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访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兼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
推动能源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是关键一环。聚焦海洋油气田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增储上产的同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未来,又将如何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中能传媒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兼中海油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
中能传媒:请您具体介绍下海洋油气田碳排放的类型有哪些?在您看来,海洋油气田低碳转型有何挑战?怎样应对?
米立军:海洋油气田碳排放类型由海上油气开发方式决定,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火炬燃烧排放以及高含碳天然气脱碳排放。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主要由海上平台发电、供热、压缩机等设施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其中发电用燃料排放占80%,海上电力供应是依靠平台自建电站实现。此外,海洋油气田相对独立、离岸较远,受管网条件及平台空间等因素限制,难以在海上实现伴生气全部回收利用,便产生了火炬燃烧排放。高含碳天然气脱碳排放,指的是海上高含二氧化碳气田/油田伴生气在海上平台或陆上终端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排放。
当前,海洋油气田低碳转型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油气增储上产致使碳排放强度增加。稠油热采能耗强度是常规油田平均水平的3倍,高含碳气田开发碳排放强度是常规气田开发的2~3倍。随着在产油气田开采年限增加,稳油控水难度随之增大,导致油田能耗量逐渐增加,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二是海上油气开发的传统供能模式给降低碳排放带来挑战。其自发电供电模式相对于陆上大电网效率低、排放高,同时也存在着技术对外依存度大、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故障耐受能力差、维修困难等问题。三是海上油气田使用新能源供电存在技术难度。海上油气田对供电稳定性要求高,而新能源设施供电随自然条件波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海上平台电力系统穿透率受限,仅能部分实现清洁能源替代,难以提升新能源设施接入容量。
结合当下的形势与要求,海洋油气田要实现低碳转型需“三管齐下”。第一,传统能源生产以节能减碳、绿色开发为发展目标,支撑增储上产和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实现。第二,加大天然气等清洁化石能源的开发,同时降低能源产品结构中的碳排放强度。第三,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海上风电、陆上光伏、绿氢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清洁能源产品。
中能传媒:在海上油气田绿色开发方面,中国海油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米立军:传统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中国海油结合海洋油气田开发经验,形成源头控碳、过程降碳、末端封存、海洋增汇等全过程降碳、控碳措施,为海上油气绿色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具体来看,源头控碳主要包括:
——建立分级分类油气田开发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立足海上油气田开发特点,针对常规油田、常规气田、稠油油田、高碳气田、综合调整类等新建项目设立分级分类的碳排放约束指标及准入指标,从源头控制碳排放。
——严控新建项目能耗指标。加强节能标准规范建设,编制《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节能减排设计指南》《海上油气田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及规范;严格落实新建项目能耗强度准入要求,落实新建项目节能措施,对高能耗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建立碳排放影响评价技术体系。2016年起,中海油研究总院建立海上油气田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和数据模型,确定海上油气田碳排放基准线,建立碳价格数学预测模型,将碳因素全面纳入项目投资决策;目前正在联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生态环境部共同编制首部碳评价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油气行业源头碳管控技术体系建设。
过程降碳主要包括:
——岸电接入海上油气田,提高效率降低碳排放。中国海油在渤海打造了全球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3个岸电工程,规模达98万千瓦。据测算,工程实施后可减排二氧化碳175万吨/年,节约标准煤当量99.5万吨/年,节省天然气消耗24亿立方米/年、燃料油消耗17.5万吨/年。
——海上风电向油气田供电,推动海上电力清洁化转型。建立分散式海上风电接入油气田微网技术体系,实现海上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开展海上油田,海上风电、光伏,海上风电制氢、储能一体化绿色综合能源岛开发方案规划。
——建立设备能效提升技术体系。大规模推广应用电力组网技术,建设近20个海上小型电网,增强电网抵抗事故能力,提升发电机组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研发关键设备能效提升技术,包括烟气余热供热、发电及制冷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应用海上平台首台套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技术等。
——开展火炬气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按照“先易后难、由大到小”的原则,做到“应输尽输,应收尽收、应用尽用”;推动先进工艺技术在海上应用,包括等离子点火替代长明灯、氮气吹扫替代天然气等;推动射流器、液环压缩机、螺杆压缩机、微透平、回注压缩机等装置模块化。
——推动海上油气田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基础服务能力、全面感知能力、整体协同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及自主优化能力。实现“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生产”油气田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协同管理,打破数据孤岛;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效率,助力海上油气开发模式低碳转型。
末端封存主要包括:
——开展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与驱油。中国海油已实施国内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量超百万吨级——恩平15-1二氧化碳回注封存示范工程,项目于今年6月投产,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约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46万吨以上。攻关海上二氧化碳脱水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选型及国产化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防腐选材和海上二氧化碳回注环境监测技术等一体化工程关键技术,形成海上CCS工程技术体系。此外,推动大亚湾区海上规模化CCS集群研究项目、渤中19-6气田/渤中25-1油田沙三段项目海上CCUS示范工程研究,规划一南一北两个CCUS/CCS示范中心。聚焦海上封存选区、封存稳定性评价、二氧化碳规模化注入、管道及井筒防腐、监测和风险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规模化CCS/CCUS示范项目商业及政策可行性研究和评估。
——开展二氧化碳水合物固化封存。探索目标层、下伏层等不同注入层位,液态、乳状液等不同注入形态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速率和生成量的影响;开展沉积物中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性实验研究和模型建立,以及海水体系中二氧化碳水合物液化封存区间研究。
最后,在海洋增汇方面,主要是立足海上特点开展海洋碳汇增汇关键技术及方法学研究,推动海洋碳汇开发;进行海洋碱性矿物增汇技术固碳机制及近海应用场景研究,推动碱性矿物增汇项目碳汇核算和监测技术规范及方法学研究和建立。
中能传媒:展望未来,对于海上零碳油气田的打造,您有何期待?
米立军: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第一是方向,要打造海上油气田多能协采融合开发新模式,形成水上、水面、水下实现立体化多能协采用海方案。第二是基础,要建设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有机结合的海上油气田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海上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开发提供基础。第三是手段,操作无人化、生产智能化、管控一体化、决策科学化驱动海上油气田低碳转型。第四是保障,要充分释放海洋碳封存和海洋碳汇潜力,支撑海洋油气行业低碳开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角。“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沿着总书记
近日,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福建LNG)7号储罐及配套设施工程项目(简称7号储罐项目)获得福建省发改委核准批复,标志着7号储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项目实施和开工建设奠定了有力基础。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7号储罐设计容量为27万立方米,是目前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地面全容式液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李勇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接受供应商安排的宴请和打高尔夫球活动;违背组织原则,在组织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
9月1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在珠江口盆地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测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43万立方米,标志着中国超深水碳酸盐岩领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该井位于珠江口盆地面积最大的富烃凹陷——白云凹陷,水深近1640米。该井垂深近3000米,完钻井深近4400米,在水平段钻
近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集群——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中的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建造完工。这标志着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全面建成。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位于广东珠海金湾区高栏港,项目包含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王德华已出任中海油集团党组副书记、董事。王德华,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高级会计师。曾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财务部副主任、主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财务部主任,兼任盛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兼任财务有限责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8月26日,中国海油党组会(扩大)会议召开,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周心怀,在家的党组成员阎洪涛参加会议。公开资料显示,阎洪涛,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储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副总经理、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本
近日,“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披露2024年上半年业绩情况。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营业总收入达到1.5万亿以上,中国海油营业总收入达到2267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分别为886亿元、797.3亿元。中国石油2024年上半年,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8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了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2024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公司突出抓好油气增储上产工作,桶油主要成本继续下降,归母净利润创历史同期新高。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序推动增储上产,资源基础不断夯实。上半年,公司获得7个新
8月26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在海南岛东南海域,我国海上压力最高的天然气开发井“深海一号”二期项目A12井(LS25-1-A12井)放喷作业取得圆满成功,测试产量超过预期,这也标志着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的所有海上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验证了深水高压钻完井全新技术体系的先进
8月11日,文昌19-1D平台导管架顺利完成海上安装,文昌19-1D平台建成投产后,将服役于文昌油田群。据了解,该导管架于8月4日从“海洋石油228”船滑移下水,由“海洋石油201”船协助完成扶正坐底,历时14小时顺利完成精准就位,文昌19-1D导管架进行扶正作业,文昌19-1D导管架为8腿12裙桩型式,总高度约13
9月9日,海油工程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共建水下工程与装备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签约仪式。海油工程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章领,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出席座谈会并见证签约。海油工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王会峰,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代表双方签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罗万明等任职的通知,任命罗万明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董事;同意罗万明为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人选;同意李文明为延长石油集团副总经理人选。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罗万明等任职的通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政府2024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油气产业链上游业务的核心企业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哈得采油气管理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塔里木油田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作为油田公司原油增储上产主力军,管理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
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生产用能清洁替代,从源头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2023年,中国石油国内外业务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8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甲烷排放强度同比下降超10%。近日,中国石油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碳零碳能源消费模式方面亮点频频,多家石油企
油气市场研报(2024年9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焦点月评CCUS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多远市场供需主要产油国宣布延长自愿减产措施至11月底俄罗斯向欧盟供应天然气单季总量超美国欧盟提前数周实现冬季天然气储存目标国内油气生产平稳增长行业资讯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LNG接收站建设不断推进
9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张君涛任职的通知。省政府9月9日决定,任命张君涛为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张君涛任职的通知西安石油大学:省政府2024年9月9日决定,任命张君涛为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陕西省人民政府2024年9月9日
7月5日,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在就任后的首次演讲中,斯塔默承诺工党将“重建”英国,为国家带来改变。(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成功李素清)降低能源成本、投资绿色能源将成为英国新政府能源工作的重点。上任不到一周,工党就宣布取消在陆上进行风电开发的限制性政策。7月9日
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伟大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角。“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沿着总书记
近年来,国际局势变迁与能源地缘格局变化深刻影响全球石油市场和贸易格局。进入2024年,在世界经济走势、地缘政治形势、“欧佩克+”产量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因素影响下,石油市场持续调整,供需两侧深度博弈,原油价格宽幅震荡,牵动全球经济的神经。近期看,全球石油市场将在多重不确定性中面临挑
核心阅读能源合作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非洲地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一些资源国日益重视其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为我国石油企业进入非洲上游领域提供了新的机会。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页岩气领域最具吸引力的国家。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大力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出口,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步入快
9月1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在珠江口盆地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测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43万立方米,标志着中国超深水碳酸盐岩领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该井位于珠江口盆地面积最大的富烃凹陷——白云凹陷,水深近1640米。该井垂深近3000米,完钻井深近4400米,在水平段钻
6月26日,由海油工程承建的卡塔尔ISND5-2项目在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造,这是中国企业承揽的业务品类最丰富、工作内容最复杂的国际海上油气田总承包项目,标志着公司海洋工程总承包能力迈上新台阶。对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海油工程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章领,卡塔尔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主体结构完工。11月2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成功封顶,它的完工一举刷新了高度和重量的两项亚洲纪录,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导管架相当于固定式海上油气平台的“
5月26日,重达12000吨的海上油气平台——渤中19-6气田中心平台在青岛建造完成。平台多项技术实现首创,年内投产后,可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渤中19-6气田中心平台是一座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8腿多功能综合海洋油气平台,平台高32米,长65米,宽56米,投影面积近9个标
近期,海上油气与海上风电等海洋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显著增强,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如《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鼓励油气企业在油气田区域内建设多能融合的区域供能系统;《“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重点部分,确定开展海上风电与海洋油
11月25日,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油田群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海缆已顺利通电,两回海缆合计约127公里,是目前国内超高压海缆工程单回距离应用的最大长度超70公里,也创下了国内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等级最高、海缆截面最大、该规格海缆单根长度最长的行业记录。该项目海缆与海缆敷设由江苏亨通高
油价网日前撰文指出,由于欧洲持续的能源危机和紧张的市场证明了世界对化石燃料的大量需求,全球海上油气钻井活动和钻井项目将在未来几年里强劲增长。油价网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表示,近期,全球范围内的油气钻探活动正在逐渐回暖,国际油气巨头们也开始考虑启动更多海上油气项目,其中包括部分位于国际水
随着油气开采日益向深海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在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苏省启东市,30多度的高温下,近千名工人们正在为一艘巨型的“大船”做最后的调试。预计今年年底之前,这艘重量达8万吨、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10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将从启东市移至非洲西海岸的毛里塔尼亚和塞内
6月16日,渤海亿吨级大型油田——垦利6-1油田10-1北区块开发项目三座平台陆地建造全部完工,开创了国内海上油气田区域设施标准化新技术应用的先河,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工程标准化建设实现重要突破,对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垦利6-1油田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
日前,苏格兰FlutationEnergy和中海油欧洲全资子公司CNOOCPetroleumEurope提交了一份关于苏格兰GreenVolt浮式风电场的开发计划,中资企业将参与到这个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中。(来源:微信公众号“欧洲海上风电”作者:欧洲海上风电)GreenVolt浮式风电场位于苏格兰海域,规划装机容量480MW,安装30台额定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2月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弃置环保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