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全力推动国企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及企业内部改革,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企业改革之路,以高质量改革成效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纵深推进国企改革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部署,进一步激发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活力。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进入新时代,国企改革全面发力,逐渐迈向“深水区”。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8月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四梁八柱”。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企改革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不断向纵深推进。作为能源领域特大型央企,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强实力、以改革增动力,切实当好主责主业突出、功能作用显著、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队”。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是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从2017年年底完成145家单位(含公司总部)公司制改制,到建立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1+N”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再到规范设立公司董事会,推动纳入应建范围的235家子企业全部规范建立董事会,公司上下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动态优化党组(党委)前置研究清单和“三重一大”决策清单,深化董事会建设运行,切实将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到公司治理各环节,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今年6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公司党组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以过硬的治理效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2015年11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经提出,便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和阶段。如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完善发展布局?公司在推动国企改革过程中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抓好电网主营业务,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开展国际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主责主业强基转型。公司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在特高压直流工程领域引入社会资本,累计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公司着力推动储能、海上风电并网、智能终端等业务发展壮大,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产业链带动作用凸显。公司绘制涵盖1000余家企业的产业链图谱,“电e金服”累计帮助各类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近3000亿元,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公司深化科研单位改革,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落实科研单位技术责任,推进科研单位“去行政化”,确保科研经费合理规范使用。
近年来,公司在提升治理效能、优化产业布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持续发力,拿出一系列实招、硬招,有力推动公司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2023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结果,公司获评A级。同时,公司还推动“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在攻关突破原创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获评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整体成效突出央企。
持续深化电力改革
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走过9年时间。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电力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进入新的阶段。随后几年,一系列改革部署陆续推出,电力体制改革路径愈加明晰——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公司上下坚决贯彻落实,把电力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交易机构规范运行、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等各项电力改革任务,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16年3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年初,富余可再生能源跨省区现货交易正式启动;2021年9月,公司首次绿色电力试点交易圆满完成……按照“统一市场、两级运作”市场框架,公司经营区省间、省内中长期交易实现常态开市,省间现货市场实现连续稳定运行,22个省级现货市场试运行,山西、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辅助服务市场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兴主体加速入市,绿电绿证交易积极推进,初步建立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一组数据见成效:2023年,公司经营区市场交易电量达4.66万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6倍。近期,《电力市场监管办法》《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接连施行。公司上下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落实,确保电力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截至5月底,公司经营区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9.41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39.56%。面对电源结构持续清洁化、新型电网建设加快推进、电力需求较快增长等形势,公司大力实施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强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配套政策机制研究等10项举措,持续提升电力安全绿色供给水平,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面对亿万用电客户,如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是贯穿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答题”。
人民电业为人民。为了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公司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完成“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降低10%”的任务,并于2020年坚决执行国家阶段性降电价政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配合完成三个监管周期(2017~2019年,2020~2022年,2023~2025年)输配电价核定,配合落实放开全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政策,助力市场化价格体系形成。
聚焦售电侧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经营区各电力交易平台累计注册市场主体60.1万家,较2015年增长约21倍,其中售电公司3539家,交易电量达1.11万亿千瓦时,形成多买多卖竞争格局;公司积极推进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任务,配合各级政府做好试点项目申报,优质高效做好试点项目并网服务,加快公司参与的试点项目落地见效,支持试点项目运营。
变革办电模式、缩短办电时间、降低办电成本……公司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助力全国基本实现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全覆盖,推动我国世界银行“获得电力”指标排名由原来的第98位大幅提升至第12位。
大力推动内部改革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对于公司这样一家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份的特大型央企而言,改革的推进贯穿上下、覆盖内外,涉及企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改革举措层层落实,离不开一流企业管理能力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电力改革的同时,公司大力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破藩篱、扫障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推动公司所属3156家各级单位、1.3万名经理层成员全部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开展分级分类公开招聘,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建立“一岗多级、绩效联动”的工资制度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公司推出一揽子举措,纵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深化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各层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激发员工的活力、动力、创造力。
内部改革不断深入,现代管理体系加快形成。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压层减户”,强化专业管理,建立并优化“战略+”管控模式,对电网业务实行“战略+运营”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专业管理;对市场化产业、金融、国际业务实行“战略+财务”管控,提升资本运营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公司持续强化“总部管总”,进一步发挥总部制定战略、统筹协同、考核激励、防范风险等作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解决企业和群众面临的一系列痛点难点问题,“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聚焦企业内部管理效能提升,公司持续强化放管赋能,累计下放4批286项“放管服”事项,增强各单位在机构设置、选人用人、综合计划和预算安排、资金资产管理、招标采购、营销服务等领域的自主权,显著提升管理效率。
抓改革、促发展。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成为公司全力推动各项改革的关键发力点之一。
聚焦“产品卓越”,着力保供电促转型;聚焦“品牌卓著”,着力树品牌展形象;聚焦“创新领先”,着力攀高峰当排头;聚焦“治理现代”,着力优机制提质效……公司上下统筹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各项工作,以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创建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在不同领域打造尖兵,带动整体工作攻坚突破,始终走在中央企业前列。
从先进管理中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目前,在规模实力及业绩上,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售电量、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等关键指标在国际同行中均位列第一;在创新业绩上,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6项,专利拥有量持续排名央企第一;在运营效率上,公司人均售电量、人均服务客户规模等均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深化改革也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新征程上,公司上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4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6月储能项目注册注销情况备案的公告,本月新注册生效储能项目1个,为金能尖扎一期90兆瓦(4小时)独立储能电站,装机容量90兆瓦,充放电时间4h。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注册生效储能项目37个、装机总容量2844.25兆瓦。其中,独立储能项目8个、装机容量907.5兆瓦;配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7月以来,华中区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用电负荷快速攀升,电力供需平衡紧张,华中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在7月7日达2.19亿千瓦,同比增长2.9%,今年首次创历史新高。截至10日,全网及四省用电负荷已累计7次创历史新高,河南、湖北、江西三省均两次创新高,分别达到8607、5612、3756万千瓦。华中省间电力互济交
国能信控新一代虚拟电厂产品完成初版研发国能信控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虚拟电厂智能管控平台完成初版研发工作,标志着该产品具备项目批量交付能力,为公司在虚拟电厂业务领域的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能源全面市场化背景下,通过构建虚拟电厂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对区域分布式资源的聚合协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2024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61795.7亿千瓦时,各省份市场化交易电量与售电公司数量之比平均为6.86亿千瓦时/家[1]。在全国5个转入现货正式运行的省份中,甘肃、山东、山西三省虽然市场化电量规模较大,但售电公司间竞争尤为激烈,平均每家售电公司分摊市场化交易电量分别为3.73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新能源主导地位凸显——中电联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解读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24年电力行业发展中,新能源主导地位持续凸显,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万亿千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资源跨省跨区流动的“任督二脉”正式打通。想象一下,你住在A省,但你用的电可能来自B省甚至更远的地方。这就是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的魅力所在——它让电力资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模式构建了完整的规则框架。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相对明确的物理隔离与权责重构,为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碳足迹溯源认证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来源:电联新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规定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以及竞价实施细则。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1)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为154亿千瓦时。(2)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新能源主导地位凸显——中电联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解读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24年电力行业发展中,新能源主导地位持续凸显,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万亿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省内集中式光伏、集中式风电、分布式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资源跨省跨区流动的“任督二脉”正式打通。想象一下,你住在A省,但你用的电可能来自B省甚至更远的地方。这就是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的魅力所在——它让电力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近期,受全国多地高温闷热天气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驱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华东地区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青海电力现货市场第三次结算试运行参与名单更新版。详情如下: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电力用户主动错避峰负荷响应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明确,电网企业负责计算供区内参与主动错避峰负荷响应用户的费用,主动错避峰响应电价标准维持不变(0.3元/千瓦时),优先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和地方电网尖峰电价增收资金作为各自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及价格机制研究工作例会,围绕江苏现货市场推进展开专题研讨,这不仅是对国家电力市场改革战略的积极响应,更彰显了企业在能源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主动作为的担当。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来。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及价格机制研究,是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制定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资源跨省跨区流动的“任督二脉”正式打通。想象一下,你住在A省,但你用的电可能来自B省甚至更远的地方。这就是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的魅力所在——它让电力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当前至2030年是我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半年,公司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扎实做好配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新阶段。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