津冀鸟类等野生动物联合保护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全面加强与清河农场等飞地单位联防联控,分片巡护值守相关工作,相互通报鸟类等野生动物迁徙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影响鸟类等野生动物安全的隐患问题,畅通办案协作渠道,定期开展跨区域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打破跨区域壁垒,形成强大的合力打击高压态势。
(二)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区
1.强化资源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1)加快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
全面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完成天津市下达任务,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到2035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明显提升。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禁止新建燃煤自备机组、燃煤锅炉及工业炉窑,严格控制新增耗煤项目,不再审批新增用煤指标,对确需建设的耗煤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煤炭减量替代。完成玖龙纸业自备燃煤机组改燃关停,鼓励增加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燃料的比例,鼓励新天钢联合特钢探索应用氢冶金技术,减少煤炭消耗。完成天津市下达的“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十五五”“十六五”煤炭消费进一步下降。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建设多元化供气体系。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广“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光伏发电模式,盘活永定新河沿岸不能实现绿化的盐碱地等低效闲置土地资源。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大力推广居民屋顶及企业厂房等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伟宇丰台50兆瓦光伏项目、国电投宁河东棘坨渔光互补项目、天津天润恒实光储渔复合项目。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科学规划风力发电,实施伟宇丰台50兆瓦、国家电投岳龙二三期、玖泰岳龙2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及峡盛天津宁河东棘坨镇集中式风力发电、天津清之源廉庄镇风力发电等项目,推进宁河区现代产业园区风光储综合能源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风光互补”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保障绿动环保能源生活垃圾及秸秆焚烧发电项目稳定运行。推进北淮淀示范镇地热项目建设实施。
加大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力度。对钢铁、造纸等重点领域及数据中心能效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企业能效清单,实施分类管理。指导企业制定具体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能源系统。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高于全市水平。组织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开展专项节能减碳诊断服务,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围绕重点用能环节、重点用能系统等查找用能薄弱环节,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建立诊断改造项目库,强化诊断结果应用。加强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
(2)加快构建配置合理的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管理,牢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立符合资源型缺水地区特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管理体制,细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天津市宁河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大力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现有河库水系、坑塘洼地、公园湿地等自然调蓄空间,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新(扩)建再生水厂,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到203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到2035年,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积极争取利用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加大向七里海湿地、城区的调度。鼓励工业企业使用淡化海水。
加大节水力度。加强农业节水,发展水稻旱种,建设精细化高效节水示范区和简便实用示范区,以典型带动农业节水全面发展。到2025年,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60%以上,到2035年,全区耕地全面实现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70%以上。加强工业节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等持续下降,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55%以上,203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创建一批节水型机关和示范单位,带动建设一批节水型宾馆、学校、社区、家庭。在用水产品、用水行业、大中型灌区和公共机构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树立节水先进标杆。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
(3)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建立健全新增用地集约利用管理机制。探索制定产业用地指南,充分考虑城市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确定产业发展导向,建立产业用地标准和评估退出机制,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项目的用地效率标准。建立新增建设用地项目的评估机制,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产业政策符合性评估、建设占用耕地必要性评估、用地规模符合性评估、用地效率预评估、进园区和开发区可行性评估等多方评估,并作为项目用地预审的必备条件。建立有效的用地批后监管制度,防止新增闲置土地。
强化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管理机制。推动产业用地地价与产业绩效挂钩,建立低效产业用地综合治理和退出机制。开展对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以及闲置地和低效用地的清查工作,重点对全区工业用地项目进行拉网式清查,逐宗核实其开发利用现状,建立低效工业用地清查台帐,制定低效工业用地认定办法,完成企业低效用地认定工作,根据认定结果实施分类处置,逐宗拟定处置方案。制订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对存量产业项目按照现行的产业用地指南,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对用地低效企业进行筛选。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要求。
2.打造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年来,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和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浙江数据中心行业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4年年底,浙江已建成数据中心183个(含智算中心12个、超算中心2个),总体算力规模超每秒12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约占全国总量的4%;用电量从2021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一个说“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一个说“要狠抓提质增效工作进度”,相较于年度工作会的“报喜”,各大电力央企在刚刚召开过的一季度工作会上透了底。01新能源入市影响企业利润4月14日,大唐集团在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指出:“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高质量发展压力持续加大,新形势带来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1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召开北京市2025年能源工作推进部署会,部署《2025年北京市能源工作要点》。其中提出,谋划推动北京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建设,会同房山区编制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11个试点项目,重点聚焦用户侧和电网侧,鼓励高安全性固态/半固态锂
2024年12月15日,德国EPEXSPOT电力市场电价跌至-150欧元/兆瓦时,这是该国第37次出现负电价。与此同时,中国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连续21小时电价低于-0.08元/千瓦时,创国内纪录。当光伏电站在正午时分“倒贴钱发电”,微电网运营商在电价低谷期“反向盈利”,一场由负电价引发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3月25日,正泰集团与中国联通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出席并见证签约。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唐永博,正泰集团轮值总裁栾广富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泰集团副总裁郭嵋俊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产业优势,在云网服务解决方案、数智化
从“双碳”目标的号角吹响,到光伏行业寒冬下的市场洗牌,格力、TCL、创维、美的、海尔、康佳等历经家电行业数轮迭代的“卷王”,在光伏行业周期中跨界突围。红海突围家电军团入场2018#x2014;2023年,当家电行业从千元空调打到百元电饭煲,从线下渠道肉搏到直播带货的贴身较量,巨头们把家电行业卷成一
在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能配电网不仅是能源互联网的“神经末梢”,更是实现“双碳”战略、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基础,其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稳定性。为了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配电系统的构建,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筹)联合北极星电力网于2025年5月1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4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抓好“十大任务”实施、推进“十大技术”应用。详情如下:·抓好“十大任务”实施1.加快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2.构建新能源优化配置大平台3.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4.加快数字电网孪生平台建设5.提升需求侧协同能力6.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针对“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电力系统持续发生的结构、形态、特性变化,构建新型电网,是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和可靠供应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有效举措,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的重要保障。公司2024年十大战略课题之二《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形态协调发展研究》,坚持统筹
2月10日,从国网冀北智能配网中心获悉,该中心创新打造的配网柔性调压技术助力国网冀北青龙供电公司试点低压线路电压合格率同比提升35.22%,电压质量达到历史新高,受益用户达600余户。据悉,该技术发挥柔性控制灵活调节、可靠性高、高效节能的独特优势,通过低压交直流串联柔性电压补偿,在电压越限时
近年来,全球能源革命与产业竞争格局的剧变,迫使传统制造业巨头加速转型。松下,这家被商学院与MBA奉为经典案例百年企业,也无法幸免。近日,松下控股公司表示,计划通过调整人员结构并削减低增长潜力业务的固定成本,推动公司转型,重点布局更具盈利潜力的领域,如为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提供支持
拥有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20项技术,年可发电100万度,能够有效降低园区30%的碳排放……江岛智立方项目近日完成优化升级,该项目是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个零碳园区,荣获《2024全球零碳城市实践先锋奖》“铂金级”奖项。“零碳”是否意味着不产生碳排放?生态科技岛相关负责人介绍,“‘零碳’是指采取
首个、首次#x2026;#x2026;钠离子电池在2024年创下多个纪录!钠离子电池因其在成本、安全性和低温性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特定应用中富有竞争力。但随着锂电发展迅猛,碳酸锂价格下跌,钠电产业进入停滞期,不过,仍有企业相继布局钠电。海辰储能认为,钠电未能实现产业规模化应用,是因为钠电没有找到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双十佳”)征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3〕36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管局、中国民航局、国铁集团等单位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双十佳”征集工作,按程序确定了《中国拟推荐参与国际“双十佳
11月30日,南方电网首个配电网分布式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在全国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广西南宁宾阳县建成投运。该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项目,将国内领先的钠离子电池储能与柔性直流配电等技术组合应用到电网末端,不仅让台区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也极大提升了
近日,南方电网首个配电网分布式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在广西宾阳县建成投运。该工程将钠离子电池储能与柔性直流配电等技术组合应用到电网末端,不仅让台区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也极大提升了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承载能力,为服务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了创新路径和示范引领。配电网作为电
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部署太阳能光伏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大分布式光伏应用,充分利用园区、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基地、公共机构、公共建筑、交通设施等建筑物屋顶、外立面或附属空闲场地,实施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7日,上海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印发《杨浦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鼓励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推动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探索建筑设备智能群控和电力需求侧响应,合理
4月29日-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办。在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动的背景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4月30日,以“共建绿色城市新生态”为主题的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峰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成功举办。本次峰会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路径等重点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占比持续攀高。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近三分之一。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也让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压力。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值长詹文达介绍,海量新能源接入主要带来三大难题:一是“用不完”,尤其是节假日期
在能源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能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近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本届峰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智慧能源分论坛上,华
4月30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AI+制造”专业服务商申报工作的通知(沪经信软〔2025〕263号)。聚焦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垂类领域的发展应用,为制造业智能化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的服务商,包括语料数据、智算云、模型平台、智能体和应用、具身智能五大类,各申报单位至
日前,河北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三维固态特种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将建设第四代智能化电池工厂,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70亩,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投资4亿元,预留产能扩展空间。建成后可新增1GWh三维固
在国家“双碳”战略与低空经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一场关于能源与空间利用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深圳安泰科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勇立潮头,以前瞻视角锚定光伏柔性支架为核心技术,布局“低空经济+光伏产业”融合新赛道,致力于为“低空经济+光伏”赛道土地立体化开发与绿色能源高效利用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4月28日,汉缆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5,973.53万元,同比下降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512.97万元,同比下降13.81%。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资产总额114.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8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3%;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4月29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二次征求公众意见的公示。文件提出,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工商业光伏,自发自用电量占年发电量的比例应在50%以上,鼓励通过储能等方式优化涉网安全与电网友好性。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未达到要求时,调
近期,国网甘肃数字化事业部组织全省红蓝队员积极探索“AI+安全”新路径,联合国网兰州供电公司人工智能攻坚团队自主研发的网络安全光明卫士——“兰小安”AI智能体正式投入试运行,标志着国网甘肃电力首个网络安全综合AI智能体成功落地应用。该智能体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深度构建,融合国网兰州供电公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河南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加大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智慧岛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和保险等方式,加大对智能电力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资
4月30日,耀皮玻璃发布第十一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显示,耀皮玻璃发布第十一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关于上海工玻四银低碳高技术特种玻璃创新示范线项目的议案。根据议案,耀皮玻璃控股孙公司上海耀皮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工玻”)计划在原厂投资28422万元人民币,新增建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