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政策正文

江苏南通: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量仪器开发

2023-09-01 09:19来源:南通市人民政府关键词:能源计量碳排放绿色低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8月30日,南通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计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计划》指出,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市级计量技术机构要紧扣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量仪器开发,设立省级碳计量实验室,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研究,推进碳评估、碳计算向碳计量转变,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开展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推进能耗在线监测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开展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分领域、分行业建立完善能源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加大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数据分析和利用,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原文如下: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计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通市计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通市计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22〕72号),全面提升我市计量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南通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计量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加强全市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能力建设,推进计量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推动“南通制造”迈上新台阶,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底,新建省级船舶海工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8名以上计量拔尖人才纳入“江海英才”等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6名以上领军人才纳入江苏省市场监管“231人才培养工程”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力争2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入选市场监管总局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聚焦资源与环境、能源计量、精密智能测量、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生物等专业领域,打造5个以上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力争获批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1项、市(厅)级以上重点科研专项4项、智能制造领域发明专利5项以上。力争建成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1个,计量科技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二)计量服务产业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底,计量服务能力基本覆盖全市重点产业,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6000家以上,服务全市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计量测试能力体系基本形成。结合我市产业布局,建成国家船舶智能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江苏省变压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新建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南通分中心,力争新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1个。

(三)民生计量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到2025年底,全市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80项。到2024年底,各县(市、区)13项民生计量强制检定基本能力全部配置到位。到2025年底,各县(市、区)在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领域9项民生计量强制检定提升能力全部配置到位。市、县两级计量强制检定能力覆盖国家目录95%以上,满足社会95%以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

(四)计量社会共建格局更加完善。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2000家以上。注重文化引领,营造宣传氛围,打造3个省级“计量文化基地”,10个市级“计量文化宣传阵地”。落实属地责任,推动计量惠民,新建1个省级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南通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重点打造智能机器人运动性能检测、水污染监测跟踪识别、能平衡测试分析评估等相关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新兴领域复杂环境、实时工况和极端条件的测量需求,加强测量传感、远程测试、在线测量等新型技术研究和应用。围绕船舶海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计量创新需求,大力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新型量值传递溯源装置。加强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鼓励在全省有优势的现代先进测量领域争创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政和园林局)

(二)创设计量公共服务平台。聚焦16条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提升我市制造产业计量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江苏省船舶智能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升格成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动市级计量技术机构探索与相关龙头骨干企业在精密几何、新材料等领域建立大型计量测试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大型测试设备利用率。加快计量检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升计量技术资源服务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

(三)推动计量等质量工具协同发展。持续满足全社会计量溯源性要求,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鼓励技术机构围绕产业发展,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基础支撑服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导各级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围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集群的需求,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各县(市、区)要着力提升产业计量基础能力,强化计量应用,服务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助力产业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市级计量技术机构要紧扣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量仪器开发,设立省级碳计量实验室,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研究,推进碳评估、碳计算向碳计量转变,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开展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推进能耗在线监测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促进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开展能效标识检测和能源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技术服务。分领域、分行业建立完善能源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加大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数据分析和利用,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六)服务重点龙头企业。以“旗舰领航”行动为抓手,实施重点企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开展计量管理水平、计量保证能力、计量竞争优势等项目体检,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保障体系。聚焦解决关键难题,帮助企业梳理生产全流程关键测试参数,提供集成化、一体化计量测试方案,开展个性化项目定制服务。指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研发专用测量设备,对计量检测数据进行采集远传、统计分析,实现生产过程在线精准管控,助力企业有效提升质量控制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七)培育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筹划建设仪器仪表检验检测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仪器仪表企业集聚发展,助力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支持重点仪器仪表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加快建立以仪器仪表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先进测量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仪器仪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仪器仪表企业与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在计量比对、计量测试、能力验证和大型实验室设备共享等方面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开展仪器仪表验证和综合评价,扩大专业化服务供给,培育优质、高效、多元化的检验检测服务产业。(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

(八)加快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建设。各县(市、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快补齐短板,确保民生计量准确可靠、强制检定工作有序顺畅,到2024年底13项民生计量强制检定基本能力全部配置到位。强化民生计量能力供给,完善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到2025年底9项民生计量强制检定提升能力全部配置到位。鼓励各县(市、区)加大投入,围绕民生需求和区域性产业发展特色,开展计量能力提升行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九)激发计量技术机构活力。提升市、县两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保障能力,全额保障强制性检定工作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支持市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提升产业计量公共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应用计量科学技术研究,大力支持计量技术机构开展前瞻性的产业计量技术服务,积极落实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的投入保障。重视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做好与计量技术机构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以科研创新和服务贡献为导向,优化计量技术机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十)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计量人才培训工作,构建覆盖计量行政监管、计量技术检定、企业计量管理等多层次的培训机制,提升全市计量队伍业务水平。鼓励计量专业人才参加注册计量师考试,积极引导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制度。举办并鼓励计量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一线操作能手。建立全市计量专家库,打造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量学科带头人。(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

(十一)推动计量监管机制创新。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创新,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探索建立计量器具“四位一体”智慧监管模式。完善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对量和单位使用进行严格规范。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各类计量技术机构监管机制,规范计量检定、校准行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司法局)

(十二)实施计量惠民工程。严格执行强制检定免费政策,在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补齐计量保障能力短板,确保民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加油(气)机、电子计价秤、验光配镜设备、医疗设备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聚焦群众高品质生活计量需求,在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计量保障体系,拓展计量服务能力。持续推进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检定工作,坚决落实粮食安全专项整治要求,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计量监管。开展诚信计量示范行动,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建设,培育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市政和园林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市体育局、市供电公司)

(十三)强化计量执法效能。在集贸市场、加油(气)站、餐饮业、医疗机构、眼镜店、国有粮食企业和基层粮库等领域开展民生计量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制造、销售、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违法行为。开展定量包装商品抽查,依法打击净含量严重失准等违法行为。规范计量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行业监管的衔接,推进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效能提升。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健全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计量工作的总体部署。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定期听取计量工作情况汇报,加强计量工作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计量事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强化支持保障。各地要制定有效政策,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各地要充分发挥现有财政资金作用,加大对具有公益性作用的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惠民工程的扶持,保障计量工作有效运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计量重大项目、计量创新平台、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

(三)强化宣传引导。持续开展“5.20世界计量日”科普宣传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和方式,鼓励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提升计量科学的社会知晓度。着力做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宣传工作,实施南通计量“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即采编一批计量文化故事、寻访一批计量文化宣传大使、打造一批计量文化传播基地、命名一批计量文化广场、建设一批计量科普园地。

(四)强化考核监督。将各县(市、区)计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市质量工作专项考核。各地要强化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建设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督查,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鼓励争先创优,对创新方法路径、提升能力水平、助推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结合南通市政府《支持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提升品牌质量工作给予褒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计量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绿色低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