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煤炭企业正文

中国中煤董事长王树东署名文章

2024-06-27 15:15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煤炭能源安全中煤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高质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树东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能源央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两大任务,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发展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企业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蹚出一条新时代能源央企改革转型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中煤力量。

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中国中煤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稳生产、稳资源、稳销售、稳价格,全力做好煤炭增产保供、电力增发保供、清洁能源绿色保供,切实发挥能源保供“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做好煤炭增产保供。作为煤炭保供“国家队”,中国中煤发挥产供储销产业链优势,加快先进优质产能释放。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近年来通过新建、扩建、核增等方式依法合规释放优质产能超1亿吨,产能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质量持续提升。不断优化全国营销网络布局,在确保自产煤全产全销的同时拓宽外购煤资源,多渠道组织社会资源增销保供。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坚决打好煤炭保供攻坚战,特别是面对2021年下半年以来复杂严峻的能源保供形势,足额承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煤炭主产区下达的重点保供任务,强化合同履约兑现,超额完成保供任务,多次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行业保供先进单位”。

做好电力增发保供。坚决守牢保发电、保民生、保供热底线,发挥煤电联营优势,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电力保供,全部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圆满完成了保供任务。2023年完成发电量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完成供热量2935万吉焦、同比增长21%,均创历史新高。加大清洁电力保供力度,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398%,为能源保供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带头稳价让利社会。严格执行煤炭价格机制,带头维护市场秩序,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签足签实煤炭中长期合同,做到诚信履约。近三年,通过中长期合同履约和严格执行煤炭限价政策,中国中煤累计向电力、钢铁等下游企业让利超千亿元,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牵头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整合相关央企涉煤资产,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煤炭资源储量300亿吨、煤电装机容量650万千瓦,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会同有关方面联合组建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推动健全完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在西南地区、河北张家口等地布局建设一批煤炭储备基地。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产能储备煤矿建设,增强煤炭供给保障能力。

推动“两个联营”,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中煤聚焦“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创新探索能源低碳融合发展路径,推进“两个联营”模式,构建“两个对冲”机制,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中煤力量。

推进“两个联营”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两个联营”相关政策后,中国中煤切实把“两个联营”作为落实行业责任、央企责任的重要抓手和具体路径,立足资源侧、面向市场侧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当前和长远,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探索建立具有中煤特色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两个联营+”加快落地见效。一是做优“煤炭与煤电联营”。依托自有煤炭资源,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加快落实一批坑口、路口、港口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在运在建煤电装机总规模超5000万千瓦,近年来煤电机组发展速度刷新电力行业纪录,应对市场周期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推进“煤电与新能源联营”。立足资源端,依托煤炭、煤电项目,全力获取新能源资源,在运在建新能源规模近400万千瓦,能源供应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中煤首个大型光伏项目江苏沛县煤矿沉陷区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在平朔矿区建成山西省首个露天矿复垦区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耦合发展。

构建“两个对冲”机制。为适应“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中国中煤统筹“煤炭”和“二氧化碳”,围绕“炭链”和“碳链”,加快构建“两个对冲”机制。第一个对冲机制,以“煤炭与煤电联营”对冲自有煤炭外部市场下行风险。稳步提升煤炭产能,加快建设高效清洁煤电机组,跨周期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以煤为基”的基本盘更加稳固。第二个对冲机制,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对冲未来碳排放的约束风险。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通过碳汇开发和技术创新,致力减碳、控碳、用碳,以“产炭不排碳”理念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致密产业链价值链。坚持园区式、基地式开发,打造局域电网、水网、汽网、热网、氢链、“炭+碳”链、化工产品链,在能源富集区域就地推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污染物净零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煤—电—化—新”致密的产业链、价值链。充分发挥产业联营发展优势,在鄂尔多斯投资1500亿元建设图克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推进延链补链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打造绿色节能、低碳高效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关键核心区。

矢志“自立自强”,打造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中国中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不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能源科技水平,打造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中煤特色“小内脑+大外脑”科技创新模式,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作为“出题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设立煤炭领域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基金”项目和“揭榜挂帅”任务。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能源低碳创新中心,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技术、新材料、未来空间、节能环保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成立中煤(深圳)研究院,参与筹建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汇智聚力攻关能源领域核心技术难题,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求,依托晋、蒙、陕、新大型现代能源基地建设,持续开展“煤—电—化—新”产业协同发展、重大灾害治理、智能化建设、高端煤机装备制造等重大科技攻关和创新示范,保障能源供给强大韧性,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清洁能源保障能力。聚焦实现能源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承担国家能源领域重大科技任务,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采掘设备控制系统、高端原材料、基础软件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打造自主可控生态链,抢占煤基新材料、氢能、储能等领域创新高地。聚焦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开展“液态阳光”、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等碳减排技术储备,利用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和既有产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通过先进催化技术生产绿色甲醇及绿氨,打造二氧化碳资源化和绿电就地高效利用的“无煤”化工产业链。中煤鄂尔多斯10万吨/年“液态阳光”示范工程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央企产业焕新行动”生物技术产业应用项目。

智能化建设迸发强劲动能。聚焦“减人、增安、提效”目标,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8处、智能化选煤厂9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142个,368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及远程控制,累计减少现场作业人员超6000人,其中6处煤矿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9项成果入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2个工作面荣获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特等奖。煤化工板块致力智能工厂建设,以供应链智能化管理为牵引,生产管理优化为核心,构筑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生态系统。中国中煤所属陕西公司荣获“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称号,是煤化工行业内首个获此国家级荣誉的企业。

整合“中煤资源”,共建能源国际合作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中国中煤主动融入全球能源市场,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整合内外部资源,持续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升级。

开展煤炭国际贸易。在稳定传统煤炭出口市场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出口配额、效益和市场变化,努力扩大东南亚地区冶金用煤的出口规模。同时,畅通煤炭进口渠道,扩大中俄、中蒙、中印尼煤炭贸易规模。开展进口煤业务过亿吨,对国内能源安全、稳定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以贸易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开拓国际能源服务。中国中煤发挥煤矿设计建设与装备制造一体化优势,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高端煤机装备、煤矿智能化技术“走出去”。10年来,中国中煤国际化煤机装备成套产品和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服务取得长足发展,中高端产品相继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越南等产煤国家近2200台,累计完成煤机装备出口总合同额约22亿元。中国中煤所属矿建企业拥有超大超深立井施工、冻结施工、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球仓等多项国际领先施工技术,积极为土耳其、南非、印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提供矿井建设的“中国方案”。

搭建能源合作平台。为搭建国内外煤炭采矿行业技术交流平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中煤协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10年来,展会成功举办了5届,展出面积从8.6万平方米扩大到1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500家增加到1000多家,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煤炭行业盛会。10年来,该展会增进了中国与世界采矿强国之间的密切交流,为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十年砥砺奋进,阔步再踏新程。中国中煤将持续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深化国际合作,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国中煤新篇章。

原标题: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署名文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能源安全查看更多>中煤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