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评论正文

新型负荷管理正在成为机遇也将面临挑战

2024-03-04 10:52来源:中国电力关键词:电力负荷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供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电力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安全结构性风险不断增大,而社会各方对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负荷管理通过对负荷侧资源开展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的监测调控以及市场化互动服务,将有效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力安全保供和服务用户多元需求。

一、新型负荷管理具有三方面的重要价值

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强负荷管理、促进供需协同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系统调节能力和支撑能力面临新挑战。电力负荷管理通过聚合多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提供多样服务,实现供需双向高效互动,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服务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背景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加剧电源出力不确定性,叠加极端天气频发,电力供需缺口呈现“极端性、短时性、季节性、传导性”特点,保供压力不断增大。电力负荷管理通过引导用户通过需求响应等参与系统调节,有助于保持电力供需平衡、助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用户多元需求。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负荷资源参与市场的程度也将逐步加深,负荷特性由刚性、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电力用户的服务需求更为多元。电力负荷管理通过丰富服务模式,完善系统平台及技术支持,提升电网互动服务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满足用户节能提效、参与市场交易提升经济收益等多元服务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304104946.png

图 新型负荷管理的重要价值

二、新型负荷管理还面临三大挑战

负荷管理规范性有待提升。《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首次明确了电力负荷管理的内涵,为负荷管理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现阶段负荷管理正处在加速健全完善阶段,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多种新主体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并细化相关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支撑负荷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负荷资源价值有待充分发挥。当前负荷资源主要通过激励型需求响应参与市场,常态化参与市场还面临交易品种尚不完备、资金分摊机制未完全理顺、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等问题,用户参与意愿不足,亟需结合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完善价格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最大化负荷资源价值。

多方协同机制有待健全。现阶段负荷资源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社会广泛重视,但不同主体的优势作用存在差异,各方共识有待进一步凝聚,亟须进一步厘清各方职责和定位,探索合作共赢的协同机制,推动负荷管理工作部署落地实施。

三、推进新型负荷管理需关注四大统筹关系

统筹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基于系统服务需求和负荷资源价值匹配,探索更灵活多元的管理手段和更丰富的业态模式,以最小经济代价全面提升负荷管理质效,提出解决“不计代价”的系统安全和“效率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间矛盾的“负荷侧方案”,做实做细做优负荷管理。

统筹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关系。从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负荷资源精益管理和用户多元服务需求等多角度,明确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侧重点,推进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统筹协调的市场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供需调节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价格机制的常态化引导作用,引导多元新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不断激发和释放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统筹“用户、时间、地区”等差异化要素间的关系。聚焦工业、商业、新兴负荷、居民四大领域用户在调节能力、经济性、保供价值及要求等特征,妥善处理负荷管理发展长期和短期、整体和局部、当下和长远之间的关系,分类施策、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制定运行管理方式,提升电力负荷资源管理、调控、服务能力。

统筹发挥好政府、企业和用户等各方关系。面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建设理念,聚焦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与利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厘清各方权责,强化各类主体协同,推动建立政府部门主导、电网企业实施、多方主体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确保电力负荷管理各项业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实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负荷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电力供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