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署名文章

2024-06-18 10:43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刘国跃关键词:能源安全国家能源集团刘国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

走好能源央企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系统规划我国能源发展的使命任务、方向目标和现实路径,为新时代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0年来,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能源央企,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优化确立“一个目标、三个作用、六个担当”的发展战略,加快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家能源集团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加快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集团榆林化工项目现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规划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路径,强调能源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集团公司重要讲话精神,以伟大号召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制定贯彻落实决定,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体现到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举措、完成重点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第一议题”学习,“第一要务”落实,“第一指标”考核,健全完善闭环贯彻落实机制,确保企业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方向、确定的路线开展工作,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充分发挥能源“压舱石”作用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家能源集团树牢能源报国之志,坚守主责主业,把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首要责任。

以煤炭保能源安全,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坚定不移做好煤电大事。煤炭产销量、发电量、供热量、铁路运输量分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和九分之一,自产煤连续31个月保持月产5000万吨高位运行,实现长周期、高负荷稳定供应。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释放优质产能,打造神东、宁乌、蒙东、新疆4个亿吨级矿区煤炭主产区,布局一批优质煤炭增储产能,加快推动“疆煤出区”新通道建设,疆煤出区达到1475万吨。

以煤电保电力稳定,履行好保障能源安全这一首要职责。深入推动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深入推进“三改联动”,健全电力基建管理体系,聚焦沿海、沿江、沿线,电力负荷中心、特高压送出基地、一体化优势区域,加快建设一批支撑性、调节性大型先进煤电项目。2023年煤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发电量达1.2万亿千瓦时。圆满完成多个重点领域、重大活动、重要时段能源保供任务,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良性融通,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厚植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新能源,牵头开发宁夏腾格里1300万千瓦、甘肃巴丹吉林1100万千瓦等沙戈荒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山东渤中等重点海上风电建设,打造“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光伏”等一批示范项目,以玛尔挡水电站为核心工程,推动大渡河、金沙江流域以及青海、西藏、新疆等地水电项目成组开发。2023年,新能源新增投产261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风电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在建水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锚定绿色发展目标,坚持两端发力、一个重塑,构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国家能源集团把构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两端发力、一个重塑为路径,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培育以一体化、低碳化、高端化、多元化为鲜明特征的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展上发力。加快推进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全面推动安全高效绿色矿山建设,建成9个国家示范智能化煤矿,力争2025年全部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常规煤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超(超)临界机组占火电装机的62.2%,湖南岳阳新建国内一次再热百万千瓦最优机组,设计供电煤耗低至267克/千瓦时,加快智能电站建设,加快布局CCUS等减碳节能技术。推动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率先建成宁东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投产世界首套5万吨/年PGA示范项目,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煤化工核心工艺技术,产品由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转变,煤制油由技术储备向产能储备转化,持续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发展上发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新能源领域多能互补、一体化技术创新,研发应用风电、光伏场群优化协调控制和智能化运维、深远海海上风电大比例规模化利用等技术,积极探索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算力和电力高度协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坚持煤油气储、油化并举、平急结合,建设陕西榆林、新疆哈密等一批煤基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布局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开展“多能互补+氢”“源网荷储+氢”示范,建成全球总功率最大、单体储电量最大的飞轮储能项目,探索新型储能投资运营模式,实施“AI+”专项行动,布局未来信息、网络、能源、材料、空间领域,助力能源产业升级。

重塑形成综合性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能源系统多元融合性,构建“煤火风光水”“化油气氢核”能源谱系,加快形成能源绿色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能源产业物流贸易金融支撑,构建产研用融通的体系。发挥“煤电路港航”“产运销储用”一体化优势,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能源运输大通道。增强数智赋能,全面建成集团公司司库系统,“国能e购、国能e商、国能e电、国能e链”形成千亿级生态化平台,实现业财、产融高度融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智能运营平台建设,搭建面向煤炭行业产业链的公有云平台,加快发电功率预测、碳排放监测、新能源协调控制等技术应用,做综合能源供应商,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不断完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作出贡献。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形成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构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国家能源集团深刻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是支撑和引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在科技创新的先进高效上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科技创新专项决定,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组建国家科研攻关专项管理中心,建立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科技管理机制更加顺畅。深化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建成12家国家级平台、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创新资源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产学研融合,与高校开展双向挂职交流,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合作,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助推能源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加强协同创新。坚持“紧扣国家发展重大问题、紧跟国家重大项目、紧接国家级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理念,弘扬“践行非我不可的担当、深耕非常必要的领域、坚定非干成不行的决心”的科技创新精神,鼓励跨界创新、融合创新,依托重大项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带动产业装备升级,取得一大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科研项目及有关国家级科技任务高水平推进。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创新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亚洲最大50万吨/年煤电CCUS示范工程建成投产,首次实现了3万吨级重载列车安全稳定运行。建立重点科技成果目录,推广一批用户认可、市场认账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

健全人才体系。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优秀领军人才,自主培养院士3名,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实施优秀专家、大国工匠、青年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首批评选11名国家能源集团首席科学家(工程师)、23名首席专家、139名国能工匠,实施任期制、契约化、轮换制管理,评定100名青年科技创新先锋,打造具有国能特色的人才高地。立足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重大项目为平台,深化“揭榜挂帅”“赛马”机制,优先满足构建新质生产力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人才需求,每个重大项目选配一定比例青年人才,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自觉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党的二十大对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作出重大部署。国家能源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国资央企“三个总、两个途径、三个作用”的新使命新定位,从“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在大局中谋划发展能源事业。

以大项目建设融入区域发展。今年被国家能源集团确定为“大项目建设管理年”,把抓好大项目建设作为落实国家战略、基础设施稳投资、履行央企“三个作用”的具体实践,作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对接区域规划、承接项目。在京津冀地区加快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加速风光氢储新能源区域建设,优化铁路和港口群布局。在宁夏、甘肃、内蒙古地区,加速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黄河上游在建最大装机青海玛尔挡水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在新疆哈密地区,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取得突破,疆电外送第五通道配套电源项目启动开发,“三基地一通道”产业格局加快构建。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协同水平、科技攻关能力、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深化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打造全球可持续能源典范,在南非、希腊、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运营15个新能源、清洁火电项目。印尼爪哇7号项目获亚洲电力2021年度煤电项目金奖、2022年度印尼环境和社会治理计划(ESG)奖。南非德阿24.25万千瓦风电项目每年可满足当地3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被誉为“金砖国家能源合作典范”。“全球购”构建开放发展大格局,六赴“进博之约”,签约企业不断增加,累计采购总金额达98亿美元。开辟海运、陆运入境新通道,进口俄煤蒙煤,破解乌海地区低硫焦煤短缺难题。积极履行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在南非、希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印尼成立“安妮的心愿”助学基金,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央企形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家能源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加强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实施政治领航、组织增强、干部人才、文化创建、创新竞赛、品牌传播、正风肃纪党建“七大工程”,制定党的建设五年规划,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展。高标准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车间、进班组。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重大工程、重要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围绕绿色发展、安全生产、能源保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支部攻坚竞赛,将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生产一线作为发挥支部作用的主战场,搭建党组织和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载体。连续7年开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以及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双提升”活动,不断擦亮“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党建品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国家能源集团查看更多>刘国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