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GDP和用电量解耦的背后

2024-01-25 08:37来源:享能汇作者:享能汇工作室关键词:用电量电力市场电价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9.2万亿、126万亿,

2023年用电量和经济数据上周出炉。

从数据看,与年中分析的五大新趋势一致。

(来源:微信公众号“享能汇”作者:享能汇工作室)

不少人好奇,

用电量增速都6.7了,为何GDP才5.2呢?

GDP和用电量,是否解耦了?

本文前半段先跑题,后半段着重推理。

2023年年终数据出炉,总体优于2022年。

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超出了中电联在今年年初预测的9.15万亿,同比增长6.7%。全国GDP初步核算数据出炉,总量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

1.png

先说一句题外话:

比碳排放率先达峰的,是我们的人口数量。

今年人口增长负198万人。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负增长,或许还可以让YQ期间的高死亡率背锅,但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几乎不受YQ影响了,持续负增长说明人口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低出生率(主力军88-95代生娃意愿下降)。可见,我国人口数量或已达峰。

2.png

相反,退休人口占比却在达峰的上坡路段一往无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份首个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把“银发经济”这个新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民政部、商务部联合解读。

3(1).png

讲这个背景,是为了从趋势上理解,未来的经济建设,可能要从“以民为本”,真正的趋向于“以人为本”了。

1.在职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根据我国现行的GDP核算方式,若要获得更多的GDP,就要相应产生更多的工作岗位,扩大薪酬总额。然而未来在职人口比重将持续下降,那么,GDP数字还是一切吗?看待GDP数字的升降是否不用那么严苛?(开放式思路,欢迎讨论)

2.知识产权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经济形式体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出台的数据,2022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板块分类中的所有产业GDP增速(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新装备制造业等),都要远远高于全国GDP增速(3.0%)(除了医药医疗板块,因为2021年基数过高所以2022呈负增长)。

而该板块既包含第二产业(制造业),也包含第三产业(服务业),GDP总额占全国总额的12.71%,总占比不算很高。未来,专利密集型产业份额势必需要提升。

4.png

3.谁说银发不能创造经济价值?

“边省钱,边舍得花钱”是新一辈老年人的标签(60后纳入退休大军)。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这支消费大军正在崛起。那么我们所谓的乡村振兴,如果只是光搞些大基建,显然是不对胃口的。

说回到GDP和用电量的关系上。

年中说的五个趋势如下:

  • 趋势一:第三产业增速,领航全国,已成定局
  • 趋势二:中国从加工型制造业,转型成高科技制造业大国
  • 趋势三:用电量变化,反映电力市场驶入更深的“深水区”
  • 趋势四:不要小看居民电价改革
  • 趋势五:结合深改委最新指示的两个“脱钩”看负荷侧用电趋势
  • 从数据上看,到了年底依然能一一对应。

趋势一,可以称得上是绝对趋势。如果忽略2020-2022三个YQ年,目前,领航(高于)整个GDP(红色虚线)的,有且只有第三产业(粉色)。

5(1).png

第三产业的用电主力为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桩。

趋势二则无需赘述,虽然最新的全年细分数据还未出炉,但上半年的数据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二产内部用电结构变化也很大,同样在制造业板块,用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和建材行业用电增速做比较,即可印证房地产的黄金二十年即将消逝,下一阶段火的必是高科技行业。(年中分析链接)

令人惊喜的是,工作室做的趋势三和趋势四结论,在2023年下半年都看到相关的有力政策出台。

趋势三,工作室认为,三产和居民行业用电量占比逐年攀升,说明整个电力行业既要应对阶段性高涨的总发电成本,又要保障终端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数据预示着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成本怎么分摊,分摊到什么程度,是政策的着力点和市场的观望重点。

而到了年末,2023年11月,重磅文件随即而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煤电向新能源让渡出发电量后,必须通过两部制电价方体现其支撑调节电源价值,而作为电价的接受者,用户对调节成本明细究竟有多少,也越来越知情。我们由此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则也将进一步细化,同时,更多新品种将纳入电力现货市场范畴。

趋势四,工作室曾分析,居民电价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叉补贴问题,对电力市场化发展产生正面影响。而私人充电电费和家庭电费目前是并表的,这将是一个改革的切入点。

6(1).png

图: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速惊人(除去2022年因居家而产生的暴增)

而到了下半年,各地相关政策出台,比如,山东7月底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的通知(鲁发改价格〔2023〕594号),令居民充电峰谷时段和工商业趋同。2024年元旦假期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鼓励针对居民个人桩等负荷可引导性强的充电设施制定独立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并围绕居民充电负荷与居民生活负荷建立差异化的价格体系。”

7.png

图:来自充电价格波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更大动力一文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用电量增速都6.7了,为何GDP才5.2呢?

这个问题的言外之意有两个,一、GDP增长,怎么也应该差不多是6.7啊;二、GDP才5.2的话,是什么支撑用电量增长的更快的呢?

总之,由于先入为主的“增长一致论”,大多数人觉得,GDP不应该低。

先看近两个“五年”的走势。

以2020年为风水岭,

之前可以说是经济呈现疯狂外循环的态势——GDP与用电量增速走势非常不一致。

而之后则呈现内外双循环的特征——GDP与用电量走势趋于一致。

8.png

走势不一致部分:2015逢12-5收官,13-5开局,全球整体外部环境呈现两极分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总体向好,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较为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而这一年,中国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基建EPC势头一下子很猛。因此,“十三五”前几年可谓是基建产能疯狂输出年,用电量增速从0.5%一路冲到8.5%。而到了2019年,这一势头戛然而止,因为2018年后,全球投融资领域突然开始高举ESG概念,导致海外基建的大头——煤电工程下滑甚至停摆,反映在用电量上则转折下滑。

这段时间内,用电量先升后降。而反观GDP曲线,却难觅增长势头,可谓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走势一致部分:殊不知,之后以席卷全球的三年YQ为界,我们“被迫”开启了经济内外环双循环模式,GDP和用电量却“神奇”的走势一致了。

再看第二产业增速走势图,是不是很眼熟?

和上一张图展示的走势比较,用电量走势一致,GDP走势略有差别。如此看来,我国不愧有着工业基本盘,工业即经济。

9.png

拟合一下看效果,有偏差,但差值浮动不大。

10.png

三产走势则不一样,有自己的特征:

2016年以来,三产增速特征很明显——用电量增长,稳稳的高于GDP增长。(第一产业也是此特征,但由于GDP占比低于10%,就不做展开演示了)。

11.png

因此,先得出一个小结论:

第三产业的走势特征用电量增速>GDP增速,那么由此推理,2023年的数据(用电量增速6.7%,GDP增速5.2%)可以看作是,第三产业特征从隐性基因变成了显性基因。

但如果再细看,三产用电12.2%和GDP5.8%的增速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要比6.7%和5.2%的差距大的多了去了。

那么何时,这个大差距也成为显性基因呢?

从规模上看: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不高,但贡献的GDP产值却超过一半。

12.png

反观用电量规模最大的第二产业,GDP占比远远低于用电量占比的。

13.png

一个饭(电量)吃的少,力气(GDP)却大。

一个饭(电量)吃的多,力气(GDP)却小。

那么在之前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接着推导:

如果一定时间段内,第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那么第三产业的走势特征“用电量增速>GDP增速”肯定会在全产业图表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因此,未来的五年内,搞不好用电量增速都是大于GDP增速的,且差距还会拉得更大。

先做此预判,回头再来看对错。

不过表象背后,依然要回归核心,经济的总体呈现两个革命形势:

1. 第三产业扩大体量的革命:不论用电量还是GDP

2. 第二产业内部新旧替换的革命:专利型高科技替代建材等

而本质,就是经济建设,从以民为本(聚焦某类群体),趋向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

【数据说明】本文所引用数据,如未作说明,则皆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中电联公开发布信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用电量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价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