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其他报道正文

【巨星陨落】这位老电气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逝世......

2023-10-08 17:4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作者:铮铮关键词:潘镜芙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气设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领域专家潘镜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8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panjingfu.jpg

潘镜芙,男,汉族,1930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1952年,潘镜芙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

1952年—1955年,担任华东电工局电器设计处工程师;

1955年—1961年,担任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一产品设计室副科长;

1961年—1964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电气科科长;

1964年—1981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

1981年—1983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

1983年—1991年,担任中国船舶总公司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副所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夏,潘镜芙以优异成绩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华东电工局,在上海电机厂从事汽轮发电机的设计工作。

1955年3月,潘镜芙被调往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产品设计分处工作,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船舶设计事业。

在没有可以借鉴的设计经验,缺乏计算机设备、技术资料乃至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潘镜芙瞄准国际最先进水平,勇攀高峰、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自行研制护卫舰,潘镜芙负责电气设计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敢为人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直流电改为交流电制。

当时,国内所有舰船上使用的都是直流电,岸上使用的则是交流电。军舰一靠码头就要接岸电,要使用专门设备先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才能照明,一旦接错,电气设备就会烧毁,带来很大的麻烦。潘镜芙第一个提出,护卫舰上应该使用交流电。当时许多人对他说:“你这样做风险太大,把握性太小了,还是走老路保险!”潘镜芙却顶住了压力。他认为,交流制稳定可靠、价格便宜、进岸电也很方便。他还了解到,国外从五六十年代以后,都逐步地转向交流制了。后来,该型护卫舰成为我国第一艘从直流制改成交流制的舰船,此后国内的所有水面船舶和舰艇都开始使用交流制,追赶上了当时的世界技术潮流。

1966年,潘镜芙和李复礼受命主持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工作,实现了将导弹、舰炮和反潜武器从单个装备组成武器系统。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军舰设计建造水平落后于世界。潘镜芙再次受命担任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彼时,在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市,夏天酷热难当,室内温度常常高达40摄氏度。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灯光却夜夜通明,担心汗水浸湿了图纸,每个人的身边都放着一条毛巾。4000多个日日夜夜,以潘镜芙为总设计师的112舰设计群体,靠着小型计算机和铅笔,在一张张绘画板上,绘制着他们的“铸舰梦”。

1994年5月8日,112舰正式交付海军使用,被命名为“哈尔滨号”。此后,在112舰的研制基础上,潘镜芙带领团队立足国产化,采用国内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制出了113舰,交付海军使用后,被命名为“青岛号”。

自此,我国自主设计的导弹驱逐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扫中国海军装备落后的旧貌,制空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两舰均已经达到区域防控水平。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评:潘镜芙在作战系统电磁兼容等领域作了开拓性工作,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为潘镜芙科研成就(综述)

作为舰艇设计专家,潘镜芙成功主持设计了中国两代四种型号导弹驱逐舰,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领域完成大量开拓性工作,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首次将舰对舰导弹武器系统装备水面舰艇,并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制作了开创性工作。在主持设计第二代新型导弹驱逐舰设计中,采用系统工程思想,做到舰船综合性能兼优,实现了作战指挥自动化,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装备选型上,采用中国国内新技术成果与引进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促进了中国造船、机电、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潘镜芙在主持护卫舰电气部分设计时,首次确定在中国自行设计舰艇中采用交流电制,组织并推动了中国国内船用交流电机电器设备的试制;解决了船电交流化中柴油发电机调频调压、电动机调速等技术关键问题,护卫舰采用交流电制取得成功,为其他舰船采用交流电制作了开创性工作。

20世纪60年代后期,潘镜芙在舰船研究院的支持和组织下,与兄弟研究所一起,进行舰炮、反潜系统的论证和设计,与航天部三院进行技术协调,确定舰舰导弹系统的组成与布置,确定了各武器系统的组成、功能、装舰要素和布置安装;解决了系统内设备间的精度指标分配;确定了系统内外的机械和电气接口,制订了接口协议;解决了导弹、火炮发射时火焰温度、气浪、噪声等防护问题;首次在水面舰艇上解决了舰载武器系统装舰的各种技术问题,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制,舰舰导弹系统装备水面舰艇作了开拓性工作,对驱逐舰这样的大舰,如何进行航行试验也是新问题,和海军多次交换意见后,对首制舰总体性能和武器系统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1977年,潘镜芙建议在已开工建造的驱逐舰上进行改建,以加快进度,建议得到采纳,迅速组织制定了改装设计方案,对动力装置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航速;使用了新型电子设备,提高了作战指挥和远航通信能力;加装了海上油水干货补给装置,使该舰具有远航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在参观中国国外驱逐舰,并与中国国外厂商进行技术谈判后,潘镜芙组织制定了采用中国国外引进或中国国内自行研制装备的多种驱逐舰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紧紧抓住一个中心,即提高舰的作战能力,潘镜芙认为要提高舰的作战性能,首先要在武器系统上作改进,在驱逐舰已形成单个武器系统后,要进一步将舰上武器和电子装备形成有机作战联系的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以有效提高作战指挥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和舰的作战能力。

1983年,潘镜芙向领导建议先研制改进型驱逐舰,改进重点是形成作战系统,为新型驱逐规研制起到开路作用,在此基础上研制作战性能优越的第二代新型驱逐舰,在各级领导机关正确领导,各研制厂所和海军部队大力协同配合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设想成为现实,舰模成为军舰,改进型驱逐舰在中国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装备组成作战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作战能力。在设计师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型舰设计方针是:按照系统工程观点进行设计,要求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在舰总体设计中要优选舰主尺度和线型,使快速性、稳性、适航性、操纵性、居住性等均性能优越;在作战系统设计中,要采取从顶层抓起自上而下的设计,先确定作战系统的性能和结构,然后向分系统提出技术要求,以求相互协调。潘镜芙组织舰总体、系统技术骨干,在武汉集中工作两个月,确定了舰和作战系统的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为求舰战术技术性能优越,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在装备选型上,潘镜芙提出既尽可能采用中国国内新技术成果(如作战情报指挥自动化、电子对抗等),又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国国外先进技术(如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铮铮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潘镜芙查看更多>中国工程院院士查看更多>电气设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