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南方电网全力打造零碳竞争力和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促进全社会节能降碳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2024-05-20 08:38来源:南方电网报作者:袁帅关键词:农电网抽水蓄能新型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广东阳江、梅州有两块巨大的“绿宝石”,那是两座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如同两个超级“充电宝”。新能源出力大或用电低谷时充电,新能源出力小或用电高峰时放电,全年可优化调峰电量34亿千瓦时,减排效果相当于植树近1.4亿棵。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在运抽水蓄能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1028万千瓦,为保障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部委关于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绿色链条

全面构建清洁能源供给体系

在广东阳江,一排排风机矗立湛蓝海面。海风吹拂,风机叶片迎风旋转,源源不断输出清洁电源,“绿意”奔涌,跨越山河。海上风电已成为阳江电网中主要电源之一,风电装机容量约500万千瓦。

除阳江外,广东惠州港口二和阳江青洲一、二等海上风电项目已相继投产,广东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大关,年发电量约300亿千瓦时,基本满足一座大型城市一年用电需求。与同等容量燃煤电厂相比,可等效节省标煤约8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14万吨,相当于种植约155万个篮球场大小的森林面积。

推动清洁电源发展只是第一步。南方电网公司从源网荷储各环节挖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潜力,投运全国首个区域级源荷聚合服务平台,建成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多时空尺度精确预测平台,全面提升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水平,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从以稳定的煤电为主,到用好季节性丰枯交替的水电,再到如今驾驭千变万化的风光电,南方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连续5年超99%。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协同发力,推广应用新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进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2023年,南方电网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6%;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0.517吨,同比下降4.2%。新增新能源装机超过4800万千瓦,南方区域新能源总装机超过1.3亿千瓦,南方五省区清洁电源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绿色密码

支撑能源消费低碳转型

在云贵高原的雪山之巅,一条翻越高黎贡山雪线、最高海拔4000米的“电力天路”,让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建起新能源充电桩。2023年,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五省区已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让“走哪充哪,满电出发”触手可及。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环境改善、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南方电网公司不断加大对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投入,从光伏租赁合作模式推广到充电桩建设、电磁厨房改造,探索农村近零碳实施路径。

在南方电网公司的近零碳示范区内,农村电网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逐步提高,高比例接入的新能源实现了100%并网、100%消纳,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示范区的新风尚,为近零碳乡村解锁了更多绿色生产生活场景,为美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添上绿色之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一句口号。在广西桂林,1200艘全新建造的纯电动排筏下水运营,从此漓江排筏迈入新能源时代。配套21个泊位岸电全覆盖,每年充换电量可达250万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2492.5吨,让游客充分享受绿色出行、绿色旅游,让“桂林山水甲天下”再焕新颜。

阳朔县杨堤乡杨堤村村民周玉春在漓江行筏10年,对“油改电”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电动排筏不污染环境,噪声还小,游客可以安静地欣赏风景。”周玉春说。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助力“新电气化”发展,持续深化网上营业厅能源服务应用,上线电能替代专区,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领域深挖电能替代潜力。2023年实现电能替代电量5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全年新建充电桩1.84万支,保有量达到10.6万支,南方区域市场排名第一。

绿色科技

以新质生产力趋近“零碳”

广州500千伏科北变电站是全国首个建筑近零能耗500千伏变电站,屋顶安装了约3000平方米的光伏板,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

该变电站屋顶光伏年发电量约30万千瓦时,可满足站内办公及生活区域用电需求。同时采用光导无电照明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建筑本体节能、设备节能等技术措施的运用,年节约用电约3000千瓦时,实现“近零能耗”。

2023年,南方电网公司遴选服务区域内生产办公、经营展示、社会服务等各类型近零碳示范区试点项目40个。其中,首批15个近零碳示范区通过验收,9个示范区获得碳中和认证。

“零碳”发展阔步向前。现在,近零碳示范区不仅能够电能自给自足,还能产出富余绿电创造收益。在我国首个“区域零碳运行”认证的示范区海南博鳌东屿岛,岛内外光伏及充电桩配套电力工程、光储充示范站等一批项目全年可生产绿电约3200万千瓦时,在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后,仍可有1500万千瓦时绿电上网进行交易。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南方电网公司策划实施相关重大科技专项14项、立项科技项目70余项,积极融入国家攻关计划,获批牵头承担10项绿色低碳等领域国重项目,全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联动,加快构建现代数字绿色供应链,推动形成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实现“双碳”目标,各类低碳技术、零碳技术和负碳技术的广泛使用及其与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重要支撑。2023年,南方电网公司成功启动国内首个新能源功率预测价值生态圈培育计划,在国内首创并成功实施AI负荷预测赛马竞争机制,优秀算法实现部署应用。

“夸父”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系统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可为风电场、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和调度机构等客户提供高精度的预测,准确率高于国家标准3%—7%。更高的预测精度意味着电网常规电源备用容量的降低,按照平均功率预测精度提升5%测算,1亿千瓦的风电可减少500万千瓦的备用,相当于节约了一个大型核电站。

向“新”向“绿”,步履坚实。新征程上,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培育发展节能降碳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以更大力度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原标题:南方电网全力打造零碳竞争力和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促进全社会节能降碳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电网查看更多>抽水蓄能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