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能源电力行业是推进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已成为国内外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共识。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方向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发布“十四五”风光发展规划,新能源装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由于新能源出力固有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深入调整,三产及居民负荷占比持续提升,电力负荷尖峰化趋势愈加明显,也对系统调峰提出了更多要求。
《中国电力》2024年第4期刊发了李虎军等人撰写的《考虑碳排放约束的新能源与调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一文。文章以省级电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统筹考虑新能源发展与调峰资源配置成本和系统运行成本的优化模型。以规划期运行总成本最低为目标,以碳排放约束、电力电量与调峰平衡、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机组出力及调节特性等为主要约束条件,提出“双碳”目标下适用于省级电网的调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考虑碳排放约束的新能源与调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李虎军1,张栋2,吕梦璇2,邓方钊1,杨萌1,元博2
1.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2.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01 系统调峰需求分析
1)负荷峰谷差变化。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耗能增长放缓,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支撑更显著,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2023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8.3%和54.6%,预计“十四五”和中远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将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上升。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影响,用电曲线平稳的传统重工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成为拉动负荷增长的主要动力,空调和采暖负荷规模不断上升,导致系统负荷峰谷差加大。作为全国的缩影,中部地区某省近年来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如图1所示。
图1典型日负荷特性变化
Fig.1Typical daily load curves and changing trends
年负荷曲线呈现夏冬大、春秋小的特点,呈典型的“W”形。年最大负荷多出现在夏季7月、8月或冬季12月、1月,春季4月、5月和秋季9月、10月通常为年负荷曲线的低谷。从近几年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冬季空调采暖负荷的快速增长,冬季(1月、12月)最大负荷水平越来越接近夏季(7月、8月)。年负荷特性变化如图2所示。
图2年负荷变化情况
Fig.2Annual load curves and changing trends
2)风光发电出力特性。风电日内出力整体呈现午间低于晚间的特点,季节出力整体呈现春、秋季高于夏、冬季的特点。光伏春、秋季出力较高,冬季出力较低。各月风电日出力曲线如图3所示,各月光伏日出力曲线如图4所示。
图3各月风电日出力曲线
Fig.3Daily outputs of wind power in different months
图4光伏日出力曲线
Fig.4Daily outputs of PV power in different months
总体来看,春、秋季为风光大发季节,但用电负荷相对较低。在腰荷时段,负荷下降较快、负荷水平较低,风光大发将进一步拉大净负荷峰谷差,需要本地火电机组降出力配合调峰。“十四五”和中远期,随着风光装机规模及出力的大幅增长,系统调峰压力逐渐加重。
3)跨省区送受电。近年来,中部地区某省接受区外电力规模不断加大。尽管在调峰困难时期,区外来电会根据受端电网调峰平衡情况调整运行方式,减轻受端电网调峰压力,但可提供的调峰能力远低于省网调峰需求。在春、秋季午间小负荷时段,区外来电通常呈现反调峰特性,受端电网调峰压力进一步加大。
02 调峰资源技术经济性比较
系统调峰资源主要来自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本文主要聚焦于煤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和负荷侧调节资源等。
1)煤电灵活性改造。煤电灵活性改造可充分利用存量巨大的煤电机组,是目前最成熟、最经济、最便捷的增加系统调峰能力的途径。根据中电联统计,煤电灵活性改造成本约为500~1500元/kW,改造后可提升机组调峰深度10%~20%。煤电机组在实际运行中可提供的调峰能力与其开机规模及运行状态直接相关,在春、秋季煤电机组小开机方式下能够释放的调节能力有限。
2)抽水蓄能。抽水蓄能技术成熟,单个项目装机规模大,理论上调峰能力可达额定容量的200%,通常可连续运行6 h左右,且服役年限可达40多年。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从开工到投产至少需要6~7年时间。且随着优质站址资源逐渐开发完毕及征地移民费用增加,剩余站址资源开发成本呈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单位造价将达到7000元/kW以上。
3)电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配置规模与位置灵活等优势,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均可布置,但目前技术经济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综合考虑单位造价下降趋势、服役年限、置换成本,预计2030年前后的全寿命周期度电成本将低于抽水蓄能。
4)负荷侧灵活调节资源。目前,部分省份已建成了电力需求响应业务平台,并初步建立了可调节负荷资源库。根据“十四五”及中远期(2030、2035年)发展规划,需求响应业务平台、可调节负荷资源库建设将扩大负荷侧削峰填谷的能力,保证夏季大负荷削峰能力在年最大负荷的5%以上,春、秋季小负荷时段主要通过大工业调整生产来承担削峰填谷作用。
03 调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方法
“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与调峰资源配置协同优化包含2个阶段,1)研究新能源发展规模和各类型调峰资源配置规模;2)研究各类调节资源的优化运行成本。
3.1 新能源利用率目标设置
当前中国风、光发电利用率目标为95%及以上,未来随着风、光发电装机及电量占比提升,不同的利用率目标将对系统运行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对未来新能源利用率设置3个目标场景:场景1,新能源利用率91%~93%;场景2,新能源利用率95%;场景3,新能源利用率96%~98%。
3.2 目标函数
3.4 求解流程
第1阶段根据风光发展规划、系统平衡约束、可用的常规电源与调节资源,设定系统发展的初始配置方案。
第2阶段对调峰资源初始配置方案进行8760 h生产模拟校核,确保所提调峰资源配置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发展场景下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当存在调峰能力富裕时,返回第1阶段,降低调峰资源富裕量以提升系统经济性;当存在调峰能力不足时,返回第1阶段,增大调峰资源规模或降低风光利用率。通过第1阶段与第2阶段的迭代联合,逐步逼近满足系统调峰需求与运行经济性的常规电源与调节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需求侧响应主要用于消除晚高峰和午高峰时段的尖峰负荷;电化学储能主要用于短时爬坡调节需求;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用于提升负荷低谷时段的风光消纳能力及在负荷高峰时段提供电力容量支撑;煤电主要提供电力供应与基础调节能力。求解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研究求解流程
Fig.5 Flowchart of the solution process
04 边界条件
以省级电力系统为基础,先对系统负荷、风光出力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特征分析;然后对源荷特性进行聚类和加权平均,并对基准年特性曲线进行优化调整。
1)构建负荷曲线。通过分析“十三五”以来省级电网逐日24 h用电数据,年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夏季(多数出现在7月中下旬或8月中上旬),冬季高峰负荷(多数出现在12月中下旬或1月中上旬)一般为夏季高峰负荷的75%~95%,春、秋季最大负荷基本相当,约为年最大负荷的60%~65%。在峰谷差方面,考虑未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兴用电负荷发展,全省负荷峰谷差将持续拉大。首先选取过去几年间的全年8760 h负荷数据,分析峰谷差年均变化量;其次按照年均递增的方式,对规划年负荷样本的峰谷差量进行拉大,得到规划年典型日的负荷特征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对规划年典型日负荷曲线调整效果
Fig.6 Typical load curve after adjustment
2)构建新能源出力曲线。对2015—2022年风电、光伏的特性进行聚类和加权平均得到未来全省新能源出力曲线。同时,为了准确反映大负荷时刻新能源的有效供应能力,分夏季大负荷(午高峰、晚高峰)、冬季大负荷(午高峰、晚高峰)4种典型场景对95%概率下,新能源保证出力系数进行校核和修正。其中,风电、光伏在夏季大负荷午高峰时段对应的保证出力系数分别为1.0%、35%;夏季大负荷晚高峰时段分别为10.6%、0;冬季大负荷午高峰时段分别为1.9%、3.0%;冬季大负荷晚高峰时段分别为2.5%、0。大负荷日风电、光伏的保证出力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大负荷日风电、光伏的概率出力系数
Table 1 Guaranteed power coefficient of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during heavy load day
规划期,研究采用的风电出力如图7所示,光伏出力曲线如图8所示。
图7规划年全省风电出力曲线
Fig.7Wind power curve
图8 规划年全省光伏出力曲线
Fig.8 Photovoltaic power curve
3)电力需求预测。预计2025、2030、2035年某省的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4670亿kW·h、5400亿kW·h、6000亿kW·h,“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增速分别为6.6%、2.9%、2.1%;2025、2030、2035年全社会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9800万kW、11500万kW、12800万kW,“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增速分别为8.4%、3.3%、2.2%。
4)电源发展情况。“十四五”期间,核准在建和规划新增煤电机组约800万kW,无大型常规水电规划。新能源方面,预计2025全省风电装机达到2600万kW,光伏装机达到4500万kW,2030、2035年,全省风电装机达到3600万kW和4700万kW,光伏装机达到5500万kW和6000万kW。未来水平年风光装机规模如图9所示。
图9 新能源发展规划规模
Fig.9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lan
5)电源聚类。在省级算例系统中,涉及机组众多,本文将同类型机组进行等效聚合建模,将煤电分为供热机组、30万kW、60万kW、100万kW机组4类,风电和太阳能机组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出力特性的差异等效为2~4组。
05 算例分析
采用所提方法,研究2025、2030和2035年3个水平年的省级新能源发展规划与调峰电源优化配置。
1)灵活性资源配置方案。
灵活性改造方面,考虑其改造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和现阶段对配套政策依赖程度高等不足,场景1规模最小,场景2、3规模一致;抽水蓄能方面,综合考虑其技术成熟度、运行灵活性、可作为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电源等优点以及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不足,场景1配置规模最小、场景2配置规模居中、场景3配置规模最大。电化学储能方面,考虑其建设周期短、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和充放电寿命有限、性价比低等不足,场景1规模最小、场景2、3开发规模逐步扩大。需求侧响应方面,考虑其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等优点和当前价格传导机制不健全、响应效果难以精确计量等不足,场景1、2、3对应的响应规模分别为最大负荷的3%、4%、5%。未来水平年,不同场景下的灵活性资源配置规模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场景灵活性资源配置容量
Table 2 Optimized flexible resource configuration scheme
2)灵活性资源经济性。3个场景中,场景3系统投资最大,“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分别较场景2增加系统投资成本52、58、89亿元。3个场景下的系统投资成本如图10所示
图10不同场景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
Fig.10Total system investm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3)碳排放情况。碳排放量曲线如图11所示。2030年,3个场景下的省电力行业碳排放均实现碳达峰,排放量分别为23600、22600、21500万t。“十六五”期间碳排放量呈稳步下降趋势,2035年,3个场景排放量分别降至21800、20700、20300万t。
图11不同发展场景下的碳排放曲线
Fig.11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4)新能源利用率。通过优化计算,各水平年场景1、2、3的新能源利用率分别在91%~93%之间、95%左右、96%~98%之间,煤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450~3550 h、3350~3450 h、2850~3000 h,由此可见,新能源利用率越高,煤电利用小时数越低,系统碳排放量越小。按照当前中国风光消纳利用率95%及以上目标,2025年,全省需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约2500万kW,投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180万kW,新增电化学储能400万kW,时长不低于2 h,需求响应392万kW。经生产模拟校核分析,全省调峰平衡情况明显改善,全年新能源弃电率降至4.8%。2030年,新增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约2500万kW,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720万kW,新增电化学储能500万kW,时长不低于2 h,需求响应68万kW,全年新能源弃电率达到4.3%。2035年,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600万kW,新增电化学储能600万kW,时长不低于2 h,需求响应120万kW,全年新能源弃电率达到4.6%。
不同场景下的新能源弃电率、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分别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不同场景下的新能源弃电率
Fig.12Curtailment rate of renewable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图13不同场景下的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
Fig.13Coal power utilization hour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5)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省级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预期完成情况如表3所示。根据《国家能源局征求2021—2030年各省风光消纳责任权重意见》,2025年可再生、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分别为32.2%、25.9%,2030年可再生、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分别为40%、33.2%。
表3省级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预期完成情况
Table 3Expected comple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consumption weight in a provincial power network
考虑外来直流通道清洁电力占比达到50%~100%。在风光消纳利用率目标为95%下,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37%,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29%,2030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45%,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为38%,都能够满足该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预期目标。
06 结论
1)采用新能源与调峰资源协同配置的两阶段优化模型,有效实现了电源规划与系统模拟优化的统一,以省级电力系统新能源与调节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碳排放约束下,较高的风光消纳率目标将使得系统灵活性资源配置规模增大,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大,合理确定风光消纳利用率目标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考虑中部地区当前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及厂址资源约束,煤电灵活性改造依然是基础,电化学储能与需求侧响应成为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补充,将对提升风光利用率与满足碳排放约束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13日,安徽桐城抽蓄500千伏送出工程环评公告。华东电网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覆盖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四省一市,是一个以火电为主的电网,区域能源资源贫乏,是全国严重缺乏一次能源的地区,区内缺油、少煤,水力资源也不丰富。随着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西电东送”和
近日,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在仙游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开展了新型抽蓄励磁系统电压控制功能试验。据介绍,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源出力波动明显,电网频率、电压的变化更加剧烈。抽水蓄能机组作为电
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征集和评估筛选了第二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其中,我市电网侧储能改造项目入选典型案例名单,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盘活存量资产与改扩建有机结合类别的项目。该项目盘活的存量资产为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热电厂土地、防务、设备、管道及电力外线等闲置
11月5日,青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移民安置协议的首签仪式在青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指挥部举行,这也标志着青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移民安置搬迁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为电站的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青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相当于滩坑电站装机容量的2倍,项目估算总投资80.1亿元,是青田历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12日,黑龙江哈尔滨尚志亚布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项目由国家电网国网新源公司投建,总投资83.13亿元。尚志亚布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于尚志市亮河镇华山林场,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4.09亿千瓦时,投运后每年可实现产值8亿元左右,增加地方税收1至2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高速公路服务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支持能源项目建设。支持服务区屋顶光伏项目集中打捆备案,在无可开放容量地方,通过配置储能、承诺优先参与电网调峰可不受开放容量限制。电网企
9月29日,2024年湖南永州市第三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暨湖南省双牌天子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召开开工动员大会。据介绍,共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43个,总投资18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8.8亿元;签约项目185个,总投资348亿元。同时,本次开工的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89.74亿元,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
26日,浙江丽水首个单体百亿级投资项目——国网新源浙江缙云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接入电网。该电站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浙西南在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将承担浙江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备用等任务,对促进地区清洁能源消纳、助力电网削峰填谷、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8月21日,位于山东东营的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成功并网运行。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光伏并网容量20%的标准配套建成了160兆瓦/320兆瓦时储能装置,于2023年7月6日实现全容量并网。为提升该项目储能设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按照山东省配建储
8月5日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今夏首次虚拟电厂参与电网移峰错峰行动,全省共5家虚拟电厂参与,最大响应负荷132.3万千瓦,平均响应负荷100.3万千瓦。迎峰度夏期间,为应对用电高峰,除了增加供给,国网浙江电力还在引导客户积极参与电网移峰错峰工作上下功夫。在推出空调负荷调控、组织负
目前,湖南省共有平江、安化、炎陵罗萍江、攸县广寒坪、汨罗玉池等8座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加快建设当中,规模达1180万千瓦。如果加上入选国家中长期规划的项目,湖南抽水蓄能电站数量达18座,预计2030年左右可全部建成投产。届时,湖南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1300万千瓦,预计可增加电网调峰能力约2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5年2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注: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新能源
4月2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2月光伏发电利用率93.4%,风电92.9%。原文如下: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5年2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
“通过这个系统,不仅能实时查看新能源的装机容量、出力等情况,还能实时监视各断面功率曲线和新能源出力曲线,当监视断面越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越限预警和恢复策略。”3月27日,在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安顺网区各片区新能源场站接入数量、新能源可调容量占比统计、统
3月25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审议结果的报告。其中关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提到,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目前草案二次审议稿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储能技术应用、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等方面作了规
截至3月24日0时,±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今年累计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达到101.0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9.14%。扎青直流是东北地区首条特高压输电工程,起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换流站,止于山东潍坊市青州换流站,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自2017年12月投运以来,扎青直流累计
3月25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系统回顾了国网江苏电力2024年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亮点工作和突出贡献。据悉,为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网江苏电力将在今年新增2400万千瓦新能源接网消纳服务。据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副主任鞠非介绍,
3月13日,甘肃平凉供电公司米祥仁绿电绿证服务站揭牌成立。这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首个绿电绿证“一站式”服务站。平凉供电公司按照“双碳宣传窗口和服务接口、绿色零碳示范”的定位,在米祥仁供电所建设绿电绿证服务站。米祥仁绿电绿证服务站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重点开展绿电绿证政策咨
近日,山西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2025年山西电网运行方式汇报会,总结2024年山西电网运行情况,分析研判山西电力系统运行主要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风险,进一步明确提出做好电网风险管控工作建议和监管要求。山西能源监管办和山西省能源局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省内各电力集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近日,天合光能华南业务拓展经理罗肖,以《电力市场化时代-光储创新引领新能源高速发展》为主题,深度剖析了光储技术如何重塑能源格局,并揭示了行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路径,洞见新能源赛道的未来方向。市场化改革纵深突
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提高可再生能源供应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支撑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2021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制定了规划布局方案,相继印发了三批大型风光大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目前
3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申报条件,项目所在工业园区应在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审核公告目录内,增量配电网应取得供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新增负荷应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准(备案)文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313号)。其中指出,做好与热泵发展相关的余热资源、地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配电网容量等评估,优化完善相关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流程,防止对水资源等造成污染和损害,禁止抽取难以更新的地下水用
为深刻汲取新疆电网“8·3”功率振荡事件教训,加强地方电网涉网安全管理,按照国家能源局工作部署,近期南方能源监管局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分组赴百色、贺州等地对3家地方电网公司及有关并(联)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开展为期一周的现场专项核查。此次专项核查对象涵盖地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3月26日,冀北唐山供电公司自主搭建的调度自动化全景智能管控平台正式投运。该平台可针对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开展7×24小时全景监控、多层级动态健康评估,实现了调度自动化运维从被动处置向数字智能防控的转型升级。平台此前已试运行半年时间,唐山供电公司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异常发现时间由小时级缩短
3月25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审议结果的报告。其中关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提到,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目前草案二次审议稿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储能技术应用、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等方面作了规
3月25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冀发改运行[2025]367号)。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应采用多电源、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当任何一路或一路以上电源发生故障时,至少仍有一路电源对保安负荷供电。具体配置要求为:(一)特级重要电力用户应采用多
1988年前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开始,华东电网体制改革作为“政企分开”的试点。1984年,华东三省一市通过征收电力建设资金等方式成为全国集资办电的试点,地方办电积极性提高,华东地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和电网规模快速增长。1988年6月,华东电网集资办电的经验和办法被能源部批准,并推广至其他网局、
截至3月20日,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年累计光伏发电量达408.1344万千瓦时,突破400万千瓦时大关,同比增长33.61%,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提供了绿色清洁能源。今年以来,该公司全力推动传统煤电业务向绿色低碳领域转型,积极抢占绿色效益电的发电先机,持续加强新能源项目开发,已投
3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江苏苏州大规模充换电虚拟电厂投运》。报道指出,目前,苏州已有68座充换电站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形成可调能力不少于2万千瓦的充换电虚拟电厂,单座充换电站充电功率调节速度可达秒级。也就是说,电网工作人员在线发出指令,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就可以在十几秒内响应,通
3月17日,贵州省拟推荐申报国家能源局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公示。拟择优选取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申报的“首套超(特)高压多直流换流站远方集中监控平台”,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支撑智慧用电的首套电力指纹标准装置”、“热波成像涂层测厚
近日,经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以铜陵公司为主导的铜陵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将依托市电力负荷管理重心和省级虚拟电厂平台,统筹服务全市虚拟电厂建设与发展运营。这一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在推进能源电力保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新型主体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虚拟电
近日,华中能源监管局组织召开2025年华中区域电力安全监管工作会,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家能源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辖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分析2025年电网运行方式,研判当前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布置2025年电力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华中能源监管局分管领导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