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0月19日,吉林省能源局针对《关于提升我省氢能技术成果产出及转化效率的建议》提案进行了回复,其中指出: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重点支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安全技术研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原文如下: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W27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能法规〔2023〕147号
张立军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氢能技术成果产出及转化效率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我省出台《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吉政发〔2022〕22号),在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主要给予以下政策支持。
一是支持氢能前沿技术研究。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重点支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大规模生产安全技术研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二是支持首台(套)首批次应用。将氢能领域发展潜力大、技术水平领先、推广价值高的先进技术产品优先纳入省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绿色制造体系示范类),按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同时纳入《吉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对于符合指导目录的氢能领域产品,按照首台(套、批次)销售价格20%的标准给予生产企业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同一单位(含集团)每年度只享受一次首台(套、批次)产品奖励。三是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省内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建设氢能产业研发设计、中试集成、测试验证等产业支撑平台;支持龙头型、平台型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在省内组建氢能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给予资金补助。四是支持企业孵化培育。鼓励建设和培育氢能领域专业孵化机构,开展高水平创业辅导、早期投资、资源对接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和推荐符合条件的孵化器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孵化器,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2019年以来,投入专项经费1965余万元,支持氢能领域技术开发。其中,投入专项经费1000万元,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基于质子交换膜(PEM)体系的氢能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示范”,项目包括“PEM电解水制氢技术”“PEM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研究”“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电动车加氢应用示范”3个课题,重点解决低成本、长寿命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实现膜电极、电堆等核心部件的批量制备技术及系统装置的集成,构建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的安全环保的站内制氢、燃料电池车加氢、用氢的完整链条;投入965万元支持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热电耦合制氢材料和器件研发与系统示范应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宽温贮氢合金及动力镍氢电池生产及应用”等重点研发项目,不断突破我省氢能相关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快升级我省氢基绿色能源技术迭代。通过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关键领域“堵点”“痛点”“卡点”技术问题。
二、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氢能技术开发与需求的纽带
近年来我省通过政策引导,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氢能技术开发与需求的纽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搭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重点科技企业机制化交流平台,常态化交流分享科技创新新动态、新成果,促进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项目协同与研发活动一体化推进。始终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意识,发挥企业家技术创新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入、管理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在省科技发展计划中设立企业关键技术研发专项。该类别项目围绕省内重点企业提出的“卡脖子”技术问题,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或参照揭榜挂帅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产学研合作形式申报。同时,设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该类别项目可由企业单独或企业与高校、研究所以产学研合作形式申报,申报主持单位为高校、科研单位的,必须与吉林省内注册的企业以产学研形式联合申报。通过政策引导,推动高校和科研单位优秀创新资源逐步向企业集聚,以产学研合作形式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堵点”问题,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技术,提高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转化效率。
此外,为加快氢能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聚力突破氢能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规模化安全生产技术,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由省科技厅牵头各有关单位参加,委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组建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目前,已起草了《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具体为:研究院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研究方向、人才队伍、组织架构、运行模式、保障条件。其中,功能定位包括氢能产业重大创新技术策源地、氢能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氢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氢能人才培养引进平台4个部分;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2个部分;研究方向包括五个方向:一是制氢材料、部件与系统;二是储运氢材料、部件与系统;三是用氢材料、部件与系统;四是氢能技术检测;五是氢能战略研究。目前筹建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正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三、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联合培育申报国家级平台及重大科研项目
《“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吉政办发〔2022〕36号)明确,坚持产业协同。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系统思维,明确实施路径,从最有潜力和优势的产业重点突破,推进氢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并在重点任务中,支持搭建氢能产业科研创新平台,凝聚发展动能。推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吉林大学等省内科研机构、知名高校、相关企业联合组建省级氢能综合研究院,合力搭建科研平台,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加速我省氢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构建协同共享的创新网络,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氢能科技项目成果转化高质量高效率实践应用。
此外,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力降低创新成本,加速成果转化。聚焦氢能产业关键环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平台,开展灵活高效新型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建设氢能研发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型企业。建立氢能中小企业创新孵化与加速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咨询、融资、培训等系统化服务,降低企业创业风险和成本,助力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实验室落地,提高创新能力。持续推进氢能产业科研创新平台等核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对接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推动国家级科研机构在我省设立氢能相关分支机构。
四、为发展氢能技术提供人才储备
《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明确,支持高端人才引育。按照我省人才激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及时兑现安家补贴、子女入学等待遇。鼓励省内大中专院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设置氢能学科(专业)、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与企业合作设立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等方式培育氢能产业人才。按照学校隶属关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规定,统筹资金给予学校专项支持。
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立足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推动氢能产业政策落实,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省科教优势,组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年度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指南中突出于氢能相关领域研究导向,引导高校教师从事氢能相关技术研发与创新,聚集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氢能相关创新团队建设,采取“总召集人+首席科学家+创新团队”模式,围绕氢能领域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开展集成攻关。建设“吉林省高校优秀青年科创人才储备库”为发展氢能技术提供人才储备。
吉林省能源局
2023年6月5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0日,陕西氢能50Nm/hSOEC电解水制氢撬装产品发布。50Nm/hSOEC电解水制氢系统由陕西氢能自主研制,是面向产业应用的制氢设备,历时近18个月,先期验证了6kW电堆到40kW级系统集成,构建了系统全产业链的技术能力。该系统采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技术,通过高温电解水制取氢气,采用全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火电掺氨可降低火电碳排放、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其产业化路径可以拓展至垃圾焚烧电厂的辅油枪替代、天然气锅炉燃料补充等领域,随着火电掺氨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氨邦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玉伟国家发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6日,年产1500吨高能效耦合制氢及10万吨工业气体示范项目开工仪式在陕西咸阳永寿县能化建材工业园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2套每小时氢气产量1000标准立方的电解水制氢装置和1套每小时3000标准立方的空分工艺制氧、氮、氩生产线,配套氮氢氧氩自动充装系统,空钢瓶检
5月16日,西藏那曲市零碳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那曲市50MW光伏电解水制氢制氧深冷制氧构网型储能及氢内燃机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招标公告。那曲市50MW光伏电解水制氢制氧深冷制氧构网型储能及氢内燃机发电综合利用示范总承包项目,本项目为交钥匙工程,项目将建设50MW光伏(交流端)/40MW/160MWh磷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内蒙古海拉尔区人民政府发布《海拉尔区2025年招商项目第四期》。其中包括氢能项目:海拉尔区风光制氢氨醇制蛋白一体化项目。详情如下:项目名称:海拉尔区风光制氢氨醇制蛋白一体化项目项目概况:项目以风电、光伏绿电为能源和原料,通过电解水制备出绿氢,绿氢和氮气制成绿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5日,四川华能氢能公司成功取得成都市应急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成为四川省首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水电解制氢企业,也标志着华能彭州水电解制氢示范站由试生产转入正式生产。彭州制氢站是华能集团“十四五”十大科技示范项目“13MW制氢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兰石重装子公司广东兰石氨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兰石”)与沙特某公司成功签订10Nm/hPEM电解水制氢设备项目合同。这是兰石重装首个制氢设备国际业务订单。兰石重装与仙湖科技2023年成立广东兰石以来,致力于氢基能源装备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拥有制、储、加、用、测
北极星氢能网整理了4月28日~5月9日的氢能项目动态。江苏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运营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能源集团板桥加氢站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该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作为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该项目将助力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发布《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3号建议的答复》。镇海区将利用在氢能交通应用和化工应用上的潜在优势,借助镇海危化品港口码头和镇海港区,积极研究绿氢、绿醇、绿氨替代,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绿色船舶停靠基地、绿色能源贸易基地和重要消纳基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湖北调研。5月12日,在位于宜昌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丁薛祥调研有关“两重”项目规划论证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丁薛祥调研有关“两重”项目规划论证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登上“三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长庆油田第二口“氢代油”钻井先导试验在靖32-40井圆满完成。这次现场试验首次实现钻井过程100%“氢代油”作业,氢能设备连续稳定运行200余小时。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长庆油田积极探索“油气热电氢”融合发展新模式。2024年12月,长庆油田在国内率先开展“氢代油”钻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发布鄂尔多斯6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布9项前沿科技成果,其中,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张宇闻发布“iMEMS储能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储能系统内部微电网的能量控制,对智能电网的能量实施正确、高效的能量自动分配和管理。鄂尔多斯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发展耐心资本。中央企业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当前,电力行业承担着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在新能源行业,从来没有一种电池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储追求低度电成本和长循环寿命;工商储注重模块化灵活配置,同时兼顾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动力电池聚焦快充、高能量密度和超长循环——不同的场景,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不甚相同。如果试图用单一技术路线满足所有需求,就像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结果只
5月16日,金昌市人民政府印发金昌市贯彻落实“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九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企查查信息显示,2025年4月23日,自贡亿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宋海英,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销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外媒报道,近日,通用汽车已暂停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PistonAutomotive价值5500万美元的合作项目,该项目原计划在底特律一家工厂生产氢燃料电池。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通用汽车已暂停该工厂的工作,并将在未来几周内决定是否继续推进该项目。PistonAutomotive作为通用汽车核心供应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当地时间5月21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2025年世界氢能峰会上,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宣布,其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工程获得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下称“必维集团”)的可再生氨认证,这意味着远景在赤峰生产的绿色氢氨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认证的绿氨产品。必维集团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2日,国家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原文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1日,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湖南国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液氢储运及氢能发电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晓北教授出席见证。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液氢-氢能发电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氢内燃机低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1日,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风氢氢能(湖北)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推进零碳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双方将联合投资建设制氢工厂和氢内燃机发电机组项目,整合风电制氢与氢能应用资源,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19日,联和氢能与吉利汉马醇氢动力船舶双方达成重要共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联和氢能将充分开放自身在资源调配、产业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闭环。吉利汉马也将倾力贡献其醇氢动力技术与装备,结合自身资深经验,双方资源共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5月22日正式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指出:统筹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夯实市内电源基础,加快推动两江燃机二期等天然气发电、合川双槐三期煤电项目,加快云阳建全、丰都栗子湾、奉节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力推进外电入渝工
5月2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件提出,健全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打好治水攻坚战,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改扩建进度,全域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打好治气攻坚战,严格控制PM2.5浓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山西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对通行山西省高速公路的氢能货车实施通行费补贴的通知(试行),并详细说明了氢能货车通行费补贴实施流程。原文如下:关于对通行山西省高速公路的氢能货车实施通行费补贴的通知(试行)为支持我省氢能货车规模化应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节能
5月21日,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管委会发布关于《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文件提出,到2030年,打造“风光氢储”四位一体装备制造基地,风能产业产值达20亿元,光伏组件产能达30GW,氢能装备产值达15亿元,储能产业产值达5亿元。到2035年,形成百
浙江早在2014年便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宏大背景下,浙江进一步强化对绿色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在政策的强劲驱动下,能源央企纷纷加大在浙江的投资力度,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头部民营企业也紧跟步伐,积极投身“风光”项目建设,多方力量共同发力,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