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系统系统集成市场正文

中国神华、中国大唐、中国电气装备……在储能领域深度布局

2024-06-17 14:59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姚美娇关键词:储能市场储能企业中国电气装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储能规模化增长,多家大型央国企抢抓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机遇,密集“牵手”民营企业,在储能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做大储能市场。

“国家队”正积极涉足储能领域。近期,中国神华、建投能源、中国大唐集团雄安能源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联合成立国能河北定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三家公司分别持股51%、30%、19%,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等。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储能规模化增长,多家大型央国企抢抓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机遇,密集“牵手”民营企业,在储能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做大储能市场。

持续升温

今年以来,央国企布局储能赛道的热情持续升温,成立相关公司及机构的新消息频出。4月,国宁新储(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10亿元,业务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投资活动、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及销售等。根据公开的股东信息,国宁新储(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及其旗下的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持股。

2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该公司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共同持股;同月,中国能建与宁德时代联合设立的能建时代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储能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及相关装备集成业务。

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与国家能源战略紧密相关。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多数的煤炭、原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都由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进行投资和生产,央国企低碳转型是我国整体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正蓬勃发展,但是由于风电、光伏具有不稳定性,高比例新能源需要大量的配套储能,在此背景下,央国企涉足储能,对于其进一步把握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牵手”民企

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指出,要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做强做优主业、提升效率效益,加快构建以风电、太阳能发电大基地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发展,氢能、新型储能支撑调节、前沿核心技术引领带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央国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的政策导向。从企业布局情况来看,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牵手”民企已经成为常态。对此,业内有分析指出,我国储能市场正加速形成一个以央国企为主导,民营企业为重要支撑的发展模式。

相比民营企业,央国企通常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能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布局。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央国企自身就是很多储能设备的采购方,如果能够自己生产储能设备,则会在自产自销方面形成优势。”

林伯强认为,虽然民企前期有更加充分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但从后期来看,央国企资金实力更强,受产业周期性影响程度小。“储能领域的‘老玩家’大多为民营企业,央国企作为后入局者,与民企达成合作、相互配合,会成为未来储能行业的大趋势,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可以在多方面相互配合,实现共赢。”

一位电池行业人士也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未来,央国企与民营企业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双方可以共同建立产业联盟或合作平台,整合行业资源,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另外,也可以通过人才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这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稳定市场

央国企的深度布局也反映出储能产业正在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据高工储能此前统计,在2023年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规划建设产能已至TWh级,叠加全产业链价格下降、海外市场风险加剧等影响因素,行业竞争压力急剧上升。

多家企业在观测到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后,也相继暂缓或终止募投项目。例如,6月6日,国际实业公告称,子公司中大杆塔原拟投建4GWh储能电池PACK集成生产线项目终止。国际实业表示,经调研,同期国内多家企业挤入锂电池赛道,预判未来市场将会出现供大于求,同时国际市场订单存在不确定性,经综合分析,中大杆塔拟终止该项目投资事宜。

林伯强指出,目前储能企业整体面临“价格战”“生存难”等挑战,因此入局者需要将目光放长远,要着眼于未来的市场潜力,以及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等,央国企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在林伯强看来,央国企的进入,将对储能市场发展产生利好。“央国企此时进入能够稳定市场,收购一些即将倒闭的企业,或与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储能企业进行合作,对其发展形成支撑。”

“未来,央国企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布局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兴储能技术,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同时强化产业链合作,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上述电池行业人士建议。


原标题:中国神华、中国大唐、中国电气装备……在这一领域深度布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市场查看更多>储能企业查看更多>中国电气装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