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今年7月中旬,据36氪报道,蔚来于近期推迟了自制电池的量产节点,并已经放缓了电池工厂的部分设备采购。
对此,蔚来方面回应称,“根据业务需求,我们推迟了电池量产的时间,项目在按照新的量产时间正常推进”。但新的量产时间是何时?蔚来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
这样的结果,并不难让人理解,对于当下新能源整车业务无法创造营收的蔚来而言,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更何况,自制电池,也并非一日之功。
但面对去年整车企业轰轰烈烈的自制电池狂潮,蔚来显然不会是第一个推迟计划的车企。
如今回头再看那些声称要自研自造电池工厂的车企,难免让人发问“车企,真的需要自建电池工厂吗?”
逃离供应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难免要谈起动力电池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伴随电动化的席卷,动力电池供应商不仅自身赚的盆满钵满,同时也成了裹挟新能源车企盈利能力不足的“罪魁祸首”。
两年前,在各种新能源市场调研报告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电动车整车中近乎占据了30-50%的成本。
巨大的利润诱惑,再加上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大国对于“碳中和”的推动,令动力电池厂商们在这个百年一遇的汽车行业变革中,迎来了绝佳的商机。
尤其在新能源车市涨幅最为强势的中国市场,大批动力电池企业迎来了春风,中国汽车的产业链革命也借此拉开帷幕。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整体来看,相较于2019年中、日、韩对于装机量前三的霸榜,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成倍增长的驱动下,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除了连年市占率位居首位的宁德时代之外,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或已经追上一线集团的步伐,或迅速登上舞台加速追赶。
据统计机构SNE Research公布数据来看,2023年一季度,中国两大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共占据超5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增幅位居TOP10第一位,装机量甩开LG新能源2.2GWh,已经站稳全球装机量第二位;日本松下市场份额基本与去年一致;另两家韩国厂商SK On、三星SDI也正在受到中国其他四家厂商的步步紧逼。前十企业中,中国6家动力电池制造厂商装机量总和高达81GWh,市场占有率达60.9%,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不止于销量层面的变化,如前文所说,由于动力电池在电动化层面的高权重,相关企业在供应链层面的话语权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在《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中,宁德时代已经跻身前五,并将传统巨头爱信、大陆等企业挤至身后。
然而,中国的“宁德时代”们虽然携手构建了电动车时代的动力电池联盟,却也为自身招来了主机厂的另眼相待。
原因很简单,作为业内垄断级的供应商,“宁德时代们”触及了主机厂们最大的逆鳞——利润。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其全年营收3285.9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07.29亿元。相比之下,身为自主品牌头部车企的长城、长安的净利润则仅为82亿与73亿元。
供应链在利润层面的反客为主,让不少主机厂直呼“在为宁德时代打工”。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更是毫不避讳地将矛头指向了宁德时代,并直言:“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话音落下3个月,2022的十月,广汽埃安正式宣布投资10亿元在广州成立自有的电池公司——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及电池材料研发等。
由此,车企与头部动力电池厂商之间的拉锯战也迅速拉开帷幕。
自研自造不是所有人的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并不是唯一一家自投自建电池厂商的车企。
早早自建厂商的如比亚迪旗下的弗迪能源,长城孵化的蜂巢能源,二者均有着长期的技术积淀以及市场验证。
另一类则是如特斯拉、大众、吉利等较大手笔进行投入的重仓选手。自2019年投资电池厂商以来,吉利目前的自建电池厂投资累计已接近700亿,包括耀宁、威睿、衡远新能源等多个自建厂商。
特斯拉则在2021年就发布了自建电池厂商计划,并于去年年底进行了首批4680电池的试量产与装车。
激进的大众汽车则宣布将投资超过70亿欧元建造电池工厂,并表示到2030年前将在欧洲建立6个厂,总产能不低于240GWh。
相较之下,其他后知后觉的车企自建电池厂商,则更像是在进行初期的试水。
诸如蔚来汽车计划投资2.185亿元新建研发项目,包括锂离子电芯试制线和一条电池包pack线;去年6月,奇瑞投资100亿元,规划的年产能20GWh锂电池生产基地;再如零跑、威马、恒大也启动的自建电池厂计划,其中零跑投入预计为2亿;外资企业中,通用、宝马、奔驰等车企也均有试水性的电池研发投入。
不过,这些投入与大型电池厂商动辄百亿的投入规划相比,仍显得小巫见大巫。
据行业测算,动力电池要盈利,年产能至少需要20GWh;要实现较为理想的运转效率,要达到40GWh。要真正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则要跨过100GWh的门槛,而这三个门槛所对应的汽车数量,分别约为30万辆、60万辆与150万辆。
但以目前的主机厂销量来看,能够自产自销达到市场竞争门槛的车企,仅有比亚迪一家;达到60万辆门槛的则只有特斯拉;其余新能源品牌中,甚至鲜有能20GWh这一盈利下限。
也就是说,对于当下的大多数车企来说,自建电池厂商注定是一笔“肉包子打狗”的买卖。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蔚来,去年2亿元的试水仅仅是其“填海”的一颗石子,同年10月,蔚来再度投资20亿成立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斌还曾声称蔚来每季度都将在芯片、电池等领域做出30亿投入,如此才能保障40GWh的工厂产能。
但当前的结果也证明,当车企尚且无法实现盈利之际,急于从供应链层面另起炉灶,无异于增加自身的资金负担。对于刚刚拿到阿布扎比投行约11亿美元投资的蔚来而言,没有选择继续加注自建电池,便已经能够说明企业资金的短缺。
就算是净利润早早转正的广汽集团,其去年对于自研自建电池项目的总投资也超过了145亿元,约是2021年广汽集团净利润的两倍。
比亚迪与弗迪的盈利模式固然美好,但没有比亚迪数十年如一日不计回报的电池技术投入,以及如今的市场销量支撑。只盯着比亚迪完善的自建供应链体系,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复刻出比亚迪出众的财报数字。
更不用说,迟迟才想起布局动力电池的车企,还要挑战电池企业们沉积多年的“专业领域”,其难度可想而知。
告别自建“死胡同”
当然,从长远来看,既然车企们摆明了态度想要摆脱动力电池头部厂商的制约,那么为了不继续给“宁德时代当打工人”,就注定要另寻它路。
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张翔分析,“现在的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生产能力比较集中,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两家就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可能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作为行业来说不是很健康。其实车企希望这个行业应该有个3-5家势均力敌的供应商,作为头部的供应商或者第一集团军。”
一如燃油车时代,采埃孚、爱信、捷特科、格特拉克等企业形成的制约与竞争关系。多家供应商,不仅能帮助车企降低供应链风险,也能够保持配件供应的稳定性与低价。
如此来看,车企的需求并不在于自产电池的自足,而是需要长期稳定的电池供应关系。所以,对于缺乏集团实力背书的车企而言,选择绕开自建,而寻求与电池企业的合作,或许更易于解决自建电池厂的盈利困境;
去年2月,新势力一线梯队中的理想汽车以4亿元入股欣旺达,和理想一起入股的还有广汽、上汽等多家车企。9月,广汽“大力扶植”的中创新航上市,但广汽的供应商名单上依然有着宁德时代的名字。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则公开表示,小鹏汽车已经实现了电池多元化安排,宁德时代已不再是小鹏最大的供应商。市场消息称,目前小鹏汽车与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欣旺达均有合作。
而大型车企也可以通过合作投建电池厂,以保障自身的供应链稳定和技术领先性。
其中,本田与LG能源计划在美国投资44亿美元合建电池工厂便是最佳例证;除此之外,吉利也与宁德时代、LGE、孚能科技、欣旺达、卫蓝新能源等电池厂商合作投资总计达到近300亿。
从市场角度出发,虽然当下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位中有着6成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但相较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市场中占据的绝对份额,其他电池厂商也期望在与车企的合作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话语权。
这种供应商与主机厂相辅相成的关系,与此前智能驾驶软硬件服务商与车企之间的关系如出一辙。
利用这层关系,大部分计划自建电池工厂的车企未来也能够选择“自产+合作外购”两条腿走路的形式,从而保持自身供应链的稳定与对上游市场的观察。
自建之外,关注技术
此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单一供应商缺乏竞争,不利于供应零部件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这样整车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逐渐落后”。
这也意味着,在电动化的最终路线尚未确定之前,车企对于更优质电池的追求,将不断催促着行业诞生新的技术突破,而重大的技术革命,必定伴随着时代的交替。
目前,以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大圆柱电池为首,动力电池在各个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各种新电池的商业化落地也进入到了倒计时阶段。如今,能够将新兴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动力电池厂商与主机厂,多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大多数车企作为新兴电池技术的追求者,相比自建工厂扩充产能,更需要着重于对市场领先电池技术的预判与探索,从而为整车产品营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比亚迪在今年年初曾表示:谁掌握了先进的电池技术,谁就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未来。但更先进的电池技术,未必藏在车企的自研自建电池工厂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6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35.9%。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0.7GWh,占总装车量18.4%,环比增长2.0%,同比降低3.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7.4GWh,占总装车量81.5%,环比增长1.9%,同
自2021产销量和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后,磷酸铁锂电池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据相关媒体报道,奔驰与吉利的合资品牌——smart电池项目定点花落蜂巢能源,蜂巢能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向smart供货磷酸铁锂短刀电池。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除了smart以外,蜂巢能源也在接触一家头部跨国车企,
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和。重点任务方面,《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
北极星储能获悉,7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6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29.2GWh,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51.4%。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697.3GWh,累计同比增长60.4%。销量方面:6月,我国
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池企业LG新能源,正在其波兰电池工厂,推进对46系大圆柱电池的投资建设。市场消息,近日欧盟委员会表示,将向6个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项目提供合计8.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63亿元)的资助金,以支持欧洲向清洁、有竞争力和韧性的工业基础转型。资料显示,上述资助金涉及的企业和项目
据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消息,欧盟将拨款8.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6亿元)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以支持欧洲向清洁、有竞争力和韧性的工业基础转型。电池网注意到,2024年底,欧盟启动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4.2亿元)的“IF24Battery”计划,旨在推动电池技术发展和绿色工业体系建立。这笔资金来自欧盟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9日,豪鹏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固态电池战略聚焦消费电子需求痛点——在极致空间内实现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及长寿命等性能。主要面向AI+端侧新兴市场需求下的应用场景,此外兼顾如机器人、低空等领域需求。公司已完成高安全性半固态电池的验证,并已接
7月8日,以“融杭兴虞,智绘未来”为主题的2025上虞发展大会暨“杭州#x30FB;上虞周”主旨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作为本次大会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浙江三径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径科技”)与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正式签署“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制造项目”投资协议,一期投资1.54亿元,标志
近日,北京恩力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恩力动力”)与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均普智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此举标志着双方将围绕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核心的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把握全球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巨大机遇,并加速全球市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6日,在2025甘肃兰州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上海经证实业集团投资21亿元的5GWh储能及动力钠离子电池项目签约落户。该项目将有力推动兰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6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35.9%。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0.7GWh,占总装车量18.4%,环比增长2.0%,同比降低3.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7.4GWh,占总装车量81.5%,环比增长1.9%,同
自2021产销量和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后,磷酸铁锂电池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据相关媒体报道,奔驰与吉利的合资品牌——smart电池项目定点花落蜂巢能源,蜂巢能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向smart供货磷酸铁锂短刀电池。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除了smart以外,蜂巢能源也在接触一家头部跨国车企,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推进“新能源+储能”融合应用!国家电投将在兰州投建300MW光储项目7月6日,兰州新区管委会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青海青投绿动智慧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
北极星储能获悉,7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6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29.2GWh,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51.4%。1-6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697.3GWh,累计同比增长60.4%。销量方面:6月,我国
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池企业LG新能源,正在其波兰电池工厂,推进对46系大圆柱电池的投资建设。市场消息,近日欧盟委员会表示,将向6个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项目提供合计8.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63亿元)的资助金,以支持欧洲向清洁、有竞争力和韧性的工业基础转型。资料显示,上述资助金涉及的企业和项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量道储能广东省首个业主自投工商储项目——开平科联织带储能项目正式投运。项目装机容量1.05MW/2.329MWh,由10台105kW/232.9kWh液冷系列一体机户外柜、交流汇流柜、自研的能源管理系统(EMS)等组成,其中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本项目由科联织带自投,在15年的运营周期内,每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从多维度明确发展方向。政策要求结合地方经济、新能源汽车推广及电力资源分布,以“即充即走”场景为核心,科学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省级部门需联合制定发展目标与专项规划,优先明确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计划,对重大节假日利
重卡电动化引领“换电生态圈”本刊记者曲艺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换电模式凭借其高效、便捷、集约的优势,成为破解充电焦虑、促进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换电站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近来,由重卡电动化驱动,这张“补能网”正织得愈加细密。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日,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发布“2025年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案例”,山西交控集团申报的《底置式电动重卡换电站》《榆和高速公路交能融合数智化区域微电网示范项目》两项新能源项目成功入选。据了解,底置式电动重卡换电站项目针对新能源重卡续航短、补能
我国固态电池再获里程碑式进展。近日,由奇瑞参股的安徽安瓦新能源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至此,我国目前的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有望增至7条,并且超过30条固态电池中试线几乎齐头并进。这些项目的推进,一方面标志着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已预
在全球电池储能行业经历动荡与整合的背景下,一则收购消息引发广泛关注——FlexGen电力系统公司已出价收购正处于第11章破产保护程序中的竞争对手、美国系统集成商Powin。这起收购案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命运,更折射出美国储能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Powin的困境与破产进程总部位于俄勒冈州的Powin,
在全球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2017年5月,金友集团锚定新能源浪潮,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应运而生,正式叩响绿色出行领域的大门。金友集团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汇聚了一批行业内的顶尖人才,组建了专业
自2021产销量和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后,磷酸铁锂电池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据相关媒体报道,奔驰与吉利的合资品牌——smart电池项目定点花落蜂巢能源,蜂巢能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向smart供货磷酸铁锂短刀电池。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除了smart以外,蜂巢能源也在接触一家头部跨国车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南方电网公司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
7月4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7月7日-7月11日)。政策篇重磅!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最新消息!2025年1-6月,广东绿电交易电量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2%。绿电蹭蹭上涨的背后,为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普通人如何在“绿电”大风口下找到自己的参与方式?#x2193;#x2193;#x2193;新能源汽车,秒变充电宝让“绿电”更“稳”更“有力”除了正在建设的新能源储能站之外每辆新能源汽车都有
继4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交能融合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再次携手此前十部门中的三部委,出台与交能融合相关细分领域的规划建设文件。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到写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零碳园区”已从概念走向现实。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探索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路径。3月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
2025年7月9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大兴区政府”)、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金租”)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广汽新能源汽车推广、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基础设
2025年7月8日,贵州省贵阳市泉湖公园光储液冷超充示范站正式投运。场站部署了华为超快充设备,配置20把液冷超充枪,100把快充枪,提供120个超快充车位,将有效缓解贵阳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焦虑。贵阳市泉湖公园光储液冷超充示范站上线仪式上,南方电网贵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二级巡视员王玉萍在致辞中
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和。重点任务方面,《方案
7月10日,中汽协发布2025年6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其中显示,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其中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8万辆和13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