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政策正文

北京发布《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

2023-11-06 15:47来源:发展北京作者:发改君关键词:新能源供热地热多能耦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供暖。

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是少数拥有地热资源的首都之一。近年来,北京市新能源供热进入快速发展期,应用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供热规模稳步提升,建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供暖(制冷)等一批示范项目。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06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气约8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十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

《实施意见》的制定有哪些考量?又聚焦了哪些主要内容?发改君为您划重点→

来源:发展北京 作者:发改君

聚焦四方面

推动全市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聚焦四方面考虑,即贯彻一条主线、紧抓两个关键、聚焦三个重点、做好四个保障,推动北京市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

“一条主线”

贯彻绿色低碳发展主线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多能耦合、互联互济、智能高效的供热系统。

推动新能源供热多场景应用,实现新能源供热多元有序发展。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重达到10%;到2030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重达到15%。推动新能源供热项目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比例应用、高水平管理。

“三个重点”

聚焦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工作方向

管理机制方面,优化中深层地热矿权办理流程,明确中深层井下换热项目审批机制。

发展方式方面,鼓励地热资源按区块整体开发利用,支持新能源与常规供热设施耦合应用,构建互联互济的新型供热系统。

产业发展方面,扩大传统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场景,鼓励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迭代升级,加强新能源供热市场机制建设。

“四个保障”

加强规划引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宣传推广四方面保障政策落地

规划引领,加强新能源供热发展目标与各级规划的有效衔接,推动新能源供热应用占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地块综合实施方案等规划文件。

政府引导,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能源供热项目建设,激发新能源供热市场活力。

部门联动,明确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按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构建良好的部门联动机制。

宣传推广,开展新能源供热有关法规、政策、标准的宣贯和培训。

内容包括七大方面

► 推动多场景应用方面,明确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村地区不同建筑类型,适宜的新能源供热技术形式。

► 实现多元有序发展方面,明确了浅层地源热泵、中深层地热、余热、生物质能、集中式空气源热泵等不同技术类型,适宜的发展区域。

► 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拓展新场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迭代升级,完善市场机制建设,探索新能源供热新模式。

► 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提出要优化规划布局,明确项目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强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 完善政策支持方面,鼓励新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应用,加大对新能源供热新技术、新场景综合应用的支持。

► 在保障措施上,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提出要加强部门联动,做好规划衔接,夯实属地责任,加大宣传力度。

综合来看,《实施意见》突出六大亮点——

鼓励多技术多场景应用

鼓励采用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污水)源热泵、中深层地热、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等多种新能源供热技术,支持将各类新能源供热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农业农村等场景。鼓励拓展新能源供热技术在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等新能源供热(制冷)场景的应用。

强调科学合理规划布局

提出统筹开展新能源供热资源的详细勘查工作,对本市新能源供热的可开发资源量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资源禀赋条件和供热需求,优化新能源供热设施布局,实现新能源供热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利用。同时提出新能源供热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提高政府办事服务效率

进一步明确相关主管部门职责分工,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职责明确的协同推进机制。针对再生水(污水)源热泵供热项目、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供热项目、中深层井下换热型地热供热项目等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供热项目,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

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建设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关键设备研发。鼓励传统能源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城市热力企业强强联合,培育新能源供热龙头企业。鼓励整合新能源供热市场资源,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市场化合作方式。

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加强设计阶段关键技术把控,强化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提高施工、监理专业水平。对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新能源供热项目,鼓励由具备相应资信的专业机构进行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提出完善本市地热能、再生水(污水)资源、生物质能、空气能以及新型综合能源基础设施等新能源供热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给予新技术新场景投资支持

按照新能源供热装机情况、新能源供热新技术应用、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建设等不同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供热项目给予一定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满足新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应用的新要求。

案例前瞻

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保障房地热供暖项目

项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供热对象为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的D、F地块。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每年减少7650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98万标方天然气,对助力首都创建绿色供热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实施意见》落地,进一步助力新能源供热发展,构建分布式与集中式结合的多能耦合供热系统,将推动全市供热系统进一步升级,为城市供热提供更完善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供热查看更多>地热查看更多>多能耦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