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系统系统集成企业正文

储能内卷,价格竞争之外拼什么?

2024-03-18 09:01来源:北极星储能网作者:林桢关键词:储能系统储能市场林洋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刚刚过去的2023年被认为是储能行业“疯狂内卷”的一年,没有最卷,只有更卷。若无意外,卷依然是2024年储能产业的主旋律。内卷之下,产能过剩、价格腰斩、行业出清。只有具备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和严格管控体系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只卷价格不正常 储能面临大洗牌

近年来,储能市场持续火热,很多相关企业跨界进入,储能赛道日益拥挤,叠加产能无序扩张,导致产能出现过剩。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林洋储能”)副总工程师何振宇表示,市场竞争必然导致行业优胜略汰。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价格竞争。

1.jpg

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何振宇

2023年,储能电芯的价格“对半折”,储能系统价格也几乎“腰斩”。数据显示,储能电芯最低国内报价已经到了0.45元/Wh,甚至有个别厂家的报价达到了0.42元/Wh。2023年10月底中国华能集团储能系统框架集采中,有投标方的价格为0.724元/Wh。仅仅一个月后,这个数据就被刷新,12月初广东省能源集团某储能系统设备采购的中标结果显示,储能系统中标单价为0.638元/Wh,价格再创新低。与之相对,2023年8月时储能系统的投标均价是1.08元/Wh。“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成了储能行业真实的写照。

“这种价格竞争肯定是不正常的,全行业没有毛利的竞争态势是不健康的。”何振宇看来,储能的变局尤其是疯狂的价格竞争,势必会对产业和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在利润水平上,随着价格下跌,整个行业的毛利必将收缩。而持续疯狂的价格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行业洗牌,助推行业产能出清,把一些劣质玩家析出市场,行业也将向规模化的龙头和具备资金优势的玩家集中。

不过价格内卷也并非全是负面影响,它也会降低终端客户的相关成本,进而扩大市场需求,同时也会促进部分业务模式的闭环。

“从单纯的配储转向把储能用起来的储能价值导向已经形成。这种价值导向会令粗制滥造的项目从市场上逐渐消失,而应用效果良好的项目,其价格是不会无底线下降的。”

何振宇预测,后续技术进步和产能过剩会导致储能价格继续下降。但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降是不可持续的,行业需要维持一定的毛利水平以继续发展。

产业分化迭代加速 找准定位寻突破

伴随着储能内卷的加剧,产业正在加速分化迭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企业两极分化。从2022年到2023年大储的装机规模翻了一倍,但是有些储能企业订单比较多,有些企业订单比较少,企业两极分化比较明显,这是竞争带来行业洗牌的结果。何振宇认为,在价格内卷背景下,企业首先要保证规模。“若是没有规模,就没有客户信任,也没有成本优势。”林洋储能将重点关注高毛利的一些领域,往高质量的路线进行发展,并在用户侧应用场景绑定一些产业的合作玩家,建设来高质量的示范项目。

2.jpg

其次是市场重心分化。有些企业还是把市场中心放在国内,坚持布局国内以国内业务为主。而有些企业就是把重心逐步往海外进行转移,实现国内、国外双足鼎立的状态。而林洋储能也将重点拓展海外布局,寻找真正有利可循的终端用能场景,进行相关的技术、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的构建。

再有就是应用场景分化。过去储能市场主要以源侧配储为主,然后才有共享储能、工商业储能、微电网等这些应用场景。从目前市场看,共享储能或工商业储能的占比在快速提升,增长速度高于源侧配储,未来有望成为储能行业重点关注的应用场景。一些企业也会在相应的应用场景深耕或进行专业化布局。

与此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变化,储能商务模式随之变化。另一方面,从2020年到现在,储能系统从风冷到液冷、从低压到高压,技术路线的迭代时间越来越短、速度愈来愈快。

行业是优胜劣汰的。何振宇认为,一些在产品性价比、安全质量管控或品牌管控等环节有缺陷的企业在竞争中会被析出,市场的低端产能也会逐步出清。随着2024年7月一批储能新国标的密集实施,产业也将进入新的迭代期,技术或产品适应不了新国标的厂商,可能会被淘汰。接下来,储能行业整体将向有资源、有产品优势、管控体系严格、对服务客户服务更好、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进行集中。

从成本到服务,系统集成面临新挑战

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规范,储能市场将从卷价格过渡到到卷质量、卷服务。储能系统集成是面向终端客户的一个重要门户,终端市场的变化影响储能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在储能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储能系统逐渐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

首先,储能市场由源侧配储为主向共享储能,工商业储能等以应用为主的场景进行转变。集成商的关注点,由单一的初始成本转换为生命周期的综合使用成本,尤其注重储能系统的效率、内部不一致性的管控及使用效果。因此,提升储能系统集成的质量和集成后的使用效率变得更为重要。

其次,目前政策推动的虚拟电厂、电力交易等已经起步,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由单一的峰谷套利模式向多要素、微电网模式或源网荷储互动的模式转换,因而储能系统的灵活性、方案的准确性、领先性及后运维市场等成为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关注重点。

再次,随着储能标准的密集发布,储能行业在逐步规范化。从集成角度看,需要更高品质的储能系统来匹配快速规范化的储能市场。

最后,储能行业正在从由配为主转换到以用为主。从产品到服务的建设体系也将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得到着重体现,从运行维保到功能架构的后交付服务体系重要性逐步凸显。

据此,何振宇也预测随着大规模零散化的工商业储能推进,后运维市场会在未来得到发展。

林洋储能进击的一年

作为储能系统集成商,林洋储能深耕储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2023年林洋储能6次入围、中标央国企集采。这与林洋储能的优势密不可分。

尽管林洋储能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林洋能源在新能源行业近20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对大储业务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工商业储能方面,从15年开始,林洋储能就进行了布局,因此也是有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和资源。

从业务布局来看,林洋储能坚信产品为王,坚持技术引领的理念,构建了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制造体系、生产体系,技术应用体系。而且林洋此前深耕电表领域,以质量为主构建的制造业体系为林洋储能的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企业储能业务交付量逐步提升,林洋储能正在构建更完善的产能体系,目前已在全国多地都建设储能工厂,截止到2023年年底,其总产能已达5-6GWh,可以应对储能市场需要。并助力企业实现了多重意义上的全面突破。

在大储方面,林洋储能实现了重大项目的交付,完成了200MWh、400MWh级别的多个项目,而且覆盖风冷集中式储能、液冷集中式储能、源侧储能、共享储能等多种类型。在应用场景上,2023年林洋储能跳出大储体系,用all in one式的小型储能柜实施了工商业储能示范项目,还应用了多种组串式或者集散式的技术。

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内外的双重作用加持,林洋储能也是一样。对内,林洋储能发挥企业的优势,对外也在拓展合作。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林洋储能与包括德力西电气、嘉环科技、海通恒信、长园能源、安徽晶昊等各领域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结语

虽然储能产业面临众多风险和挑战,但何振宇对未来发展依然持有乐观态度。他认为,储能行业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产业在未来十年仍然是一个稳健增长的态势,那么储能也会保持增长态势。在终端用场景方面,新型电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将大幅降低电力系统和终端用户用能成本,这将保证储能在工商业场景、微网场景、家储场景保持增长。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储能产业发展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虽然参与者众多,但行业洗牌后最终留下的企业才是真正的王者。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林桢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系统查看更多>储能市场查看更多>林洋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