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配电自动化评论正文

观察 |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能源数智化发展

2024-06-11 16:18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作者:王睿佳关键词:特高压配电网充电设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4)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表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唯有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

能源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需求压力加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充分发挥特高压优势作用

发展新能源,特高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如何将这些清洁能源高效、稳定地传输到负荷中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高压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和经济性等特点,通过建设特高压,可以将新能源富集地区的电力资源不断输送到负荷中心,实现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近年来,我国特高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自2009年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以来,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不断提速,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就在两年前,为配合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的电力输出,国家能源局专门对12条特高压配套水风光及调节电源进行研究论证。

记者了解到,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有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金上—湖北4个在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共配套超145吉瓦大基地项目。根据施工信息,这些工程将于2025年底前陆续投运,为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稳定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与中东部能源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建立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在全国范围实现清洁能源的配置和消纳。特高压电网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不仅可以调整化石能源消费结构,还可为清洁能源消纳创造条件。

以2023年5月24日获核准批复的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即“宁电入湘”)工程为例,该工程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等6省(区、市),线路全长1467千米。

“宁电入湘”工程配套新能源基地总规模达1700万千瓦,包括400万千瓦煤电、中卫沙漠光伏600万千瓦、红寺堡戈壁光伏300万千瓦与中卫海原等风电400万千瓦。

据悉,2025年“宁电入湘”工程投运后,将向湖南年输送电量达360亿~400亿千瓦时,宁夏年度“内供”“外送”电量将达到“两个1000亿”,即区内售电量1000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0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两个50%”,即装机占比50%,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50%,使新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推动配电网数智化发展

能源电力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更离不开电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这是确保新能源不仅“发得出”,还能“用得好”的关键。

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这为建设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纳提供了政策遵循。

在建设数智化电网的大浪潮中,电网企业主动出击,运用“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电网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升级,以能源和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电力和算力深度融合为技术路径,倾力打造广泛连接、全息感知、数智驱动、开放共享的现代化大电网。

在云南,从老旧配电网到新型“智慧台区”,从人工摸线排查到“自愈”零感知,从“坚强”配电网到“智慧”配电网,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聚焦“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积极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推动传统电网转型升级,在滇中新区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打造了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清洁替代示范区等一系列先行先试项目,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雄安高铁站,如水滴状椭圆造型的站房屋顶布满分布式光伏发电板,为雄安高铁站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当地供电企业科学运用数字化技术,组织雄安高铁站项目“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模式评审和项目竣工阶段验收,确保光伏项目如期并网发电。该项目的顺利投运为雄安新区绿色智慧能源建设提供了样板,打造了绿色智慧交通的应用典范,助力雄安绿色之城建设。

在打造智慧配电网的过程中,智能微电网作为源网荷储之间高效交互的关键技术,可最大程度利用清洁能源,是电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部分,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出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时段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存在发电侧与需求侧负荷时序失配的情况,大规模接入会给电力系统稳定造成一定的风险和压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高级工程师薛浩岩认为,智能微电网靠近用户侧建设,集成风光等多类型清洁可再生能源,耦合多种分布式能源设备,是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清洁供能系统,其作为大电网在末端的进一步延伸,运行相对独立,具备良好的接纳较高比例新能源的能力。

2010年,我国第一个商业运行的孤岛型微电网系统——东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后十几年来,从高海拔地区示范项目西藏措勤县智能微电网工程,到国内首个兆瓦级工业区智慧能源项目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智能微电网建设的脚印遍布大江南北,成功走出了多种能源并存、源网荷储有机协调、复合型多功能的微网智能化道路。

让车网互动起来

2023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近年来,晋升为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据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

如此惊人的数字背后需要有足够的充电设施作为保障。来自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859.6万台,同比增长65%。全国共有6328个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占服务区总数的95%。

“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指出,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充电服务网络,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当前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步伐须进一步加快。

一面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一面是充电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给电网带来的负荷大幅增长,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车网互动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电动汽车量越来越多,假如车网互动有了一定的商业模式,让各方都能获益,那它发挥的作用也会越大。当前,仍存在诸多挑战,所以车网互动的潜力无论是体现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的各种角色,还是增加商业模式,甚至向能源身份转型,应该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认为,车网互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标准化进行支撑,还需要相关的顶层设计,包括政策和商业模式。

近年来,以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根据不同车辆、不同充电需求,成功搭建了小区、公交、物流、园区、公共快充等不同类型的充电网络,服务私家车、公交车、网约车、物流车、公务车等充电,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已初具规模。

对于未来,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信心十足,他预测到2025年电动汽车发展到5000万辆的时候,充电网络的“网”时代就开启了。随着车网互动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将走得更稳、更远。


原标题:观察 |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能源数智化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充电设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