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促进绿电消费还需多点发力

2024-05-21 11:59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韩继园关键词:绿电绿电交易电力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风电与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蓬勃发展,未来,其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还将持续提高,如何更好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至关重要。

绿电消费体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能价值和环境价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促进绿电使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可再生能源企业发电收益,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通过对所利用的电量进行差异化标记,能够提升企业绿色电力消费积极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订的《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全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绿电省内交易量为6.3亿千瓦时,2022年升至227.8亿千瓦时,2023年升至537.7亿千瓦时。我国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批复同意《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方案》,内蒙古电网成为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之后第3个绿电交易试点,绿电交易试点范围覆盖了我国的全部电网。

而在国际上,绿色低碳电力消费也愈发受到重视。当前,国际气候组织与碳信息披露项目发起RE100绿电消费倡议,苹果、谷歌、微软等多家大型企业响应,要求产业链供应企业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未来欧盟碳关税正逐步征收,使用绿电将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抓手。

在国内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等的约束及国外绿色产品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绿电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我国可再生能源供应多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东部地区绿电需求旺盛,绿电供需错配现象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绿电交易还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跨省跨区交易难、价格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促进绿电使用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加快绿电、绿证市场建设,完善交易机制。绿电、绿证市场建设是促进绿电交易的重要前提,要做好电力市场的顶层设计,同步做好省间与省内市场的衔接,通过市场化机制发现和真实反映绿电的环境价值。要建成面向多元化市场主体的,覆盖电能量市场、绿色环境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输电权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全方位的市场形态,同时要建设“批发—零售”市场和谐运作的电力交易机制,形成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电力交易平台,实现绿电交易简便易行和全过程溯源可查、可信、可验,全方位提升用户对绿色电力的获得感。

其次,做好绿电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碳排放等机制有序衔接。做好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可再生能源责任权重核算、能耗核算、碳交易的市场机制衔接,避免重复抵消,发挥价格信号作用,充分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同时,积极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引导企业应对诸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再次,将绿电消纳责任从行政区域向主要高耗能企业延伸。将绿电使用与企业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衔接,利用企业绿色电力消费有关数据,支撑开展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有关数据核算,并建立绿电消费与企业发展之间的支撑作用,根据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和评级数据,落实对企业的金融等政策支持和相关政策限制。

最后,加强监管,提升交易公平性。加强对绿电交易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提高调度的灵活性与市场的开放性,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绿电交易的积极性,保障绿电市场的健康运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电查看更多>绿电交易查看更多>电力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