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报道正文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过半 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4-01-30 08:29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张晋芳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网企业源网荷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3年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2023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超过全国电源装机新增规模的80%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利用率水平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

根据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23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这在推动能源电力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来看,从1亿千瓦增长到5亿千瓦用了11年时间,从5亿千瓦到10亿千瓦用了6年时间,而从10亿千瓦到14.5亿千瓦仅用了2年时间;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来看,从30%提升到40%用了6年时间,从40%提升到50%仅用了3年时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利用率水平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我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持续引领者和高质量贡献者。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过半,从以下几方面反映了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电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超过2023年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预计规模(1.6亿千瓦)的1.8倍,超过全国电源装机新增规模的80%,并且自2017年以来持续保持新增电源装机主体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源结构加快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同时,相对于水电资源,在禀赋特性上分布更为全面的新能源资源,也推动着全国各省份电源结构加速转型。以2022年为例,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5.7%,占比超过50%的省份已经达到11个;新能源在23个省份已成为第一大、第二大装机电源,在青海、甘肃、河北等省份,新能源发电占比超过50%。

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国家《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用能企业紧密配合、联合推动,在技术和政策领域多措并举、共同施策,取得了全国新能源利用率水平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的优异成绩。这对实现新能源应发尽发、推动量率协同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也为新能源进入跃升式发展阶段提供了丰富有效可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持续加快电网建设,持续提升能源资源关键枢纽平台优化配置能力;持续推动灵活性资源建设,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持续优化系统调度运行,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水平;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推动新能源电力在更大范围内配置。

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源并网,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源并网,对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转型升级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加大力度应对电力电子化程度不断加深带来的新稳定问题、同步电机比重持续减小带来的惯性下降挑战以及伴随消纳新能源电量形成的系统成本疏导问题等,全力攻关电力系统稳定机理、故障防御、调度控制等核心技术,创新性解决“双高”特征下的电力电量供需时空不均衡难题,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传统电网转型升级为新型电网,在发展中充分解决清洁低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气候天气敏感型电力系统发展压力增大。电力系统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气候天气敏感型电源比重的增大,叠加空调负荷占比持续提升,使电力平衡面临着源荷两侧双重不确定性加剧的挑战。其中,水电出力易受丰枯季影响,而我国不具备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装机占比偏高。以水电大省四川为例,具备年及以上调节性能的电站装机占比不到15%。而新能源发电天然具有强随机波动性、弱系统支撑性,在“极热无风”“晚峰无光”等气象条件下,其出力波动幅度大,系统平衡难度大。据统计,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发电日最大功率波动已突破2亿千瓦,这对电力顶峰调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充裕性水平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根本上要求统筹好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发展,推动煤电与新能源电源、新能源电源与调节电源实现优化组合,持续提升电力系统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确保传统能源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

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更加立体多元。从水电来看,常规水电要加速从电量供应为主向兼具顶峰调峰能力方向转型,以水电资源综合开发、存量水电站扩机、流域梯级水电建设等为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抽水蓄能因其在保障电力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运行性能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近年来成为水电规划建设重点。从新能源来看,我国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开发类型都已进入“平价”时代,太阳能光热发电成本也在持续下降,海上光伏被多地纳入发展规划,分布式光伏发展更是全面铺开。未来,“集分陆海”并举趋势将持续加强。同时,可再生能源电制氢(氨、甲烷、甲醇、合成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直接供热等利用方式持续开拓,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多元化消纳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逐步从装机主体向电量主体过渡,对传统能源替代逐步从增量替代向存量替代过渡,进入跃升式发展的快轨。按照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预计,今年全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亿千瓦,累计发电装机规模将突破12亿千瓦,即提前6年实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的“203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伴随着“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新能源以及海上新能源开发,实现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量高效消纳成为重中之重。这更加需要我们在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的过程中,推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展,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不断夯实筑牢“全网统筹、保量稳率”量率协同创新理念,及时推动合理利用率考核管控机制出台,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统筹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和非电利用,科学有序实现跨能源品种调节资源引入,共同夯实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软硬件基础,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系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专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源网荷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