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本刊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他表示,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新产业的标准化非常重要,《指南》是近期我国氢能产业标准化的操作手册,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如何控制好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制氢比例、降低燃料电池成本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来源:《能源评论》 作者:王伟
人类发明了内燃机,但并没有完全替换掉蒸汽机。我们今天讨论氢能,并不是认为氢能可以替代所有能源,而是在探讨一个各种能源和各种能源利用方式共存的模式。
未来10~20年是机遇期
问: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南》,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我之前一直在呼吁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安全监管及技术标准体系。《指南》提出,到2025年,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30项以上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指南》具体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部署了核心标准研制行动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等“两大行动”,称得上是近期我国氢能产业标准化的操作手册。
新产业的标准化非常重要。最近,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所提出的“ 8+9新产业”就包括氢能产业,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型储能等内容,对于指导产业长期发展具有基础性、引领性意义。
问:对于利用氢能加快能源转型,全球主要国家都有哪些新动向?
答: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都希望能源利用方式从以前的矿藏资源消耗型向天然资源再生型转变,能实现低碳化——在做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的同时,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规模。
迄今为止,全世界有大约8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重视氢能的发展规划。日本希望能从以前进口煤、进口油气向进口氢转变。澳大利亚是能源出口国,以前主要出口煤炭,而现在的氢能发展规划主要聚焦于氢气出口。欧洲处于工业化后时期,目前发展氢能主要是为了工业脱碳。美国今年6月发布《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及路线图》,鼓励清洁氢能技术研发创新,更加重视清洁氢能技术产业化。我国基于煤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的现实,发展氢能主要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改善能源品质。
问:氢能会是颠覆性和替代性的能源吗?
答:人类的能源利用方式主要经历了生物质能源(薪柴)、煤炭、油气、新能源几个阶段。人类发明了内燃机,但并没有完全替换掉蒸汽机。我们今天讨论氢能,并不是认为氢可以替代所有能源,而是在探讨一个各种能源和各种能源利用方式共存的模式。
燃料电池发电是氢能的重要利用方式,是一种电化学反应,通过电荷转移,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油气内燃机、煤炭蒸汽机是一种动力机械,主要发生物理变化,通过直接燃烧燃料产生能量。
以前我们认为氢主要是一种能源,后来我们发现用氢来消纳可再生能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储能方式。因此,氢就有了能源生产和储存两方面的属性,在今后的能源技术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让氢能更绿色更经济
问:基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该如何利用氢能促进能源转型?
答:我国具有丰富的氢能资源,煤制氢技术也趋于成熟。但如何控制好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制氢比例、降低燃料电池成本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支撑氢能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难关还需要进一步攻克。
对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来说,二氧化碳排放是需要破掉的“紧箍咒”。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紧密联系我国能源发展实际,从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把握机遇,提前准备,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从全球来看,氢的来源和应用有哪些可行的途径?对于绿氢的发展您有什么看法?
答:2020年全世界纯氢产量严格统计是7500万吨,若稍微放开一些指标,则超过1亿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家,氢气主要用于化工精炼和合成氨等领域。2022年我国的氢气产能超过4500万吨,产量超过3350万吨。
虽然未来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但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稳定、可靠、便宜的氢还不能放弃。从世界范围看,北美、欧洲的氢气,主要是通过天然气制造。以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为例,美国Bloom Energy公司研制出了130千瓦的制氢示范装置,德国Sunfire公司推出了2.6兆瓦的示范系统,丹麦托普索公司的产能达到500兆瓦。我国目前主要是煤制氢,在发展氢能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何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好。
问:目前氢燃料电池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答:氢能利用主要是靠燃料电池转化,现在主流的燃料电池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质子膜燃料电池,二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质子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比较低(90摄氏度左右)、启动比较快,在交通领域应用得比较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为600~800摄氏度,主要应用在分布式发电等领域。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制氢具有高温运行、效率比较高、耗电量比较小的特点,比常规质子膜及碱性电解槽省电1/5到1/3,还可以通过高温共解转化二氧化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受到了欧美各国的关注,因为它对原料的要求不高,不像质子膜技术那样需要高纯度的氢,而且天然气、液化气也可以作为原料。
中国氢能发展不但仅仅限于制氢,将来可能更依赖于能源转化为电的装置——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与提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从“十二五”开始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去年初步研发成功的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煤气化发电技术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该技术主要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制氢,实现了1兆瓦供热、500千瓦供电的热电联产,一次发电效率达到53%,还成功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所以我们将聚焦于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产业发展须突破“卡脖子”环节
问: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储氢和供氢环节有哪些创新思路?
答:目前主要是利用压缩氢气的供氢方式,液氢成本比较高,主要运用于航天系统,要在民用系统上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氢能不利于存储、液化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氢能远距离输送。2016年,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提出了“氢2.0规划”,把制氢和应用方式向“氨为载体”转化,比如中东地区的石油大国提出的“绿色甲醇”计划。
绿氨作为绿氢的载体,在国内也得到了支持。例如福州已经成立国内首家氨氢能源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宁夏也成立了氨氢产业联盟,山东、辽宁和山西的一些企业也在进行研究。
问:在储运方面,管道输氢与天然气掺氢有哪些突破?
答:氢能储运基础设施发展薄弱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当前,氢能储运成本占到“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总成本的30%~40%。
按照氢能输送状态的不同,运输方式可分为气态、液态、固态三类;气态氢输送以长管拖车、纯氢管道输送、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为主;液态氢输送以液氢罐车、专用液氢驳船、液氢管道为主。一般认为,长管拖车在运输距离小于200千米时具有成本优势;液氢远距离输送优势明显,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液化系统能耗高且初始投资大。相较而言,纯氢管道输送、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都能够实现氢能的远距离、大规模、低能耗运输。
我国的纯氢管道规划与建设刚刚起步。今年4月,中国石化宣布,全长400多千米的“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6月25日,国家管网集团完成了我国首次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6.3兆帕管道充氢测试和9.45兆帕管道爆破测试取得成功。
以掺氢天然气的形式开展氢能储运与利用,将是快速突破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瓶颈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网总里程约为11万千米,“全国一张网”已基本建成,2025年总里程将达到16.3万千米,这为发展天然气掺氢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研究认为,按20%的比例掺氢,2030年天然气掺氢全产业链产值可达1800亿元/年。
问: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答:我国具有丰富的氢资源,已经掌握了煤制氢技术,世界汽车市场第一大国的规模,也为氢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攻克很多关键的零部件和卡脖子的技术,例如质子膜燃料电池的成本问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规模化问题。我们在应用场景、系统研究方面还有所欠缺,产业政策还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更紧密结合。
我国对燃料电池的规划是,质子交换膜技术的燃料电池,到2050年寿命超过4万小时、成本低于300元/千瓦、工作温度提高到130摄氏度(可以用纯度为90%的氢作为原料供应,现在主流技术要求纯度为99.99%甚者99.999%的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系统成本,到2050年达到1000元/千瓦,寿命达到10万个小时。这样的话,可以为替代现在的燃煤电厂技术做好准备。
问:对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的战略规划,您有何建议?
答:今后20年,国家需要进一步制定引领战略,优化相关政策,在技术开发以及自主可控方向做好工作。在2025年以前,重点依靠政策引导和局部示范,比如,燃料电池示范区和“氢进万家”计划,从国家层面支持氢能发展;到2035年,实现以市场驱动为主的氢发展的商业模式,希望氢能源产业链能够为国家的“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去年公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次,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安全监督及技术标准体系。基于安全性考虑,希望将氢从危险化学品管理转向类似油品的管理机制。再次,加大对氢能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补贴政策及金融支持,吸引金融资本有序引入国有资本,为规模化发展氢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与核心装备自主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中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巧灵,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由厦门中环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含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型膜材料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3月25日,安徽华清大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六安市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法人代表为祝捷。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由北京华清大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从注册信息可知该公司涉及业务较为广泛,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东明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孙文艺,注册资本2000万元,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经营范围包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通用设备制造;技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定州旭阳富民氢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亚男,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定州旭阳富民氢能有限公司由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和定州市西城区街道奇连屯村民委员会共同持股,其中定州旭阳富民氢能有限公司持股60.1828%,是大股东。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研制制氢加氢环节涉氢产品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公开招标。公告显示,要求研制碱性电解槽、氢化物储氢材料、氢燃料电池车辆加注协议、加氢软管与软管组件等国家标准,开展调研分析,形成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或送审稿。详情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攀枝花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关于攀枝花数智交通物流产业园项目氢能源车辆采购公告,公告显示,需采购30辆49T氢燃料电池牵引汽车。攀枝花数智交通物流产业园项目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片区的炳草岗四单元中北部,该项目用地面积26711.66㎡,总建筑面积267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该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并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之后将大力发展液氢储罐产品为代表的流体装备,并加大液氢储运设备产品研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8日,据外媒报道,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表示,全球首艘氢动力邮轮“VikingLibra”轮即将问世,计划于2026年底交付。该邮轮可利用船上所储存的氢气,实现船上电力的产生以及推进力的供给。目前,这艘船正在芬坎蒂尼安科纳造船厂建造,预计将在2026年底交付,将提供499间客舱,最多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期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现场,杰宁科技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参展,杰宁科技并展出全球首款“可换氢”重卡!这款重卡采用可更换式车载系统,单次换氢仅需5分钟,续航里程突破500公里,补能效率媲美传统燃油车,彻底打破氢能重卡续航焦虑。更值得一提的是,配套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3月20日,广州钜晨氢能有限公司在广州市黄埔区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控股股东为肇庆市诚安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氢能技术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3月21日,北京云汉达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兴区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法人代表为李源,该公司由北京青川易创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氢能科技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北京青川易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是专注
3月28日,新疆公司召开2025年度科技创新大会,举行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煤新疆分中心揭牌仪式,与新疆工程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委会副主任、伊犁州政协党组书记胡开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中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点。氢能具备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来源丰富等优势,是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
11月2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总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部署,总结近年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的使命责任,
10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在疆企业研发平台揭牌仪式暨地企科技创新交流会在新疆能源成功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小忠,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出席仪式并致辞,共同为四个研发平台揭牌。揭牌的四个研发平台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新疆煤炭开采动力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
10月12~14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在京举办。年会围绕“求实奋进九十载,创新电靓新时代”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院士专家论坛、主题活动、专题活动等30项学术活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此次年会上专家学者和各方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电网技术创新如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10月13日,202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院士专家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重要主题活动之一,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旨在通过特邀院士专家报告与对话的形式,探讨电力科技重大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进展,启迪新思路,开拓新路径,为
9月22日,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铀资源与核遥感领域开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阶段。该实验室是我国天然铀和核遥感领域的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凝聚了全国优秀研究力量,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6日,吉林长春市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成立。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晋宇,华电集团氢能研究中心主任、华电科工氢能首席科学家白建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李十中等绿色燃料上下游产业
参加鄂尔多斯环保产业大会可享8折优惠!2024全国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大会暨第三届鄂尔多斯保技术装备展示对接会01大会时间地点时间:2024年7月25-27日地点: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02大会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得威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2024全国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大会暨第三届鄂尔多斯环保技术装备展示对接会01大会时间地点时间:2024年8月1-3日地点:鄂尔多斯市国际会展中心02大会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得威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冷井热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支持
1月15日,由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陕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榆林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彭苏萍院士、赵文智院士、金智新院士、王国法院士、王双明院士、李宁院士、孙焕泉院士、潘一山院士,中
3月28日,新疆公司召开2025年度科技创新大会,举行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煤新疆分中心揭牌仪式,与新疆工程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委会副主任、伊犁州政协党组书记胡开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中
对比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去年全国两会提出“降低2.5%左右”到今年“降低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期目标的变化彰显出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也对各行各业产能优化升级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行业的产能优化是涉及国家战略安全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一系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等引发了电力新能源行业热议。此前,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也提出要大力提
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发明的EEAC理论攻克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的世界难题,迄今仍是国际上唯一得到理论证明并实现工程应用的量化分析方法。研发了大电网停电防御体系(WARMAP),应用于我国90%的省级以上电网。提出了CPSSE框架
3月24日,宿迁绿能氢创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北辰洲际酒店举行首台单堆1MWAEM电解槽产品发布会。这一突破性产品的亮相,标志着AEM电解槽正式迈入兆瓦级时代,为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正成为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特变电工电装集团沈变公司研发的22项输变电新产品日前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16项新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并网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
2025年3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期“双碳大讲堂”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由怀柔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作专题授课,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同志主持。汤广福主任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支撑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为主题,从我国能源发展总体情况、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路径、新型
3月17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支持下,南方电网公司与怀柔实验室在北京签署共建机构运行规则。受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委托,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与怀柔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孙少斌共同见证签约。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
3月1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北京召开第十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十届九次全委会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部署安排,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
3月20日,以“开启储能‘智驾’时代”为主题的弘正储能数字化系统COSMOS2.0发布暨2025智储生态大会在上海盛大启幕。本次发布会由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报共同支持,来自政界、学界、产业界及资本领域的近千位嘉宾,共同见证了弘正储能新一代数字化储
3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上海举办燃气轮机、非能动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进大会。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决策部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以赴打造燃气轮机、非能动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国务院国资委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