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通知指出,按照“主业突出、区域协同、功能互补、集聚发展”的原则,优化“三核引领核心区”“多点支撑协同区”产业布局。
烟台市充分发挥海工总装建造和风电装备产业集聚优势,依托岸线资源和园区集聚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总装及配套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蓬莱国际海上风电母港,打造全球知名的海工装备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
东营市着力发展水下采油树系统、海洋高端井口等海洋油气开采关键设备和海上风电装备,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石油装备基地和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以下为原文内容:
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实现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以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为主攻口,充分发挥“链长制”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凝聚全要素的关键作用,做大做强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着力夯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体系,为制造强省、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关键配套等环节补强提升,总装建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沿链集聚一批龙头引领型和高成长型优质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我国环渤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和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海工装备领域,攻克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国之重器”和关键技术装备,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海洋工程装备产品体系,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渔业、深海采矿、海上文旅、海上航天发射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形成新的领先优势。
新能源船舶领域,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LNG、甲醇、氨燃料等新能源示范船型,形成自主可控的新能源船舶建造技术和核心配套产品,打造新能源船舶试点示范项目。
内河船舶领域,利用内河新能源船舶巨大市场机遇,推动内河船舶智慧化升级、自动化改造、标准化引领,构建集研发设计、整船建造、核心配套、船舶运营、报废拆解、设施保障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提升济宁内河船舶产业集群品牌力和竞争力。
二、区域布局
按照“主业突出、区域协同、功能互补、集聚发展”的原则,优化“三核引领核心区”“多点支撑协同区”产业布局。
核心区: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加强联动协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建成集研发、设计、材料、设备、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高地。青岛市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大中型集装箱船、低速发动机等高端绿色化智能船舶及配套设备,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海洋智能装备,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与海工装备综合产业基地;烟台市充分发挥海工总装建造和风电装备产业集聚优势,依托岸线资源和园区集聚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总装及配套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蓬莱国际海上风电母港,打造全球知名的海工装备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威海市着力巩固提升高端客滚运输船、多用途集装箱运输船、磷虾捕捞加工船等远洋渔业船舶,发挥休闲渔业装备、绿色修船以及游艇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国内知名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修造及配套基地。
协同区:济宁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日照市、滨州市等地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聚力做强内河船舶、船舶与海工装备配套等产业。济宁市着力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提升内河船舶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型化水平,打造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东营市着力发展水下采油树系统、海洋高端井口等海洋油气开采关键设备和海上风电装备,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石油装备基地和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潍坊市着力发展船舶动力、深水钻井系统及海底采油装备、海上风电等关键装备部件;淄博市着力发展船用动力装备、船用锚链、船舶海工行业表面处理自动化装备等关键装备部件;日照市依托岸线资源,打造船舶与海工装备原材料生产基地、北方拖轮制造基地、北方深远海绿色养殖装备基地、功能性中小型海上油气撬块基地和港口服务性海工装备基地;滨州市着力发展海洋复合软管、深海输油输气管道、大功率风力发电、船用活塞、船舶工程表面处理、海工锻件等装备产业。
三、重点任务
深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以推动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在山东省先行先试为牵引,聚焦提升船舶与海工装备产品、技术、企业、链条、集群等产业生态体系,优化推进路径,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凝聚全要素,实现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产业创新突破,提升优质产品引领力
1.着力打造高端海工装备“山东样本”。巩固我省在深水及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等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总装建造优势,加快提升研发设计和深水钻井系统、海底采油装备等关键配套能力。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深远海养殖等新型海工装备,布局适应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前沿海工装备。积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支持,深化部省专项合作,合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在山东先行先试,打造有技术含量、品牌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山东海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负责)
2.差异化发展高技术新能源远洋船舶。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丰富船型谱系,支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大中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船、化学品船、高端游艇等船型建造,积极发展智能航行无人集装箱系列船舶。巩固我省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等主建远洋船型建造优势,推动船型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加大LNG动力船舶船型优化升级,完成氨燃料动力预设超大型油船、大型散货船、电池混动驱动邮轮级高端客滚船自主开发设计和实船建造,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3.持续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充分发挥整船、整机等龙头企业作用,带动提升我省动力系统、电气系统、舱室设备、甲板机械、通讯导航、智能系统等核心配套能力,支持国内省内配套产品实船化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面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整合行业内外优势资源,推动自主化工业船舶软件开发和应用。举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五链”融合发展对接活动,推动成立山东省大海工装备产业联盟,支持钢铁企业、船舶海工制造企业建立大宗原材料采购风险共担机制。做优做强船用发动机、船舶压载水系统等船用配套产品,依托“好品山东”“山东制造﹒齐鲁精品”等区域品牌,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负责)
(二)实施新能源内河船舶“建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绿色智能协同力
4.提升内河船舶研发总装能力。聚焦“一纵”京杭运河、“一横”小清河区域布局,开展“气化运河”“电化运河”行动,引导内河新能源船舶加快生产,高污染高耗能老旧船舶有序退出市场。重点打造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加强船型优化、结构轻量化、清洁能源减排、船机桨匹配等最新技术研究,加快发展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内河船舶,探索锂电、氢、氨、甲醇动力内河船舶等新能源船型设计、生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北方地区标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山东海洋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内河港口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和新能源加注站智能化管理建设,建立健全审批流程和验收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便捷完善的配套设施网络。对在省内建设运营LNG、氢能加注等配套设施的企业,给予岸线、码头、土地使用等方面支持,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支持济宁等地先行先试打造新能源船舶示范应用场景,统筹布局京杭运河沿线LNG、柴油、充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加注网络,支撑内河新能源船舶推广应用,建设集船舶能源服务、配件供应、应急救助、污水垃圾接收转运等于一体的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海洋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内河船舶行业标准化建造。支持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对标海船建设标准,大力实施绿色化生产技术、一体化集采系统、数智化管理体系等先进技术工艺;全面推行“流水线”“批量化”造船新模式,引领开创内河船舶标准化建造格局。对传统内河船舶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落实“技改专项贷”贴息、智能化技术改造设备奖补等政策,指导企业产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推进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建设,加快产业改造提升,更好支撑新型工业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山东海洋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产业发展创新力
7.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构建产学研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合作的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发力推动产业创新。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支持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打造北方海洋工程研发基地和海工领域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崂山实验室、海工装备科学基础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围绕产业链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前沿基础、关键核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全面提升产业链原始创新能力。鼓励链主企业发挥创新“领头雁”作用,牵头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创新平台,组织申报科技示范工程等。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在山东布局,发挥好设计引领作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海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支持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创新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紧盯产业前沿和市场需求,统筹各类科技计划,重点围绕深海油气矿产资源开发装备、超大型散货船绿色智能水平提升、绿色智能内河船舶、新型燃料船舶发动机、漂浮式海上风电、智能化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障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推动省内重点企业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新能源船型设计研发,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LNG、电池、氢燃料等动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与宁德时代、中集集团、潍柴动力等省内外企业合作,加快新能源动力技术船用步伐。梳理建立船舶海工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船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做好服务保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产业链群联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9.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式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产业链根植性。要充分发挥青岛、烟台、威海等在总装建造、产业配套、协同创新、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和核心引领作用,支持组建区域产业联合体,聚合有效资源,积极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挥济宁在内河船舶转型升级,东营在海洋油气装备、海上风电装备,以及潍坊、淄博在配套领域特色优势,在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雁阵形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认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推荐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十四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在更高层次支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海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现有产业链空白和断点环节,瞄准国内外船舶与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做好产业链招商引资目录梳理,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加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吸引外资力度,通过重点经贸活动、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等平台,加强与相关领域知名跨国公司沟通对接,深化交流合作。支持省属企业围绕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优化布局,参与省内海洋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由省级领导带队,通过多种形式与船海领域央企总部和业主单位开展“双走进”活动,争取各类优质资源向我省集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产业链服务水平,提升产业保障支撑力
11.健全金融链支撑机制。完善产业链金融辅导机制,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企业纳入金融辅导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的融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强化融资对接,根据产业特点提供个性化信贷产品,扩大中长期信贷投放,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供稳定融资支持。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重点在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评级、授信新增及保函核准开立等方面,一企一策提供高效精准服务。(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壮大一批以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为研究方向的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以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为研究领域的青年创新团队。支持支撑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设置和发展,通过培育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等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职业院校加强船体、钳工、铆焊等特色专业建设,申报公共实训基地,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大力实施“专班+专员”用工保障、“公共+市场”服务助力、“省内+省外”人力资源协作共享等“九+”计划,推进用工服务专员制度,解决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用工招工难题。(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机制作用,强化省市联动和部门协同,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快推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相关市紧密结合全省产业布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导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链长制”工作机制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要素保障。对重点建设的全省船舶海工领域重大项目,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周期服务机制,各相关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依法依规强化土地、岸线、能耗等资源要素保障。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鼓励各相关市统筹专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链长制”工作机制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压实工作责任。各相关市、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聚焦重点任务,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抓好具体组织实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行业安全绿色发展。加强重点任务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积极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切实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形成合力,助推先进制造业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链长制”工作机制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将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全面监管乡村风电项目实施过程。省(自治区、直辖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编制大纲一、总体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8月26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拟废止浑源县牛星堡分散式风电项目等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公示。根据公示,山西拟废止浑源县牛星堡共计88.981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包含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容量共计3.11万千瓦。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及考核要求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受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广西部分项目仍未开工或部分项目不具备继续实施条件,装机规模470.35万千瓦。为加快推动广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腾出新能源项目发展空间,对无法
7月18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大连)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大力推进风电开发。坚持陆海并重,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消纳能力充足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到2030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陆上风电,2025年前,以瓦房店、普兰店等区
7月3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具备条件的县(区)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分阶段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兆瓦。从示范试点起步,稳步推广,全面发展。[$NewPage$
6月11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我省陆上风电发展的通知》,可谓江苏省陆上风电利好信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此前,江苏省《关于做好2021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将严格控制新上陆上风电项目。早在2019年,江苏省就曾
3月25日,新疆塔城地区发布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塔城地区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科学有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分散式风电开发应结合塔城地区新能源开发及电力消纳现状,以“自我消纳”为主,严格控制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规模,不得影响地区新能源总体利用率及外送能力;支持现有生产企业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3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公布《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该办法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办法》适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水力发电参照执行。
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九部门印发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65号,以下简称《目录》)。对比2019年版,新《目录》结合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调整了目录名称,对目录结构、覆盖范围、产业内涵等进行了优化完善。其中,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做好能源安全保障,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方案指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河北省发改委发布《河北省2023年底到期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拟调整情况公示》。根据公告显示,拟取消风电光伏项目4个,拟调整风电光伏项目55个,总计59个,总计10.43GW。
日前,“电建志高”号3600T全回转起重船完成了航行锚泊试验、航速试验、DP动力定位试验、回转试验等十余项关键海上试验,圆满通过了为期6天的海上试航。“电建志高”号是中国电建首艘入列的海上风电施工船,总长182米,型宽49米,型深15米,最大起重能力3600吨,吊高可达甲板上130米,适合25MW以下海上
9月13日上午,由上海振华重工为中交二航局建造的5500吨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二航卓越”号在振华启东海工举行完工节点四方确认仪式,海事、船检、船东、船厂四方代表人员共同出席,签署了四方见证相关文件,这也标志着我国大型桥梁及海上风电建设领域即将再添核心装备。据了解,“二航卓越”号是国内迄
8月15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隆重举行为Cadeler公司定制的首艘NG20000型风电安装船“峰繁”命名仪式,该艘安装船被命名为“WindPeak峰繁”。N1063项目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承建的第14艘风电装备项目,标志着公司继续领跑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为全球绿色能源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交付的N1063“峰繁”项
8月16日上午,由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至诚60”在启东举行命名暨交船仪式。“至臻100”总长93.4米,型宽18米,型深7.6米,设计服务航速12.3节;“至诚60”总长72.76米,型宽17.5米,型深7米,设计服务航速12节。两艘风电运维母船均为可
近日,关于印发《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重点任务指出: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上风电支撑保
7月30日上午8时28分,振华重装承建的广州打捞局5000吨自航起重工程船“华兆龙”顺利吉水。广州打捞局、泰州海事局、CCS船级社、Fleet船管公司、上海振华重工等单位领导代表及项目管理成员共同全程见证。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主机柴发系统调试阶段。为保障该船顺利吉水,船东、监理,船
近日,三航局新能源公司在海南完成了目前全球在售能量最大液压锤——MHU4400S超大型液压锤的拼装工作,为国内海上风电事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利器。由三航局引进的MHU4400S液压锤原产德国,以其惊人的4400千焦最大打击能量傲视群雄,整体重量更是达到739吨,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其直径达8米的替打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23日,南通振华重装承建的华夏金租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华夏鲲鹏01”圆满完成吊重试验。华夏金租5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为钢质全焊接自航起重船,船长195米,型宽49.8米,型深16米,设流线型船艏,可无限航区航行,具有DP2动力定位功能,满足TierIII排放要求,入CCS
5月20日,中国电建集团重大海洋科研装备发布会暨中南院520海上勘测试验平台交付仪式在山东青岛隆重举行,礼赞中南院建院75周年。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建如,中国电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源,中国船级社海工处处长郑南,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立兵出席并致辞。山东省
日前,辽宁丹东合作区组建华电中车丹东海上风电产业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全程为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提供服务,加速推进项目早达产、早见效。近年来,合作区充分发挥区域、交通、自然气候等资源发展优势,加速布局新能源装备产业,引进了丹东中车时代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丹东海上风电产业项目,计划投资61亿
4月23日上午,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1800t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缓缓靠泊码头,标志着由港航工程公司投资建造的国内“第四代+”海上风电施工平台在江苏南通大津船厂顺利吉水。据悉。“港航平5”船长135米、宽50米,最大作业水深70米,最大起重能力1800吨,甲板以上起升高度16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贵州省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贵州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风电装备项目建设,到2026年主机、叶片、塔筒年产能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500万千瓦、500万千瓦。建成立足省内市场、服务周边市场的风电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10月11日,上海电气贵州龙里产业园首支叶片下线暨整机基地启动仪式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顺利举行。贵州省能源局一级巡视员谌毅业,黔南州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秦扬远,贵州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曾红,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邹奕,龙里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李沛福出席仪式,上海电气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四年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双碳目标”提出4周年之际,被誉为中国风电“风向标”与“晴雨表”的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
国内多数风电企业仍在“内卷漩涡”中苦苦挣扎,无法上岸。截至2024年8月底,国内整条风电产业链上市企业半年报业绩均已出炉,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统计了包括风电整机商、风机叶片、风机塔筒、变流器企业、轴承、锻件、铸件、电气设备、电缆、海工装备、开发运营等共计54家上市企业半年报营收、净利润以及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清洁能源需求的激增,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未来几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将不断涌现,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同时,海上风电制氢等新兴领域也将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型。10月16
齿轮箱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关键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负责将风轮的低速旋转转化为发电机所需的高速旋转,还承载着传递巨大动力和力矩的重任。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化风机对齿轮箱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其设计、制造和维护水平直接关系到风电设备的整体效能和可靠性。齿轮箱技术的不断
2024年8月16~18日,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在陕西西安举办,大会以“绿色能源创新引领”为主题,超过4000名可再生能源领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金融投资机构代表参会。作为风电行业代表,金风科技副总裁陈秋华受邀参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风电技术趋势及挑战》演讲。
随着风电行业步入平价新时代,混塔技术作为关键突破口,正引领着风塔技术的新一轮变革,不仅激发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还显著增强了风电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其市场接受度与普及速度迅猛提升,已成为推动风电产业持续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0月16-18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
近日,关于印发《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重点任务指出: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上风电支撑保
2024年4月,多家整机商公布了2023年年报。其中,以风电业务为主的5家整机商的平均毛利率为13.13%,风电机组及相关配件业务的平均毛利率为9.29%。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风电整机产业链条部分上下游企业的2023年年报显示,5家风电开发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59.95%,10家部件商的平均毛利率为25.57%。企业公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风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钢混塔架以其技术可实现性和经济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钢混塔架作为风力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但一部分企业尚未形成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能力。行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