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 | 国际电工委员会燃料电池技术委员会AG1顾问组召集人、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齐志刚
单忠德在致辞中强调:
当前中国氢能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已基本构建较为完善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正全面进入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研发了工业用储氢材料、离子交换膜、电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材料,完成了49吨燃料电池重卡、氢内燃机飞机、“三峡氢舟1号”氢动力船舶、大型电解水制氢电解槽、低温液氢膨胀机及储罐、长输氢管道等一批重大装备,培育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企业。但氢能产业作为典型的未来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自身职能和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完善氢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在迭代应用方面,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政策支持方面,深化国际合作,打造氢能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图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单忠德
许心超在致辞中表示:
氢能作为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发展氢能产业,是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下一步,北京市将认真落实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进一步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作用,统筹推进氢能领域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场景开放和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的跨区域、集群化的协同发展,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发展先行区、示范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坚持应用场景驱动,依托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活动,持续推进先进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坚持协同合作交流,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多层次、宽领域推动国际国内氢能产业合作。
图 |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许心超
1 院士专家齐聚一堂 共谋产业新发展
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联盟专家委主任委员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国际电工委员会燃料电池技术委员会(IEC/TC 105)主席HongKi Lee,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明平文作主旨演讲。
欧阳明高院士分享了《绿色氢能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结合清华大学与亿华通、聚通科技、张家口冬奥会、鄂尔多斯零碳工业园区等产学研合作案例,详细解读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电解水制氢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氢能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等问题,并对氢能技术链、价值链、产业链进行展望。
图 |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欧阳明高
陈学东院士在《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机遇与储运装备技术进展》的报告中,强调了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同时,分享了我国在氢能储运装备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图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陈学东
Hongki Lee主席分享了《韩国氢能技术及IEC TC 105国际标准》。详细介绍了韩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路线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 105在燃料电池技术和多种相关应用的标准化情况,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野。
图 | 国际电工委员会燃料电池技术委员会(IEC/TC 105)主席 HongKi Lee
明平文教授通过《中国氢能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探讨》的报告,从氢能“制—储—输—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氢能各环节技术创新现状和问题,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氢能产业发展机遇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指明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图 | 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明平文
2 氢能创新案例分享 共商产业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全球氢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论坛特别邀请三位专家代表,聚焦中外氢能产业合作,分享他们在氢能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经验。
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主席Hamdan Zakaria Khalil Doleh、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主任、迪拜资本俱乐部创始人Daniel Mark Forster共同分享了中阿氢能产业创新合作新机遇。作为中东地区首个发布国家级氢能发展战略的国家,阿联酋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在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本次论坛上,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将与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合作签约,共建“中阿氢能产业创新合作平台”,落地北京大兴区,以推动双方氢能领域互联互通,助力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出海中东。
图 | 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主席、迪拜海豚控股集团董事长、杜勒家族办公室负责人Hamdan Zakaria Khalil Doleh
清华大学教授、燃料电池与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韩敏芳分享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多领域应用及前景。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助力碳中和目标、SOFC技术产业进展等方面,发表深入见解。SOFC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CF技术,对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 | 清华大学教授 燃料电池与储能研究中心主任 韩敏芳
国际绿氢组织(GH2)首席执行官Jonas Moberg详细解读了《GH2 绿色氢能标准》。GH2于2022年5月在绿色氢全球大会上发布了《绿色氢标准》,2023年1月14日,GH2宣布对绿氢标准进行更新。《绿色氢标准》处于全球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应对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交汇点上,此标准的发布,对绿氢产业链各相关方、绿氢的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图 | 国际绿氢组织(GH2)首席执行官Jonas Moberg
3 我国氢能实践探索 共话产业新经验
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产业示范先行区。论坛邀请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恺龙,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仲伟功,陕西省榆林市人大常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国忠,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白晶等4位地区领导代表,分享我国各地探索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丰富经验和具体实践案例,展示了我国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图 |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梁恺龙
图 | 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仲伟功
图 | 陕西省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国忠
图 |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白晶
4 四大项目重磅签约 共助产业新动能
本次论坛达成多项合作。北京市大兴区与陕西省榆林市进行“氢能产业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将依托自身在氢能领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应用场景、技术攻关、产业推进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
图 | 签约仪式
清华大学分别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聚焦钢铁、工业、交通、电力等领域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图 | 签约仪式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与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建中阿氢能产业创新合作平台,为企业赴阿联酋探索开展技术、项目、资本等多方面合作开展科技服务,促进我国氢能技术在海外的应用和推广。
图 | 签约仪式
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与韩国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化中心、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化国际战略合作”签署合作协议,将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标准领域的国际合作。
图 | 签约仪式
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的交流模式,借助数字化沟通手段,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取得圆满成功。论坛期间,来自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300多人现场参加会议,线上观看人数突破3万人次。
图 | 中关村论坛-氢能平行论坛现场
未来,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将继续携手中国氢能产业链,共同推动构建氢能产业协同创新环境与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全球多边合作推动氢能低碳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探索以氢能利用为核心的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发展路径,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发电、供热等多领域大规模脱碳中的解决方案及落地实施,助力培育我国氢能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广东佛山听音湖氢能游船投放仪式在南海区西樵镇听音湖畔举行。据悉,该游船采用“零排放、低噪音、高智能”氢能技术,是粤港澳大湾区零碳出行的重要实践,标志着南海在氢能应用领域再进一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陕西西安首座光储充、氢换检一体化示范站项目一期正式投入运营。刚刚投入运营的首座光储充氢换检一体化示范站一期部分,集光伏、储能、充电、检修、洗车等多重功能于一体,按照全A级标准化示范站打造,建设151千瓦光伏车棚,配备了24个充电车位,搭载华为新一代全液冷超充系统
抓住海洋能发展新机遇助力海洋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信息首席工程师檀国荣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海洋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据了解,该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主要生产绿氢、绿色甲醇和绿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晶科能源与印度知名开发商及承包商ACME集团正式签署阿曼487.5MW光伏制氢项目N型TOPCon组件独家供货协议。此次签约的阿曼绿电制氢项目位于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每年可产出10万吨绿色氨。后续将扩大规模,年产量有望增至120万吨。作为晶科能源在阿曼地区中标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8日,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有关于高温气冷堆耦合光伏电解制氢项目中光伏电解水制氢研究采购公告。根据中核能源“揭榜挂帅”项目《高温气冷堆供热项目与光伏电解制氢项目耦合发展》项目的研究任务要求,针对光伏电解水制氢应用技术和需求,拟采购《高温气冷堆耦合光伏电解制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中国华电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撬装加氢站设备采购招标公示。据了解,该项目为加氢与充电、换电合建站(换电设备为预留),加氢站总储氢量为2693.75kg,等级为三级加氢充电、换电合建站。加氢部分设计规模为3000kg/d,每天工作12小时,充电能力为201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120kW金属堆燃料电池系统,在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TUV北德的审核下,成功获得由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颁发的ECER10标准认证证书通过E-Mark认证,标志着未势能源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在电磁兼容性(EMC)、电气安全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均已满足欧盟严苛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发布《锡林郭勒盟关于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谋划布局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项目。依托绿电氢氨醇装备市场,进一步引进制氢电源、氢能储运加等装备制造项目,做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依托绿电资
4月9日,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指出,2025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夯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基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吨/年微球型沸腾床加氢催化剂生产装置,在催化剂大连有限公司一次开车成功,首批产品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并顺利发货出厂,标志着微球型沸腾床加氢催化剂成功突破传统间歇性、分段式、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已具备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工业生产能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120kW金属堆燃料电池系统,在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TUV北德的审核下,成功获得由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颁发的ECER10标准认证证书通过E-Mark认证,标志着未势能源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在电磁兼容性(EMC)、电气安全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均已满足欧盟严苛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起草,以南充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了《南充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0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发布关于办理海南省2025年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的通知。文件明确,个人及其他领域车辆(不含已申请一次性运营服务补贴的)在可提供核算充电量的情况下,自车辆注册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核算充电量达到2000度(含)以上每辆可申领1600元的一次性充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9日,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运集团”)发布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恒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为建设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制氢项目的公告,恒运集团以总投资不超过35,326万元建设该项目。公告显示,广州恒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3,000万元,首期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50千克级氢能源无人机完成30小时长航时跨昼夜连续飞行,突破了基于氢燃料电池输出特性的飞发控一体化设计技术,打破了国内同类飞行器纪录,续航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起飞过程中,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无人车车载自主释放,组成“无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8日中午,能源央企集体“出手”!国务院国资委发声,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中国华能启动股票增持,旗下内蒙华电已公告进展;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控股股东也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大手笔增持A股及H股。此外,多家上市企业也相继公布增持计划。中国华能启动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7日,河北云瞰智航科技有限公司和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制造长续航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本次双方合作研发制造“低空氢燃料电池长续航无人机”是迎合了国内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大方向,并且解决在低空物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方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集合斯康氢能发展(河北)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合斯康”)宣布,该公司生产的4型高压储氢瓶产品,通过了TPED(移动式压力容器指令)认证,并于近期正式向欧洲客户交付首批产品。该份认证适用于氢气运输储存产品。此次中集合斯康出口欧洲产品主要用于氢气运输,匹配MEGC高压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位于G6辅路的中国石化西关加油站迎来了加氢车辆,这座加油站自此有了新功能。据了解,这也是北京昌平区首座油氢一体站,站内最高储氢量达到726公斤中国石化西关加油站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为满足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需求,区城市管理委加快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经过调研,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远程新能源重卡主题为醇氢生态走进大美甘肃的产品推介会在兰州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为当地带来创新醇电互补综合解决方案,并配套推出甲醇加注保障、售后支持等系列落地政策。现场签约订单420台,并完成93台远程醇氢重卡的交车仪式。甘肃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近年来大力推进能
2024年11月21日,北京未来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昌平成功首发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EMCat.HER阴极催化剂、AEMWEHER阴极电极、AEMWEOER阳极电极三款产品。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先进能源产业处处长金鑫、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国际绿氢组织高级顾问李北葵、三峡发展公司联合事业部总经理张杺玹、京能
北京未来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未来氢能)致力于绿氢事业,是最早深根AEM电解水制氢产业化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攻坚,公司形成系统化研发体系及产品能力,首批核心产品包括AEM阴极催化剂、阴极电极、阳极电极将率先于2024年11月21日盛启上市。新品聚焦核心材料活性、稳定性、长效性、扩展性
参展咨询:010-88558102,1501037357910月16—18日,2024氢能装备与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2024风能氢电展)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本届展会将与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风能专业展会—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同期举行,是全球首个“氢风”结合主题的展会。当前,推
业内人士表示,氢能作为能源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我国经过数年力推氢能产业后,《能源法(草案)》明确氢为能源可谓众望所归。氢能一旦作为能源管理,将带来哪些新变化?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以下简称《能源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其中,
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发展和壮大氢能产业,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搭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发展和壮大氢能产业,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搭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氢能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领域大力培育的方向。发展和壮大氢能产业,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搭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月7日,陕西氢能与清华大学、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技术开发合同。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韩敏芳,陕西氢能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晔等有关人员见签。陕西氢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巍,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朱建忠,徐州华清
12月8日上午,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牵头的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液氢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龙乐豪院士,集团公司科技委谭永华副主任,航天六院王万军院长、李斌副院长、朱奇副院长、王枫总经济师,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徐琤副主任、西安交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出台,确定了当前氢能标准研制的重点,结构和内容更贴近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产业实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仲蕊张胜杰)8月8日,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