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徐进:能源设备以旧换新怎么干?

2024-05-16 10:10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王睿佳关键词:能源设备电力行业能源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Q4

中能传媒:要推动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的以旧换新,政府、财政、企业三方应如何协调配合?

徐进:推动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的以旧换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但由于三方各自担负职责和行使权力不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亦有所不同,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对政府而言,其主要职责在于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譬如,组织制订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的以旧换新相关规划与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及时发布相关产业优先发展指导目录,尽快建立相关产品强制性标准,引导不同经营主体和区域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废旧”回收产业,出台“以旧换新”更为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以旧换新”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等。

对财政而言,其主要职责在于优化资金补贴、设置专项基金、优化采购管理、加强政策监管。例如,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或地方财政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研究将新能源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风光项目、动力电池“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电力产品采购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等。

对企业而言,其主要职责在于开展前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争取政策支持、当好行动“主角”。如全面了解和掌握以旧换新政策的各项规定要求(包括适用范围、补贴标准、操作流程等),组建专门的执行团队、具体负责政策的具体落实和推进,根据政策内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以旧换新政策为核心的回收体系、确保旧设备的有效回收和处理,加强与相关方的合作与配合、确保以旧换新有序开展等。

Q5

中能传媒:未来,您认为能源电力领域以旧换新的政策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有哪些潜在的发展方向?

徐进:实际上,以旧换新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08年我国就曾尝试过上千亿元的汽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等活动,但上一次以旧换新更多地靠政府主导、财政支持,而这一次提出以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开展。借鉴以前的经验和教训,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扩大:

第一,要保持高度战略定力。坚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搞“一刀切”“一言堂”,也不搞“一窝蜂”“运动战”;既不要因困难增多加大而焦虑动摇,也不要因取得一点阶段性成效而自满松劲,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麻痹思想,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第二,要坚持系统思维观念。聚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设备产品两大重点,全力推动先进产能、高效产品比重持续提升,从源头上促进节能与降耗向“绿”而行,推动设备产品更新与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应用等深度融合,不断挖掘跨行业跨领域节能降碳潜力。

第三,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方向,进一步推进电力生产运行、装备制造、电网改造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鼓励设备产品更新与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产品和落后产能有机结合,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水平,推动传统生产力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第四,要秉持分类施策方针。重视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并重“两条腿走路”,通过不断完善财税、金融、要素保障等综合支持政策,着力降低企业设备更新和居民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投入和使用成本,在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基础上,形成推广高效节能、降碳减排的长效机制。

第五,要瞄准能源前沿技术。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不同机制,借助以旧换新的契机,从填补国内空白、进口替代、原始创新三个维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元器件、重要材料等方面的攻关,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难题和“脱钩断链”的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设备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