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日,在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透露,其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将于今年10月份上车量产。据介绍,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从2015年开始由上汽和清陶联合开发,用时9年。其拥有400kW的超快充电功率,仅需12分钟就能为电动汽车增加超过400公里的续航能力。目前,作为
12月25日,安徽省宿州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有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发展光伏制造业,融入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打造皖北光伏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重点企业,围绕异质结高效光伏电池片、TOPCon高性能电池片等做强产业链条,
振华新材10月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凭借在三元材料大单晶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公司已掌握多元素协同掺杂、晶体结构调控、低pH值及低游离钠控制、形貌尺寸及颗粒粒径调控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初步形成专利布局。公司已完成三代钠离
近年来,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战略规划,相关部门也出台政策大力推动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5万辆的推广规模,到2030年要达到100万辆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多氟多:现有锂电池产能1.5GWh在扩建4GWh生产线日前,多氟多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锂电
无论是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是其发展面临的一大短板,长期以来,一些国际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都没有停止。近日,三星电子就展示了其开发的一种新型电池技术,这种新技术在电池的阴极上加入一种硅涂层,打破了现有电池技术在充放电循环和容量上的限制。三星的研究人员声称,这种技术可让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与一家名为24M的衍生公司合作,日前开发出一种制造锂电池的先进工艺,不仅有望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电池性能,使其更易于回收。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方法还是20年前发明的,效率低下,过程繁琐。麻省理工学院陶瓷工艺教授、24M公司联合创始人、A123电池公司前创始人之
4月25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交通基
自汽车形成工业,价格战的硝烟从未真正褪去。1908年,福特T型车在美国上市,售价850美元,是同期汽车售价的一半。数年内,福特开启大规模降价,1913年更是推出全球第一条汽车流水线,将T型车价格压低至265美元,将汽车从贵族阶层的玩具,变成了普通工人的代步工具。彼时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一场由价格战
据最新爆料,湖北楚能新能源已涉足整车制造领域,汽车业务部门已有百人规模。起点锂电求证相关人士,楚能新能源造车确实已在规划中。有接触到此项目的人士说:“第一款车可能会瞄准问界M5,做增程SUV,长期车型规划里增程和纯电都有。”一个有力的佐证在于,目前,楚能新能源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大量与
6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以下统称三部门)联合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研究部署本年度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有关各方要深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消息,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聚焦亿航智能旗舰产品EH216系列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动力系统升级,并计划未来在多机型领域深化协作,以尖端能源技术赋能低空经济,加速构建安全、自动、绿色的三维交通网络,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近日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实施。新国标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一场关乎“安全”的技术竞赛已经展开。标准全面升级!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
6月11日,火山引擎Force大会公布,字节跳动Seed及火山引擎,将与比亚迪锂电池深化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共同探索AIforScience结合高通量实验,加速锂电池研发。不久前,比亚迪发布了兆瓦闪充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引发较高关注。兆瓦闪充电池背后,比亚迪团队在研发初期就引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长安汽车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提出,对于公司在三电领域的后续规划,长安汽车将全面迭代三电核心技术,与合作伙伴一道,深耕全新电解质关键工艺开发。2025-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总计产能达到75GWh。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国轩高科提问:公司固态电池是否利用旧产能,还是建设全新产能?对此,国轩高科6月18日表示,全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与传统锂离子电池存在较大差异,公司在布局全固态电池产能时,部分原有设备经过利旧改造后可以使用,但关键的制造设备需重新开发,以确保能够满
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随着中国锂电电池、材料海外产能开始释放、供应链协同效应显现,日韩电池企业亦在加速其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的调整。两种趋势的交汇,正开启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新一轮竞争。一个关键变化发生在2024年。根据公开数据,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非中国)的占有率首次超过了韩国的
据最新爆料,湖北楚能新能源已涉足整车制造领域,汽车业务部门已有百人规模。起点锂电求证相关人士,楚能新能源造车确实已在规划中。有接触到此项目的人士说:“第一款车可能会瞄准问界M5,做增程SUV,长期车型规划里增程和纯电都有。”一个有力的佐证在于,目前,楚能新能源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大量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8日,长安汽车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提出,对于公司在三电领域的后续规划,长安汽车将全面迭代三电核心技术,与合作伙伴一道,深耕全新电解质关键工艺开发。2025-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总计产能达到75GWh。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
近日,三大国资汽车集团纷纷高调公布eVTOL最新进展。广汽高域发布新型飞行汽车GOVYAirCab,2026年交付,市场指导价不超过168万/架。长安汽车将在2025年年底完成飞行汽车试飞。中国一汽也宣布其飞行汽车总部项目将落户深圳,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计划2025年内首飞。此前还是科技创新企业在低空经济和eVTO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否可以“逃出内卷”?整个锂电池产业又将利好几何?6月10日夜至11日晨,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一汽、广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这对于作为汽车上游供应链的锂电产业无疑将是重大利好。然而,从目前接近半年
6月10日夜至11日晨,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汽车生产企业陆续发表声明,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截至目前,已有8家汽车生产企业就此作出承诺。此次四家企业具体声明内容如下:吉利汽车为了积极响应落实国务院《保障
近期,面对电动汽车行业又一波“内卷式”价格战,三大监管部门罕见地召集多家主要车企开会,要求企业“自我约束”,不要进行不合理地降价。这场持续两三年之久的市场过度竞争现象,显然已引起行业内外的重点关注。可以预判的是,新能源车市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时机已经来到。多方发声叫停“价格战”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长安汽车提问:长安汽车现有新能源车型有满足25年新国标的吗?预计多久推出新国标车型?长安汽车6月6日表示,长安金钟罩电池通过了首批动力电池新国标检测实验;长安汽车自2020年起就以“不起火、不爆炸”为内控标准,现有车型能满足新国标要求,并通过了内控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5日,长安汽车、中光学、湖南天雁等7家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进展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将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独立中央企业,同时,国务院国资委按程序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作为出资注
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正式对外发布《五部门关于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将组织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此次活动以“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赋能新农村,畅享新出行”为主题,旨在加快补齐乡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市六届人三次会议第124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答复文件明确,重庆实施“百万千瓦屋顶部署推进”光伏式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截至2025年3月,全市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256万千瓦、35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将从“十三五”末提升6.3%至16.
5月20日,《美国化学会会刊》刊发了一则论文显示,中国科研领域在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组成的团队,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破解了固态电池短路难题。来源丨北极星电池网受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