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当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等作出明确部署。
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渗透率上升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众多技术上、体制机制上的新挑战,电力发输配用系统的传统逻辑也迎来颠覆性变革。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国家能源集团电力领域首席科学家黄其励围绕能源生产消费利用场景的变化趋势、电力系统发展的新方向、氢能的角色定位和发展,系统阐述了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与破题路径。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 作者:邓卓昆)
电力发展成果丰硕但仍任重而道远
黄其励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力发展呈现出四大向好迹象:一是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二是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三是电力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四是电力体制改革攻坚成效突出。尽管成果丰硕,但黄其励也表示,与西方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窗口期较长不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短、任务重,我国还处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经济发展与能源发展仍未脱钩,诸多系统性、“卡脖子”难题还有待攻克。
第一,新能源发展面临多重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灵活调节电源不足,需加强灵活调节电源和储能设施建设,发挥负荷侧调节潜力,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形势下,要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以确保支撑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尤其是西部、北部、西南部新能源集中开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东中部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和承载能力。“过去我们电力装机主体是相对稳定、可调的煤电和水电,未来将转向以不稳定的新能源为主;过去是发输配用瞬时平衡的刚性平衡电网,未来将转向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转化的柔性多元电网;电网的结构形态也将从逐级升压逐级降压、单向潮流为主的传统电网,转向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局部电网、用户可调负荷等兼具各种新负荷特性的综合性电网。”黄其励指出。
第二,能效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能源效率偏低。我国单位GDP能耗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科学消费和碳排放“双降”,还有较大提效空间。亟待树牢节能提效是“第一能源”理念,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消费习惯,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亟须增强。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许多传统理论将出现革命性、颠覆性变化,诸多技术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基础研究能力仍存在近、中、长期短板,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等方面存在不足。黄其励指出:“电力系统不论是在基础理论、工程技术还是平衡特性上,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技术研究到工程应用,努力深化创新,提供完整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化五新”成为电力发展新特征
众所周知,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全面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发展路径。《蓝皮书》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那么新型电力系统,到底“新”在哪里?
黄其励将新型电力系统的“新”总结为“三化五新”: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电源出现新结构、负荷出现新特性、电网出现新形态、技术出现新基础、运行出现新特性。
“三化”意味着能源生产、消费、利用场景均出现前所未有的变革——能源生产方面,能源主体调整带来电源主体的颠覆性变化,电源从以可控常规电源为主体,逐步转换为以随机性“靠天吃饭”的新能源为主体,引起电力系统运行特性改变;能源消费方面,能源深度脱碳使电能成为能源主体,带来社会生产生活用能方式转变,终端用能方式向电气化、智能化发展;能源利用方面,能源转化及利用效率需要提升,以电为枢纽的能源资源配置方式将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涉及到网络资源及模式匹配的变革。
“五新”是指电源新结构、负荷新特性、电网新形态、技术新基础、运行新特性——一是电源结构由连续可控出力的煤电占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电网友好型的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度提升转变;二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单向、发-输-用瞬时平衡型,向柔性、多元以及生产与消费柔性互动、多元以及生产与消费双向型转变;三是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升/降压输电为主的刚性传统电网,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转变;四是技术基础由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机械电磁系统,向由电力电子设备和同步机共同主导的混合系统转变;五是运行特性由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模式,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非完全实时平衡大电网与分布式微电网协同控制模式转变。
“新型电力系统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为主线,以源网荷储多元协同灵活互动为任务,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核心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黄其励总结道。
氢能全面发展关键在于降低成本
随着具有随机、波动、弱可控特征的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逐步攀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目前,抽水蓄能等常规储能所占比例尚不高,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方式刚刚起步,只能满足小时级、跨日的短期储能需求。受温室气体排放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球气温飙升、异常气候模式出现,比如“极热无风”以及绵长的雨季,复杂气候对新能源发电出力影响加大。电力系统急需寻找能够满足跨周乃至跨季需要的长周期储能介质,降低供电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吸纳能力,而氢能或许就是解题的密钥。
“氢能可作为各类能源之间的桥梁,与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双向联动,通过平抑、吸纳新能源的波动,以及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助力新型能源系统的安全保障。”黄其励介绍道。他还指出,氢能属于技术密集的高科技行业,行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从制氢、储氢到用氢环节多,关键在于实现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的自主化和降本增效。
成本始终是氢能应用推广需要突破的门槛。以氢能产业下游环节为例,三年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报价约为6000元/千瓦,而今年,价格已降至原来的一半,且系统质量也有所提升。黄其励说:“我国燃料电池产品功率已经达到了200千瓦,部分产品达到250千瓦~300千瓦,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000小时,系统成本2000~3000元/千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将来我们需要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更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促进氢能产业技术全方位发展。”
展望未来,一方面,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可以起到支撑和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氢能未来可以成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其励将新能源和氢能比作一对情侣,两者在促进对方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他建议在两者的发展上加强技术研发、努力协同创新、推进产业示范、完善标准管理。
“氢电耦合未来有三个方向,‘电—氢’、‘氢—电’和‘电—氢—电’双向,这对‘恋人’永远手牵手在一起。”黄其励表示。
第一种方向是需求侧“电—氢”单向氢电耦合的应用,以绿色氢能为燃料,为氢能车、重卡车和河流船舶提供动力。西北、东北、东南、中南地区都在推动氢能重卡等工具车的示范应用。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交通用氢折算用电量约1650亿千瓦时,对应的电解槽装机4000万千瓦。在需求侧的工业场景,将绿色氢能作为原料,去替代灰氢和煤炭的工业应用。未来可围绕大型化工基地和冶金工厂开展应用,以鄂尔多斯、宁东、榆林等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河北、山东、江苏钢铁生产基地为核心进行应用。
电源侧“电—氢”的单向氢电耦合应用也具有现实意义。在应用模式上,是“新能源-电力-氢能”的单向转化,在新能源出力高峰时期进行转化存储。从规模能力上看,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预测,2030年我国具备电解槽8000万~1亿千瓦的装机;至2060年具备电解槽5亿~8亿千瓦。
第二种方向是“氢—电”单向氢电耦合应用,应用模式是通过氢能电站协同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在负荷高峰时提供顶峰作用。欧美国家顶峰应急电源以天然气发电为主,天然气发电调峰能力强、灵活机动,但我国属于“贫气”的国家,氢能则是天然气的“平替”乃至“上位替代品”。在规模能力上,随着技术成熟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氢储能参与顶峰发电将在中远期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
第三种方向是“电—氢—电”双向氢电耦合应用。在应用模式上,在新能源大发或用电低谷时制氢,在用电高峰或新能源不足时利用氢能发电上网。氢能及其衍生品有作用周期长、规模大的优势,可成为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储能技术的有效补充,联合配置,推动各类储能技术的协同发展。
最后,黄其励呼吁以氢电耦合为支撑,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判断和方法论,分三步走,通过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向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虽任重道远,但务期必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人物简介:
黄其励,中国工程院院士,蒸 汽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电 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兼任国家能 源集团电力领域首席科学家、北京 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 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电机工程学会会士、科普委员会主 任委员、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中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 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全国蒸汽工程学科首席科 学传播专家,长期从事燃烧领域科 学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和电力企业 的技术管理等工作。在燃煤清洁 高效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节能 环保和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领域 做出重要贡献。主持实施90余项 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主持或参加60 余项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获 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省部级科技 进步奖二十余项、第十三届光华工 程科技奖,发表技术论文70余篇, 参编技术著作5部,主编或主持出 版科普著作若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9月10日至13日,中国能建生产与项目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陈静率检查组一行赴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开展督导检查。氢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成良陪同检查。陈静一行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参观智慧工地展厅,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认真查阅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体系、制度建设、经营管理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化学所属十四公司中标西南化工研究院金风绿能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一期25万吨)甲醇装置建安工程。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绿色甲醇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应用大规模风电绿甲醇项目。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内容主要为:生物质发电装置、绿色甲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9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发改局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支持“高耗能”企业氨氢融合技术应用扶持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并征求公众意见,提出扶持区内在生产加工环节以氨替换或部分替换天然气燃烧应用,对向南海区提交资格申请并经资格审核确认的前5家企业提供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全国首个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综合站即将在乌海市投用。在乌海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来峰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试运前的检查及调试工作,目前,整体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由制氢、加氢、储氢和换氢四部分组成,其中制氢由水电解制氢系统、氢气分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5日,在甘肃销售庆阳东环路加油加氢站,4辆公交车一字排开,正在加氢区加注氢能。该站平均每天销售氢能100千克,为庆阳市50辆公交车加注氢能。这是甘肃销售积极融入地方新能源发展规划、探索用能终端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尝试。近年来,在全新愿景的引领下,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8日下午,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基金与氢蓝时代等重点企业举行了意向投资签约仪式。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基金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3年6月由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各方设立。主要出资方包括市区引导基金、市区国有企业、储能产业链企业及金融机构等,资金规
近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4年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拟立项名单,其中包括光伏技术与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阳能光热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储能材料创智与集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氢能炭基电极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原文如下:关于2024年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技术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11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乌拉特后旗绿色甲醇项目获准备案。详情如下:据悉,该项目计划投资236580万元,建设地点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计划建设起止年限:2024/10至2027/06。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年产19万吨绿色甲醇,项目一期主要包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机械”)于2024年9月10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设立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的议案》。为响应国家新能源体系战略,顺应氢能装备市场需求,快速发展公司氢能装备新兴产业,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其中多项氢能相关技术产品入选,集中在氢气压缩机、氢电混合动力的新能源电子导向胶轮列车、氨燃料动力船舶及氨燃料船用发动机等环节。详情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9日,第六师102团与俊瑞绿氢能源(集团)签约仪式在102团梧桐镇举行,来自国内氢能产业领域企业家代表聚集团镇,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共商互利合作、共谋发展愿景。按照框架协议,俊瑞绿氢能源(集团)计划投资建设新能源规模化制氢项目,计划投资金额26亿元;建设内容为新建250MW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22日中国国家电网巴西电力CPFL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巴电CPFL公司)与巴西米祖水泥制造公司在巴西东北部北里奥格兰德州纳塔尔市举行绿氢科技项目签约仪式,为当地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根据签约内容,双方将联合投资建设包括氢能制取、储运、应用在内的全链条1兆瓦绿色制氢站,并就氢
近日,福田欧辉向北京渡城旅游客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渡城旅运)交付20辆BJ6126氢燃料电池客车,助力首都绿色出行。据了解,北京渡城旅运近年来加快绿色发展,积极选购新能源客车。此次交付的福田欧辉BJ6126氢燃料电池客车具有高效率、低氢耗、零排放等特点,依托于福田欧辉先进的氢燃料整车技术及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6日,重塑能源与湖北楚天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楚天高速”)、氢积电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氢积电”)在武汉签署三方“高速离网超充站运营”项目战略框架协议。根据战略框架协议,三方将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方针,建立长期的、全面的、深度的战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黑龙江大庆市40MW氢燃料电池发电项目备案通过。该项目由大庆晨龙氢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63000.0000万元,规划选址位于大庆高新区宏伟化工园区,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将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氢能调峰电站。项目整体规划40MW发电能力,具备
6月5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对推动氢电混合储能和直流微网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首个氢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8日,上海市政府公开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737号提案的答复》,文中指出,加强氢能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制氢项目资金支持,构建氢电耦合高效协同能源网络,对促进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积极借鉴宝贵建议,会同本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机制保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223-2023《氢电耦合微电网效能评价导则》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天津大学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该标准规定了氢电耦合微电网技术性能参数和效能评价方面技术要求。1.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1)起草单位天津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家成果:聚力分布式电源与微网领域技术研究,攻关氢电耦合技术方向,参与建设多个微电网示范工程;牵头建成了全国首个兆瓦级独立海岛智能微电网、首个客户侧商用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0项,参与制定多项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先检查现场设备四遥数据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继电气”)发布公告称,许继电气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关于设立氢源技术分公司的议案》,为把握新型能源领域的战略机遇,培育孵化公司新兴产业,公司拟设立许继电气氢源技术分公司。许继电气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拟设立的许继电气氢源
近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秋田隆一行,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教授陆超一行来琼,与省重大项目办项目谋划指导组组长冯燕、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处长张欲晓及省工信厅、省科技厅、海南电网等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就清华大学和丰田公司提出在海南选址建设海南氢电耦合示范项目、氢能社会
10月17日11点20分,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参建的国内首个氢电耦合中压直流微网工程——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试运期间,各设备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优良。该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氢能产业园,是国内首个基于工业园区场景的电—氢—热—车耦合的中压直流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全国首个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综合站即将在乌海市投用。在乌海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来峰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试运前的检查及调试工作,目前,整体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由制氢、加氢、储氢和换氢四部分组成,其中制氢由水电解制氢系统、氢气分离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阳光氢能智能制造中心二期车间建成投产,国内领先的电解槽机器人装配新产线正式运行,阳光氢能通过落实“数字+”系列举措,实现了制氢装备智能制造、实证测试、智慧运营的跨越升级,为大规模绿氢项目的高效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数字+”智能制造,生产效率提升60%基于对电解
9月5日,新疆俊瑞和田市新能源规模化制绿氢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公开招标公告。据悉,项目规模为年产1.44万吨绿氢。总规划面积为1999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998平方米建(构)筑物基地面积64400平方米,道路硬化面积47600平方米,电解槽40套,高压储氢瓶40组;建筑单体包括电解制氢装置厂房、区域
9月9日,松原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公示吉林洪生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业气体及氢能项目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信息显示:该项目位于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新建1套空分系统,利用低温精馏工艺分离空气,生成液氮、液氧、液氩等产品,生产规模为年产液氧10500t、医用液氧26250t、液氮21000t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在位于福州高新区的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凯旋。而由该公司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套110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备出征广东,即将开启陆上试验。去年5月,东福研究院在福清市兴化湾联合开展了1.2标方海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6日。新疆呼图壁隆盛达锦华绿氢工厂建设项目在大丰工业园区举行开工仪式。呼图壁隆盛达锦华绿氢工厂建设项目是由乌鲁木齐市隆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苏国富氢能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超20亿,将分阶段建设光伏电站、万吨级制氢工厂、多座综合能源站和运
9月6日,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标段一第一中标候选人为: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标段二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8月9日,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发布EPC总承包(标段一、二)招标公告:中核首个绿氢制氨项目EP
9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氨醇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制氨醇需要的原料氢全部来自新能源制氢。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按照不超过制氢氨醇项目所需年用电量的1.2倍配置新能源规模。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和风光制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选址在京能查干淖尔电厂厂区内,利用风电及光伏所发的绿电进行水电解制氢,项目总体规模为2000Nm/h(1200吨/年产氢能力),供应氢燃料电池重卡用于煤炭及灰渣运输,以及支撑地方能源转型示范公交、物流等需求。据悉,整体项目满产后,将形成年产销氢气1200吨,
8月30日,兴安盟经济开发区官网发布华电科尔沁右翼前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绿色甲醇部分)决策事项稳评公示。内容显示:华电科尔沁右翼前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绿色甲醇部分),拟安装1座220kV制氢变电站、54000Nm/h碱性电解槽、52000m储氢设施、储氢压力球罐、往复式压缩机以及配套建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27日,张家口市察北区清润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东润清能察北光伏配套制氢示范项目(光伏部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被张家口市察北管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处罚。察建罚决字〔2024〕第002号关于张家口市察北区清润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东润清能察北光伏配套制氢示范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