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报道正文

共享绿色能源新机遇 共创绿氢时代新未来—2024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2024-03-25 09:37来源:北极星氢能网作者:北极星关键词:绿氢氢能氢能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3月22日,国家能源局披露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jpg

3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2024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以“共享绿色能源新机遇 共创绿氢时代新未来”为主题,重点围绕氢能行业政策、重点应用、绿氢机遇、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和管理运营模式等重点方向进行探讨,把握2024年氢能产业发展方向,为相关企业提供沟通交流、开拓商机搭建平台,助力氢经济时代到来。

2.jpg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专业委会秘书长 徐君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专业委会秘书长徐君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今天召开的“2024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所探讨的话题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高度契合。徐君在致辞中还对上海氢能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阐述,并表示,上海的氢能发展,尤其是绿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核心领域,如电解槽、燃料电池、储运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都还要有所突破。与此同时,如何把现代氢能更好地应用到交通、发电(冶金)等领域也还要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3.jpg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春雁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氢能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式,而绿氢,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正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加快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多位两会代表委员提交了与氢能产业发展相关的建议,成为热议,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正在不断减低,平价制氢的曙光已现,绿氢产业的发展奇点正在到来。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绿氢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这次大会能够成为绿氢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4.jpg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 熊华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熊华文从氢能产业的发展概况、市场前景以及如何降低绿氢成本三个方面,对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和未来市场供需格局进行了分享。熊华文认为,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井喷式、大规模发展的前夜。绿氢的供应逐步走向平价,政策驱动的需求也在催生。以低成本供给来驱动需求,以需求来牵引供给,供给平价和需求牵引正在形成良性互馈。绿氢成本将是引爆燃点的关键变量,而模式和技术则是降低成本的制胜之道。

5.jpg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姜海

氢基能源既属于“过程性能源”,又属于“含能体能源”可在工业、交通、电力、建筑领域等多元场景下应用。构建“电-氢”耦合体系可以在稳定电力系统同时,也可以通过绿色能源以氢的形式向新型能源系统拓展,在难以通过直接电气化实现降碳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姜海对氢基能源在构建新型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进行了探讨。他表示,新型能源体系应该是由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以“氢基能源”为支撑的新型油气系统两部分作为主要支撑,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以绿色氢能为桥梁,共同组建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

6.jpg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春雁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电氢协同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利用方式,正逐渐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表示,电氢协同是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电解水制氢、氢能储存与利用等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与氢能的协同优化与互补利用。电氢协同不仅涵盖了电能的转换、传输、分配和利用,还涉及氢能的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全过程。其核心在于将电能与氢能相结合,形成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张春雁在演讲中对电氢协同在数智电网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数智电网对电氢协同的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电氢协同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电氢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数智电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以及助力能源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电氢协同将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数智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氢协同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他表示,从技术层面,应该加快电解水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加快绿氢储存与运输技术的突破,加快氢能应用领域的发展;从产业层面,应该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深化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市场化交易和合作。

7.jpg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吴启亮博士

国网浙江电科院吴启亮博士分享了电氢耦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案例。吴启亮在分享中表示“我们认为,绿氢将是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与电网的关系将会增强,电氢耦合的‘微网’化趋势明显。”吴启亮建议牢固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路线,实现可再生能源多途径消纳、能源的跨时空储存;推动标准规范制定,在设计、建设、电网接入方面加强补进。

8.jpg

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 卢琛钰

氢能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工作重点——“六链五群”之一,其协同发展对于区域能源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从京津冀氢能产业协同优势、协同成果及案例以及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京津冀三地产业基础各具优势,资源禀赋充分互补,产业优势主体集聚,具备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跨区域、集群化的协同发展势在必行。他建议,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应该加强政策和产业统筹,以科技创新推动氢能产业创新,充分挖掘和协调资源;张家口市氢能产业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城市群牵头作用,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和余热,加快对接和推动氢能高速发展,推动绿电绿氢服务工业应用,积极融入首都能源供应体系。

9.jpg

西门子(中国)综合能源产品负责人 姚望

百年工业巨头西门子在氢能行业布局极广,西门子(中国)综合能源产品负责人姚望聚焦西门子仿真软件ISED在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规划的应用进行了分享。ISED具备强大而完备的模型库,涵盖氢能系统模型(电解槽,氢燃料电池,储氢,氢制氨和甲醇等)在内的几乎全部能源设备和转换技术。姚望表示,我们认为,ISED一方面可以提升设计工作效率,避免用户从很多地方获取数据来源,自己建模,用不同的工具去计算;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项目规划早期也能去简化设计工作的接口,避免在不同专业之间来回流转;最重要的是,结合运筹优化,能把间歇性负荷波动的用户侧的能源项目从不确定性的设计过程变成更确定的过程。

10.jpg

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同济大学教授 王哲

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同济大学王哲教授分享了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及国外氢能业务发展情况。他建议,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合作网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开展产业协同,突破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应该围绕“双碳”目标,进一步丰富和细化氢能应用场景;树立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力争与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同步。

11.jpg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袁铁江

大连理工大学袁铁江教授表示,电氢的融合互动是打破新能源、传统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壁垒的关键,在实现电氢融合过程中,针对电氢互动电解水制氢系统建模技术非常重要。袁铁江介绍,当前的原理模型、经济性运行模型、机电暂态模型、等效电路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开发更精确、更细致的动态模型,针对不同催化剂加载量水平的电解槽,施加不同类型的变功率加速应力,获取更多加速退化数据,建立更精细的衰减模型。在机电暂态方面,考虑多物理场耦合效应,引入更精确的动态建模方法,考虑系统结构和运行条件的影响,对模型参数进行在线优化。等效电路方面,引入动态建模方法,考虑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时变特性,以更好地描述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行为。

12.jpg

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负责人 吕宏强

会上,天合元氢战略负责人吕宏强指出,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风光发电占比的逐步提高,能源系统可靠性、可持续性、可负担性的三角难题愈加凸显。氢具有能源和工业原料双重属性,是解决该问题的的关键。天合元氢依托集团在光伏、储能以及氢能的全产业链布局,开发源网氢储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与下游流程工业匹配的绿色能源互联网。通过电解槽集群控制技术创新,电解系统工艺优化和电解槽核心材料突破,解决低负荷工作难题,实现安全可靠前提下的电解水制氢和新能源的强耦合。氢能是典型的跨学科行业,天合元氢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建绿氢产业生态,推动行业发展。

13.jpg

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明智

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明智指出,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安全可靠的直流电源是电解槽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整流电源不可或缺,当前业内主要有晶闸管和IGBT两种整流电源方案。贺明智强调,不论哪种整流方案,都各有优缺点,重点在于是否为重要或关键指标。提供成熟可靠、初期投资低、长期运营成本低的解决方案,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多种整流电源解决方案在不同认知下,不同时间尺度里,会长期共存。作为专业整流设备研发和生产企业,英特利将凭借多年来在制氢整流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应用场景对于谐波、效率、功率因数等方面的要求,为客户提供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效率高和性价比高的整流电源产品和解决方案。

14.jpg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 崔崇

会上,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崔崇介绍了国家电投在氢能的制、储、输、用几大领域上的关键技术,并着重分析了天然气掺氢应用市场,崔崇表示,使用氢气替代天然气,可以促进天然气应用场景的深度减碳,降低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另外,随着天然气价格上涨,绿氢价格的降低,掺氢经济性也会有好转,目前,国内省份大部分都有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的规划。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已布局大量科研项目并牵头完成了国内首个掺氢入户示范,正在进行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1.png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李海鹏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海鹏对绿氢行业水电解制氢装备情况与最新技术做了分享,他认为,电解水成熟应用技术主要是碱性制氢、PEM两种,AEM技术还处于工业化应用初步阶段,SOEC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SOEC技术利用高温熔岩(1000℃)余热,电解高温水蒸气进行制氢,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碱性和PEM技术相比,碱性最主要的特点是成本低,PEM制氢设备立方设备的成本是碱性的3-5倍。碱性制氢技术发展年数比较久,相对成熟,现在单槽最大可以到3000立方米,比较成熟的应用是1000立方米,PEM单槽最大现在成熟应用的是500立方米或200立方米比较多一些。

15.jpg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能源动力技术部主任 王建强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能源动力技术部主任王建强指出,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电解水制氢与其他电解水制氢技术相比,具有制氢效率更高、余热高效利用等优点。同时,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还可以做发电装置。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在不同应用场景,可以实现一种多运行模式,高效的电氢耦合的转换。此外,他还介绍了可逆式固体氧化物电池,该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和系统复杂程度,可将电氢双向转换效率提升至70%以上。他认为,可逆式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和长时储氢结合在一起,是未来实现大规模氢储能有效的手段和技术。

16.jpg

天际氢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晨

天际氢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晨从氢能投融资的角度指出,由于氢能产业链较长,专业跨度大,体系尚未建立等因素,导致氢能行业发展同质化严重。氢能行业的各项技术、产品和服务,大多正处于期望膨胀期,真正拥有核心技术、产品或优势服务并能不断更新迭代的企业可以越过这个周期。孙晨介绍了天际氢能4H产品战略,即致力于提供高度集成化、高度标准化、高度智慧化、高度安全化的智慧型新能源电解制氢系统解决方案,解决离网绿氢生产系统稳定运行问题。以卓越的追求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以伙伴关系创造价值。

17.jpg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氢枫(中国)技术总监 姜方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氢枫(中国)技术总监姜方表示,国内制氢加氢一体站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个是审批流程复杂,另外就是技术标准和运行效率等问题,姜方介绍,氢枫拥有70个加氢站/加氢系统建设经验,熟知设备设计、制造、运行、运营过程中的关键把控点。氢枫制加一体站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生产加氢站全系列关键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以及便捷的操作和维护性。设计方面,氢枫通过模拟计算结合客户需求,对加氢站方案进行分析优化,优化瓶组配置,确保加注速度和背靠背加注能力,从而实现精准设计,提供更准确、合理、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安全方面,氢枫拥有自己的监测云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加氢站运行数据,发现异常自动报警和连锁。并且可以汇总运行数据,为客户定制化发送加氢站运行报告,另外,加氢站融入人工智能神经元算法,提供加氢站运行健康预诊断服务。

18.jpg

苏州希倍优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崔童

会上,苏州希倍优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崔童博士表示,现阶段氢能技术还存在一定挑战,成本方面,制氢系统的初始成本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障碍,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另外,电解槽以及BOP的长期耐用性和可靠性对于稳定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维护方面,现在很多是圆形拉杆式的电解槽,维护起来不是很方便。现在很多家推出方形电解槽,便于维护和安装。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是以后电解槽厂家需要考虑的;最后氢安全需要放到首位考虑,制氢用氢的安全标准需要尽快完善。崔童博士介绍,苏州希倍优氢能源科技现已成型“Serie-P、C、D”三大系列制氢系统产品矩阵,分别为P系列撬装制氢设备、C系列高度集成柜式制氢系统、D系列大标方制氢系统,专注于电氢转化效能的提升和提供完整的电解水制氢系统解决方案。

19.jpg

畔星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科

畔星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科指出,相对于其他能源产品,氢储能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可跨季节储能等突出优势,氢能不仅可以转化为电能,还可以转化为热能、化学能多种形式的能源,市场发展前景可期,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畔星科技通过扎实开展核心材料和过程工艺等研发工作,现已掌握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产品各项技术指标位列国内一线水平,服务客户遍布国外内。

20.jpg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靳殷实

氢气的主要风险在于其化学特性,而物理特性扩大了其风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靳殷实强调了氢气的安全特性,氢气具备易燃性、爆炸性、泄露性、扩散性和不易察觉的特点,容易产生氢气燃烧、爆炸事故的风险。靳殷实对氢安全监督管理、技术标准、氢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氢气有一定的危险性,从设计、制造、运营管理都有严格个法规和标准要求,大家需要严格准时,确保氢气的生产、储运、加注和使用过程中是安全的。

「高峰对话」

21.jpg

会议期间, 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袁铁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能源动力技术部主任研究员王建强、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负责人吕宏强、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同济大学教授王哲五位行业大咖围绕“绿氢产业关键技术与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高峰对话,深度探讨了绿氢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绿氢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驱动绿氢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会议精彩瞬间」


( 来源: 北极星氢能网 作者: 北极星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