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01 特高压交流工程减碳作用机理分析
1.1 特高压交流工程减碳作用途径
目前,中国已建成“十四交十二直”特高压工程,初步构建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网架结构。特高压交流工程具有输送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网络损耗小、走廊占地少、联网能力强等技术优势,能依据电源分布、负荷位置、电力传输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多点汇集与电能分配,有效提升区域电力交换能力,推进跨省跨区电力余缺互补。特高压交流工程减碳作用途径如下。
1)输送清洁能源电量,提升负荷区域电力消费清洁化水平。特高压交流工程能够凭借多点汇集与大范围调配的技术优势,对多种能源资源进行集约化、综合化开发利用,提升跨区电力交换、水火互济、风火互济能力。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能够促使区域电网与特高压交流线路相连,为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铺平了道路,为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丰富地区向省外地区输送进行区域电力交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负荷区域角度分析,特高压交流工程接入导致负荷区域部分负荷需求将由特高压工程替代本地化石能源电源进行供应。由于特高压交流通道输电量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较高,其接入将提高负荷区域电力消费清洁化水平,实现新能源电量对负荷区域火电电量的替代。
2)构建坚强交流网络,实现直流工程大规模输电。当前,中国特高压交直混联电网逐步发展并初具规模,但由于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相对于滞后直流工程,电网运行特性正逐渐发生变化,给系统稳定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一方面,直流系统在进行逆变交流时极易因交流电压支撑不足而导致换相失败,引发潮流穿越,严重时还会导致直流系统闭锁。构建坚强的特高压交流网架能有效疏解特高压直流送电功率,增强省间电力交换能力,避免潮流穿越,维护馈入端电压与功率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京津唐、长三角等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时常发生。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将有助于推进此类区域电网的解环和分片运行,增强省间电力交换,维护系统稳定运行。因此,特高压交流工程可更好实现网络互联,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稳定性,提升直流工程跨区跨省输电功率,促进新能源消纳。
1.2 碳减排量化边界条件
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有效解决了区域间电力电量平衡难题,利用区域间发电特性与负荷需求特性差异,改善电能质量,消纳更多波动性电源。本文以特高压的投产运行阶段为边界,研究特高压交流工程在投产运行阶段的减碳效益。从整体角度来看,特高压交流工程运行阶段减碳成效主要来自多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对煤电发电量的替代。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接入相当于新增虚拟电源,由于该虚拟电源发电量波动性较低,且清洁化程度较高,因此在电力终端消费时优先选择特高压交流工程传输电量,这将挤占原有煤电机组的发电空间,避免负荷区域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对煤电机组装机容量进行不合理扩张。煤电机组发电量的减少必将伴随着碳排放量的减少,区域电网减碳成效亦由此可见。
受端区域电网碳排放增加与否主要受送端区域配套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与外送电量的影响。当工程处于投产初期,配套清洁能源装机发展尚不完全,特高压交流工程对接入区域发电结构优化的效益尚不明显,工程投运带来的新增电量需求仍靠部分化石能源发电机组满足,此时可能导致化石能源出力和区域碳排放增加。同时,随着电源区域外送电量增加,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更为明显。
本文针对投产运行阶段特高压交流工程给负荷区域带来的减碳效益进行量化,考虑电源区域装机结构与外送电量对特高压交流工程碳减排效益的影响,构建碳减排量测算模型,以此明确特高压交流工程在促进区域碳减排中做出的贡献。
02 区域碳减排成效测算与分摊模型
2.1 基本思路
无论是输电还是联网,在配套高比例清洁能源的情况下,特高压交流工程都发挥了促进负荷区域碳减排的作用。然而,电源侧、负荷侧、直流输电工程等其他主体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时,为计算特定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减碳效益,需要准确衡量不同主体的贡献,根据贡献结果对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减碳量进行分摊计算。首先,对不同时段电力潮流分布进行时序模拟计算,研究通道输电潮流占送受断面总体潮流比例的变化趋势;其次,对电源侧区域开展电量平衡分析,评估区域的年输送电量能力,结合区域电量供应结构,计算工程输送的清洁电量;最后,结合发电煤耗数据及碳排放因子,测算区域碳减排成效,根据贡献度量化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减碳效益。
2.2 模型构建
2.2.1 时序生产模拟模型
根据风电、光伏、负荷年度数据,考虑机组发电约束与运行条件,选择时序生产模拟方法,以每小时为单位模拟系统真实运行情况。
为在电网安全稳定基础上最大程度消纳新能源,时序生产模拟以运行时间内新能源出力最大为优化目标,即
在进行时序生产模拟时,主要的约束条件有电力电量平衡约束、旋转备用约束、机组爬坡约束、新能源机组出力约束、断面约束等。
2.2.2 区域减碳成效测算模型
1)输电作用下区域减碳效益测算。
通过计算某一年特高压交流工程输电量中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和负荷区域电力系统中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的差值,结合该年特高压交流工程输送电量,可以得到特高压工程带来的负荷区域非化石能源电量消费增量,该部分增量即为该年负荷区域化石能源少发电量。进一步结合各类型电源的发电煤耗和煤炭的排放因子,可以测算出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负荷区域的减碳量,即
2.3 区域碳减排效益分摊测算
区域碳减排不仅仅是特高压交流工程、直流工程乃至电网侧单独的作用,而是源网荷协同作用结果。在特高压交流工程输电作用下,电源、特高压交流通道、负荷作为一个整体,促进负荷区域CO2排放量减少;在联网作用下,特高压交流工程不接入电量,此时主体为电源、特高压直流通道、特高压交流通道、负荷等。如何界定源网荷各自的贡献,从而刻画每一类因素在促进区域碳减排中的作用是开展分摊计算的根本所在。
Shapley值法是解决共同作用下收入分配的一种博弈方法,能够实现主体收入与贡献度相匹配。本文并不考虑源网荷在促进区域碳减排中的收入分配,而是考虑每个因素对可提升消纳清洁电量的贡献大小,结合区域碳排放减少量,得到减碳效益,具体表达式为
03 算例分析
本文以某省“北电南送”特高压交流工程为例,对其助力区域碳减排成效进行分析与测算,为电网工程碳减排成效量化及碳资产管理提供参考借鉴。该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长2×238 km,能够显著提高“北电南送”断面送电能力,突破清洁能源南北逆向分布格局,满足省内北部电源送出及南部负荷持续快速增长的需求。
3.1 区域碳减排测算及分摊流程
区域减碳成效测算需要特高压交流工程的非化石能源输电量数据、电源区域电力系统发电结构数据、发电煤耗数据以及碳排放因子数据。具体测算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碳减排分摊计算流程
Fig.1 Calculation process for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llocation
3.2 算例设置
假设该省南部电力需求由南部装机与北部输电满足,由于特高压通道年输电量与省间电量交换密切相关,该省外送年电量越大,该特高压通道年输电量越小。结合该省电力发展规划和电力外送情况,假设3个场景:不外送、外送100亿kW·h、外送150亿kW·h,选取2025年和2030年为典型年。
根据本文提出的输电作用与联网作用下2种区域减碳效益测算模型,设定不同算例如下。
算例一:输电作用下区域碳减排测算,本算例中特高压交流工程通过输送清洁电量促进南部负荷区域碳减排。
算例二:联网作用下区域碳减排测算,本算例中特高压交流工程通过构建坚强网架助力直流工程输送清洁电量促进南部负荷区域碳减排。
3.3 区域减碳结果计算
参考该省能源发展规划,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下电力潮流分布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特高压交流通道输电潮流占该省“北电南送”断面总体潮流比例的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无论是从典型高峰日当天的不同时段来看(高峰、低谷、腰荷),还是从相同年份下不同方式来看(夏季、汛期、夏季风电大发),特高压通道和500 kV通道潮流占比变化均较小。“十四五”期间,该特高压通道转移潮流占整个北电南送通道电力流的比例约为30%,至2030年,考虑核电接入,进一步发挥特高压通道的送电能力,特高压通道转移潮流占整个北电南送通道电力流的比例约为42%。
表1 北电南送断面特高压通道和500 kV通道潮流分布
Table 1 Power flow distribution of UHV and 500 kV channels at the north-south power transmission section
3种场景下电源区域2025年和2030年发电结构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典型年省内北部发电结构模拟结果
Fig.2 Simulation results of power generation structur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rovince in typical years
通过特高压交流通道输电潮流占该省北电南送断面潮流比例,评估特高压通道年输电量。结合北部电源区域电量供应结构,尤其是非化石电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出特高压通道的年非化石输电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北电南送断面和特高压通道的典型年输电量
Table 2 Typical annual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the north-south power transmission section and UHV channel
测算负荷区域减碳量须对负荷区域发电结构进行计算。根据2021年该省电网发电结构数据,结合发展规划,展望2025年和2030年全省各类型装机发电量的数据,进一步对南部发电数据进行预测,如表3所示。
表3省级电网南部发电量展望
Table 3Prospects for southern power generation of provincial power grid
基于预测数据与区域碳减排测算公式,结合发电煤耗数据与碳排放因子数据得到特高压投产后该省南部负荷地区减碳量,其中发电煤耗数据取自《2021年中国电力统计年鉴》。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特高压接入后负荷地区减碳量
Fig.3 Carbon reduction in load areas after UHV connection
在2025年,特高压交流工程对负荷区域发电量的替代将产生较为明显的减碳成效。随着省间传输电量的提高,特高压交流工程对负荷区域的减碳量将随之减少。在3种场景下,特高压交流输工程将分别使负荷区域碳排放减少409万t、346万t和312万t,预计占当年该省发电碳排放总量的3.0%、2.5%和2.2%。
在2030年,随着特高压交流工程输送电量中清洁电量占比的进一步提高,其对负荷区域的减碳成效将更为明显。在3种场景下,特高压交流工程将分别使负荷区域碳排放减少1018万t、881万t和822万t,预计占当年该省发电碳排放总量的8.3%、7.0%和6.5%。
3.4 特高压交流工程分摊结果计算
3.4.1 输电作用下分摊结果
以不外送为例,通过对比2025年与2030年该省电源区域发电结构、特高压交流通道输电能力、负荷地区增长情况,进行减碳效益分摊计算。电源侧变化为清洁能源占比提高,电网侧变化为特高压工程输电能力提升,负荷侧变化为负荷增长,当特高压工程不参与输电时,电源区域能够通过500 kV线路进行输电。根据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三方面因素发挥作用与否共确定8种联盟:联盟1为各项因素均不发生变化,即2030年与2025年一致;联盟2、3、4为只有单一因素发挥作用的过渡联盟;联盟5、6、7为2种因素联合作用的过渡联盟;联盟8为3种因素全部作用的联盟。各联盟详细描述如表4所示。
表4 输电作用下联盟主体组合情形
Table 4 The combination of alliance ent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nsmission
通过计算不同联盟下对区域碳减排的促进能力,将联盟2~8与联盟1进行对比,得到不同联盟下对区域消纳清洁电量的提升程度,结合区域碳排放减少量,可得到子联盟的减碳效益。各联盟主要参数变化量和消纳能力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输电作用下不同联盟消纳能力
Table 5Dissipation capacity of different alliances under power transmission
以网侧为例进行减碳量分摊计算,其中,包含网侧的联盟主要有{网}{源网}{网荷}{源网荷},计算得到Shapley值各参数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输电作用下Shapley值计算结果
Table 6Calculation results of Shapley value under transmission action
同理可计算电源与负荷减碳收益的Shapley值,联盟中电源侧与负荷侧在提升消纳清洁电量分别为163亿kW·h和60亿kW·h,与{源网荷}联盟消纳电量一致。对于{源网荷}联盟整体来说,联盟合作所获收益等于各个参与主体所获得的收益之和,满足集体理性;在特高压交流工程接入下,各参与主体合作所获收益大于单独所获收益,满足个体理性;若将总联盟{源网荷}分成m个不相交的小联盟,总联盟合作收益要优于m个小联盟的收益总数,满足超可加性。根据计算结果,电源装机变化、特高压交流工程、负荷侧电量增长对区域碳减排的贡献分别为55.01%、24.78%、20.21%,分别促进区域碳减排335万t、151万t、123万t。对外送100亿kW·h、外送150亿kW·h场景下各主体减碳收益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输电作用下区域减碳效益分摊计算结果
Fig.4 Calculation results of regional carbon reduction benefits alloc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wer transmission
在输电作用下,对于特高压交流工程来说,只有同时连接电源侧与负荷侧时,才能发挥作用,而电源与负荷可以通过就地消纳的形式,促进区域碳减排。此时,特高压交流工程对区域碳减排的贡献受到影响,负荷区域就地消纳的清洁能源越多,特高压交流工程减碳效益越有限。
3.4.2 联网作用下分摊结果
假设该省“北电南送”由特高压直流工程承担,负荷地区由特高压交流工程进行疏解,利用时序生产模拟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输电量如表7所示,电源侧与负荷侧模拟结果不变。
表7 特高压直流工程输送电量
Table 7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UHV DC project
仍以不外送为例,通过对比2025年与2030年的电源地区清洁电量变化、特高压交流工程对输送电量的提升能力、负荷增长情况,对各个参与主体的减碳效益进行分摊计算。各联盟详细描述如表8所示。
表8联网作用下联盟主体组合情形
Table 8The combination of alliance entities under the role of networking
各情形主要参数变化量和消纳能力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表9联网作用下不同联盟消纳能力
Table 9Different alliance absorption capabil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ing
利用Shapley值法计算得到电源侧、特高压交流工程、负荷侧在提升消纳清洁电量分别为46亿kW·h、163.5亿kW·h和60.5亿kW·h,对区域碳减排的贡献分别为60.56%、17.03%、22.41%,分别促进区域碳减排368万t、104万t、137万t。对外送100亿kW·h、外送150亿kW·h场景下各主体减碳收益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图5所示。
图5联网作用下区域减碳效益分摊计算结果
Fig.5Calculation results of regional carbon reduction benefits alloc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ing
在联网作用下,特高压交流工程可明显促进特高压直流工程输电能力提升。然而,从特高压交流工程视角来看,不同于输电运行状况,由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在联网状况下单独计算特高压交流工程对区域减碳的贡献时,可以发现其作用弱于负荷增长。
04 结论
考虑特高压交流工程在促进区域碳减排方面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区域碳减排测算及分摊模型。利用潮流分析及模拟计算得到特高压交流工程运行中的清洁能源电量,结合碳排放因子与装机结构计算得到工程带来的区域减碳效益后,采取Shapley值法根据贡献值计算工程的减排效益,从而实现对单项工程碳减排效益的科学计算。
算例表明,特高压交流工程能够通过影响清洁能源消纳与终端电能替代等方面来减少碳排放,电源侧电量外送与负荷侧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比例越高,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减碳效益越不明显。对于区域减碳贡献来说,电源装机结构变化对区域碳减排的影响最大,各个场景下占比均达到55%以上。不同运行状况下特高压交流工程对区域碳减排的贡献不同,输电作用下特高压交流工程贡献占比在25%左右,负荷侧变化贡献占比20%左右;联网作用下特高压交流工程贡献占比17%左右,负荷侧变化占比22%左右,电源装机结构变化占比60%左右。由于实际运行数据所限,本文在现有交流工程的基础上,对联网作用下特高压直流工程运行数据进行模拟,利用实际数据明确联网作用下特高压交流工程乃至电网工程对区域碳减排的贡献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5月12日~5月16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西藏芒康县110千伏嘎托变电站近日,西藏昌都供电公司在芒康县110千伏嘎托变电站主变压器增容改造现场使用移动式变电站进行负荷转供,这是移动式变电站在昌都市首次投入使用。移动式变电站作为核心过渡电源,可有效缩短负荷转供时的停电时长。
5月15日,一场以“探秘特高压·点亮未来梦”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特高压绍兴换流站举行。来自浙江省诸暨市东和乡中心学校的20名师生走进被誉为“能源大动脉”的国家级工程—特高压绍兴换流站,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清洁能源输送背后的科技力量,见证国家电网在服务“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作
日前,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湖北±800千伏大冶换流站500千伏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倒充电试验。该试验在华中区域属首次开展,检验了大冶换流站交流系统一次、二次设备的投运质量,为推广GIS倒充电试验方法打下了基础,也为该站交流系统启动调试提供支撑。大冶换流站是±800千伏金上—湖北特
5月13日,在甘肃省华池县,随着六根导线通过最后一组滑车,750千伏夏州—庆阳北输变电工程甘1标段全线贯通,成为该工程首个全线贯通的标段。夏州—庆阳北输变电工程是±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将甘肃电网与西北主网相连。该工程起于陕西750千伏夏州变电站,止于甘肃750千
5月15日,山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能源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山东省能源局局长胡薄在介绍有关情况时提到,夯实省域主网架,加快弥河新建、海口扩建工程建设;加强市域主网架,尽早投产东营富国至裕民线路等工程;持续完善智慧化调度系统,超前
4月28日,西班牙电网突发重大故障。这一事件不仅是欧洲近年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更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电网安全敲响了警钟。西班牙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先锋,其电网暴露出的脆弱性折射出新能源高渗透率下的系统性挑战,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发出了警示。可再生能源“成长痛”的全球共性西葡大停
初夏的皖南山区,山雾裹挟着湿气漫过铁塔。5月11日,两名检修人员正在更换±800千伏锦苏线一基铁塔上的管母式跳线。锦苏线西起四川凉山,东至江苏苏州,全长2059千米,输电能力720万千瓦,于2012年12月投运。4月29日至5月13日,这条西电东送大动脉年检工作开展。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锦苏线安徽
5月8日,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这项总投资202亿元、输电距离915千米、年输送电量360亿千瓦时的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有力服务山东、甘肃两省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动电工装备制造升级和产业焕新。进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加力推
直流反向正在从稀有变成常规。狭义上的直流反向送电是指与常规送电方向相反的送电方式,需要直流线路潮流反转。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以依靠控制换流器改变电流方向实现小时级的潮流反转,但造价相对较高。普通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换流器晶闸管导电的单向性,需要进行控制保护系统升级,通过改变电压极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张家口市今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总发电量200.4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的78.5%,两项指标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城市首位。其中国家电网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张家口地区第三条特高压外送通道,设计年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甘肃政府新闻办召开“以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新闻发布会。介绍《电靓陇原——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有关情况。其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苏少刚指出:团结治网、合力保供,在政府的主导下,电源、电网、用户、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5月12日~5月16日的一周输配电政策动态。甘肃《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5月15日,甘肃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甘肃能源监管办拟于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工作,了解相关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通知指出,监
在被誉为“上帝后花园”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正泰新能与BAGLLC携手打造的格鲁吉亚BAGLLC660kW光伏电站正孕育着澎湃动能。该项目全部采用ASTRON5系列高效组件,以年均90万度清洁电力,谱写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合作新篇章。格鲁吉亚BAGLLC660kW光伏电站格鲁吉亚四季分明,低海拔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宜宾亚洲之星零碳数字物流港正式接入宜宾市虚拟电厂平台,标志着这一四川省首批虚拟电厂的扩容升级工程再下一城。宜宾是继成都后,四川第二个建设虚拟电厂的城市。宜宾市虚拟电厂平台自2024年4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已接入170余户用电企业,涉及工业企业、商业楼宇、充电站、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广西顺利完成虚拟电厂调控平台与虚拟电厂聚合平台、分布式资源的实时调控技术验证,此次实时调控技术认证选定了典型的3家分布式储能和1家分布式光伏,容量共计2.3兆瓦,试验最大调节指令为1兆瓦。据了解,广西率先在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实现省级调度对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5月9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北京碳市场2013年开市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市场体系,在顶层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行平稳有效,很好地发挥了促进碳减排、推动绿色
兴业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达到10175亿元。近年来,兴业银行深化减污降碳领域布局,助力新兴赛道成长壮大、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截至一季度末,兴业银行投向水和固废治理等减污重点领域,清洁能源与储能、绿色公共出行等降碳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分别超1200亿元
记者14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以来,国开行立足职能定位,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着力为绿色发展提供稳定中长期资金支持,1至4月发放绿色贷款超2500亿元,重点支持了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领域。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开行绿色贷款在全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据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发布会上对于山东如何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的问题。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李东方会上表示,山东省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先行省份,近年来持续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发布关于征求《构网型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5项地方标准意见建议的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30天(5月14日至6月13日)。其中《虚拟电厂并网运行技术规范》规定了虚拟电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此我国稳步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加快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涵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量比重约40%。目前,全
近日,江西省省长叶建春率江西省代表团访问了西门子能源位于德国柏林的总部,与西门子能源执行委员会成员安妮珞(Anne-LauredeChammard)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进行了深入交流。江联重工集团董事长丁杰、西门子能源工业汽轮机和发电机高级副总裁TobiasPanse等参与会见。访问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5月12日~5月16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西藏芒康县110千伏嘎托变电站近日,西藏昌都供电公司在芒康县110千伏嘎托变电站主变压器增容改造现场使用移动式变电站进行负荷转供,这是移动式变电站在昌都市首次投入使用。移动式变电站作为核心过渡电源,可有效缩短负荷转供时的停电时长。
5月15日夜间,浙江出现新一轮强对流天气。自5月14日开始,浙江电力气象中心利用“浙江-伏羲”强对流气象大模型,针对重点影响区域的电力设备暴雨、雷电风险开展监测预警,预警范围由市县级精确至乡镇级,共对浙江省内9座变电站、19条输电线路发出预警提醒,预测时间偏差仅1小时。据介绍,“浙江-伏羲”
5月15日,赤峰市翁牛特旗生态治理100万千瓦风电项目送出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赤峰市翁牛特旗生态治理100万千瓦风电项目送出需求,同意建设赤峰市翁牛特旗生态治理100万千瓦风电项目送出工程,项目代码2503-150426-60-01-379416。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所投资项目的建设、经
5月15日,赤峰市200万千瓦自建调峰能力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荒漠治理基地项目送出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赤峰市200万千瓦自建调峰能力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荒漠治理基地项目送出需求,同意建设赤峰市200万千瓦自建调峰能力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荒漠治理基地项目送出工程,项目代码2503-150426-60-
5月13日,山东滨州500千伏高地变电站开工,本期新建150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组,架设500千伏出线2回、220千伏出线5回。该站是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新能源电力送出的枢纽变电站,建成后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大范围配置和高比例消纳,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在高地变电站
4月25日,高效能特种电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启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该实验室将依托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力量,面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能源体系、高端装备安全自主可控的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大容量、低损耗、远距离和复杂极
4月28日,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在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该事件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带有某种阶段性的必然?现代电网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之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乎国计民生,实为“国之大者”。但现代电网已经发展为由物理电力和信息通
5月8日,浙江电力气象中心完成“浙江-伏羲”强对流气象大模型的训练与部署,并将强对流预警模块接入电力气象防灾减灾平台,正式上线强对流气象大模型。据介绍,“浙江-伏羲”强对流气象大模型可实现1小时1次的预报更新频率,较传统气象预测6小时1次的频率有明显提升。在强对流天气来临前,该模型可提供
5月7日13时,随着最后一根导线在G70—G72成功架设,由中国安能二局电力公司承建的三峡能源青海海西州50万千瓦风电33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海西州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三峡能源青海海西州50万千瓦风电33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是青海省和国家能源局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线
5月13日,粤东送电珠东北输电通道项目核准获批。一、为满足揭阳惠来电厂、前詹电厂新增煤电机组电力外送需求,提高珠三角负荷中心地区电力供应能力及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依据《行政许可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同意建设粤东送电珠东北输电通道项目(投资项目统一代码:2310-441300-04-
5月7日,四川德阳电网迎峰度夏重点工程谭家湾—什邡、谭家湾—富乐500千伏线路搭接工程正式投运。该项目将原本接入500千伏谭家湾变电站的谭乐一、二线和谭邡一、二线共4条500千伏线路在站外实施开断,并新建8基铁塔,架设1.9千米架空线路,实现输电线路立体化搭接,同步完成60千米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改造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