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超导技术是近期全球科学工作者讨论、研究的热点。超导技术到底是什么?它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事实上,超导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已经在能源、交通、医学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核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都使用了超导技术。超导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应用可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损耗,助推能源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超导体具有低电阻和排斥磁场的特性
超导是指某些材料在极低温度下(通常低于临界温度)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排斥磁场的特殊状态。要理解这一现象,首先需要了解电阻和磁场。
手机在充电时发热是因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了热量,这个热量的来源就是电阻。电阻的产生是由于电子在材料内部运动时会遇到各种阻碍。而在超导材料中,电子之间形成了某种配对,使得电流几乎没有阻碍,从而产生零电阻状态。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发现汞在温度降至约零下269摄氏度时突然进入一种新状态,其电阻小到实际上测不出来,称之为“超导态”。此后,人们又发现许多材料也具有超导电性。
对磁场的影响也是超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锡和铅处在超导状态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超导体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了,无论对N极还是S极均表现出排斥特性。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即抗磁性。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的超导体几乎都是在超低温且超高压的特殊状态下,以至于零下100多摄氏度的超导体就被称作“高温”超导体。目前成熟的超导材料基本为高温常压超导体,临界温度多在零下200摄氏度左右。
超导体低电阻和排斥磁场的特性使得它在能源、交通、医学、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强电应用方面,超导发输电、超导磁储能等可实现电力无损耗或低损耗传送,大幅提升能源传输、转换和存储效率。在弱电应用方面,超导材料可用于制造高速、高性能的超导电子器件和量子计算机,支撑数据快速存储和计算。在抗磁性应用方面,利用超导材料的磁力排斥原理研发了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和超导线圈接收的电磁信号产生磁共振成像,展现人体内部结构清晰图像。
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系统中初步应用
高温超导材料目前已在电力系统中初步应用,如超导发电机、超导电缆、超导电抗器、超导磁储能、超导限流器、超导变压器等。其中,超导发电机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利用超导线圈来产生磁场,效率较常规机组提升30%以上。超导电缆容量是传统线路的5至10倍,而损耗却只有常规输电线路的5%至9%。超导电抗器和超导磁储能可以储存和释放大量的电能,当电力系统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它们可以助力保持电力系统稳定。这些超导电力设备可以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
超导电力技术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相继开展高温超导电缆及其输电技术的研究,并有多个工程投运。
我国电力领域的超导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11年,世界首座10千伏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白银建成,站内有630千伏安三相超导变压器、超导限流器和电缆、超导磁储能系统。2021年12月,上海35千伏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投运,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距离最长的全商业化运行35千伏超导电缆工程。工程以1条35千伏超导电缆替代4条35千伏常规电缆,节省了70%的地下管廊空间,投运至今运行稳定、状态良好。
总体来看,目前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可靠性和节能降碳优势已得到验证,但受制于制冷设备的昂贵投资和超导电力系统的高额运维费用,其商业化应用仍处在较低水平,大规模开发利用仍有赖于超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室温常压超导可推动电力系统跨越式发展
自超导被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一直在追求更高性能的超导材料。超导材料的转换温度越来越高,制作工艺越来越简单,成本越来越低。
近年来,超导的终极形态——室温常压超导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室温常压超导技术一旦成熟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将推动能源、交通等领域产生颠覆性变革,尤其将推动电力系统跨越式发展。
室温常压超导材料将变革电力生产方式。室温超导能提供超强容器“磁封闭体”,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技术之一。低损耗超强磁场可大幅延长核反应时间,有效降低投资规模、缩短可控核聚变研发应用周期。而可控核聚变具有能量密度大、清洁、燃料丰富、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人类未来开发利用的理想能源。
室温常压超导输电可重塑电网物理结构。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室温常压超导输电线路可实现电流无阻力传输,大幅提升输电容量,显著降低线路损耗。
室温常压高密度超导储能可颠覆能源消费模式。室温超导体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基本可实现能量无损耗储存,储存的能量密度可达普通锂电池的数十倍,能为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供给,配合分布式光伏等发电资源,可能使“自产自销”的微电网模式迎来规模化发展。(范莹 焦婷 赵三珊 作者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8日在济南、兰州同时宣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起于甘肃庆阳,止于山东泰安,
“鸟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道总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令人瞩目,环绕塔里木盆里,有许多大文章可作,其中一篇便是南疆主网架建设的加快推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专责于国康向记者介绍南疆主网架的建设思
清洁能源nbsp;共建绿色地球4月2日,在蒙古国沙戈荒地区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奇迹#x2014;#x2014;思源清能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110kV电压等级的黑启动和孤网供电功能试验。当整个电网陷入深度昏迷时,这套中国智造的电力心脏起搏器仅用60秒便让瘫痪的电力系统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绿色电能、氢能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绿色电能、氢能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十四五”以来,中国能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着力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开启了以“四型八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崭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3月20日,中国能建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并发布20项中国
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政企合作、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天津河北山西三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工程将架起“西电东送”新通道,助力电力保供和区域协调发展。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下称“大同—怀来—天津南工程”)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6月建成投运。届时,华北将新增一条贯通山西、河北能源基地与天津负荷中心的能源“大动脉”,每年可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超146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征程中,核心技术"卡脖子"之痛如何破解?能源转型的硬核支撑从何而来?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几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交出了一份震撼答卷。破局:直击"卡脖子"痛点的硬核突围,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告捷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表示,打造区域清洁能源枢纽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支撑。他提出,建设东南沿海负荷中心多元化清洁能源基地是打造我国清洁能源“第四极”的重要战略性构想。福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首台(套)示范应用为突破口,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畅通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渠道,推动科技创新
从可耐受地震烈度9度的特高压1000千伏变压器,到能提升能源供应效率400%的超导电缆,再到打破进口垄断的全国产化直流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2个项目25类设备通过评估,总体数量创历年新高。这些在国内率先
海风徐徐,晨光将一排排风机染成金色。日前,阳江海上风电和储能示范区阶段性建成,阳江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60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通过柔直工程将阳江海上风电直送粤港澳大湾区,可显著提升大湾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同时通过多能互补和储能技术,保障大湾区电力供应稳定,应对极端天气和负荷高峰
近年来,台风直击、持续大雨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但上海的能源保障不容有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针对都市型电网的特点和高可靠性需求,特别是大受端、高密集、高复杂性,从源、网、荷多环节入手,依托科技手段多维施策,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应用超导电缆技术在寸土寸金之地提高传输效率到今年9
近年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工作部署,立足“世界观察中国电力的窗口”定位,坚持“攀高峰、接地气、育成果、出人才”协同发力,深耕超导材料、超导电力等技术领域,打造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合体,以创新先行者和科技引领者的行动自觉,为公司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上海徐汇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安全运行满1000天,累计实现连续无故障运行2.4万小时,为4.9万户用户稳定输送电量近4.9亿千瓦时。据悉,该项目是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距离最长、接头数量最多且实现全商业化运行的超导电缆输电项目,项目总长1.2公里,额定电流2200安培,额定容量达133兆伏
2023电网建设再次迎来黄金期。在这篇盘点中,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2023年的一些重点电网工程,希望可以描摹出我国电网建设领域的“硬核”能力。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12月16日,国家电网福州至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工程投运后,将提升华东特高压主网架支撑能力,增强福
截至12月22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投运满两年,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超1.7万个小时,累计为徐家汇商圈、上海体育馆等核心区域的4.9万户客户输送电量近3.6亿千瓦时。两年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持续探索超导输电示范工程的运行潜力,验证该工程的各项设计参数及在复杂环境
南网报讯11月28日至12月1日,南方电网公司外部董事曹培玺、宁福顺一行到公司部分在粤企业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数字电网体验中心、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深圳供电局、南网储能公司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南网超高压公司龙门换流站等地,听取了电力保供和科技创新
徐家汇,上海中央活动区之一。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夜幕之下,霓虹闪烁,缤纷璀璨。其背后,是深埋地下的管廊里,一条全长1.2公里的35千伏超导电缆提供的电力支撑。这条选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地段、长度达1.2公里的示范线,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达100%,创造了诸多世界纪录:世界输送距离最长、接头数
11月20日,国内首条高温超导低压直流电缆在江苏苏州并网投运,填补了超导电缆在国内低压直流系统的应用空白。与交流超导电缆相比,直流超导电缆可使电网线损降低约70%。苏州近年来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对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和新能源发电接入比例,单纯加大电网密度与城市空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